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利梅:浅析美术教学与小学低年级作文的联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6 10:5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利梅:浅析美术教学与小学低年级作文的联系
http://www.tjwang.net 时间:12-06-18
来源:团结网-团结报
  从我所教学的几年来发现和经过对其他美术教师的调查,我发现刚入学的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每个人都有一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一有时间就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描绘身边的世界。画爸爸,画妈妈,画老师,画小树,画街道,画楼房……对此老师们常常不屑一顾。可是,如果你肯用心地去看孩子们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些自由状态下画出的作品,常常透露出孩子们对世界的初步了解,是孩子们初涉人生的感性评价。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如果一件事情叫你觉得美,它是一定能够在你心眼中现出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幅新鲜的图画……”孩子  们比大人更擅长画出周围世界的美与丑。这实际上是他们想表达还无法表达的语言之替代品。为什么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好好利用呢?
  语言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应该从一、二年级开始潜移默化地训练孩子们的语言。绘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使低年级学生对说话、写话充满兴趣。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1.美术给低年级学生写话提供灵感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1)在美术上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中的观察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学习是离不开观察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写生,让孩子在校园内画一棵树、一朵花,先要学生明确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要用眼睛看,还可以闻一闻,摸一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有什么区别,尽量使用对比观察法,在对比中把握写生对象的特点,获得对观察对象的整体印象。观察时一定要仔细,要认真体会观察对象的每一个细微部分。只有经过这种感性的体验,写生时才胸有成竹,一幅幅线条流畅、内容丰富自然的写生画才能够一气呵成。
  (2)在美术课上学会表达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培养孩子说话写话能力,比如说:我们今天画的是一幅关于春天的画,我在课堂上就引导孩子,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有什么颜色,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画画,画完之后,让学生对着在自己的画,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自己所画,有个孩子说:“春天来了,太阳懒洋洋的,花儿都张开了笑脸,小草绿绿的。”其实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说的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有时候孩子的用词不怎么恰当,但是他能说出话,而且有话可说,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达到了美术教学与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
  教师同时也提出评介要求:能否用恰当的词语、短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0:58:06 | 只看该作者
向利梅:浅析美术教学与小学低年级作文的联系
http://www.tjwang.net 时间:12-06-18 09:34:42 来源:团结网-团结报
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3)在美术课上学会想象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再想象、再创造。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美术教学说到底是艺术教学,是展开想象的教学,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是每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
  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往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作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大胆联想,画出心中的美丽景象。而且展示学生作品,再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学习剪纸:克隆动物园,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把学生创作的“动物园”贴出来,同学欣赏评价借鉴,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在美术课上学会做生活得有心人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生活中的豆子、纸杯、报纸、沙子、螺丝钉、铝管、灯泡,各种废弃的物品,经过艺术家的简单加工和巧妙构思,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这些艺术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做生活得有心人。小学美术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就是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美术活动离不开生活,绘画、设计首先源自生活,同时又是为了提升生活得品味,在绘画、设计活动中,需要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颗善于发现美得眼睛,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绘画、设计的素材,更好地装点我们的生活。
  2.美术生活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
  (1)看图作文: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每一幅插图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都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都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我们在课堂还交流的观察图片的心得,我们对图画的认识饱满。我们把看图的内容写成文章,比语文书上的看图作文更有价值,更有话说。
  (2)美术童话:我们可以借助美术书上的作品展开联想,深入到作品中,或者和名画的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或者深入画面中,感受图画独特的魅力,再现图画世界奇妙的世界,我们可以编织一个色彩的故事,把我们所学习的色彩知识融进去,当我们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写作或者是画画时,你会发现,孩子就会有话可说,并且充满想象力。形象力越丰富,作文就写的得心应手。
  (3)活动作文:美术课堂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活动内容,绘画、写生、制作、剪纸、涂色、雕刻等,每一项活动都值得我们好好记录,是我们成长历程中最鲜活的情景。每一次课堂活动,老师都要交代要求,同学个个急不可耐,跃跃欲试,活动中,我们认真参与,仔细对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其间有困惑,有无奈,有泄气,有兴奋,有惊奇,每一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每一个的神态都不相同,你印象最深的细节是什么,它为什么吸引你。活动结果,谁表现好,好在那里,老师如何评价,你有什么感受。每一次认真记录活动内容,你会发现,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活动的质量更好了,活动内容记得更清楚了,你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浓了。
  (4)记人叙事状物:小学生常见的是写建筑、写日常用品,我们在美术书上欣赏了世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0:58:37 | 只看该作者
界上最雄伟的建筑、最别具一格的建筑,我们还画了建筑,有了这些经历,我们的建筑的写法已经比较容易掌握了,而日常用品是我们设计制作的对象,我们观察了书包,然后自己画书包,再用废旧材料制成自己喜爱的书包,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对书包有了很多的认识,甚至还给制作的书包配上过介绍的文字,再写一篇关于书包的文章,肯定有东西可写。
  (5)实用文:小学阶段的实用文体包括:写信、建议书、倡议书、感谢信等,美术作文同样可以进行这些文体的训练,写信告诉同学最近美术课的收获;感谢的内容很多,常怀感恩之情,我们会发现要感谢画家杰出的才华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作品,感谢同学的帮助,感谢老师的认真教学,感谢教材的编辑,感谢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等。
  3.作文让美术课快乐起来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的核心要素是快乐。当某项活动充满了快乐,它对学生也就具有了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也就会激发学生对之产生兴趣。当这种兴趣达到浓郁的黏性时,他的意志力也会相应提高,疲劳甚至艰苦也会感觉不到了。相反,如果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或学习结果即成功的快乐,也会导致意志消沉,从而使兴趣消失。当美术课的精彩瞬间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要进一步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这种快乐成为永久的记忆,让孩子兴奋的心情不断复制,那么用文字记录曾经发生的一切是最好的选择。
  4.作文提高美术课的学习效率
  我们的美术教学往往是一堂结束后,学生抛之脑后,短时的兴奋瞬间转移,刚学的知识要点和绘画技能,缺乏必要的强化,很快又全部还给老师。脑科学研究证明:当我们和别人分享学习内容或者立即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效果最好,对学习信息的保持率达90%,所以研究者提出一个适于脑的学习策略:通过书写增强理解。书写可以作为一种改进思考的工具,属于精细复述,要求学生澄清、梳理、表达他们所学的知识。 小孩子最容易忘记,所以在每次画完后,我都会让他们在画纸上写一些自己想写的话,当然,我不会规定他们的字数和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作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美术课的目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欣赏美术作品,参与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从而学会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而写作在于把你对美的感受、认识、评价、设想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让别人了解你对美的看法、评判标准,让老师知道你的审美层次以便更好的针对性教学。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运用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风格的笔触、不同感觉的色块、不同质感的物体,研究它们会给作品带来什么效果。这样把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增强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热情,能够体验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的技艺。而美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更潜在的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近生活,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0:59:05 | 只看该作者
学生的美术欣赏和评述中,写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通过写作,欣赏和评述才落到实处,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画画,而且写的短文都非常可爱,就连成绩最差的孩子也会表达自己所想。虽然有时候错别字多,表达的不清楚,但是,却是他们心里最真挚的想法,但是经过调查,孩子在小学阶段喜欢画画,喜欢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里想法,但是,到了初中,学生喜欢画画的基本上很少了,并且也不会用画画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这也许和孩子的性格和教师的指导有关。所以作为语文、美术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想着怎么把这堂课上完,随便就画一张画而已,而是要在美术课堂上多多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各科能够融会贯通,互相促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8 21:45 , Processed in 0.1149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