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师研修/培训’问题的专题帖文网辑

[复制链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47:41 | 只看该作者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35:58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达成战略合作
“人教版教材应用服务远程培训体系”正式启动






2010年5月2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师研修网(www.teacherclub.com.cn)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研修一体化服务的网络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与人教社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手”。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徐岩介绍,自2003年新课程实施以来,人教社平均每年培训2000多场,培训教师近40万人,派出培训专家2000多人次,主要是以“面对面”培训为主。从2004年开始,在教育部的要求下,人教社已经着手与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探索网络培训模式。此次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达成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网络形式,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为权威、专业、全面、及时、便捷的教材培训、教学辅导、教材反馈等服务。双方将以网络研修平台为载体,以学科教材培训为抓手,在“人教版”教材使用区建立“研训一体”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材培训—问题反馈—常态指导—典型引路—互动提高”环节,推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提高教材培训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另外据了解,双方合作将搭建覆盖人教版教材使用区“人教版教材应用服务远程培训体系”,覆盖省、市、县三级;并针对教师入岗前和入岗后的不同需要,建立“新版教材使用前的集中培训”、“日常培训”、“建立校本研修专区”等三个培训板块,为一线教师提供教材资源检索、教材解读、教材答疑,围绕教材使用展开系列化的备课、课例研讨、评课、赛课等多维度的网络服务,使“人教版”教材服务直接贴近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和专业成长需求。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体现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人教社副总编辑韦志榕主持签约仪式

人教社总编辑徐岩致辞

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经理曹士勇致辞

教育部基础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讲话

签约仪式现场



“人教版教材应用服务远程培训”正式启动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10-05-26  人教网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6:3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专家——赵中建


「专家姓名」赵中建
「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创新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研究
「个人简介」教育学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D计划华东师范大学联系中心 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秘书长,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副主编,上海市教委特聘七位专题培训领衔专家之一,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1992.2-1993.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及教育政策研究中心(1999.9-2000.9)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


「荣誉成果」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出版:《学校管理新视野丛书》(8卷本),包括《学校文化》、《校本管理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管理》、《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学校管理体系与ISO 9000标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校长专业发展》和《学校经营》;《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丛书》,包括《向管理要质量——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与个案研究》、《质量之旅——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之实践》、《改革学校、坐拥未来——言说之的学校变革》等,论文“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学校教育吗?”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5:5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专家——张华



「专家姓名」张华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等。

「个人简介」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 IAACS)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课程研究: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会刊》(Transnational Curriculum Inqui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编委;《全球教育展望》编委。1993年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获得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获得比较教育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于曲阜师大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于华东师大破格晋升为教授。现已出版学术论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5部。学术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所承担的主要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堂教学重建研究;东西方课程哲学的比较与会通研究。
「主要荣誉」
  • 2004年入选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
  • 2004年所参与的课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究”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4年主编丛书“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获国家图书提名奖
  • 2003年专著《经验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获上海市教育科学一等奖
  • 2003年主编著作《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获中国图书奖
  • 2001年被评选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5:05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专家——吴刚平


「专家姓名」吴刚平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等。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课程资源研究项目负责人,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校本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课程资源研究”等重点研究项目。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向教育部提交并被采用的研究报告等计 60 余篇,出版专著《校本课程开发》,主编《校本研究丛书》《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教师新视野丛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丛书》等 16 本著作。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育学一等奖、第八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育理论创新三等奖。
「荣誉成果」
1 . 2002 年 10 月应邀赴香港参加国际课程政策研讨会,就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 Teaching Reforms in Chinese Mainland: A Curriculum Perspective ”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提交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出版
2 . 2004 年 9 月应邀赴瑞典参加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国际高级研讨班,并考察瑞典环境教育
3 . 2002 年 10 月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作嘉宾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
4 .受教育部委托对三级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进行专题研究,为课程改革实验区提供专业支持 5 . 2003 年 9 月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学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究》(与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合作)
6 . 2005 年 3 月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理论创新三等奖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4: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专家——周彬



「专家姓名」周彬

「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科研,学校法制

「个人简介」教育学原理博士,法学学士,华东师范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教育学系党总支书记。
教学科研经验丰富,曾在许多中小学进行课题研究,并担任一所学校的科研室主任,
经常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参著或专著三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四十余篇。
目前担任网络学院《话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课程的主讲教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3:22 | 只看该作者
徐汇区科研部——杨佐荣


「研究方向」 中小学教育科研
「个人简介」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负责人,全国普教评价委员会理事,特级教师。
「荣誉成果」 徐汇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论 文」
  • 研究性学习评价
  • 协同自评模式
  • 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2:26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研专家——温泽远


「研究方向」
读书时从事文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工作。
「个人简介」
文学博士、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兼语文编辑室主任,《语文学习》杂志副主编。
「荣誉成果」
出版《宋辽金文注释》(河北教育出版社)《贤愚经注译》(花城出版社)等文学读物;在《文学评论》《中国出版》《语文学习》《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及短论多篇。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21:14 | 只看该作者
美术教育专家——胡知凡


「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理论及美术史论研究
「个人简介」 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理论及美术史论研究。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担任中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工作。
「荣誉成果」 在美术教育理论方面曾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合著《美术教育展望》(2002年)。撰写了:《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2004年)、《1949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演进》(2004年)、《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2003年)、《全球化下的世界美术教育》(2002年)、《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001年)等论文40多篇。在美术史论方面曾发表:《元代杰出的书画家赵孟頫与道教》(2000年)、《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的艺术特色》(1999年)、《道教神系与道教造像》(1999年)、《元代道士画家倪瓒及其绘画艺术》(1999年)等论文20多篇。编著《改写美术史——20世纪影响中国美术史的重大发现》(2003年)、《中国绘画故事》(1998年)等书。出版译著《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1990年)。
「论 文」
  • 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 走入學生日常生活的美術教材
  •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0:11:39 | 只看该作者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学院教学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王能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研究员、特级教师。



吴正宪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模范教师、北京政府“人民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



张思明北大附中副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韩立福教育学博士,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



李军山东邹平县人,博士,北京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主讲有关世界近现代史的继续教育课程。曾在《史学月刊》、《社会科学论坛》等杂志发表《中国学者的全球史观》、《世界文明史第八版与第五版异同刍议》、《读安迪?亚当斯的<一个牛仔的日誌>》、《美国西部牛仔及牛仔文化》、《浅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文章多篇。



张静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入选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先后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并被选派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现任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硕士生导师。



王耘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历史学科培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世纪中学生百科全书》历史部分的编写工作。



李明赞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中国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历史学科指导专家,西城区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西城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版历史教科书编委。



朱筱新北京教育学院社科系历史学教授学科教学带头人。兼任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北京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等。



叶小兵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武琼北京光明小学特级教师。1972 年参加教育工作;1988 年在全国教师职评中首批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1992年,首批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首批破格评为语文特级教师;1999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至2003年期间,曾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课改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毛继东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作文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组长。北京济东作文研究所所长。 “作文三步法”教学理论创始人,“全能力作文教学体系”创立人,专业特长: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法。



佟乐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用系教授;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小学语文组成员。长期从事儿童语言发展、语言学习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著述颇丰。



张桂清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教师培训工作20年,“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承担了教师培训的多门课程。曾主讲过《大学语文》、《文学概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法》、《语文学习与心理因素》、《口语交际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育技术》。



娄湘生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经常受邀赴全国各地承担教师培训工作。著作颇丰,有多篇论文在全国或北京市获奖。主编并参与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填补了我国师范院校专业学科教材的空白。现为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成员,《课标》A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



薛晓光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小学师训处主任。



周卫红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核心组成员。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在全市的课题研讨会上作了课例介绍和经验交流。在北京市教研员培训大会上作专题发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全国、市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北京教育》等杂志上,2004年独立撰写的《奥赛王牌精解》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发行。参与编写《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及教学》、《学习 实践 探索 创新》等书。



张秋爽三次被评为北京市数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了顺义区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和北京市劳动模范;有60篇论文、教学设计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2001年在顺义区教科所任科研员,2004年至今在顺义区教研室任教研员。几年来先后成为教育部远程培训、西部农远工程、新课程培训的主讲教师。



范学军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东城区科学学科兼职教研员。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2007年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



李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主编《科学》3-6年级,北京出版社出版。著有《有效教师》,2006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科学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和教学实验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科学教师培训系列课程” 获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凌诗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硕士,讲师,生化环境系副系主任。主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参编《科学》3-6年级,北京出版社出版。



安子琴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品德与生活研修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品德与生活学科带头人。2003、2006年均被聘为人教版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培训团专家,参与北京版《思想品德》、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湖北版《品德与社会》等多套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



贾世明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员,北京市教科院小学《品德与社会》兼职教研员。自1979年任专职教研员工作以来,致力于小学地理、历史、社会、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研究、参加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20余篇论文获全国、北京市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在期刊上发表。



王玲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已退休);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事小学德育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近40年,著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等书,及“《品德与生活》热点问题谈”等教学论文30多篇。



胡凌燕北京市特级教师。 北京市级骨干教师,朝阳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 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体育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学科指导组成员。多次承担市级研究课,曾参加或多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及教材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等奖励或发表、出版;她指导的数十名青年教师的教学课和论文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市级等多项奖励;国家级田径裁判,2008年被国际奥组委聘请为北京奥运会田径技术官员。



汤杰1963年11月生,从事教学工作26年,2001年12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 一等奖;2007年11月为“朝阳区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做课(示范课);2004年9月论文《关于小学体育课游戏中环境教育的研究》国家级三等奖;2004年11月体育课件制作:《支撑跳跃》 市级 一等奖;2006年5月被朝阳区教育系统评为体育学科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骨干教师;2008年5月北京市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优秀课;2009年1月朝阳区教改先进个人。



袁培华现任教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一级教师,现任体育组组长职务。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篮球专业;国家篮球一级裁判;在青少年以及成人训练方面有着20多年的执教经验、在北京市举行的各项篮球赛事中,以主力组织后卫的身份多次获得前三名的成绩。



张跃强现年36岁,教龄17年,北京市级骨干教师、朝阳区体育学科带头人,现为“胡凌燕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多年被聘为朝阳区小学体育兼职教研员,曾四次获得北京市体育教学评优一、二等奖、7次获得朝阳区体育教学评优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一、二等奖,多次承担朝阳区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育教学评优、教学案例和教师基本功考核评委工作。



朱浩2000年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足球专业,同年就业于北京市东城区六十一中学,2003年调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现任和平街一中北苑校区体、音、美、信息教研组组长,2005年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工作至今多次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2005年在国家级课题《体育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结题报告会中做示范课。2005年《毽球、游戏》录像课被评为朝阳区一等奖。带领我校无线电测向队在每年的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本人也多次被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金狐教练员”一等奖。



鹿崇云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专家,现任北京市教育协会体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创编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系列广播体操及多套中小学基本体操,参加撰写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一书;担任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用书(1——9年级)的执行副主编及《体育游戏》的副主编,参与人教社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教材培训工作。



王德明高级教师,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八卦掌研究会技术指导,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骨干教师、学科技术带头人,北京校外教育先进个人,中国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名师,共产党员优秀标兵。



赵立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委员,出版《中国体育产业导论》以及《社区体育的理论与实践》两本专著,主编《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模式问答》、《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商业健身服务与管理》和《体育概论》。



阎守扶195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体育专业,同年留校任教。期间曾任山西省第七届侨联委员、第八届侨联常委、山西省运动医学学会副主席和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2001年获山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6月调入首都体育学院,2003年任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资深会员。



王蔷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静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指导小学英语教学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郝建平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本)研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指导小学英语教学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曼怡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北京市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张宏丽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天津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沈一鸣高级讲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室主任。



吴文漪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音乐教师。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儿童音乐》月刊编委。先后被评委东城区“十佳模范教师”“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白彬华北京市特级教师、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副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学参考书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编委、《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编委、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教材编委、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



常锐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科著名专家、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杨广馨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著名书法家、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杨嘉栋北京市特级教师、美术学科专家、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汪亚勤北京市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参加多套社会、品德社会教材编写,并是国家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和学案的主要编写者。参加并承担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多项教育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主持和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张丹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研究与教学的重点集中于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师培训等领域。近年来着力于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和研究工作,担任过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带薪脱产教师培训、绿色耕耘京郊骨干教师培训、基础教育过程性课改校本培训班、培训者培训等多个项目的负责人。



刘延革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被中国教育学会、内蒙古教育学会、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聘为特约讲师。经常在全国、市、区大型的研讨会上主持和做课。多次前往广州、深圳、上海、杭州、重庆、青岛、西安、太原等地,为全国各地老师做观摩课和经验介绍。



郭丽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室主任,中学高级,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吴正宪工作站成员、张丹老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工作室成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参与编写北京市小学数学实验教材、9——11册教参、北师大实验教材四上及西藏预科班数学教材的编写。



丁凤良中关村第一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曾被北京市教委聘为“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指导教师,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首批进站成员。北京市教育学会心理学研究会成员,海淀区教育学会成员。



巩平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院学术委员、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课程标准中学、高中教材主编、副主编。常年主持教师培训工作,担任培训项目负责人,出版《纸造型艺术与教学》等多本专著。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



梁吉涛梁吉涛,女,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大兴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北京市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



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原)、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中国老教授协会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理事、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学前教育部主任,现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1.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研究--应用于0-6岁儿童发展 2.优质教育模式促进儿童发展的实践研究



严冷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美国国际儿童教育协会(ACEI)成员,发表数篇核心期刊论文



徐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曾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出版物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园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幼儿读物、专业论文、幼儿园教育纲要等5大类几十种。



孙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成果:《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阅读教学策略》、《我是家长我怕谁》等。



戴莉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成果有:《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有效转换的生态学理论解释》、《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如何对孩子说——生活中的101个活题》、《受幼儿喜欢的教师教育行为》



张秋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合作项目“四川灾害后儿童保护--儿童友好家园”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项目“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Wenchuan Earthquake Taskforce,WET)”心理援助专家。



沈心燕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区教研室主任,中教高级,曾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成果:《探索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支持方式》2009年获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九五”成果二等奖;“研究以教师原有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方式”,2008年12月获中国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把握专业合作的关键点--让学习共同体有效支持教师的共同发展”,2008年12月获中国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等。



陈立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教师,中教高级,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城曙光幼儿园业务园长。主要研究成果:“数学教育融入科学教育并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时间研究,获得北京市“十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专项奖,西城区三等奖;分别两次在2005、2007全国首次《纲要》研讨会以及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教研员培训会上与区教研员一起做联合发言,和本园数学课题专题研究发言;“做有思想的教师”和“笔记为媒--构建我与教师情感业务沟通桥梁”分别获中国教学学会三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4:14 , Processed in 0.0842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