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度教育观察

  [复制链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2:43:23 | 只看该作者
2013,我之“最” 

丁卫军
怎一个匆匆,2013,就这样走过去了。盘点2013 ,那些事,那些“最”,让我难忘。
最揪心的事——莫过于儿子的眼疾复发。在元月15日的晚上,儿子和我说:“爸爸期末考试结束再带我去上海看一下眼睛吧,最近感觉不好!”我的心随之“咯噔”一下。也就是儿子这一句话,直到现在失眠一直伴随着我。元旦开始,儿子为应付期末考试跟上了学习的节奏,早读、夜自修,晚上作业到11点。他在为期末考试冲刺。他是想用行动用成绩证明一切。可是未曾想,预感中的眼疾,终究还是复发了。又是马拉松式的奔波于上海南通之间。5月用药,6月参加中考,决定放弃普高,读五年制高职。那个健康、快乐、阳光的儿子又回来了!
最重大的事——对我来说,这一年有两件大事。一是工作的调动,从2月借用到区育才中学到8月正式调动到育才中学,其中的波折与无奈不必言说,一切都在理解与包容中前行。感谢领导的体谅。永远感念在母校通州区石港中学工作的十一年时光。二是买房。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没能给妻儿一个像样的居所,自然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愧怍。随着工作的变动,终于在城区买了房。经济压力自然是有的,但收获了满满的友情。好兄弟的房子贱卖于我,不是可以用钱来计算其中的情谊的。
最用心的事——一个教师最值得高兴的事,也许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春节过后,我被借用到区育才中学,接手初一(12)班的语文教学。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语文教师在半个学期里更换了三位,第二学期开始我是第四位了。改变陋习,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孩子教不好,语文成绩上不去,你不管是什么级,都是说不过去的。说真的,教得很辛苦。一切都急不得,总是在慰勉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抓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不增加负担,不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前提下,做好过细的工作。汲取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精髓,开发出自己的简约语文新课型“课堂单元小组块教学”,实现主问题引导下读写训练的扎实有效。以“促进个体读写的自觉,推动小组读写的互动,营造班级读写的氛围”为出发点,整理“班报:十二班的那些事儿”,展示学生的读写成果。很高兴的是,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从考试数据的角度看,孩子们在进步。哪怕是一小步,我都为他们感动。
最意外的事——2010年9月评上特级,算是我这个机会主义者抓住了机会。我常常笑言,在没有评上特级之前,我也没觉得比特级差;评上特级之后,我也没觉得自己咋的。评特级的过程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炼狱般的考验。对于这样的荣誉常常也会望而却步。7月,区里评选首届名教师。很意外,也很仓促。我跟导师商量是否申报。因为有了前一段的折腾,最终我决定申报,是想发出一个声音,至于是不是能评上倒是其次,算是给领导汇报一下自己近几年来的工作吧。结果,首届5位区名教师,我还是忝列其中。真的是意外,通州的包容之心,真的让我感动。
最高兴的事——简约语文研修团队在9月26日终于成立了。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导师团的导师们到会,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随后的11月21日、12月19日20日,简约语文研修团队先后与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浙江省长兴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互动交流,成功地举行了报告会、同课异构、优课展示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校长、副校长,教研组、备课组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展现了一所名校的人文情怀。
最庆幸的事——《初中语文简约课堂建构研究》这一课题获得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名师专题立项后,今年成功升格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12月24日通过了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专家中期论证。
最惊险的事——今年先后在广东佛山、陕西西安、山东青岛、广西南宁、浙江湖州、海南等地讲学20多场次。10月18日夜在咸阳机场,下了飞机,乘车去西安,进入市区高架。疾驰的汽车遇到路中央的一大石块,拐上了路牙,差点侧翻,如果再与后面疾驶的汽车相撞,后果不堪设想。幸好司机经验丰富,处理及时。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在后面的两天中与黄厚江老师、程翔老师、王君老师等名家大师一起上课、讲座,让我获益匪浅。10月20日转机青岛,又遇到了余映潮先生、郑晓龙先生,与他们一起讲作文,是何等快慰的事哦!
最有意思的事——志愿服务,辛苦而快乐。2012年年底随全国中语会农村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到河南叶县做助教公益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做志愿公益活动。2013年这样的活动随之增多。除了第二次走进叶县外,8月15日我领队的“苏语五人行”一起走进了河南平顶山市开展义务助教活动,培训教师。全国中语会农村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编辑部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教育出版网推出了专题页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报道了活动盛况。9月随新教育基金会“苏语五人行”走进徐州贾汪区。11月受新教育基金会邀请到安徽阜阳市开课。12月受中外名师教育网邀请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进行义务培训教师。
最疏懒的事——也许是因为在班级教学中投入的心力太多吧,也许是因为借房暂住,居无定所之故吧,2013年的写作终于还是荒疏了。上半年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1期、高中刊第5期,《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第3期,《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新教育研究》第3期,《江苏教育》中学教学刊第4期发表6篇文章,下半年只在《名师之路》发表千字卷首语《“问教”随想》。也许写得少了,未必是坏事。写得少了,读的多了,沉淀的也多了。
最费心的事——我的课是让导师最费心的事。这一年的课,我的确是费了一些心事的。尽管有争议,有不同的声音,但我还是力求表达“我自己”。先后执教了《皇帝的新装》《背影》《雪》《香山有香》等。我的导师郭志明先生为我的课例《皇帝的新装》专门撰写了近5000字的课评,好友刘春文也拨冗为我的《背影》作了精到的评点,让我受益良多。公开课,就是拿来研讨的。我在反思中前进,不断提升教学技艺,不断改进教学工艺。
最开心的事——平时我的课堂是开放的。同备课组的老师常常会来听课,有时说组团来听。其实,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下半年不遗余力开发的“课堂单元小组块教学”,还真的和同事们分享了一些很开心的课堂。在听评中促进我的成长。遇到这样的团队,也是我的幸运。我手头的事比较多,是他们分担了我命题、阅卷等很多工作。
2013就这么过去了。向所有关心、惦记着我,支持、帮助我的师长前辈、兄弟姐妹们说一声“谢谢”!
2014就在眼前,慢慢走,把日子过好。真的,努力像向日葵那样,坚定地向着明亮的那方!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2:41:51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我很累,但我更幸福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马年的脚步近了,我已经听见了嗒嗒的马蹄声。回望2013小龙之年,白天的太阳,是我对生活浓浓的热情;晚上的月亮,是我对生活绵绵的思念;春天的和风,是我对幸福真诚的问候;夏天的绿叶,是我对幸福诚挚的深情;秋天的细雨,是我对幸福无尽的思念;冬天的白雪,是我对幸福纯真的友情;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年轮的呼吸,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2013,我很累很累……
2013年,对我说,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一个平平常常的过程,而是大江流不尽的乡愁,是早生的华发,是一个个不眠之夜和不敢轻易触动的往事。一年来,我经历过喧嚣,也经历过落寞。一年来,弹指一挥间。一年,如果你的追求破碎为一堆瓦砾但从始至终没有放弃,也许你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独树一帜。
2013年,我有辛酸有苦辣,但更多的是幸福。2013年,我不得不整日惶恐,不得轻松。我心太累。其次,从我的付出看,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纠纷、安排日常班务、联系家长、夜间查寝,哪得半点空闲?学生形形色色、思想复杂、随时变化,社会上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早已使他们不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单纯,要让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有谁能轻轻松松自如应对?我无丝竹悦耳,却有案牍劳形,幸福何来?作为老师,我付出了劳累,收获了清贫,我不幸福。但是,事物总是相对的,失之东隅,却可收之桑榆,作为老师,物质的清贫,却造就了我精神的富有。我又是幸福的!点点滴滴的小幸福汇聚起来,也能给我温暖,慰藉,让我满足,自豪。
2013年,当我看到学生通过我的教育而学有所成时,我感到幸福。
你想吧,当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睛,在我面前闪烁出喜悦与满足的光芒时,我能不幸福吗?当那一张张不断向我提出“为什么”的嘴,终于轻轻溜出一句“哦,我明白了”的时候,我能不幸福吗?当那一个个总要想出些“歪理由”的脑袋瓜,再也提不出与我相左的意见时,我能不幸福吗?当那一颗颗做了错事还桀骜不驯的头颅,终于心悦诚服地在我面前低下时,我能不幸福吗?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步步攀升时,当学生从我的手中自信地走向中学时,当学生能勇敢而自豪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能不幸福吗?他们,就是我亲手雕琢出来的一个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啊!他们,就是我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花、的苗、的树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幸福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为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就而深感幸福!
教学相长,在我给学生以帮助的同时,我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许多,获得了幸福。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将一天天老去。但是,我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永远是那么年轻,永远是那么快乐,永远是那么充满朝气与活力,永远是那么富于想像和创新。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心也变得年轻,变得快乐,变得充满朝气与活力,变得富于想像和充满创新的激情。我是教语文的,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随笔,我每天就要看几十篇他们的文章。同事们都问我累不累,我说累,但我又不累。累的是我为此而几乎没有了休息的时间,不累的是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幸福。透过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透过那一句句稚嫩的感叹,我看到了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他们能写出新颖得让我折服的生动比喻,他们敢写让你我瞠目结舌的夸张;他们有一碰就碎的玻璃心,他们有比天还大的愿望。每天与他们在一起,我就有用不完的力量,支撑着我勇敢自信地走向前方。从他们的身上,我收获了幸福,坚定了理想。当学生向我敞开心扉时,我收获了信任,嗅到了幸福的芳香。
2013年,我选择了随笔,选择了写信,选择了谈心,毫无保留地对我献出了信任。学生们在我面前坦诚地诉说,在我面前纵情地哭泣,在我面前企求理解、宽恕和抚慰。而我,在他们最迷惘、最无助的时候,敞开胸怀,耐心聆听,用真诚而温暖的话语,点亮他们黑夜里的灯,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走向成熟,变得坚强。这时,我成了他们的导师、他们的朋友、他们的依靠;这时,我体验到了世界上最真诚的信任,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为此而骄傲,我为此而幸福。
有付出总有回报,一个个小小的回报,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2013年,我们的学校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我们的幸福大课堂荣获安徽省十年课改一等奖!
2013年,我们幸福大课堂案例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2013年,我发表了22篇文章。
2013年,我出版了12本教育理论著作。《创新作文试验教材》5本,《幸福大课堂丛书》(《幸福课堂的管理细节》《幸福课堂的心里辅导》《幸福课堂的习作教学》)3本,《基础作文的理论与实践》一本,《武宏钧教写作》一本,《智慧语文教师的方程式》一本,《幸福体验式作业设计》一本。
2013年,在博客上发表文章30多篇;2013年,我上了十多节公开课;2013年,我做了十多场学术讲座;2013年,我指导过的弟子有3人成为特级教师,有3人公开出版了理论著作,有二十多人发表了论文……
2013年,有过风有过雨,有过成功有过挫折,但最主要还是坚持,坚持才能见到曙光。“贵在坚持”,虽然很辛苦,也很累,但苦乐交错,看着自己慢慢成长,自己的生命慢慢延长,自己的智慧慢慢增长……
幸福很简单,简单得在它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根本无从察觉。在寻找幸福的大军里,我们缺少的是标榜"真正幸福含义"的旗帜。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全部的拥有,就是最幸福的人。
时时在想,幸福离我有多远?却被自己一个一个的理由推翻,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身边。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亲人温暖的怀抱,有可亲可爱的伙伴陪着自由的玩耍,一起唱着的歌如鸟儿的欢叫声回荡在大自然赐于的每一个脚落,那个时候,幸福就在身边。
时间逝去,我们都在成长。成长中的我们,在一次次考试结束后捧回的奖状,在一次次得到肯定和赞赏的眼光中,在一次次战胜困难的时候,都会领略到幸福的滋味,虽然当中多了一份苦恼,可是仍然感到了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成长的过程里总会有些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悲伤跳跃在眼前。一个可以随意撒欢的年纪是乎渐渐远去,似乎生命中最初的纯真就那这样恋恋不舍地留在当初那纯粹的心性里了。当面对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复杂时终于忍不住在眼神里注满了无奈时。我理解的少年时那段时光的可贵。
长大以后,面临着爱与恋的欢喜、痛苦、纠缠,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一张白纸,上面有了太多太多的图案。经历着一次次的爱过后,痛过后,猛然发现幸福来得很快,走得也快。只是,幸福还在的时候,没有努力抓住它,是自己放走了幸福,回到原点,一个人孤独的走。也许很多人也一样,幸福在的时候,淡淡的,一旦失去了才知道拥有,可那个时候,幸福不会再停下脚步来等你,不会的。
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偶然有些回忆都如风掠过时起伏荡漾。人生似乎像电脑的浏览器,一旦选择了链接就注定无法回头。想回头,也是已不愿或者已不能了。于是只有继续朝前走,即便是已经身心疲惫!
于是我在那刻起我便开始告诉自己,幸福离我不远,也许她正在什么地方等着我的出现,有缘则会相遇,无缘则会擦肩而过的躲开。从此一切释然。
一直都觉得自己离幸福并不遥远,却总也找不到,于是用心去做一个漂泊的人,却在不知不觉间好像离幸福又近了一步。
也许,幸福并不是一种完美和永恒,而是心灵和生活万物的一种感应和共鸣,是一种生命和过程的美丽,是一种内心对生活的感觉和领悟。就像花朵在黎明前开放的一刻,秋叶在飘落的短瞬间,执手相看的泪眼,心中的月亮圆缺…那每个快乐的时光都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是自己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评论。真正的幸福和悲哀,只有自己才懂,每个人的幸福含义,都不会相同吧?宝马香车,富贵荣华就一定幸福么?竹篱茅舍,小几清茶,短笛长箫,和你的最爱相视一笑,谁又能说不是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呢?然后终于明白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拥有,便是幸福。
幸福,远不止这些。幸福,是简单的;幸福,在于去感受;幸福,伴随我一生;幸福,永远那么的美好。当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事物时,或许有些事都是幸福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简简单单的幸福吧!
2014马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的博客朋友们,当您与家人团聚之时,有没有想过为身边的亲朋好友献上一句简单的新年贺词?
2014马年即将来临之际,我轻轻地告诉我的博客朋友们:幸福卫星跟踪你,快乐导弹瞄准你,财富墙支指向你,祝福子弹围剿你,幸福新年向你开炮:马年吉祥!
一年一年开心过,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一家和和睦睦,愿你生命中的每一个愿望全能得到实现!马年新春快乐!
2014马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开心地告诉我的博客朋友们:十面埋伏是雄心,破釜沉舟是决心,完璧归赵是忠心,程门立雪是虚心,卧薪尝胆是苦心,愚公移山是信心,绳锯木断是专心,精卫填海是恒心,大展宏图需八心,朋友您可别花心。
2014马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真诚地告诉我的博客朋友们:送您一副对联!上联: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下联: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横批:开心就好!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2:40:39 | 只看该作者
致敬,二零一四


赵福楼
每年新旧更迭,都有一文来展望。其实,日常生活里往回看的时候居多,总是徜徉在记忆里,活跃的都是过去的人与事。如此容易增加老态,所以用年轻人的思维,放眼在未来,说一些话来勉励自己。
今年这篇文章写得吃力。五旬快要登顶了,慢慢知天命,所以需要放弃一些,少说话,少浮躁,应该取生命安静的状态了。日前,长久不联系的同学来问:怎么样?我说,活着。他便说,这就好,生命诚可贵!我说,活着不易呀,过去的日子长,前头的日子短了。他说,不敢这么想,或许还有二十年的好活。
一般而言,在过午的年龄,生命体正在一个高坡上缓缓滑落。以舒缓的状态西下,与太阳同步,或许可以潋滟一池秋水。
2013年,一个个新鲜的日子消磨掉了。接续的日子都装帧在新的日历上。我的脚步也会在新的园地徜徉,未必是急匆匆奔着什么去的,不为索取,不为功利,不为结出那个果子来。可是,还期待着,每一天都是开花的——心花开放!
生命体被推动了,上而下,再上再下。重复这样的过程久了,时有疑惑,这样的坚持是不是应当。所以,与同事、同道,还有拜师的学生老师都说,倡导改革这么多年,除了在自己的课堂,在自己身上,我的想法转化为了行为。而做了十余年的教研员,总是感觉无力无助无奈,甚至觉得期待与热情都如燃烧的薪柴要成为灰烬了。
期待不是一簇火。在静谧的夜空,看繁星点染。在想,或许我是奔着演化为一颗星的超脱而去的,以生命之火煅烧、淬取、修炼一颗心。
夜色里,萤火与星光,如此细微。这是心火燃烧而汇聚起来的奇观!
活在生命的半坡,还有眷恋。今年带了几个研究生,看到她们年轻,我脑子里出现的叠加画面就是我的孩子,她们与我的孩子同龄。我以为她们是我的孩子。不自觉与她们说话,就不外道,就希望她们有新的思考,有所成就。
人类是有文化传承的,生命的长跑在途中有接棒的设计。我在过去疾步而跑,以为可以跑出很远,而今则想着,怎么交出这一棒,要她们跑出新的速度,跑到新的境界。
一生里,我们用了太多时间要证明你是什么,所以给自己增加了若干名号,然而迷失了自我。见了陌生人,要人引荐,说一长段话,多恭维;或者为人递上名片,说明你是谁,做什么;时不时还被人邀约到人群里发言,或者坐在会场的前排。
如果要我选择在二零一四年,有自己的生活,我希望慢慢被淡忘,一件件剥离自己身上的包装。留下的本真,就是我的热爱。
爱我的家人。他们过去太多爱我,而我回应他们的太少,总以忙碌为藉口,疏离他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却在很远处。他们始终原谅我,不以为我的疏离是不爱。
同样疏离的还有朋友。拒绝了太多的邀约,与他们增加了陌生,还被人视为孤傲不可亲近。我今天作出这个决定,以后来的岁月来补偿,爱他们,用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一同欣赏西天的云霞。
也爱文学,爱语文,爱与我同道的老师,在最大程度上理解他们,少批评,少说冷话,多理解,多鼓励,也多善意的帮助。以教师行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局限性的课堂,未必是我们的老师不可爱,或许是他们在职业的奋斗里,就如我所经历的一样,爬坡,滑落,再爬上去。
其实早就以秋叶自居,可自嘲的成分多。而今改个名,加了一个词缀——斑驳。这与秋凉的心态吻合,也不断给心火降温。在今天的世界里,很多人都不能心静,躁动不安。我也如此。
取心静的意味,不是要自己做一个寒江钓客。
不以岁月为凄凉,也不计较生命之短长。所活着的日子,所经历的人事,都是命运给予我的馈赠,若能安静品味,西阳西下的时光更比骄阳似火的强势多出韵味和美感。
二零一四,来牵我的手。未来也是一路风光。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20:39:59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全国教育十大新闻

文章作者:杨碧玉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
  2013年全国教育十大新闻
  1.习近平向联合国“教育第一”行动发视频贺词 让13亿中国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
  9月25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一开始,与会者观看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活动发来的视频贺词。习近平对“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并提出努力让中国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发关注
  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做出决策部署。
  3.最新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发布 4%目标如期实现
  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中国如期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4.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启动 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
  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这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时期。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的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
  5.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建立 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9月1日,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年底,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实现了对学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监管,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标志着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6.大学章程首批6高校实施 中国高校迈入宪章时代
  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实施。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批高校章程,标志着我国高校章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7.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研究生奖助体系全面建立
  2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2月28日,《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印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国家奖学金。7月29日,《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奖助政策体系的全面建立。
  8.北大首开网络公开课 “慕课”引发在线教育热潮
  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也纷纷加入“慕课”,“慕课”带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冲击波。
  9.《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 信息化时代汉字有了新规范
  8月19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该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常用字6500个,比原来的通用字表减少了500个。
  10.首次太空授课成功进行 6000万师生同听一堂课
  6月20日,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学生授课,共同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利用航天飞行开展科普教育。放飞科学梦,追逐中国梦,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易鑫 翁小平/文)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53:12 | 只看该作者
幕课汹涌至 学习将变革

    不久前,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正式发布。依托这一中文MOOC平台,包括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在内的中国首个名校联盟——九校联盟(C9)有望实现学分互认。

    尽管早已预料这一天终将来临,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我们还是无法不惊诧于它来的竟是如此迅猛。2013,一场有关“教育模式”的大变革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就是大规模在线教育——“幕课”。

    如果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网上,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收看还是“无心之举”,那么,包括斯坦福、普林斯顿在内的33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在线免费课程就已是谋划良久了。

    就在国外在线教育风起云涌的同时,在中国,在线教育也是生机勃勃。大学视频公开课、大学资源共享课、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视频课程”陆续推出,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水平大学高调加入国外“幕课”平台。

    一瞬间,我们突然发现,学习也正因互联网而改变,教学模式变革的一场“数字海啸”即将来临……通过“幕课”,学习已逐渐不再受到身份的限制。学习著名高校的课程,聆听著名学者的教诲,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不那么慢的网速,就可以实现。在高校内,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被采用,教育界一直倡导的“翻转课堂”将真正有可能实现。未来,课堂的功能不主要是知识的教授,而是评价与交流。

    多年前比尔·盖茨就曾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2013年,这一预言几近成真。

    破解就业难 打好组合拳

     12月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2013年,“大学生就业难”再度成为年度民生话题的“热词”。

    这一年,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再次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走出校门就失业,也成为许多本应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面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群体,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部同相关部委努力调整和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新的就业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从开发更多的岗位、到关注重点群体、再到全力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各地也纷纷通过举办重点行业网络招聘会、大中型企业与毕业生网上双选月等形式提供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积极、理性就业。

    但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症结在于“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和偏远地区就业,一方面是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

    因此,除了通过政策、观念来引导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之外,调整大学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率的根本之道。

    可以预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仍将任重道远,从大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下功夫,真正破解结构难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我们充满期待。记者 赵婀娜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52:51 | 只看该作者
减负破困局 各方有责任

    12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将择期印发,再次让“减负”成为公众热议的“关键词”。

    2013年全年,全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先是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再到年中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如何走出减负困局”,避免“越减越重”之怪现象的连续关注,之后,还有年终的教育部“重拳出击”——《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要说“减负”,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高度关注。但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减负举措,这一沉疴却始终未能得到根治,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竟然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难”问题。

    减负之难,并非难在无解,而是牵涉利益主体诸多,问题纷繁复杂,是一个牵扯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首先,应该从教育内部入手,向课堂要效率、让老师提水平、让学校强管理。从作业量、上课小时数、考试次数这些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管起,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完善考试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走出一条稳健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选拔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呼唤理性的社会价值观和用人观,营造教育回归本真、科学育人的文化氛围,从而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再次发生。

    将孩子从课业负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努力的,有学校、有家庭,更有政府。

    育人应重道 师德须从严

    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教师收礼、有偿补课、体罚学生、骚扰学生……将受到相应处分。

    2013年,一些学校发生教师毒打学生、校长“性侵”学生的恶性事件,引发了社会各方关注,师德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令人痛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教师,自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向学生有效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但是言传,更是身教。许多优秀教师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影响了学生的人生道路,这种无言的教育会令学生们刻骨铭心。

    在社会安身立命,人人都应有道德约束和法律底线。每一个职业都要讲求职业道德,教师这个职业对于道德的要求更高。“性侵”事件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作恶者必将被绳之以法。

    课堂授课浮皮潦草、课下有偿补课却劲头十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些有损师德的行为之所以比其他行业的恶性事件引发更多的关注,原因之一是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曾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语。

    师德是高尚的情怀,是无形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师德就是人心,是良心。因此,塑造高尚的师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刚性的措施,提高职业准入门槛,严格管理手段之外,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还要给广大教师更多的理解和体贴,比如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政治待遇,让他们在社会上真正有一定的职业优越感。

    给予老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师德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定,师德底线,不容突破。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52:26 | 只看该作者
翻阅2013:教育改革,当多啃硬骨头

文章作者: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 2013-12-26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也就是说,必须从老百姓最期盼最关心的热点改起,从制约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思想观念的束缚、体制机制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些难题形成倒逼态势,亟待破解之道。在这些硬骨头中,哪个最难啃?大概英雄所见略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改革难在育人机制与选人机制、用人机制的相互协调,考试招生制度既是枢纽,也是闸门,既是指挥棒,也是风向标,既是改革的重点,更是突破的难点。特别是高考改革,担负教育分流和选拔人才的重任,既要保障公平,又要讲求效率,因此可以说是当前教育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调查显示,78.3%的教育局长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推进的教育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因此,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先啃这块硬骨头。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比如,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虽然近年来呼声很高,但不可忽视的是, “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情况屡屡发生,使高校办学自主权陷入“放放收收”的怪圈。如何走出这种误区,关键在于坚持放权与监管同步,确保放而不乱。在加大放权力度的同时,政府应当创新管理方式,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拨款、信息服务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高校则必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章程建设,健全自主权有效行使的自律机制;同时强化社会对高校的监督,确保高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比如,中小学校长教师流动。为什么一些地方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行就近入学,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差距大,而最大的差距就是师资。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一件难事。这是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对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如何立足中国国情,就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出新思路、拿出新办法、推出新举措,这块硬骨头不能不啃。
    再比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14万所,在校生人数3911万。民办教育在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提供多元选择、缓解财政压力、激发教育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税费优惠、产权归属等方面,仍存在不少政策和法律障碍;教育界内外对民办教育的歧视现象仍很普遍;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水平与公办学校教师差距较大……能否真正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这对于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要啃这些硬骨头,离不开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凝聚高度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智慧,广泛听取百姓的真知灼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才能破浪远航。 版式设计:蔡华伟
    “一考定终身”有望破坚冰
    考试招生改革,对教育改革而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2013年,高考录取“最强”的一次改革开始布局,这最为民众所关注,也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焦点。
    北京教育考试院等单位正在就2014年北京高考内容改革进行研讨。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高考改革分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二是改革高考科目。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高考“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大学招生录取改革也分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同时,小学升初中,将推行九年一贯制直升或学区化升学;初中升高中,将实行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据了解,教育部已经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上半年,国家可能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将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0年可望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2:12:23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12月25日
来源: 新华教育
       核心提示:2013年将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最强”改革与“史上最严”减负令叠加。“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制度——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在引起社会震动的同时,也让人们对教育改革细则即将出台的2014年充满期待。回望2013,中国教育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在争议中不断前行与完善,展望2014,新的一年,我们对我国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


      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修改完善,印发实施。方案包括“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等内容。
       教育部副部长解读考试招生改革方案 改变一考定终身
       昨天,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即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进行了解读。刘利民认为,目前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存在“三个单一”:一是评价标准单一;二是选拔方式单一;三是入学通道单一。想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展现个性,减轻课业负担,需要对整个考试招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高考改革方案已出 不分文理减科目学完一门考一门
      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治贫先重教 国务院新政力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李克强指出,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教育支出向贫困地区倾斜树立民生支出改革样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真正造福贫困地区4000多万孩子。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务院的这一部署突出了民生支出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改革思路,也为下一步改革民生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把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树立了样本。
     教育投入要往“低处”倾斜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提出,今后要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和用好管好上下功夫,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合理确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专项经费要公开分配办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教育部减负十条征求意见 24小时收到880条反馈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10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截至昨日上午,短短24个小时,教育部共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880封正式意见,同时还有数以千计的意见通过留言、网站评论等方式反馈。
      教育部:减负十条作业量规定再次修改
       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的规定曾引起广泛争议。昨天,教育部宣布对《十条规定》进行修订后开始第二次征求意见,其中对这部分修改为“—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教育部还表示,将陆续出台小升初办法、中考改革意见、高考改革方案。
      小学生“减负十条”考验改革者三重“落地智慧”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近日引发热议。与一年前教育部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时所收获的诸多赞誉相比,这部“待产”的小学生减负新规在民间舆论场遭遇了迟疑、质疑甚至“多年‘减’令如山,负担依旧”的麻木。
        教育部部长: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政策衔接
      袁贵仁要求,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督促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按照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尽量满足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一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教育。督促各地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衔接,让他们公平享有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
     随迁子女在京高考昨起申请 须满“6年社保”条件
      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考报名申请正式启动,2014年本市高考报名由此拉开大幕。这是本市高考首次对非京籍学生开放。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部分在这些学校就读的非京籍学生昨日并未提交申请,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难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的条件,他们中的很多人将因此放弃在京高考。
   广东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报名须知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37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居住证、按规定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2014年在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中、技校)毕业,并有3年完整学籍的,可报名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报考高职院校。
   上海公布2014年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地学校实施意见
    记者23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获悉,2014年起,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且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教育服务。
          遴选排除干扰 建立退出机制 院士制度怎么改?
      19日,随着53名中科院新增院士和51名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的公布,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尘埃落定。近年来,围绕院士评选和院士制度的种种质疑、争议,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社会上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期待。现行的院士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革才能让院士真正回归荣誉称号?
      我国院士制度将进一步改进完善 与物质利益脱钩
      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获悉,我国院士制度将进一步改进完善,目前中科院等部门正在开展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和总报告将于今年完成。
       院士退休制度今后将强制执行 或在70岁以上退休
      昨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记者从有关人士方面了解,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后推
      院士改革提案直指两弊端:终结终身制 去官员化
      院士作为国家科技、工程领域的支柱,对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最近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5188米的下潜纪录等等,都有院士的贡献。但随着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克服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也对我国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部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 自主招生须公开考生资格
      今后,高校招生结果,包括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高校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等信息都要公开。教育部昨天发文,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做到“十公开”。
      教育部:高考加分考生须公示个人信息
      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近日出台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高考加分瘦身:压缩人为可操作空间 乃“裸考生”利好消息
      2010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高考加分“新政”,要求各地从削减加分项目、下调加分分值、限制加分使用等方面做出全面调整,2014年起实施。记者看到,全国各省份近日公布的加分新政策“瘦身”力度普遍较大,其中,以往加分乱象重灾区的体育加分项目被要求不超过10项,优秀学生等鼓励性加分因其评价主观性强或被降低分值或被取消加分。
       全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
       2011年11月至今,全国学生营养办会同有关部委先后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如何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了解,这些制度涵盖了技术规范,工作制度,结合推进特点制定的单项指导文件等。其中,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厘清了政府、部门和试点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明确了供餐内容和模式,并重点对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和食堂建设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
      教育部: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10月17日,全国学生营养办召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秋季视频调度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学生营养办主任鲁昕在会上说,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全问题,要加强财务管理,坚持透明操作,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加快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全国学生营养办:建立营养餐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
      全国学生营养办日前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通知要求建立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招标确定供餐单位,并向社会公示。采购过程要向社会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让更多农村娃吃上免费“营养餐”
      去年我省在周至等4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区)农村义务段学生中启动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为每生每天提供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以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今年将继续实施,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一学年按200天计算,所需经费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教育部:乡村教师收入将超城镇教师
      针对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老大难问题,中国将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明年义务教育老师拟定期异校轮岗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昨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介绍,教育部正就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定,“相信明年上半年一定能出台。”
      教育部:600多个县探索农村教师补助 100万人受益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9月13日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以下简称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报告指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一是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在生源分散的山区、边远地区学校,如果按照生师比核定教职工数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二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多年未补充年轻的新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三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四是一些地区还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
       教育部将划定“师德红线” 对教师考核有一票否决权
      为人师表,行为示范,这本来是老师的职责和使命。但近年来一些违反师德的现象在中国教育界屡见不鲜,从教师收受学生礼品、体罚学生,甚至严重到校长猥亵女童等一些事件的发生,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将在年内划定“师德红线”,并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纸规范能否遏止师德滑坡?——专家聚焦教育部新规
     “现在更应该关注教师队伍是不是按照职业属性来建设的问题,不然师德就沦为空泛而谈。”熊丙奇说,当前行政对办学过多干预,设立诸多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来评价教师,让很多教师被非教学工作任务折腾,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
       教育部划“师德红线” 骚扰、性侵学生或被开除
      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骚扰学生、遇突发事件不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收礼或有偿补课等十余项行为属于“违反师德”,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12月18日。

         教育部: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
    今后,在高校科技评价及教师评聘、收入分配中,科技项目与经费数量过分指标化、目标化,过分依赖论文、项目专利等指标的情况或将得到改变。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将实施分类评价,不搞一刀切。
     教育部副部长:要坚决改变单纯以论文著作为主的科研成果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高校要深化科研评价综合改革,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27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作出上述表示。
       教育部将严处论文作假:学生可开除老师可解聘
        近日,教育部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按照规定,购买、代写论文者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教育部新规:学位论文作假将面临“史上最严处罚”
         记者31日从教育部获悉,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论文作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作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1:51:31 | 只看该作者

0




茅于轼:回看2013年大事
来源:和讯网


   编者按:FT中文网在12月24日刊发了题为《茅于轼看2013年大事 》的文章,对即将过去的2013做了回顾,和讯网原文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13年已经过去。这一年内发生了许多事情,有大有小。到年底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内的大事情。
  首先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开始展现出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施政方针。这将对未来五年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在经济上我们维持了比7.5%略高的增长率,而且波动很小,担心持续下滑的顾虑逐渐消退,信心在恢复。在对外关系上中日矛盾不断升温,前景未卜。中美关系平稳良好。中国外交开始向中东和非洲进军。但是中国军费的持续增长,航母的巡视导致周边国家不安。总的国际环境没有向好的发展。
  新领导的亮相有几点非常受到欢迎。特别是反腐败极为有力,而且能切实落实。在市场上已经表现出高档餐馆营业量减少,高档烟酒因需求减少而降价。反对奢侈浪费,已经立竿见影,极得民心。
  三中全会的决议表现出极大的改革决心。大家盼着进一步落实。比如司法独立,农地产权明晰化,取消劳动教养制,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划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市场垄断,改善国企的经营,大家都抱着很大的期望。能不能兑现落实,要看遭遇多大的阻力。前一届政府之所以在这些方面进展不大,我猜想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很难推动。所以三中全会的决议能够贯彻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以后的发展。
  近十多年来部门利益快速长大,他们又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任何改革如果涉及他们的利益都会碰到阻碍。
  从经济方面来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9-10%的高速增长显然已经转入7.5%左右的中高速度的增长模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模仿的后发优势慢慢地用完了,我们进入到自主创新时代。环境代价过高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减速保护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是原因之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数的减少,使生育红利转变为生育欠债。经济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调整结构是有代价的,要付出调整的成本。正因为增速降低是多方面造成的,这一趋势不可能用单一的政策去逆转。我们势必去适应这一新的情况。
  虽然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人均GDP从世界末位上升到中高收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只有他们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我们追赶三十年只追了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怎么才能赶上去,是不是还要花120年?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比较在哪些地方不如别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产权结构上发达国家是私有制为主,中国则相反(事实上也不尽然了)。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大多数效率低下,浪费巨大。土地的公有制也极大地妨碍了土地的最优配置,使地不能尽其用。在一个缺少土地的国家里土地使用的限制极大地阻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经济运行的规则上看,我们还是一个计划和市场混合的运行制度。二者经常发生冲突。权力配置资源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对金融业价格(利息率,汇率)的限制,对市场进入的限制,对平等竞争的干涉,都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现在中央决定调整经济结构,也决定要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权力能不能让位于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解决了所有制和市场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高速增长二三十年的可能。
  当局把解决民生问题当成目前最急迫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重点抓得不准确。其实中国最成功的正是解决了民生问题,人均收入翻了十倍。虽然有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但是即使最穷的人也有显著改善。全球脱贫计划的完成80%发生在中国。全球贫困人口得到最大改善是在中国。
  依我看,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民生,而是权力不受监督。而且就民生而言,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也在特权,在特权侵犯了人权。在市场上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各种特权占了优先地位,平民百姓很难有通过努力获得收入晋升的机会。在各种社会矛盾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的是绝少数。大多数是公权侵犯人权导致的。因此维稳的重点应该是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也就是宪政。
  在胡温执政的前十年里,经济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虽然有极其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的增长率没有掉到7.5%以下。这10年是1983年以来的30年中增最高的十年(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0.5%,前十年是9.7%)。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最失败的是法治的松懈,特权的横行。它的爆发则是在今年的薄熙来案。薄熙来从大连到沈阳,又到重庆,不断被人检举告发。但是他是政治局委员,谁也告不倒他。只有王立军跑到成都的美国领事馆去,成为国际事件,再也瞒不住了,事情才被立案侦查。可见法治松懈到了什么地步,或者特权猖狂到了什么程度。
  薄熙来案可说是中共自林彪出逃案之后的第一大案。和林彪案一样它暴露了中共内部掩盖得最深的方面。而且它们都是把内部斗争暴露成为国际事件,把中共搞得很狼狈,最狼狈的是那些过去大力支持林彪和薄熙来的人。
  但这两件事都有很大的正面作用,都推进了中国走向比较开放的时代,让国内国外的人都更明白中共内部是怎样运作的,它和表面的宣传完全不同。这才是薄熙来案的主要意义。
  对薄熙来的审判也开启了司法审判的新场面。虽然没有现场直播,但也足够透明。这让大家知道,司法公开应该是怎样的。但是这种透明和公开也不是普通公民可享受的,还是对待特权者薄熙来的另类做法。他出庭可不穿囚服,不戴手铐,不剃光头。这让大家知道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如何对待可能犯错误的人。这是人权的一个重要部分。最近最高法院已经宣布今后不允许在审判时叫被告人穿囚服,剃光头。这对于暴戾成性的当今社会是一付很好的清醒剂。
  审薄案最大的不足是避重就轻。薄熙来最重要的罪行是利用特权侵犯人权,为了私利破坏法治,用家法代替国法。他在重庆干了一系列侵犯人权的严重罪行,许多企业家,警察,平民百姓受摧残,财产被掠夺,留下一大堆错案冤案,这个烂摊子如何处理?在审薄时这方面的事一字未提。他的罪行的受害者如何平反纠错,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政策。
  其实薄熙来只是一个典型,全国各地都有大小薄熙来式的人物。他们横行不法,漠视道德和正义,极大地损坏了执政党的信誉,也是社会不安的主要原因。审薄而不解决滥用权力,破坏法治的风气,使得大家对薄熙来结案的期待有点失望。
  最后谈一点国际关系方面的看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我国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充分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邓小平要求韬光养晦,实际上已经很难做到,客观形势已经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但是在对外关系上保持谦虚谨慎,有远见而负责的态度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对人民有利。相反处处强出头,并不有利于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国家和百姓都是不利的。
  在外交主导思想和方针上,要注意到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区别。有利于国家的事未必都有利于百姓。在外交政策上是以国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以中日之间的领土纠纷为例,以国为本,中国的主张是寸土不让。但是这种态度已经伤害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旅游。我们受了几千年的忠君爱国的教育,认为爱国就是爱民。其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应该对二者的区别有所认识。
  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因为在日本方面也是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去爱国。全世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少数。所以国际争纷不断。其实大部分都是外交们制造出来的无事生非。更可惜的是大部分百姓还支持这种“爱国行为”。几千年的教育把百姓彻底洗了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利益是什么。各国百姓之间无冤无仇,怎么会有互相残杀的战争?就是那些喜欢惹是非,制造事端的政治家们挑动的。结果是世界和平依然遥远。说不定还有一场浩劫等着我们。(来源:FT中文网)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1:16:50 | 只看该作者
逝者如斯夫
——回瞻2013年
湖南 吴同和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光阴短暂,就好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有资料称,奔跑速度最快的“纯血马”,1000米最佳纪录为53.7秒,以此速度计算,白驹过隙的时间仅需0.085秒!人生呢?从孩童到少年,也只是“忽然而已”。少不更事时,不懂得珍惜时光,任其似箭如梭地从身旁溜走;眨眼之间,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许多人,而立不惑之后,才有了蹉跎岁月的懊悔。我也是如此,小时候只晓得玩耍,没练好童子功;现年逾古稀,尤感时间比白驹过隙还要快,虽惜时如金,虽努力“补课”,也只能秉烛以明。转眼间,2014年的新年钟声又将敲响,回瞻一年的过往,惟余唏嘘矣!
先说说身体。上世纪70年代,我做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冬天敢下河洗澡。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打篮球,打了40多年;2003年上学期,竟然还参加过比赛!年轻时,经常一天打两场比赛,球友和观众对我的评价是:敢打敢拼,弹跳好,姿势协调中看,命中率也可以。当然,这都是大家鼓励。不过有一点没说错,在球场我并不斯文。曾受过两次伤:一次伤到眼睛,差点失明;一次伤手腕,几个月不能打球。此外,医生给我拔的第一颗牙就是被学生打坏的。大概是因为坚持锻炼,身体底子好,我很少得病。可是退休以后,却好静不爱动,篮球自然是不打了,散步也懒得去;如果下雨,竟然可以连续几天不出房门!朋友们于是忠告:不能“吃老本”,生命在于运动,要加强锻炼!但我没听进去,还是我行我素。今年,终于有麻烦了:上坡下蹲提重物有些气喘,如果爬高爬低,例如换灯清洗抽油烟机什么的,就觉得有点头晕。生日那天,做了个检查,通过脑电图、心电图、B超、照片,CT扫描……终于发现两个病:冠心病和脂肪肝,虽然不严重,但总归要吃药了。
2013年是我从教50年纪念。大约是5月,忽然心血来潮,想在秋冬适当的时候和师友学生们座谈,共同回顾50年的风风雨雨、坎坷艰辛、经验教训、得失臧否……当我将这“一闪念”告知学院几位领导时,他们表示支持;之后征求老朋友老学生意见,大家也认为有必要小结一下,留个纪念。但思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聚会座谈的念头。原因是,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自己一点小事怎好惊动大家?后来,写了几句感想,凑了一首歪诗,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1963年,从高校毕业,步入杏坛,至于今,从教50年了!“五十而知天命”,我站讲台50春秋,却不是那么回事。“及冠”时,还有些懵懂;“而立”年,算勉强站稳;“不惑”岁,反而多惑;如今该“知天命”了,可我“知天命”吗?
儿时揖别家乡水,求学育人湘楚中。
柳子桥头参钓雪,帝虞陵下诵南风。
穷经究典频怀古,染翰操觚每欲工。
勤勉劬劳常记取,清心寡欲度春冬。
2013年,我在“中华语文网”上公开的博文不多。主要是因为年岁大了,写文章速度太慢。加之我有个爱修改的毛病,一篇千字小文,改来改去,一直不能定稿;有时怀疑,改了数十次之后,说不定又回到原稿?本来想写几篇心情小记和回忆性散文,凑成一个集子,但也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欣慰的是,这一年,在大大小小的报刊发表了20多篇小文。这些文章有几个类别。柳文化方面,为第六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写的交流论文《柳宗元绝句新探》,9000多字,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6期;应约撰写的《柳宗元:“千万孤独”的行者》,5000多字,发表在2013年《作文素材快线》;骆正军先生长篇小说《灞亭柳》出版后,书评《思亭描古柳 染翰画河东》,4500多字,将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2期。此外,刘立峰先生将策划出版一本柳宗元研究方面的图书(书名待定),由我负责审稿编排。为此,花了大量时间,编选湘晋两地教授学者的柳宗元研究论文,计52篇,31万字,此书可望近期面世。舜文化方面,为第四届大舜文化研讨会撰写的论文《“解愠阜财”与“内圣外王”》,7600多字,发表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为参加第五届大舜文化研讨会,撰写的论文《仁孝维系家国和谐》,11000多字,后压缩至7500字,将发表在《船山学刊》2014年1期。高考作文方面,《观试题“面孔” 定备考方略》,2300多字,发表在《考试·语文》2013年4期;评2013年高考作文的《“情结”与“纠结”的碰撞》,4900多字,发表在《考试·语文》2013年11期。此外,诗歌鉴赏类、习作点评类、随笔杂感类等小文近20篇,分别刊发在《语文月刊》《语文报》《语言文字报》《新语文学习(初中版)》及《永州日报》《潇湘》《零陵文艺》等本市报刊。
    2013年3月,应湖南攸县教研室刘爱国主任之请,为该县高三师生作“高考作文讲座”。作为课题指导专家组组长,4月,为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湖南省“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论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研究》,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扬现代化远程技术教学之长,补本地师资培训资源不足之短,直观网络互补,远近长短结合,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意义重大。
该课题理念前卫,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分工合理。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
于我而言,2013年最难完成的任务是到电视台录制《柳宗元永州诗歌说略》。11月底,“潇湘讲坛”顾问杨金砖教授要我讲柳学,我感到压力很大,顾虑重重:主要是功底太浅,担心说错了贻害观众;所讲的内容,没有故事性、趣味性、传奇性,也不通俗,谁都不爱听;年岁太大,多年不上讲台,演播室不像教室,灯光一亮,对着镜头,肯定发毛……但杨教授再三鼓励,我终于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可是,要找一个“既能体现柳宗元情志品行,又须突出永州地方特色”的入口,真不容易。思考许久,决定讲柳宗元永州诗歌。准备两讲,第一讲,“柳宗元的永州情结”和“诗序合璧作品浅探”两个部分。诗序合璧作品,选取了《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并序)和《法华寺西亭夜饮》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第二讲,“山水风物诗歌例说”。选取了《零陵早春》《零陵春望》《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早梅》《红蕉》等8首。讲稿写了11000多字,反复斟酌、修改,最后定稿约9200字。为了少出纰漏,在家里读了若干遍;读一次,修改一次,去电视台录制节目的那天凌晨,还做了最后修改。本打算先在中文系学生面前试讲一次,后来因学校忙于学期结束工作,这个环节免掉了。12月14日上午,在电视台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总算完成了长度约50分钟的前期录制任务。现在进入整理编辑插图制作阶段,估计春节前后可以播出。播出来,能不挨骂,就万幸了。
……
值岁末年尾之际,再一次感谢“中华语文网”网站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公开陋文的平台,给了我发表愚见拙识的空间,给了我与全国各地师友们认识交流的机会。感谢网上各位博友,我们虽未谋面,但如果没有大家的鼓励和鞭策,我不可能有进步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不停留,时代永向前,宇宙如斯,人生如斯;我将在回瞻之后,继续前行!
衷心恭祝师友们2014年幸福吉祥!
         
                                              2013-12-23草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21:48 , Processed in 0.1344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