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钟与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1 10:4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钟与对联●王鹤龄


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采用对偶句是为了以活泼的联想,或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主旨。传情达意是目的,写对偶句是手段。诗钟是以提高这个手段为目的的写作。诗钟是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对提高对偶修辞技巧,进行高难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各种规格体式的诗钟作品都能包括在对联的大范围之内。诗钟的佳作也是对联的佳作。

对联在清代中叶有很大发展,诗钟随后兴起。对联的声律对仗,使用有节奏的马蹄韵,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七言律诗的声律与此一致。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完全按七言律诗对偶句(颔联、颈联)的规范。因为嵌字体诗钟,原本就是塾学中老师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方法(早期也练写五言句)。后来福建诗社用来练笔竞作,称为折枝。流传到各地,成为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因为在聚作评比中所用的限时方法,而被称为诗钟。

嵌字体诗钟题目,如限嵌“窗、夜”二字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福建标为《窗·夜》一唱。林则徐所作为:
窗虚权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

“窗”“夜”是不好用来直接相对的,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可以据以成联了。根据题字组成的词在诗钟写作中称为“眼字”。现在这一对眼字都是陈述式结构的合成词,上下句的谓语都是连动式,于是成为一联工对。所练的技巧不仅可以用于作诗作联,对于写骈文、散文也都十分有益。对联和诗钟都有集前人诗句的写法。前人的七言律句拿过来就能用,说明从格律上来说,它们本来就是一家。

七言律句的对联有一些联格,都与诗钟的钟格一致。用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多半是借用前人讨论声病时所用的名目当作联格、钟格的雅称。福建人分别称为“一唱”……“七唱”,比较明快,现在已被各地采用。这七种格在诗钟写作中最常用,被称为“正格”。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和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常作的不超过十种,没有必要多罗列。这些在诗钟中为别格。

对联和诗钟的格名虽然一致,但是作品不能胡乱归队。按钟聚出的题目写出的是诗钟作品。自己出题自作的,包括为了更明确地切题而嵌字的,都是对联。林则徐有“自题”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的书上说这是诗钟《以·之》七唱。那是误传。如果自己写了对联,然后加题目说是诗钟,那是不应该的。因为诗钟是限题(有时还限时)写作,难度较大,这样做有夸大自己写作水平之嫌。

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句和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以上海半淞园的楹联为例: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在音律上以及实词、虚词相对上就都不苛求了。此联的上下句中,“取”与“寄”、“淞”与“南”、“江”与“枝”都不是一平一仄的互对。在律诗中不但不能用于对偶联,连首联、尾联中都不能容许。在前人的钟聚中如果以这样的作品交卷,会罚以暂停写作,去当誊录或扫地。对联重在传情达意,格律是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要服从内容。写诗也是重在抒发诗思,既然选择了律诗的体式,就要遵用律诗的格律。

诗钟是在文字游戏中竞赛写作的,要经得起评比。作品是按题目规定的嵌字或分咏的要求,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美感的积累,自由发挥依律写成。诗钟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并且是在增设了难度的条件下写作。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平时训练从严,临场才能游刃有余。真到写联写诗的时候,应首重意蕴,不专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体式。但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在对联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如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从夸大对偶修辞的技巧和汉语汉文的某些特点,寻找乐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照例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对偶的方法无所不能,如苏轼所说“世间事无为无对,第入思之不至也”。无情对的作法,主要是把做为合成词词素的单音词拆出来,用其本义或歧义与另一联中同性、同类的词相对,使两句虽成对仗却貌合神离,显出滑稽的效果。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却是个好方法。



(摘自<燕山钟韵>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45:13 | 只看该作者
闲话诗钟●张西厢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晒,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十三、钟 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

(一)合咏格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

绣坏料添红一片
锦茵应减绿三分

凄凉墙外飘难数
狼藉阶前扫几回

(二)分咏格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
岳飞、虎:分咏
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笔、邮票:分咏
万国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头公

(三)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赋才

(四)嵌字格

1、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
鸟到青云倦亦飞

2、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
客吟诗已载三车

3、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
楼影红飞思妇花

4、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
万国朝元拜冕旒

5、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
谁赞勤王九合功

6、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
明月孤山鹤意痴

7、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
横斜竹外一枝梅

8、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花门积雪千山白
大漠飞沙一月黄

9、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
蝉鸣西陆楚囚吟

10、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发妙香

11、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
金宋相持大散关

12、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
云中城阙望西安

13、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
华屋偏多燕垒泥

14、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
一口含樱画美人

15、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
中夜清寒月满天

16、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
半肩行李一张琴

17、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
高邮名县着淮南

18、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
山阁诗钟集友声

19、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
岩上飞泉少浊流

20、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1、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
有发都为老境苍

22、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
华屋芳林度碧阴

23、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
村绕寒林万点鸦


(转载自<中华诗词网>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46:39 | 只看该作者
分咏诗钟的常见写法
 
 推 荐 文 章

《对联话》(卷二).. 2.27
《对联话》(卷一).. 2.27
一脉花香:花香小集 2.27
不笨≠笨:四方斋·.. 2.27
二老婆的大哭:集句 2.27
联品八拍 2.27
谈谈成联的创作 2.27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研.. 2.27

 一 周 读 榜


[email=yushu@lnd.com.cn?subject=楹联频道投搞][/email]
 
   作者:王鹤龄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一、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 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2003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 作者冯再兴。见于《诗钟报》第四期(1995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摘自《燕山钟韵》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48:30 | 只看该作者
诗钟浅识及学习心得  




  

   
诗钟是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据传为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福建人所创。初名“折枝”,另有“诗奇”、“改诗”等称。
诗钟的形式象诗,又似对联。其作法是:任意选几个意义绝不相同的字或词,或分咏,或嵌字,制成七言两句,要求平仄合律、组合自然、对仗工整。
据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载:“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线,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句亦不录,故名诗钟也”。
诗钟包括二种形式:一曰“分曹偶句”,专指分咏一体;二曰“嵌字偶句”,专指嵌字一体。
(一)分咏格:即用两个七字句,将含义不同的一物或一事;或二物,或二事分别予以描述,使被描述的事物一目了然。但只可暗示,不可明用题字,然后组成符合七律对偶的二句。下面以本人拙作为例说明:
                        
                            ·
(分咏格)


车护楚河兵逼将,香播月殿树遮光。

   

        残月 ·
(分咏格)


更尽钩斜天欲晓,风多翼薄调犹高。

   
                           精卫 ·苏武
(分咏格)


衔石复仇填孽海,牧羊啮雪困匈奴。

   

庆功 · 鸡生蛋(分咏格)


杀敌受勋人尽赞,生儿无眼母惊啼。

   
分咏格一般规定有:
1)所咏的两事或两物必须毫不相干。
2)必须遵守七律中的对偶规定。包括平仄、结构、词性。
3)七言两句中不得使用命题中的字或词。
4)诗钟忌“三脚钟”。即以一对二,或以二对一。如“春风”对“日月”。“春风”是一物;而“日月”是二物,故不能对之。
5)诗钟不避纤巧,不避雕镂,撰句趣者为上。
(二)嵌字格:又称“嵌珠格”。即将指定的字,分别嵌入诗钟上下二句指定的位置上。
其一般规定有:
1)所撰诗钟必须为七言二句,且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
2)所嵌之字,不得二字相并,其间必须有其他字相隔。
3)用典时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
4)所运典故以相近为妥。如一句言政治,另一句言花木便嫌不伦不类。
5)遇所嵌之字词性不同时,须将其中之一词性转换,以符合对偶所需。

嵌字格有“正格”与“别格”之分。“正格”有七种,按嵌入字的位置前后,分别称为一唱、二唱 …… 七唱。并另有美称。下面以本人拙作举例说明:

(1)
凤顶格(一唱),又称“鹤顶格”、“虎头格”。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中的第一字。
            


   枉分
(凤顶格)

                    
法贪赃罪加体,庭裂国祸临头。
   
(2)
燕颔格(二唱),又称“凫颈格”。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二字。


    钱色
(燕颔格)

   

屡筑通天路,美频开执法关。

   
3)鸢肩格(三唱),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三字。
   


   飞惊
(鸢肩格)

   

远眺舟穿激浪,仰望鸟唳长空。

   
4)蜂腰格 (四唱),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四字。
   



险伤
(蜂腰格)

   

铁军抢施温暖,天使疗解困寒。

5)鹤膝格(五唱),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五字。
   


   罹谱
(鹤膝格)

   

曾历严冬恶梦,犹存壮志新篇。

6)凫胫格(六唱)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六字。
   


   心库
(凫胫格)

   

三星殒落民恸,四害横行国空。

7)雁足格(七唱)须将指定的二字,分嵌于前后二句的第七字。
   
                         岳桐
(雁足格)

   

赢政云中登泰,貂蝉月下理丝

诗钟的别格较多,主要有:
(1)
魁斗格。须将指定的二字,一字嵌于上句之首,另一字嵌于下句之末。
   
                              治鞭
(魁斗格)

   

腐岂能休重典,惩贪切莫举轻

(2)
蝉联格。须将指定的二字,一字嵌于上句之末,另一字嵌于下句之首。
   
                          节有
(蝉联格)

   

未酬夙愿珍人负华年觉汗颜。

   
(3)
鼎峙格。须将指定的三字,分嵌于上下二句之中,位置不限,但不能二字相并。嵌入之字的位置以上下句中错位为佳。
   
                         短升牢
(鼎峙格)

   
                   线飙抛弃急,大盘狂跌套深。
   
4)鸿爪格,又称“大鸿爪”。须将指定的三字,其中前二字分别嵌于上句的首与尾;另一字须嵌于下句的第四字。
   
                          共道岸
(鸿爪格)

   
                   识一中归正,同祈两谱新章。

   
5)小鸿爪格。须将指定的三字中的前二字,分别嵌入上句的第三字与第五字,另一字嵌于下句的第四字。
   
                              壮人风
(小鸿爪格)


一怀无畏。两袖清心不寒。

   
   
6)双钩格。须将指定的四字,分嵌于上下句的首与尾。
   
                         观秀摄葱
(双钩格)

   
                   光日择千山影时逢万木
7)秋千格。须将指定的四字中的前二字分嵌于上句的第一字与第六字;后二字分嵌于下句的第二字与第七字。
   
                      严涂剑萍
(秋千格)

                    

冬酷暑民炭,霜风刀雨打

8)蝶翅格。须将指定的五字中的前二字,分嵌于上句的第三字与第五字;后三字分嵌于下句的第二字、第四字与第六字。
   
                      阮无落山屈
(蝶翅格)

   

师从青眼,名身。

   
9)五杂俎格。须将指定的五字任意嵌入上下句中。但上下左右皆不得相并。
   
                          赃法夫裂抨
(五杂俎格)

   

指,国分庭两岸

   

10)四五卷帘格。须将指定的二字,第一字嵌入下句的第四字;后一字嵌入上句的第五字。

   
                            中云
(四五卷帘格)

   

白天头上遮日,夜晚空雾蔽星。

   
11)三四辘轳格。须将指定的二字,前字嵌入上句的第三字;后一字嵌入下句的第四字。
   
                             邦庶
(四五辘轳格)

   

外睦邻兴百业,内安黎重三农。

   
12)碎锦格,又称“流碎格”。须将四字以上指定的字(不包括四字),随意分嵌于上下二句之中。但不可两字相并。所嵌字在上下二句中的位置以错位为佳。
   
                     谁谓尔无羊
(碎锦格)

   
                    花称比翼,知有鸟
   
                        翠尾分开红影
(碎锦格)

   

翎凤尤其,摇榴花

   
                        金风玉露一相逢
(碎锦格)

   

宿遇,

   
13)联珠格。须将指定的两两叠字,分嵌于上下二句之首。
   
                        片片频频
(联珠格)

   


片片真情光日月,频频大爱感乾坤。

   
14)孤雁入群格。须将指定的五字,其中四字嵌入两句首尾各一字;另一字(称“孤雁”)任意嵌入,但不可与已嵌入的字相并。
   
                         沉痛痼悲医
(孤雁入群格)


                   疴失治民心疾难公仆
    15)重瞳格。两字相同,分别嵌入上下的第四字。通过词性改变,使二字平仄各异。
   
                             长长
(重瞳格)

   

万里途多困苦,千年树少停留。

   
16)晦明格。任取二字,其中一字在句中,只明其义,不现其字;另一字,在句中既明其字又明其义,嵌入位置随意。二字一明一暗,故称之。
   
                     
   
忠吊
(晦明格)

   

焚香酹酒情唯,啮雪吞毡节不移。

   
笔者过去从未接触诗钟,近来偷闲,翻阅了于海洲老师的《漫话诗钟》一文;又浏览了《休闲副刊》中,王彭年先生撰写的诗钟讲座,倍觉新鲜,亦感有趣。为此对副刊中〖钟鸣钟山〗中的征答题聊作练笔。经岳桐老师点拨,于一周内基本掌握了诗钟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在学习中,我的体会是:  
(1)
凡懂得格律诗词者,学会诗钟不难。  
(2)
诗钟对于提高诗词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3)
诗钟新鲜,又多趣味;玩味诗钟,苦中有乐;益智健脑,增进健康。
撰写此文为抛砖引玉,以招众师指点,并愿吟友对诗钟产生兴趣。最后愿诗钟这朵小花,在《桑园诗联》这块园地中盛开。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49:41 | 只看该作者
诗钟·对联·无情对
 从诗钟的别称“嵌字偶句”、“分曹偶句”、“羊角对”等看来,它与对联的关系密切。但对诗钟若加以仔细分析,它毕竟与对联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一:对联仅限于写一个主题,而诗钟上下句可以各写各的主题,即能分咏两人两事,而内容毫不相干,从这点看类似无情对。
  诗钟不同于联语的第二个特点是:联语由上下联组成,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成对,长短是任意的。而诗钟不论用何种形式,写时只限十四字或十字,即按题写成七言或五言两句,均须对仗工整。七言联也不一定是用诗的句式,平仄不像诗钟那样严格,而不符合诗的句式、平仄,就不能成为诗钟。诗钟本质上是两句格律诗,两句之间缺少联系,合成也缺少独立意义,因此它不能等同于对联,也不能简单地归入谜联。
  其三:诗钟与七言联及五言联毕竟有不少相近之处,如字数、对仗、平仄、联格可以类比,这些方面它们是相通的。总的来说,当诗钟的两句内容符合特定目的时,可移作联语。如:
  傅相伯师皆是弼;
  聪明正直即为神。

  这是七十年代张伯驹先生赠音乐家傅聪的对联,又是鹤顶格诗钟。
  其四:当联语能够遵照诗句的格律,并符合诗钟命题要求时,可充作诗钟,如:
  一庭花影留春石;
  满苑松风听夜涛。

  内嵌清代画家“石涛”的名字,可移作雁足格诗钟。
  屈指神仙谁进士?
  终南山水属先生。

  此为台北“指南宫”联,可移作燕颔格诗钟。
  地善四时常醉酒;
  楼无一面不当山。

  此为“醉山”酒楼联,可移作轳辘格诗钟。
  下面谈谈诗钟与无情对。
  诗钟共分分咏、合咏和嵌字三种格式,其中的分咏类诗钟与无情对有相似之处,主要是两句内容相差较远,因这是诗钟抽签拈题的结果,像前面举过的一些例子。它们之间还有很多区别:
  其一:诗钟取一般对仗方法,无情对对仗严谨,要求字面上严格相对,如:孙行者;胡适之。
  1931年,清华大学举行入学考试时,国文试题上有对对子一项。陈寅恪教授出了“孙行者”三字对题。试卷收回时,只见对得五花八门,大都是在《西游记》上作文章,什么“猪八戒”、“沙和尚”、“唐三藏”、“牛魔王”等,唯有一名学生以“胡适之”相对而得了满分。按严谨要求,“孙行者”还可用“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相对。
  其二:诗钟有题,有的无情对是无题的,像下联就无法取题目:
  精金百炼,良骥千里;
  黄河九曲,秦华五峰。

  此联亦无情对,因上下联各不相干,毫无联系。全联三个短句,三个虚写,唯有“秦华五峰”是实写。“秦华”即陕西华山。“五峰”指华山东西南北中诸峰。峰名为“朝阳、莲花、落雁、五云、玉女。”
  其三:诗钟两句平衡,无情对在下句中出现高潮,如: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中日甲午战争后,扬州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中“水斗”一场时,故意对穿黄色外褂上台的鳖鱼精打诨道:“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缩,定将黄马褂剥去。”观众心领神会,满堂大笑。后来,杨三被李鸿章的人逼死,乃有人写了上联悼念杨三,也更是鞭挞李鸿章。此联直率犀利,锋芒毕露,因而广为流传,并载入文艺史册,成为无情对中极富斗争性的佳作。
  其四:诗钟上下联各五字或七字,无情对字数不限:
  霜凌金菊瘦;
  雪傲玉梅香。
(诗钟:霜雪)
  心是主人身是客;
  诗家才子酒中仙。

  诗钟题为“李白·会馆”,集白居易与赵嘏的诗句。
  金殿所;
  玉门关。
三字无情对。
  白虹贯日;
  金鸡纳霜。
(奎宁丸)。四字无情对。
  陶然亭;
  张之洞。
三字无情对。
  从以上看来,诗钟不是对联的分支,把它看成是无情对、分咏对、谜联都是不合适的。
 作者:盛星辉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50:24 | 只看该作者
门外再谈诗钟
  都烨  
  不曾想,一篇谈诗钟的文章惹来很多文友的问讯,命我将前文未能谈清说透的东西再详说一下。好比打把式卖艺的,我那个罗圈揖已经抱拳作过了。对于“诗钟”,我是个门外汉,接触文献有限,所以谈起来挂一漏万也是在所难免,现在文友相催,只好硬着头皮再续一文,权称“门外再谈诗钟”。

  诗钟起源于清初,脱胎于律诗和对联。开始时称为“改诗”,亦有称“羊角对”、“雕玉双联”、“嵌字偶句”、“分曹偶句”、“折枝”、“百衲琴”、“诗畸”、“战诗”等等,以“诗钟”之名最为盛行,后为全国各地钟友所认可。

  诗钟的钟格与七言律句的一些联格是相同的。用两个字分别嵌于上下句的第一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福建人则以“一唱”至“七唱”来对应称呼,比较明快。

  为什么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呢?这是因为诗钟的平仄依从于律句中需要对仗句式的平仄,又因为诗钟全是七字句,和五律五绝以及其它的词调曲谱不相干。再者,对联这种形式大约是汉文字里独有的,上下两联。古时的塾师启蒙学生作对子,有出上联求下联的,也有给下联求上联的,还有限字限韵的,是锻炼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七个字多一个少一个不算数,上下联多一句少一句也不成式。所以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

  那么,为什么诗钟又不能和律句、对联划等号呢?律诗八句、诗钟仅两句,诗钟的平仄较律诗还要严格,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说。那么,是不是和七字的对联一样呢?也不一样。对对子可不限时间,诗钟是限时的。不但限时,而且限字,限位置。比如“士·何”(六唱)这就是钟题,你创作时,必须把“士”和“何”这两个字嵌入到上下两句的第六字的位置。翼牟作“疆冶墓传三士烈,点求山仰二何高”。这里所用法度很严,含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还有一种说法,讲诗钟与谜语有点瓜葛。这也是不确切的。只能说,诗钟里的分咏、合咏类似于谜语,但它绝对不是谜语。谜语是出谜面让你去猜谜底,当然,秋千啦,卷帘啦也有很多谜格。诗钟则是先给谜底,让你依平仄合七言创作谜面。比如“云·雨”(分咏),北京王建中创作“明珠串串从天降,雾气团团拔地升”。上写雨,下写云,对仗工稳,平仄相对而谐。湖北龙文创作“浮天弄影轻如絮,落地无声润似酥”。上句咏云,下句咏雨,亦很贴切工巧。

  前面提到的钟格,嵌字一唱到七唱是诗钟的正格。其它还有把两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或者嵌入更多的字,随字数不同和嵌的位置不同,计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锦等近10种,这些称为诗钟的别格。比如钟题“杏花村”(鼎峙格),白福臻作“庭前文杏枝堆锦,村外丹枫叶作花”(上句用“杏”,下用“村花”)。张翼公作“花寻瀛岛探金杏,酒醉山村梦玉梅”(上句用“花杏”,下句用“村”)。再如钟题“同舟”(魁斗格),陈群英作“同游胜地忘归梓,再访名山拟买舟”(上用“同”,下用“舟”)。陈友德作“舟能载德天行健,路不遗贤世大同”(上嵌“舟”下嵌“同”)。

  诗钟,因了它的小巧和文字上的竞技性为文人雅士所热爱。虎门销烟的清爱国名将林则徐雅爱诗钟。如“窗·夜”(一唱),林作“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遭贬新疆以后,福建老乡邱镜泉去看他,林则徐拈到“然起”(二唱),遂作“偶然风雨警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借诗钟表明了他的抱负。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治七年状元、驻德公使,娶了赛金花的洪钧等人都有诗钟作品传世。著名作家郁达夫、张恨水也有诗钟作品,郁1936年在福建参加诗钟活动,以“有·无”(二唱)作“岂有文章警海内,断无富贵迫人来”。这是集杜甫和龚自珍的句子,大受称赞。张恨水写了民国初年北京的诗钟活动。“香·流”(三唱),作“柴门流水依然在,渥壁香车不再逢”。亦为人称道。

  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拜师时,也有一则诗钟佳话。

  袁世凯一次在妓院看到一幅藏头嵌名联,是写给一位叫来喜的妓女的。联曰“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一问,知是名士方地山写的,袁世凯于是请他作儿子克文的老师。袁克文生于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六汉城,生母是朝鲜人,姓金。克文当时11岁,异常聪明。看老师不比其他的老塾师,有几分不服气,用线系了一枚古钱,燃香悬于一铜盆上。他的老师方尔谦(地山)懂得克文在以诗钟形式考校他的学问,欣然应对。克文出联“少之时不亦乐乎”,方地山一惊,听出是集古句,沉思后对出“卿以下何足算也”。也是古句。此时,钱落铜盆,响声未绝,克文双膝跪倒。后来,袁克文和他这位老师成了儿女亲家。

  1996年,中国楹联学会华夏诗钟社宣告成立。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均有诗钟活动,网上也可以查到有关诗钟的信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51:48 | 只看该作者
营口楹联学会诗钟现场创作录



营口楹联学会7月6日旬聚诗钟现场创作录

回崇孝主持当日活动,

1,风/月   一唱,   限时十分钟

风光无限中华美

月色含情社稷新

            吴蕴楼

风声入耳诗书韵

月色怡人笔墨情

            郑恩信

风吹东海腾狂浪

月照长亭叙旧情

            王恩良

风拂绿柳春城美

月照青山秋夜明   (新)

            周克非

风中傲骨堪如竹

月下清诗最似梅

            潘家宝

风吹塘柳蛙声远

月上梅梢禅寺清

            回崇孝



2。嵌名,书/礼   二唱

诗书启智勤铺路

义礼修身俭养德 (新)

              郑恩信

诗书常读增才智

义礼久昭醒后人

              周克非

经书喻世使人哲

诗离传家育子贤

            吴蕴楼

知书善赋文章妙

达礼修仁事业兴

            回崇孝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52:26 | 只看该作者
一、什么是诗钟

诗钟,又名折枝诗,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诗钟两字取“击钵催诗”之意。是文人的一种寓锻炼敏捷才思于竞争(比赛)的一种游戏。游戏中,不限人数,但限时限字。通常有人出题,有人记录。出题后用一根线系好香钱,承以铜盘。寸香燃尽后断线,落钱入盘,铿锵作响,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嵌字格”和“分咏格”并列为诗钟的两大体。

二、写作诗钟的要求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1、句式单一: 诗钟因最早是从对联之七言律句中脱胎出来,承此传袭,诗钟一般只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对仗工稳: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诗钟要求对仗工稳,不仅仅是从字词层次的狭义对仗要求,也是从句意境界的广义对仗层次来要求的。狭义对仗首先要求字词工整成对。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前六字工稳成对,但是最后“翼”、“通”两字却是不成工对,因此全联不能作为合格之诗钟分咏。狭义对仗还要求字词实际意义对应整齐,不能出现以一物对两物者,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诗钟分咏上下联吟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平仄和谐: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用字讲究:诗钟分咏用字非常严格,一不能用题目之字,二不能重字、叠字;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

5、扣题严格

(1)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即句中不可出现题目的字词,这点分咏和合咏是一样的。例如分咏“月老”、“丘比特”。则钟句须避用“月、老、丘、比、特”五字。

(2)顾忌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例如,咏“狗”者不能移“犬”,“冠”者不能移到“帽”。

(3)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如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即将原为中心题目的字词作为手段和语言载体来使用,就容易将目的变成手段,进而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则因将羽扇作为载体手段而转咏卧龙,非咏扇了。

(4)题目字眼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击影射之,此法多借用其他适合成对的字词来作为转换平台,扣应字眼,以方便落笔。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作为转换平台。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来旁敲侧击。此字眼转化扣应之法,必须从广义对仗上把握工稳,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6、立意新奇: 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切不可俗而无格,味同嚼蜡。所谓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此外,诗钟造句亦贵奇峰突出。

7、对法讲究: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则为名句,在诗钟来看,则嫌其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以“人语”对“猿声”,这样的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8、用典均衡:诗钟用典常见,尤以粤派钟社为盛,故诗钟用典,几成惯法。出句用典,则对句亦须用典,而典故的使用,也应该遵循广义对仗的原则,宜近不宜远,宜和不宜同。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风格不和,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53:11 | 只看该作者
閒話詩鐘 目錄 南山子序
陳其采序
樓桐孫序
譚元徵序
鐘話第一
鐘格第二
鐘聯(略)
鐘選(略)

【南序】
二○○一年春,余以惜餘齋師兄留詩,初上網路,遂與諸君子週旋聲律間,網路初興,故無民間詩社之陳腔套數,余既喜其新穎,而嫌其稚嫩,以為由斯長往,終何足以多之哉。遂因望月兄網路與諸子聊天次,稍出鐘題誘之,不意後數日,竟創為「大家來作對」網頁,始意欣欣者,開創誠有之,而莫辨文宗,則宏獎無門,是思有以調之。其秋,自師兄借書中,檢得張西廂氏《閒話詩鐘》乙書,珍同寰宇孤本。以其條理簡賅,無以復加焉,遂自輸字成檔,而患其無從面世,因寄德國皮葉兄上載「古典詩詞網站聯盟」網頁,兼酬先時網路開版之助。又恆慮事毋妄作,壬午歲,以請宜賓羅戎庵,戎老舊知此書,以為「功德無量」,兼豎其拇以示我,此乃徵之長者,心坎始安。然有數字,自始不得輸入法要領,亦未再校正。其間,已為李凡兄引入《俠客島》,移三序於後者,蓋有所隱然,頃見簡體字版網路轉相傳載,衍至割截纂亂者,殆亦未有意為之,亦有所隱也。獎掖風教者,固屬同心,其誠足以嘉之,而其隱亦足以憫。然則,賢者之文遂以凐訛者,亦不可不憂,乃至今春重校一過,攫其要而略其「鐘聯」、「鐘選」二篇,以為其意已足矣,倘後之人以為闕如者,概無關乎作者,蓋南山子為之也,是為之序。時在癸未婦女節後一日。
【陳序】
數年前居港,君左兄囑余主課詩鐘,題為「劍、紅」三唱,得二千餘卷,余獨喜其中署名「紅玉」之「花迎劍佩星初落;風掣紅旗凍不翻。」集句自然,欣賞不置,爰拔為冠軍,但不知紅玉為何許人也。翌日毅成兄來,始知乃連中冠軍之張君西廂也。君幼好吟詠,素負詩名,茲所編《閒話詩鐘》,尤多獨到之處,際此臺陽吟風極盛之際,詩壇吟友,其必各手一編以為快歟。癸巳端午節前陳其采序
【樓序】
回憶民國十八年秋,江蘇舉行第一屆縣長考試,余忝列典試,張君西廂為當年考取縣長之一,初握縣篆時,寄余詩,有「先人苦種兒孫德;弱歲慚為父母官」之句,蓋君時年方二七,為縣長中之最年輕者,余喜其詩,極合詩人敦厚之旨,故猶咀嚼不忘,今觀其《閒話詩鐘》一編,造詣極高,非深明此中三昧者,決不能道,詩與鐘,同其義而不同其體。詩之書,汗牛充棟,鐘則苦無專著,是冊之付刊,余知其必為吟壇之一大助也歟。癸巳端牛節樓桐孫序
【譚序】
張子西廂,以所著《閒話詩鐘》屬序,揭卷讀之,則源流派別,格調律例,語詳而擇精,知非寢饋斯道之專且久者不能為也。昔人謂文章之事,至詞而極工,至詞而極變,吾亦謂駢儷之語,至詩鐘而極工,至詩鐘而極變。然其樸不傷野,樂不傷淫,諧不傷虐,清不傷薄,淡不傷枯,豪不傷粗,巧不傷誕,則與詩詞之道,無有乎弗同也。西廂曾以此馳聲海角,及來臺陽又屢驚其座人,有上述之長而無其失,得之於獨,話之於閒,?之於同調,吾知是書之出,其必有以發人深省矣。然吾聞西廂年少應試輒售,有文名,宰句容、沐陽、宿遷,有政聲,今皆不以置懷,獨勤勤焉惟詩鐘是究,且必鉤玄於一字一音之協調與乖戾,雕肝鏤腎不能自休,豈有所驅迫而為之歟,抑在莒無憀,欲借此宏聲,敲醒塵夢,以應中興之鼓吹耶。果爾,則吾雖寸莛自愧,亦願執鞭以從。癸巳端午節前十日,衡山譚元徵拜撰。
【鐘話第一】
一、鐘義
昔人敲鐘,規律極嚴,拈題時,綴錢於縷,焚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鐘」,即刻燭擊缽之遺意也。鐘雖小品,驚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婦之思,懷鄉憂國之感,均可流露於寥寥十四字中,變化無窮,奧妙莫測,固屬雕蟲小技,亦洋洋乎大觀,或謂此中興味,勝詩十倍,經驗之語也。
二、鍾意
詩鐘固重對仗,尤重立意,無意義之詩鐘,謂之「啞鐘」,敲之不響,唱之無味。蓋以「白粉牆」對「黑漆板」之類,決難引人入勝,粵派之弱點,即在於此。故正宗之詩鐘,須有詩之聲調風格,置之於詩中,則為名詩,置之於鐘中,則為名鐘。或謂詩鐘,須有起、承、轉、合之勢,未免言之過甚,蓋詩鐘為七律詩之一聯,古人名聯,或對描事物,或直舒懷抱,絕少於一聯中,備有起承或轉合之勢也。
三、鐘派
清初閩人,已有此製,名日「改詩」,即改律句、絕句之七言詩而為兩句也,此種改詩,或有稱之為「單羊角」對「百衲琴」,「雕玉」、「雙鉤」者,要皆不如「詩鐘」名稱之普?。詩鐘向有閩派、粵派之分,兩派之爭,至今未息。閩派重空靈、尚意義,粵派重典實、尚對仗。平心而論,兩派各有所長,能化粵派之典實,而兼閩派之空靈,斯為上乘,憶粵人蔡(漆)乃煌為鐘壇宿將,且以敲鐘得官,然每閱及粵派鐘卷,即投之於簏中。故粵、閩兩派之分,亦非限於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對於詩鐘之意見,主張寬大其門徑,使成為一種較絕句更為錘鍊之詩,而儕於一般詩歌之列。善於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別樹一幟,使此鐵鐘而成為原子鐘,不可謂非藝術界之一大改進也。
四、鐘社
獨起敲鐘,興味索然,故欲敲鐘,必先集社,鐘社之設,並無若何組織,亦無任何作用,不過文人墨士,藉以發舒懷抱,聯絡感情而已。近數年來,臺、港兩地,鐘社之多,竟達四十餘處,可謂盛矣。豈欲敲醒國魂歟,激揚民氣歟,余拭目以俟之。
五、鐘眼
鐘眼須穩,務求不能移易,例如聯與連,不得相混,用連?則可,用聯?則不可,?與榻,不得相借,用東?則可,用東榻則不可。
鐘眼,更以有來歷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膚南內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觀世音」,「雪膚」出自長恨歌「雪膚花貌參差是」。
鐘眼如不相稱,則對仗更須求其工穩,上例「千」與「雪」絕不相稱,而以「眼」、「膚」承對,可稱能手。
六、鐘題
普通拈題,常用抽字及翻書等法,以昭公允,分詠事物者,於書中翻出兩事物,嵌字格則於書中任翻數字,作為鐘題,絕少由每人自出題目也。
分詠、合詠不可犯題面字,例如分詠「元宵」、「蝶」。則鐘句須避用「元宵蝶」三字。分詠合詠事物,並忌以代替字明點題意,例如「象、扇」分詠。若用「大獸」、「交趾獸」、「揮羽」、「羽毛」、「一羽」、「裁紈」等字,不啻將題字明明點出,決難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題意。例如「爭欽揮羽運奇謀」、「指揮一羽定三分」明明是詠臥龍而非詠扇也。鐘題可任意加以某種限制,以增興趣,如合詠「竹」限用一「毛」字,則鐘聯中,須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虛節風月?竿籜君妃栽」十字,則鐘聯中須避用此十字也。
此外,尚有更嚴格之限制者,即鐘題虛字而限實用,例如「而了」二唱,則須實用「吉了」、「以而」;「若於」二唱,則須實用「蘭若」、「杜於」;「若然」二唱,則須實用「巨然」、「賀若」等等,方為合格,文人墨客,興到之餘,好用其極也。
分詠、合詠,以切正本題不能移詠別人別物者為原則,嚴格言之,詠「狗」者不能移到「犬」,詠「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鐘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語而不用典,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語雖淺近,意則深長,詩鐘亦何獨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過僻,而點題亦極嚴格,詠「履」不能引用「鞋」典,詠「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為合格,如「象、扇」分詠,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齒者,殊為不妥,蓋原典是「齒」而非「牙」也。
鐘貴典麗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粺官野史之章回小說,亦須避用為宜。
八、鐘句
詩鐘常因限於題字及題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費苦心。總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為佳製。例如「兩空」六唱「不住猿聲啼兩岸;但聞人語響空山。」字字出自唐詩,字字不能移易,可稱閩派中之佳製。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詩句,或古人詩意,且對仗工整,而切合題意者,較之自造,尤勝一籌。
造句之技術,尤貴奇峰突出,例如「紅豆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若易以「鸚鵡啄殘紅豆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則較平實無奇矣,當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
鐘句避用疊字,蓋僅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費半字,若以鐘眼而疊字,則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疊字,則為三唱乎?抑為四唱乎?
分詠事物之造句,常因兩事物之相距過遠,而難於落筆者,於此時須先覓對字,再就對字而構思,例如分詠「漢光武、燕」,先覓「赤幘」、「紫襟」等之對字。分詠「牧童、蛇」先覓「騎牛」、「吞象」等之對字,則自易落筆矣,惟追求對像,須下工夫,務使有鴛鴦交頸、鸞鳳和鳴之妙,不可有彩鳳隨鴉、鮮花插糞之嫌。
九、鍾對
詩鐘固重立意,並重對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虛對虛、實對實、地名對地名、姓名對姓名、顏色對顏色、朝代對朝代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對,如「放翁」對「茂叔」,「司馬」對「臥龍」更佳。
詩鐘雖為詩之一聯,然切忌流水對法,而對仗亦不宜假借,例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在詩則為名句,在鐘則嫌其以「翼」對「通」,以「春蠶」對「蠟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語」對「猿聲」,兩字連用,借對一字者,則無不可。而雙用常語,如「天地」對「古今」,「春秋」對「江漢」,則更無不可。
詩鐘常有以字面相對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願拜重瞳象;諂媚甯容九尾狐。」「象」與「狐」,字面相對而實不對,雖極巧妙,亦以少用為上。蓋「九尾狐」為一固定名詞,而「重瞳象」則否,難免對仗不稱之嫌。
此外,以一物對兩物者,謂之「三腳鐘」,例如「風雲」對「秋月」,「雨露」對「春煙」,「風雲」、「雨露」各為二物,而「秋月」、「春煙」各為一物,在律詩中尚嫌不稱,何況詩鐘。
出比、對比,須湊合天然,銖兩悉稱,若一比堂皇,一比纖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謂之「跛腳鐘」。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則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則如黠鼠偷油;一比嚇煞夫人,一比則跪在?下。初抱「句不驚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滿城風雨近重陽」之歎,若能先從平易處著筆,則可減少此種困難也。
出比用典,則對比亦須用典,而典故時代,不宜相距過遠,如以三代典故屬對三代典故固佳,即屬對秦漢典故亦可,若兩時代相距過遠,或引用典故之內容,彼此失衡,均為小疵。蓋以吳道子之鐘馗與潘雅聲之美人,並懸於書室中,終覺不稱也。
十、鐘律
詩律要細,鐘亦何獨不然,古人律詩,求其最合詩鐘之條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塚臥麒麟」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波飄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諸聯若置之於鐘中,稱之為「鐘聖」,誰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一聯之渾雄莊麗,尤可作為首選之標準也。
十一、鐘聲
香港鐘聲多,而臺灣更多,真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感,顧名思義,詩鐘之聲調,須和諧而響亮,始足發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調,第一字可不論,第三第五字則必論,出比第三字可不論,對比第三平字則必論,例如「珠簾暮捲西山雨;畫棟朝飛南浦雲」、「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在詩固稱名句,在鐘則嫌數字拗韻,而「南」字失調也。至若對比第三字,應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詩中,尚不多見,況於鐘乎。
十二、鐘評
評選詩鐘,為一難事,見仁見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傳誦至今,猶眾囗同聲,蓋文藝自有其客觀之優點,絕非成見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嘗讀唐司空圖所列《詩品》二十四種,見地極高,可作詩鐘評選之標準,即:
雄渾第一、?淡第二、沉著第三、高古第四、纖穠第五、典雅第六、洗煉第七、勁健第八、綺麗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縝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實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詣第二十一、飄逸第二十二、曠達第二十三、流動第二十四。捐除成見,破除情面,執此尺以量之,可無遺恨矣。
十三、結論
上述數端,不過舉其大概,就詩言詩,固近於苛,就鐘言鐘,則未為過嚴,蓋詩鐘為另一體製,自有其獨特風格也。
詩鐘舊物也,余之閒話,亦廢話也。然「細嚼梅花讀漢書」別覺一番滋味,明知其廢,話之何妨。

【鐘格第二】
概說
詩鐘格式,可分:合詠格、分詠格、籠紗格、嵌字格四類。
而嵌字格又分:鳳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脛、雁足、魁斗、蟬聯、轆轤、比翼、湯網、雲泥、鼎峙、晦明、碎錦、雙鉤、四皓、五姐、六逸、七賢、八龍、九老等格,分述於左。
一、合詠格
即將題意,表現於鐘聯中,以不犯題字為原則。亦有例外者,並得隨意加以某種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詠,不犯題字
繡壞料添紅一片;錦茵應減綠三分(?鷗)、
淒涼牆外飄難數;狼藉階前掃幾回(天翼)。
「冒雨登高臺敲詩鍾」:合詠,可犯題字
登臺不避單衣溼;限格惟求兩句工(水心)。
「硯」:合詠,禁用「紙筆墨池石水花磨端歙」十字
一夜案頭梅欲入;十年窗下鐵為穿(毅成)。
「李白」:合詠,限用「毛」字
天姥夢遊腰腳健;夜郎流放鬢毛蒼(?鷗)。
二、分詠格
即分詠事物也,以不犯題字為合格,例如:
「岳飛、虎」:分詠
畫爾不成翻類犬;字之曰舉並稱鵬(君左)。
「筆、郵票」:分詠
萬國花封元首相;五雲草判黑頭公(逸塵)。
三、籠紗格
即將題字暗藏於鐘聯中,隱約如見,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籠紗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思未能言擅賦才(?鷗)。
四、鳳頂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一字,所謂「一唱」也,例如:
「人、鳥」:一唱
人憑赤血羸猶健;鳥到青雲倦亦飛(藹士)、
人世難逢如意事;鳥兒常作不平聲(鴻宗)。
五、燕頷格
即將兩題字分崁於每句之第二字,所謂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傾一石;客吟詩已載三車(逸塵)、
薄醉論人多妙語;狂吟驚世少知音(毅成)。
六、鳶肩裕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三字,所謂三唱也。例如:
「紅、豆」:三唱
燈光豆灺勞人草;樓影紅飛思婦花(元英)、
榆塞紅旂傅大捷;蕪亭豆粥話中興(逸塵)。
七、蜂腰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四字,所謂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軍待旦傳刁斗;萬國朝元拜冕旒(鏡微)
象著乾元參易理;雞鳴戒旦播詩箴(鼎文)
請君待旦戈為枕;看我掄元筆有花(似庵)
蘭閨待旦燒紅燭;棘院掄元走紫毫(潘哲)
梅歐雙旦開芳閣;昌棨三元殿策科(逸塵)
士有愷元才並世;女如施旦貌傾城(南史)
天將昧旦鄰猶笛;節正中元客自杯(蘅圃)
關心戒旦遲雞唱;得意掄元疾馬啼(劍篁)
脫穎奪元輝虎榜;枕戈待旦渡鯤溟(樾蓀)
燈影上元慚老眼;鐘聲平旦勵清心(沅辰)
名遂掄元徵救蟻;心堅戒旦警聞雞(元?)
三榜同元朝鳳闕;一戈侍旦取龍城(思甯)
八、鶴膝裕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五字,所謂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為捲土重來計;誰讚勤王九合功(似庵)
戰血寒凝重鎧紫;游塵暖颺九衢紅(靄麓)
金門恩賜重裀坐;玉殿威宣九服來(莘農)
翦虎豫懸重五節;灼龜離照九三爻(鏡微)
昆陽雷雨重興漢;霸國衣冠九會齊(逸塵)
拔山莫解重圍阨;問水終虧九合功(壽泉)
沙鷗天地重溟闊;鐵馬風霜九塞多(漁叔)
政虐人皆重足立;道孤吾欲九夷居(武公)
來王曾乞重文譯;竊國甯容九鼎移(遵魯)
感君大德重生後;表我精忠九死餘(世雄)
萬里歸來重聚首;一朝別去九迴腸(紹文)
此日三生重會面;當年一別九迴腸(仲文)
旌旗日月重光色;斧鉞江山九伐聲(元英)
層巒雲歛重霄淨;平野風高九塞寒(子丹)
微官自笑重臺拙;大盜虛疑九鼎輕(道瞻)
隔世有緣重晤面;深情無語九迴腸(黃衫)
御街巧遇重圓鏡;仙?初成九轉丹(石軍)
秦皇夢斷重關月;漢使魂歸九塞煙(史劍)
九、鳧脛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六字,所謂六唱也。例如
「意、飛」:六唱
斜陽六伐鴉飛亂;明月孤山鶴意癡(逸塵)
自有靈源滋意蕊;久無香澤沐飛蓬(劍篁)
文帝早知蘇意勇;孝宗能表岳飛忠(鏡微)
龍城烽急思飛將;鳳閣春深困意孃(靄麓)
何如關羽張飛猛;正要漸離宋意歌(似庵)
攬轡懸崖回意馬;彎弓大漠射飛狐(鹿笙)
詞賦豈因楊意顯;功名要與岳飛爭(漁叔)
殘春一段鶯飛悄;短夢三更蝶意酣(武公)
細草雨餘隨意綠;殘花風定尚飛紅(壽泉)
馬有驕蹄矜意氣;人無健翮試飛翔(禹勤)
花底春濃鶯意嬾;枝頭風定蝶飛閑(元英)
淨域緣慳馳意馬;鄉關信杳怨飛鴻(道瞻)
楊柳春閨人意懶;蒹葭秋水雁飛遙(仲文)
僨事每因爭意氣;立功原不計飛騰(紹文)
應知弱水難飛渡;常為空山著意看(子丹)
欲問酬君情意日;須知是我奮飛時(君嗇)
靜室慎思防意馬;遠天流盼送飛鴻(黃衫)
瑤瑟玉蕭無意緒;祥麟威鳳看飛滕(遵魯)
搦管才高馳意匠;寓書情切遣飛奴(元?)
廢院草生隨意綠;閒庭花落亂飛紅(繼永)
天外孤鴻傳意遠;風前六鷁退飛遲(惠叔)
佛國何時無意樹;春城到處有飛花(思甯)
三秋絕塞孤飛雁;二月春風得意花(石軍)
十、雁足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每句之第七字,所謂七唱也。例如:
「鶴、梅」:七唱
隱現雲端千歲鶴;橫斜竹外一枝梅(藹士)
城郭已非空化鶴;湖山雖好莫尋梅(水心)
十一、魁斗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分嵌於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黃、花」:魁斗格
花門積雪千山白;大漠飛沙一月黃(世雄)
花竹相攲迷紫翠;稻梁不濟誤青黃(禹勤)
黃酥日影初移樹;紅擁波光早映花(武公)
黃泥爐畔人呼酒;白堊牆邊犬吠花(紹文)
花下共君浮大白;泉邊待我瀹團黃(似庵)
黃鸝對坐鳴煙柳;白鷺群飛逐浪花(鏡微)
黃絹新描詩裏畫;彩毫曾吐夢中花(仲文)
花霧一窗詩夢綠;桐雲滿盞酒痕黃(靄麓)
黃封樵徑秋凋葉;紅逐漁舟水落花(繼永)
黃壚夢遠愁聞笛;青瑣官閒喜看花(君武)
黃誇籬菊經霜蕊;紅吐山茶帶雨花(子丹)
黃眉舊日工描黛;白髮當年憶看花(惠叔)
黃耳無端傳遠信;白頭有意惜名花(博悟)
黃臺瓜摘甯餘蔓;赤岸楓迴絕勝花(莘農)
黃臘新箋摹晉帖;紅泥小甕供唐花(漁叔)
花容猶想?雙暈;菜色誰憐面半黃(俠盧)
黃鸝巧囀臨波柳;紫燕爭啣墮地花(冰如)
黃爐客過思行酒;紫陌人歸喜看花(鹿笙)
黃閣朝回初視草;紅樓粧罷更簪花(壽泉)
黃昏古渡催桃葉;紅雨春江賣杏花(君嗇)
黃閣頻紆清廟策;青樓猶唱後庭花(鴻宗)
黃葉經霜猶戀樹;碧桃含露欲開花(黃衫)
黃末勻時攀弱柳;紅將豔處折新花(賜湖)
「春、聯」:魁斗格
春融鳳尾金蕉展;雷坼龍鱗玉筍聯(遵魯)
春色正宜花掩映;秋心常被酒牽聯(武公)
聯轂碾殘千里雪;歸途吟過萬山春(似庵)
春水綠波江賦句;秋山紅樹杜詩聯(蘅圃)
春社雞豚扶杖集;早朝鵷鷺序班聯(劍篁)
春深湘水魚書斷;雪滿天山雁字聯(玉松)
春江就隱鷗盟踐;曉陞隨參鷺序聯(元?)
聯袂庭前迎素月;銜杯花下醉芳春(經邦)
聯師戡亂千秋業;復國騰歡四海春(靜山)
聯袂當年懷舊雨;銜杯此日祝新春(夢蕉)
聯吟酣每亡殘夜;索醉狂猶趁好春(沅辰)
聯臂歌場歡徹曉;凝神繡閣悄懷春(南史)
十二、蟬聯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蟬、唱」:蟬聯格
花落後庭商女唱;蟬鳴西陸楚囚吟(毅成)。
「阮、熊」:蟬聯格
清談誤晉哀諸阮;熊夢興周美一姜(君左)。
十三、轆轤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於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類推。例如:
「蓮、露」:轆轤格
乍垂蓮瓣移香步;微露瓠犀發妙香(水心)
蓮生微步凌波去;柳露新眉帶月看(淑珍)
十四、比翼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對嵌於鐘聯中,等於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書」:比翼格
杜房並駕中書省;金宋相持大散關(天翼)
援琴東市嵇中散;曳履南宮鄭尚書(水心)
青桐絕響嵇中省;紅杏佳名宋尚書(?鷗)
十五、湯網格
即將三個題字,任意分嵌於兩句之首末,而成網開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雲」:湯網格
天末樓台橫北固;雲中城闕望西安(水心)
十六、雲泥格
即將題字分嵌於兩句中,但不得相對。例如:
「雲、泥」:雲泥格
青雲直上鵬程路;華屋偏多燕壘泥(藹士)
「重、九」:雲泥格
十年有約歸重耳;九合稱雄敗易牙(鳳坡)
十七、晦明格
即一句明點題字,一句暗寫題字。例如:
「紅、豆」:晦明格
雙腫如豆譏文士;一口含櫻畫美人(遵魯)
雲霞出海扶桑曉;風露橫江扁豆秋(似庵)
紅藕灣深雙槳可;黃茅店小一燈如(劍篁)
豆蔻稍頭春一握;石榴裙下月雙鉤(鏡微)
但願紅顏終不老;須知此物最相思(賜湖)
元都觀裹桃千樹;無咎村前豆十區(靄麓)
十八、鼎峙格
即將三個題字分嵌於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於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節」:鼎峙格
窮陰殺節霜鋪地;中夜清寒月滿天(天翼)。
十九、碎錦格
亦稱「鴻爪格」,即將題字,分崁於鐘聯中,不得相連。例如:
「張、陳」:碎錦格
滿几陳編三寸燭;半肩行李一張琴(藹士)。
「中、安、台」:碎錦格
中興定可安盤石;大隱甯容入釣台(?鷗)。
「黃、葉、滿、秋、山」:碎錦格
滿園黑葉禺山夏;上市黃花歇浦秋(均默)、
滿槎秋水黃姑渡;落葉空山白帝城(鴻宗)。
二十、雙鉤格
即將四個題字,對嵌於鐘聯中。例如:
「南、北、高、麗」:雙鉤格
麗水逆流環隴北;高郵名縣著淮南(鳳坡)
北憶長安三月麗;南登衡岳九秋高(毅成)
二十一、四皓格
碎錦格之一種,題字不得相連。例如:
「海角鐘聲」
海城畫角嚴兵衛;山閣詩鐘集友聲、
聲傳戍角嘶邊馬;寒動梵鐘起海鷗。
二十二、五雜俎
碎錦格之一種,題字不得相連。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邊瘦石多清籟;岩上飛泉少濁流、
上巳流觴傳曲水;清明澗石湧新泉。
二十三、六逸格
碎錦格之一種,惟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連二字。
雨後尋春桃葉渡;江南沽酒杏花村。
二十四、七賢格
碎錦格之一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髮無可白方為老」:得連二字。
無眠可到東方白;有髮都為老境蒼。
二十五、八龍格
碎錦格之一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得連三字。
小橋畫舫搖明月;華屋芳林度碧陰。
二十六、九老格
碎錦格之一種,題字可以相連。例如:
「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得連四字。
水流孤塞千聲雁;村繞寒林萬點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0:54:01 | 只看该作者
长安诗钟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

       2009年6月2日,长安诗钟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在陕西省林业厅老年大学(西安)召开,选举王小凤为长安诗钟社社长。

       当日,到会社员23人,超过西安城区社员半数。大会经过讨论,接受了李文平老师辞去社长、杨志忠老师辞去副社长的请求,选举了长安诗钟社第二届社委会组成人员。一致推选王小凤为长安诗钟社社长。邀请李雄飞、李文平、杨志忠为名誉社长。推举奇奇(胡宝玲)为常务副社长。推举朱士品、杨青云、倪长贵、鱼佩云、张琨明为副社长。经社长提名,任命奇奇(胡宝玲)为秘书长(兼)。
        会议决定成立长安诗钟社诗钟艺术研究部和外事联络部。诗钟艺术研究部负责诗钟艺术理论研讨工作,联络陕西地区及全国诗钟理论大家,进行诗钟艺术研究,承继并扩大陕西诗钟地位;建设科学、严谨、健康的诗钟评论体系;协助常务副会长做好网络诗钟发展工作。外事联络部:负责诗钟社扩大、发展等外事联络工作;加强宣传,争取社会捐助及扶持;提高诗钟社的社会影响力。经社长提名,任命郭健为诗钟艺术研究部部长,鱼慧为外事联络部部长。

长安诗钟社第二届社委会人员名单


一、名誉社长:李雄飞  李文平  杨志忠
二、社       长:王小凤
三、常务副社长:奇奇(胡宝玲)
四、副    长:朱士品  杨青云  倪长贵  鱼佩云  张琨明
五、诗钟艺术研究部部长:郭健
六、外事联络部部长:鱼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11:09 , Processed in 0.1382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