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2册语文课本几乎都有错”(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9 14:3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2册语文课本几乎都有错”(图)

文章作者:李文望 来源:三晋都市报 2012-5-30

王素霞/图

   热心读者李彬来到本报,语出惊人
  “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共有42本,几乎每本都有一处插图或文字错误。”5月20日,家住享堂小区的李彬抱着一摞语文课本来到本报,语出惊人。
    李彬堪称本报的熟人,他对国学和文物比较有研究。去年3月份,他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本报帮忙给放置在享堂西街北二条二院的两个百年老物件——供桌找个安身之处。今年5月16日,他又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并州南路一处文化墙有多处“硬伤”。这一次,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语文课本。
    李彬说,他给语文课本挑刺绝非心血来潮,也非一朝一夕而成。“2006年的一天,我在翻看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时(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6月第三版),发现课本中对王羲之生卒年的记录存在谬误。王羲之的生卒年应为303年-361年,而课本中却记录的是321年-379年。这一发现让我颇觉震惊。语文课本绝非一般读物,在编辑出版时理应经过多次校验,怎么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这不是误人子弟么?”由此,引发了李彬对语文课本权威性的质疑,他决定再仔细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谬误。
    从2006年至今,李彬一有时间就翻阅各个年级的语文课本,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都有,此外,还包括一些课外读物和杂志。“期间,我发现了不少谬误。这些谬误多表现在插图上,一部分为文字。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语文课本下册,在《手不释卷》一文的插图中,插图人物吕蒙为三国时期人物,却手持一本装订成册的图书在认真阅读。懂得图书装订的人都知道,这种装订成册的书约出现在唐末五代,流行于宋元,难道吕蒙在玩穿越吗?再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18页《春日偶成》中插图人物所穿衣服为‘左衽’,而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服装,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称为‘右衽’。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成都武侯祠》(2006年7月第一版)一书中,封面上,诸葛亮所穿衣服也成了‘左衽’。”

   “文字方面的谬误则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兰亭序》中,‘怏然自足’中的‘怏’错写为‘快’,‘所之既惓’中的‘惓’错写为‘倦’。”李彬说,从2006年至今,一些语文课本进行了修订,有些谬误得以纠正,如王羲之的生卒年,但有些谬误却依然存在,“只不过,有些课文从这本书里换到了那本书里”。为了验证李彬的说法,记者专程走访了一些书店,查阅资料后,发现李彬所言非虚。同时发现,对于李彬在语文课本里所找到的几处谬误,一些语言专家之前也有所发现。本报希望广大读者对李彬在语文课本中发现的谬误,继续推敲、探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4:32:44 | 只看该作者
叶开:语文教育的五宗罪

文章作者:叶开 来源:羊城晚报 2012-5-30
   为什么其他作家作品可以修改甚至篡改,鲁迅的作品就不能修改呢?出于政治原因还是文学原因?
  三十年前,巴金在《随想录》里写了三篇文章谈教育问题。
  第一篇《小端端》,巴金说:“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巴金对此深为忧虑,“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
  三十年后,同龄孩子比端端当年更辛劳。成人每年有不少法定假期,学生全年没有一天不在忙周末作业、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他们还要满城跑参加各种辅导班。作业和考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失去了童年,失去了乐趣,只剩下作业的无尽记忆。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微博:“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写作业。”
  三年后《再说端端》里,巴金说:“儿童嘛,应当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感到活下去没有意思,没有趣味,这种小学教育值得好好考虑。”
  巴金三十年前撰文抨击僵化教育思想,曾引发全国范围大讨论。30年来,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几乎十年爆发一次,几次教改换汤不换药,数度“减负”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至于今日,教育遂积重难返,以语文教育而言已进入绝境。细数语文教育有如下五宗罪
  第一宗罪:是教育思想意识形态化,语文承载过多道德教化功能,很多是虚情假意伪道德和旧时代奴化思想糟粕。翻看语文教材,你会产生错觉,以为在读一本政治课本。
  第二宗罪:语文教材编写被利益集团掌控,粗制滥造,谋取暴利。据说教育部有意组织专家打通文史哲,编辑印行新的统编教材。我不反对打通文史哲,但坚决反对教材编写回到全国统编的旧巷子里去。语文教材编写权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掌控,出版权则被各地教育出版社一家独占。一个排他性很强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独占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巨大利益。在利益诱惑下,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道德良心,也丧失了基本的公民责任心。由这部分人主导组成的语文教材编委会和相关的编写组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的一流学者,教材编写层层分包,一些研究生和教研员报酬很低,他们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抄袭篡改而拼凑出一本本质量低劣的语文教材。
  第三宗罪:语文课文选材目光狭窄,很多课文涉嫌剽窃和篡改,而一些名家名作则饱受修改、删节的蹂躏。有媒体采访北京某教材的主编时,他竟然说,语文教材编写界内,对被选入的文章进行修改已成共识,因为很多文章的用词用语并不符合现在的汉语规范。他还说,只有鲁迅先生的文章风格独特,一字不删选入教材。这理由被很多一线教师奉为圭臬,似为不证自明真理。这古怪思想却谬误流传,贻害深远,而缺乏基本的有效反思。我对此有两个疑问:一,为什么其他作家作品可以修改甚至篡改,鲁迅的作品就不能修改呢?出于政治原因还是文学原因?二,一位60年前自由创作的前辈作家,如何穿越才能写出符合现在你们制订的汉语规范要求的文学作品来?
  剽窃和篡改的课文,触犯了著作权出版法,伤害了相关作者的著作权益。大多数删改都也手法恶劣,还有很多课文来源成谜,有些是拿来之后剪剪裁裁不见原样的,有些是洋为中用窜改名字顾头不顾尾的,各种都有。这些课文是真正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伤害了我们下一代的精神健康。
  第四宗罪:语文教法落后。很多教师把上课当成个人秀,声光电各种设备一哄而上,花哨课件在投影仪上闪现,看起来很热闹,把一篇完整文章拆成鸡零狗碎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根植在语言和文字的具体运用上,声光电用在语言文学课上是破坏性的。反复阅读和细细体味,才能对一篇好作品有整体感知。经典名篇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表面上的字词句的摘抄熟记,而是整体的思想人文浸润。语文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全知全能,而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思考。教师界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第五宗罪:语文教材本位主义。过去,语文教师会把学生读文学、历史、哲学等名著,颇为搞笑地贬成“看闲书”,“看课外书”,斥为“不务正业”,现在这种观念有了改善,很多教育专家也推荐和编撰了“新课标”等的推荐阅读书目,但这些书目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没有年龄差异分级,只被出版社用来作出版赚钱的推销手段而已。
  真正合格的语文教材,应该是一本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详细分类导游手册,要通过基础学习、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和思考,然后离开教材,进入文化知识的广阔世界中去畅游。
  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语文教育是基石中最核心部分,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域都领不开语言和文字,这个基础如果是豆腐渣工程,则大厦虽似雄伟,而摇摇欲坠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9:19 , Processed in 0.16039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