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及其比较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1 00: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及其比较分析
转载▼






  语文教材的编写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向来都是诸多方面关注的事情,一套成功的教材往往是众多人心血的结晶。编辑一套教材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工作,它既要遵循一些普遍性原则,诸如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等,又要遵循有关教育和心理的相关规律;同时,它又是一项艺术活动,凝聚着编者的审美、创造的思考和劳动;另外它还是技术活动,涉及到对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训练系统、图表系统和附录系统等的整和。但是,无论作为科学工作、艺术活动,还是技术活动,都是在统一的编辑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下面,以现有的教材为对象,我们对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进行比较。
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看其编辑思想。初、高中教材总的编辑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和贯彻“三个方向”的精神。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力求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力求较好地体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以及严整有序与灵活多样的关系。3力求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面向大多数,力求难易适度,线索简明,梯度合理,易教易学。
该社新编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 化统一的道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2.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缩短学程;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与训练已经初步“过关”。4.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5.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
英国是属于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国家,“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行以后,出现了标有“国家课程”字样的教材,《牛津英语教程》、《英语》、《新阶梯》三套教材体现了以下编辑指导思想:
1.突出英语基础知识,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3.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和日常生活。
通过对以上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的陈述,我们尝试着作以下的比较。
一、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各国语文教材的编辑均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影响,它是一定民族、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最基本、最集中、最系统的反映,具体体现该时期对人才诸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课程计划的物化形态,也是社会化的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三个面向”的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编辑的总思想,它能给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过程方向性的指导,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相比之下,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总的课程标准,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教材,但由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识形态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也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干预的加强,这方面也有加强的趋势。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我国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编辑的灵活性,另外意识形态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它在具体的语文教育中的成功,如何在教材编辑中更好地体现这方面的指导思想,以更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的语文教材的编辑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重视教材编辑的可操作性,而英国的教材编辑则具有效高的灵活性。我国的教材编辑思想是基于编辑和教学的实际的可行性,从知识、能力到智力和习惯,从学习规律到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方法到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阶段目标到长期目标,从教材改革到教学改革,都有比较细化的规定,这种规定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英国的编辑思想则显得空泛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言和思维,言语实践活动,现实和日常生活等等,更注重宏观的把握,它往往不易操作,这正是其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影响所在。这种可操作与不可操作,导致了两个国家在教材编辑中,一个较为拘泥于框框,一个则较为灵活,这同样给实际的语文教学以相类似的影响。
三、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有序”、“梯度合理”、“在初中的基础上”等随时在强调构建一个语文教材的体系,可以说,这个体系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统一的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的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思想密不可分。英国的教科书自由制度使得其在教材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颁布的今天,也缺乏类似的体系,使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以及发展缺乏相应的循序渐进性。即使在教科书建设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也应继承这一传统,使得我们的教材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在重视教材编辑的同时,也重视在教材的实践方面给教学改革以支持。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型的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灵活现的,死的东西很难适应活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变化要求教材作相应的变化。在教材的层面上重视改革,不仅是对教材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给教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即要重视实际的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反过来也会给教材的改革提供实践的支持。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则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
五、两国在教材上都重视对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无论哪一个民族,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语言的共同的东西都是其基础教育阶段 所必须重视的,因为这是本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技能,在教材的编辑中给予这方面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所不同的是,我国的编辑思想在教材中重视的同时,对实际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及现实和日常生活重视不够,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和实际的语言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少了应有的灵性,很多学生因之而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加强语文教材与实际语言环境的联系,赋予教材以更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以后的教材编辑应该注意的。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非常重视这一点,这使得他们的教材比较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有利于教学和现实的结合。
总之,中英两国的教材编辑思想朋比较大的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的东西,我们的教材建设应该多吸取外国语文教材的优点,以有利于我们的教材的发展。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0:41:06 | 只看该作者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转载▼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美国语文教材较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一个“connection”,即“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旨在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多种技能的培养。如,《上尉和他的马》一文的练习设计,就要求从百科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查找非洲野生动物的资料;《火星上的罪恶》一文的练习,就要求学生找出美国的四个时区及其之间的时间差,还要求学生画一幅美国地图,表明不同时区的位置。我国的语文教材像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还未曾体现。近年来,上海比较重视这一点,如今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考试卷(理科)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知识的题。题目大意如下:上海市中学生正在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课题──上海入骨髓库的心态剖析: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可行性研究;上海地区降雨酸度情况调查研究。要求:☆写出所选的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理由;☆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该课题最后成果的形式。虽然是理科的综合考试卷,似乎与本文的行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体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却与本文所述的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有一致之处,故在此将其提出。尽管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什么叫“陈述理由”都不清楚,特别是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之类更是回答得千差万别,但它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能为我们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所以,笔者真心地期待着我们的语文教材多一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各国都有不同的国情,各国的教材各有千秋自是理所当然之事。本文尝试着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并非“妄自菲薄”,也并非“崇洋媚外”,只是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继续发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借鉴一点别人的优点,以使自己更趋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3:27 , Processed in 0.1193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