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文/人在天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0 10: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最近,先后读了两篇关于教师的文章,印象深刻。一篇是董月玲的《师说》,一篇是蒋昕捷的《原来老师可以这样有趣》。它们分别讲述北京四中李家声“一位平凡的语文教师,何以赢得学生们不平凡的尊敬与爱戴?”和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教师袁腾飞“课讲得生动、睿智”而在网上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这两位老师在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也即在“育人”与“教书”这两个方面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示。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个话题。做一名合格、优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以我愚见,至少包含以下几点。

具有“责任”与“爱心”。做一名合格、称职、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责任才有动力。对学生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责任感与事业心自然相连。有责任,就会在工作中争先创优,以优良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精神状态、出色的工作表现面对学生,问心无愧!有责任,就能立足岗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时时刻刻清醒意识和觉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乐教”而不会有职业倦怠。“爱心”,不言而喻,就是对学生有慈母心肠,包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慈母心肠”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教育基于真善美,直抵人的心灵,教育面对每一个正在生长中的生命,教师的爱心与个人美好无论何时都弥足珍贵,也许正因为它,可以体味学生本真的善良,奠基他们人生的底座,构筑学生日后健康成长的风景。据新华社消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2个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后日前正式公布。在对旧版本进行具有时代性的修订的同时,“责任”与“爱”仍是不变的关键词,教师的“育人”职责更加突出。

追求“有趣”与“有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古人所谓“清识难尚”、“至德可师”(《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也即今天我们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体说来大概就是: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专业精通。——是为“有趣”;“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作为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一言一行必须成为学生榜样。有“至德”有“清识”,思想境界、言行举止会让学生敬佩和崇拜,学生自然会走近你,亲近你!这会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与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为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铺平道路。有理想追求,有文化品位;宽容随和,幽默风趣。——是为“有味”。一个理想坚定、志向高远,情趣高雅、举止文明,谈吐不凡、性情和顺,爱好广泛、追求时尚的老师一定是学生们心中的“明星”,自然会为学生所仿效。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达到的境界。要让学生觉得“有趣”“有味”,就不会是教育学生时只会讲大道理,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而是在即使批评学生的时候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汩汩清泉流入学生心田,让他们如沐春风。在教学上,有学科特有的“味道”,讲出“情感”、讲出“美味”、讲出“智趣”,生动、形象、简洁、易懂,而不是枯燥乏味让学生兴趣全无。讲求变化,讲究艺术,追求“趣”“味”,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注意力,始终保持强烈的上进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讲究“方式”与“方法”。教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异,关键是要达到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认识得到提高;在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情景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其实,教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方式与方法就是考量教师怎么教,如何以好的方式(力求最佳)与好的途径在较短时间内促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如何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方式得当、新颖,方法灵活、多样,能让学生愉快接受,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学生受到的教益和得到的启发就多,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都提出了挑战。“要注意教学方式,争取多变。……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探索更好更佳教育方式,探索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为此,我们需要胆识,需要激情,需要毅力,需要付出艰辛,需要甘于寂寞、追求卓越的精神。

“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情感、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2#
发表于 2011-4-15 15:47:3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9:41 , Processed in 0.1339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