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指导学生答题看教师的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2:1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指导学生答题看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2年01月11日  作者:武胜利  来源:教育时报
  做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指导学生答题,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讲,依据指导学生答题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教学水平分为三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教师,多数为毕业不久的新教师,他们刚刚踏上讲台,教学激情有余,经验和能力不足。在指导学生答题时,表现为就题论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针对具体问题作答。学生哪一题不会了,教师就帮助他们解决哪一题,或者是自己解给他们看。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问一题,学会一题,而不是学会一类题或者解题方法。因此,当下次遇到类似或者稍作变化的题目时,他们又束手无策。此时教师如果不注重反思自己,不弄明白问题所在,就会抱怨学生太笨,缺乏学习的天赋,认为孺子不可教。
  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处于解题指导的第二阶段。他们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强化了专业知识,积累了教学经验,摸清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因此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就有了较强的方向性,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去对待。他们从每一类型题目中找出典型例题,讲解给学生,然后配以适当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学习掌握解答同类题目的方法,可谓举一反三。
  这样做的结果是,对于做过的同一类型的题目,学生能够应对。但是,当题型出现创新和变化时,学生又无可奈何。此时如果教师不善于反思自己,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题目超越教学大纲,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把责任推给命题人而不了了之。
  一般来讲,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很富有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已经达到教学要求的顶峰,不需要继续努力就足以应对各种形式的教学需要。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也往往归结为外部原因。之所以产生如此认识,关键在于多数教师都是经验型教师,在经验的势力范围内,做到这些也就达到了顶峰。要想突破教师专业成长这一瓶颈,就必须引导他们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迈进。
  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既不会局限于就题论题地逐个解决,也不会满足于举一反三地逐类消灭,他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一网打尽。他们在指导学生答题时,已经超越了具体题目和题型,他们教给学生的是思维方法,他们引导学生分析试题的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影响解题的因素、答题的切入点和思维步骤等宏观要素,掌握了这些,如果不是知识方面还存在缺陷,学生在做题中将无往不胜。
  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区别,其实就是经验与科学的区别。依赖经验往往只能解决眼前的、具体的、微观的小问题,靠科学则能够解决未来的、抽象的、宏观的大问题;经验型的教师仅能依据经验解决学生浅层次的具体问题,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则能凭着科学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根本问题。
  由新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迈进,则需要我们在努力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武胜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7-19 05:33 , Processed in 0.0822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