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4 19: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0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评选揭晓,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



获奖理由:



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获奖感言@ 策划人语】



                            感受教育之光的温暖


                                         ■ 吴法源



这是一本让人不忍卒读的书,阅读时,读者常常担心读得太快,会一下子读完了。在商业领袖普遍成为大众偶像的今天,从《不跪着教书》到《致青年教师》,吴非老师的书总让人思考和落泪,从其中温暖的教育细节中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高贵与美好。



2010年2月,我收到吴非老师用电子邮件发来的《致青年教师》书稿,就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没想到一个月前,意外已经发生了。


1月6日,吴非老师早上起来,突然发现他的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但早读课和第一节课是他的,临时也找不到其他老师帮忙代课。他坚持到校上完课(他家就住在学校旁边),他和他的学生都没意识到,这竟是吴非老师的最后一节课!是他30年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节课!

下课后赶到医院,吴非老师和往常一样,排队、取号、等待叫号。他是江苏省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可以优先看病,但他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优待证”,等终于轮上号、看上病,已是下午1点多钟。他以为只是视网膜脱落,没想到情况要严重得多,医生初步诊断为左眼底动脉栓塞导致视力缺失,这种病的诊治要分秒必争,不幸的是,吴非老师已经贻误了最佳的医治时机,后来经过针灸等各种措施医治,都无法扭转病情。就这样,吴非老师的左眼基本上再也看不清东西了,而他的右眼视力原本也不好。因为这个意外,吴非老师提早半年“被退休”了。

乍听到这个消息,我忍不住流泪,陷入长久的自责中。如果不是《致青年教师》的写作,这个意外也许就不会发生!尽管我知道,吴非老师会说是自己一时疏忽,说他不该熬夜看东西、写东西,说这是一次意外,但我可能永远无法释怀。发生这样的不幸,也许最根本的原因是,吴非重承诺,答应的事总要尽力尽快地做,他又心软,来者不拒,这些年为了“还文字债”,他每天笔耕不辍,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致青年教师》一书,吴非老师构思、写作、修改、校对,又请几位青年教师朋友帮忙核实细节、校对文字,薄薄一册小书竟也历时数载。可以想象,他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眼力!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很心痛、很内疚——借此,我向吴非老师表达深深的歉疚和感谢!

在编辑这本书时,我好几次不忍卒读。怕读得太快,一下子读完了(后来许多读者反馈,他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充满深情和智慧的书籍了。阅读中,我有时忍不住地兴奋,为作者对教育常识、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而击掌;有时又不禁落泪,为作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而感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爱与善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

《致青年教师》上市后,反响一如预期,这本书引发了无数教师的热读和思考。北京市十一学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福州一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常熟石梅小学、广西师范大学“国培班”等数百所学校和机构纷纷将其选作培训教材,或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山东省临邑市教育局向全县3000余名教师赠送《致青年教师》,掀起“与书为友,同享智慧——同读一本书”的热潮,更多的教师自发购买、传阅、讨论、撰写读后感。2010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教育报刊都刊发了大量读者投稿的《致青年教师》书评、读后感。在网络论坛和教师个人博客上,《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更是数量惊人(为方便读者交流,出版者专门建立了“《致青年教师》专属博客”)。

这些书评和读后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致青年教师》给老师们带来的思考和感动,很多老师从阅读这本书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反思教育改革的起点,追寻教师职业的真谛。一些老师说,看了书中《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这篇文章,忍不住数度落泪,为那些来自校园里的温暖细节,为教育中呈现的人性光芒而感动不已!

6年前,我曾编辑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切身感受到无数一线教师因《不跪着教书》增添了教育的信心,昂起头来做教师。而今,我再次编辑吴非老师的书——《致青年教师》,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我期待着,那些不放弃理想的老师们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教育之光的温暖,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这也是吴非老师的期待吧!

(《致青年教师》,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本文作者系《致青年教师》策划人。)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3:25:35 | 只看该作者
感受吴非老师
文/陈秋英

          开学第一天,有幸听了吴非老师的报告,是关于教师成长的问题,吴非老师刚刚退休,人很平和,淡淡的语言,像聊天一样,讲的第一件事是他的身体问题,吴非老师说他由于中风,左眼失明了,右眼视力也很弱。在这样的状况下,他还在眼睛出问题的当天坚持上完了两节语文课,并在这一年里,  发表了20多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的有十多篇,并编了两本书。
         很认真很仔细地聆听了吴老师的报告,吴老师讲的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他说教育需要反思,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寻找教育的真谛,实现人的教育,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要尊重科学,保卫常识,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和具体的教育细节,以成为一名智者。反思我们的教育作风,培养教育的理想和专业意识。我们过去做过的许多事,甚至是经验,都是值得反思的。比如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多年来教学方法上是否有所改进?是否认识到在指导教学的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最重要的是是否从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工作的愉快?
      吴老师还讲了怎样成为合格的教师。必备的素质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善于学习;在实践中创造的勇气和优秀的表达者。
      思考一切,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禀赋。教师要在思考中成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保持独立的精神。思想者的两层含义是有独立意志的理性探寻者,在实践中善于思考的智慧者。
     善于学习,教师应该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虽然基础教育所践行的不过是常识,但是教师有相应的文化学术背景,教学中就有可能有所发展与创新,学生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多启发。教师不读书别指望学生读书。
     勇于实践,教师是实践家,在探索中成长。保持实践的激情要靠理想去支撑。在理论指导下去实践,才能持久地获取力量。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教的学科,有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的工作绝非简单的实践和重复,而是充满创造的实践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每一节课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的这一过程不但践行职责,而且还应富有创造的激情和理想的追求。
     优秀的表达者。为自我心灵写作,为提升专业素养写作,为了交流、积累经验写作。
     在吴老师的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作要由未来作评价。因为教育者所做的一切,正确与否,有无价值,很大程度上只能在未来的岁月得到验证。吴老师还举了几个例子,很触动人心。最近几天吴老师的这个观点的完整表述又发表在了中国教育报上了。
     已经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了,更让我觉得幸运的是在第二天又和明霞老师一起陪着吴老师和李军校长(专程从哈尔滨来听吴老师报告的)游了泰山,可以近距离的接近名师大家了。走下讲台的吴老师更加的和蔼可亲,非常纯粹真诚的一个人,一路上边和我们有说有笑,边不停的拍摄美景,给我们照相。因为照得很好,我们也很快成了照相迷,时不时要求吴老师给来几张。而吴老师也很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姿态和眼神,或者直接抓拍。佳作频出。在吃中午饭的时候吴老师和我们聊了很多,在他的讲述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为什么能写出《不跪着教书》这样的作品,他的一些做法、想法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畏上,不畏权,敬畏真理,敬畏教育,对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却非常的好。儿子也培养的十分优秀,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的研,儿子在吴老师所在的南京师大附中读书的时候,吴老师从不让儿子到他的办公室去,一切事都要自己解决或者找自己的老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明智的父亲,一个善思善写的学者,一个童心未泯的长者,在和吴老师接触的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试图找到他的一些瑕疵,也曾尝试探寻点儿吴老师的隐私,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并且在交流中我还牢牢记住了吴老师说的一句话:对孩子发火是很愚蠢的。
      吴老师,我会向你学习并不断努力的。求真知,做真人。思考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乐趣。请您多保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3:39 , Processed in 0.1093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