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全程实录=49楼起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15:31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12:42 | 只看该作者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全程实录=49楼起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09:30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08:45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3:07:04 | 只看该作者
人因思而变

文/《教师之友网》栏目学术顾问 陈大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有效的做法在于引起他思想,促进他思想。一个乐观的假设是:如果教师们都在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发现自己的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实践,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都可以有一个理想的预期。
一、为什么要思想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赢得人的尊严。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因为学生个性丰富多彩、处于未定型的生长变化中,这使教师的工作情境充满了复杂性和流变性。所以,教师必须研究自己的实践情境,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做出比较、判断和选择,这样的过程就是让思想成为行动,动脑子做研究的过程。让思想成为行动体现了一种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教育负责。从这种意义上,教师不是要不要成为研究者,而是本身就应该是研究者。
和老师交流,很少不说自己辛苦,不说自己忙的。教师为什么忙?主要原因是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带给教师压力越来越大,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要求未必合理)。但除了这样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劳动分成这样几种类型:一种是体力密集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付出了很多的体力,但动脑子不够,想得不充分,老师辛苦学生受累,人就可能瞎忙了。一种是技术密集型,他们方法多、手段多,但自己没有想过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和手段,因而也就缺乏运用方法的手段和各种方法的内在自洽,有的人批评这样的教师为“思路不清方法多,方向不明干劲足”。还有一种是智慧密集型,他们总在不断地质疑,又总在不断地体悟,在质疑中改进,在体悟中创造,聪明地干活,成功而有效地工作。现在,我们需要让思想成为行动,从体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转型。
二、思想什么
尼采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知道的比他人多,我究竟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我从未浪费过我的精力。”人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生充满了选择和放弃。什么东西都要不可能,同样,什么东西都想也是痴心妄想。于是干脆放弃一些东西,不去想不是问题的问题。
但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放弃上,什么都不想也不可能聪明。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思考的东西大多无关教育,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思考教育以外的事物和学问,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思想者,却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思想者;有的把教育以外的个人和家庭生活考虑得十分周到,对教育却无动于衷,放弃了思考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被寄予专业工作者的厚望,要获得专业工作的权力,体现专业工作的尊严,没有对教育生活的深入研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的思考首先还是要切近自己的工作,切近自己的实践,做一番改善实践的思考和研究,并在研究中改善自己的实践。其次,是要把自身纳入思考的范围和对象,研究自己一番,改善自己一番,发展自己一番,研究自己不仅为了发展和实现自己,同时也为了解和接纳自己,以谋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寻找教学勇气。
三、如何思想
教师有了思想的积极性和专注的思想对象以后,我们需要研究思想的有效性。
1.经验之思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波斯纳的教师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对于这个公式,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反思,因为大家知道波斯纳对此的陈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问题是:要反思的经验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获得经验?
这里就涉及对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用作名词,经验是一种结果,它是经历某事以后获得做某事的知识和技能;用作动词,经验是一种行动,它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以说,经验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经验的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
获得经验需要实践,但有实践未必能获得经验。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作三四年的老师比有些工作一、二十年的老师更会教书。对那些工作了很长时间依然缺乏有效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尽管他们有形成经验的丰富材料——“行动”和“结果”,但他们缺乏建立“行动”和“结果”之间联系的主动性。由于缺乏获得经验之思,他们既没有从教学经历中获得“教”的知识与技能以改进自己的教;也没有“学”的思考以获得帮助和指导学生学的经验。获得经验需要主动进行获得经验之思,这可以说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二)反思之思
经验是基础,经验是重要的,但未经反思的经验可能是肤浅、狭隘和错误的。如果说经验的对象是行动和行动结果,经验的目的在于认识其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经验的话,反思的对象则是经验。反思的目的在于审视和批判经验,使经验变得合理而有效。我们可以把改造经验的思考看成反思经验之思。
如果我们把“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成青蛙的经验,要改造这一经验,从井里跳出来己观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现在的问题是,青蛙何以想到跳出井口?在这里,小鸟就成了推动者,是小鸟的“天大得很”引起青蛙对原有经验的怀疑。我们不把小鸟看成正确意见的提供者,因为小鸟也未必指导真正的“天”,这里的小鸟只是不同于青蛙原有经验的新经验提供者。由此看反思的条件,反思需要“小鸟”提供不同经验的刺激和对照。定位不同经验的提供者,我们可以说,书本是“小鸟”,周遭世界的新事件是“小鸟”,周围他人的不同意见也是“小鸟”,自我的批判意识带来的不同发现也是“小鸟”……。要改造我们的经验,需要寻找自己的“小鸟”。要促进他人进行经验改造,我们又要成为善于促进他人反思的“小鸟”。
仅有“小鸟”的新经验远远不够,在小鸟的“天大得很”面前,如果青蛙坚持“我坐在井里,天天看到天,我是不会错的”,它就不会跳出自己的“井”,也就难以对原有经验保持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要反思,就需要想一想“我天天坐在井里,会不会错”。和很多老师交流,我们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教?”一些老师答案是“我们一直这样教”,“教参上就建议这样教”,对于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直都这样教,就一定合理吗?”“教参上的教法就没有问题吗?”……这告诉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经验,还需要对原有经验保持开放。
(三)教育哲学之思
经验之思和反思之思固然重要,但对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经验,如何统帅自己的经验的思考更为根本。我把对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终极的价值追问看成教育哲学之思。比如,天天和学生打交道,我们不妨问一问什么是学生?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生到学校里来是学“生”的,而不是学“考”的;教育是“育人”的,而不是“育分”的。想清楚这样的问题,我找到了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内在依据,从此开始脚下有根、心中有魂的教师生活。这也使自己找到了统领各种经验和各种方法技术的“帅”。
(四)类比之思
类比之思采用联想和类比的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的思考。比如,揠苗助长本说农业生产中的事:苗有苗的生长规律,助长如果采用了揠的方式,就违背了苗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南辕北辙、贻笑大方。类比之思使我们意识到: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如果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急功近利,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式是先提供一种比较性材料,这种比较性材料与新学习材料具有某种相似或相反的性质,它对学习新材料有“提供基础,搭设桥梁”的作用。如,学习电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可以先提供水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的材料和经验,通过类比,辨别异同,理解新的学习材料。
类比之思拓展了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开辟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成长道路,使我们可以从万事万物中领悟生活和教育。同时,类比的方式也提供了教育表达和理解的一种更为生动的样式——教育故事和教育隐喻。
(刊于201024期《人民教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59:3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师[2004]第1号. 教育部. 部门规章. 2004-02-0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我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目标要求,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工
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今后几年,全国将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开始实施新课程。鉴于新课程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总结前两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力求保质保量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
  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水平
  1、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各地要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要求,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2005年秋季开学之前,各地应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2007年秋季开学之前,基本完成对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
  各地要从新课程实验区师资培训入手,有步骤地组织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在相关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中遴选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建设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新课程培训者队伍。我部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并组织师范院校学科教育学和教学法教师的新课程研修,为各地培养新课程培训骨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促进各级新课程培训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践,了解课程改革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同时,要从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抓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全员教师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能实施新课程。
  2、明确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增强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首先进行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开展教材培训。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和不同版本教材在设计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各地要以显著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认识和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积极采取参与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行新课程培训。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要广泛发动和组织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教育科研等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培训者,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反映的具体问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保障体系
  1、理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省级师资培训主管部门要在本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会同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有效协调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电教、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在新课程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新课程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各地要将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国家新课程培训有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地培训标准,并对师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要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遴选了解新课程、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具备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和条件的机构承担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以赢利为目的乱办班、乱收费和重复办班现象的发生。要对新课程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新课程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新课程培训资源建设、遴选和评审机制,坚持“编审分开,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严格把关”的原则,确保将优质资源应用于教师培训;研究开发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建立优质培训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规划、评审和推荐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全国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发布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今后凡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评审本地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和遴选工作,并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未经省级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本地区范围内使用;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防止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硬性摊派等不良做法,切实保证资源质量,并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4、建设资源共享,优质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逐步构建集“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力求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大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构建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联系纽带,成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础支撑机构,成为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广大教师就近参加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本研修,学习推广教师发展学校的经验。要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益。
  5、切实保证培训经费,保障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政府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经费。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所安排的培训经费,应首先保证用于项目县的新课程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率先建设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四年二月一日





    教研员要促使教师主动思想


文/《教师之友网》栏目学术顾问 陈大伟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139-1-12.html
    通常情况下,教研员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是教研员提供思想,教师记录思想,看教研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但就笔者的实践看,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思想的转化和教师的转变,非得让教师把思想用做动词不可,教研员的核心工作在于促进教师思想,使教师都能自觉而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主动寻找更加幸福快乐的自我人生道路,更加积极地为光明而美好的学生前途承担责任,这是教研员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1.引导教师认识主动思想的意义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笛卡尔则说“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人的生存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规律和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主动思想使教师产生职业成就感,体验到职业生命的意义,是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想者。

    然而,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没有不说自己忙的。为什么忙?这之中当然有事情太多的因素,但不能否认,很多教师缺乏思想(动词),盲目地“忙”。

    教研员要让教师认识到:人因思而变,思想是获得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生活的唯一途径。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的关联,并使之成为提升教师的一种基本力量。

2.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

     对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这个公式可以给我们如何思想以什么启示呢?

    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

   为什么要反思经验?因为个人的经验可能错误和肤浅。反思是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反思的目的在于突破经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从而使经验的过程更有效益,使经验的结果对未来的行动更加具有指导价值。要有效反思,首先需要对经验保持开放,其次,需要新经验和新信息的加入,可以说,是相异的信息刺激促发和引起了对原有经验的反思,真正能够实现对原有经验超越的同伴互助是提供了对现有经验进行批判、改进和提升的相异信息。

    教研员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就需要引导教师对实践中的观念、行动、效果思想,以获得经验,同时又要不断对现有经验进行思想,以完善和提升经验

3.引导教师欣赏成长变化

    教研员可以采用论文发表、优质课竞赛、骨干教师评选等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评价,但是,外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教师个人主观努力所能达到;而且评优选模、论文发表等毕竟只能少数教师可能实现。这样,外在的评价很难让更多教师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要激发教师思想的积极性,需要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自我评价。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和继续参与学习的热情,它对自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谁能意识和感受这种变化?——只能靠教师自己——“得失心自知”。因此教研员需要引导教师随时感受和审视这种变化,引导教师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审美体验,并由此感受思想的幸福和快乐。


发表在2008年第10期《人民教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47:06 | 只看该作者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2011/0804/249293.html

=50岁老语文教师管季超被迫从0开始学习艺术课是这么干的。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2011/0725/247983.html

=50岁老语文教师管季超48岁时自费外出学习是这么干的。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675-1-1.html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48094&extra=page%3D3

=学术研究工作,从‘文献研究’开始,管季超是这么干的!花钱不少,但很值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5:16 , Processed in 0.1377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