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研究(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8 19:4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研究(五)

                  ——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效

                                   孝感一中   罗国彬


    课题组围绕学校“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设高标准的教学设施、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年轻一代”的办学目标,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不断深化课题研究,认真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教学科研成果卓著。教学科研在教学改革中属于前导地位,起着指导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课题组以《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研究》课题为工作平台,以学科骨干教师为培养研究对象,围绕各学科组织校级研究课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明确提升了新课程下骨干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如以课题组成员为代表的学术论文(《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集》),反映了该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多年来,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四优”竞赛,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这些成绩中,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公开发表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论文之多、优质课竞赛获奖等级之高、获奖面之广,处在全市直至全省前列。2003年以来,在优质课、说课竞赛中,有5人荣获全国青年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荣获省级一等奖9人次,省二等奖3人次;以及市一等奖17人次,二等奖5人次,获奖科目涵盖学校语、数、外、理、化、政、史、信息技术等学科。(《课题组培养研究对象优秀课竞赛获奖成果集》)
    2.学科竞赛全面丰收。课题组对教师和学生的学科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考、以赛促研”的理念,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成绩十分优异。2003年以来,学生竞赛获国家特等奖一人次,国家一等奖37人次,国家二等奖 112人次,国家三等奖142人次;省一等奖 84人次,省二等奖159人次,省三等奖225人次。2004年,组织学生参加十二届奥林匹克作文竞赛获全国三等奖,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榜上有名,学校被组委会授予“中国未来作家摇篮”称号;2005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足球比赛荣获冠军,获奖学生并于当年保送上清华大学。
    3.彰显骨干教师风采。课题组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逐步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特级教师,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下,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部分教师已脱颖而出,其工作表现和能力都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自2003年以来,有7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有16名青年教师被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有6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有26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有2名教师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率增长22%。课题组成员分别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孝感市名师、孝感市先进教师、孝感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和孝南区后备培养人才等。


                                  课题组组长: 罗国彬
                                  副  组  长: 张胜华  史淳良
                                  课题组成员: 方火生  周吾成  李开启  杨发润  辛百魁


                 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孝感市第一中学罗国彬同志主持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课题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
2008328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了结题评审,具体意见如下:
    在学校的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教师就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深入地研究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课题组立足于学校实际,在“十五”期间对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骨干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骨干教师成长的“走进理论、自主发展和引领创新”三阶段思想,探讨了每一阶段骨干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应的特征,如走进理论阶段的“沉实与感悟”,自主发展阶段的“自信与从容”,以及引领创新阶段的“开发和创新”。并针对每一阶段的特征从“他控”与“自控”两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这种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分析,课题组明确提出了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也就是学校群众性教育科研开展的过程,并把二者高度统一起来,体现了研究者有着很高的认识境界。同时,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合理有效,资料翔实,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研究成果在省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同意该课题结题。
    希望课题组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梳理和提炼相关研究内容,以使该项成果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 本帖最后由 罗国彬 于 2008-7-10 17: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8-13 09:34:4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9:20 , Processed in 0.1434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