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课堂变成强大“磁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1:3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课堂变成强大“磁场”  2012年04月09日  作者:喻立森 沈伟其 
  ■喻立森 沈伟其
  时下某些大学最为头痛的是学生“厌学”,最难管理的是学生“逃课”,最不受重视的是课堂教学。然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见不到“厌学”状况,杜绝了“逃课”现象。一言以蔽之,这里的课堂引人入胜。
  大学课堂不在于传授“已有经验”,更不能将任何真理奉送给学生,而在于提供诱因、点拨思路、拓展视野、促进学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催人奋进的课堂气势,然后自己去获得真知、探赜索隐。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穷根究底罢了。”因为,只有穷根究底才能为科学大厦增砖添瓦,我们的课堂就是在做好这些扎实而又平凡的奠基工作。
  首先,是让课堂成为“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起飞平台。学习的法则之一是有没有学习愿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逼迫学习不仅无益而且易造成逆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提供“知识诱因”,激发学习动机。大学里应该没有不想学习的学生,只有学习动机没有激发出来、充沛精力没有找到正确运用渠道的学生。课堂则是一个提供诱因的最好场所,上课开始时教师用几句相关的话,建立起知识与诱因的联系。学生一旦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爆发出来的“学习力”难以估量!
  其次,是让课堂成为“不会学”转变为“我会学”的转型窗口。学习的法则之二是懂不懂学习方法?方法是工具,是钥匙,要点在于了解方法应用,掌握技能技巧,熟悉诀窍奥妙,形成学习机智。大学生入学初期可能涉学不深,正处在方法转型时期;教师是过来人,有些甚至是方法上的行家里手,应该在每节课上抽出些许时间,传授学习经验,教会学生学习。这样费时不多,事半功倍,只要学生从“不会学”转变为“我会学”,进步就快了。
  再其次,是让课堂成为“枯燥学”转变为“快乐学”的接力站点。学习的法则之三是学习兴趣怎么样?学习中一定有许多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需要意志、毅力、勤奋、拼搏等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支撑。我们力求使每次课堂成为学生的加油站、兴趣的接力点,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很多外籍教师平时很“休闲”,上课时却很“玩命”,格外认真,又非常注意风度、讲究幽默。常常妙语如珠、勾勒知识意境,比喻贴切、揭示科学奥妙,挖掘深入、直指问题真谛,巧言善诱、焕发智力情绪。我们的课堂成了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舞台,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接力站点。
  最后,是让课堂成为“被厌学”转变为“学得好”的广阔天地。学习的法则之四是学习质量高不高?大学生厌学不是他们的本意,更不是他们的天性,而是由于某些教师教法不好,课堂对大学生丧失了吸引力,造成某些大学生“厌学”,很伤害年轻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们结合中国国情,经常开展“评教评课”问卷调查,既改进了课堂教学,又亲密了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将师生关系比喻成“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认为教练很了解运动员,指导时一丝不苟,而运动员又必须通过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教师只有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个要学、乐学、会学、学得好的广阔天地。
  我们的课堂就像一个强大“磁场”时刻在吸引着学生,他们普遍感到,课堂是人生成熟的理想摇篮,是科学殿堂的真实化身,是青年人走向成人、成才和成功的重要驿站。(作者分别为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校长助理)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9日第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7-19 05:25 , Processed in 0.1532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