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与社会学

[复制链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5:37:52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展览以“社会学”为命题,就是为了凝聚那些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关怀人与社会环境的瞬间。参加展览的樊德寿、宋刚明、赵红和马宁都是以纪实风格为主的摄影艺术家。在他们留住的无数美好瞬间中,不仅有地域景观、人文风貌,也包括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既折射了当时的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的存在关系,也为我们通过影像去认识客观事物提供了必要依据。

  樊德寿长期致力于摄影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坚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在创作实践中、他既重视客体的真实再现,又富创作主体、审美意识于表现客体之中,使摄影艺术的巨大潜力在表现形式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拓展,吟咏出厚重的文化根基以及在这种根基上所传扬的时代风采。其作品注重意境的渲染和个性情趣的表达,并善于对历史瞬间典型性的定格摘制。

  宋刚明一直以最虔诚的态度记录着他走过的地方和所看到的自然和人文风景——从马尔代夫到印度德里,从西藏高原到祖国各地。作为U型传感器的发明人,他的同名专题纪实摄影《戒毒女》获得过多项国内外大奖,并受各界高度好评。“戒毒女”在大多数人眼中几乎是最敏感甚至可怕的群体,然而在宋刚明的镜头下,她们却显现出坚强的信念和对幸福的渴望。一种以关怀人、爱护人和尊重人为核心的人文情怀充溢其中。

  赵红,一名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一位用心灵去旅行的摄影家,与一般摄影家相比,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更多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大型摄影展《心之旅——西藏摄影》,不仅是赵红一次完整体现其作为女性一员通过摄影来思考女性命运和建构其文化与历史的“女性摄影”,也是代表女性作为人类的组成通过摄影为社会而工作的“女性摄影”。

    在这里,自然风景、人的物像不再将我们单纯引向最终的那些视觉图像,而是把我们引向对摄影活动所传达的观念的思考。赵红用美好的心灵和独特的审美将观者引入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马宁是一位执着的纪实摄影家。参加三峡工程建设十多年来,他一直以艺术的手法和最为淳朴的方式真实地记录着三峡工程的进程。这是一个纪实精神与中国当代伟大的文明事像——三峡大坝对话的过程。马宁将宏伟的三峡工程赋予人性特征,用交流的方式和自己的人文情怀将宏大叙事与微小细节、具体与抽象、纪实与诗意综合地体现了出来。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相机在不同年代中,在目光的歌唱者和社会这个观众之间一直发出多样的声音:“纯记录摄影”、“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报导摄影”……而樊德寿、宋刚明、赵红和马宁四位艺术家却集所有之精粹,以宽厚的人文精神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哲学。

    摄影大师昂利·卡蒂·布列松说过:“为‘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而对于本次展览的所有观者而言,当您漫步其间,目之所及均能心有所感:这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也便是本次展览“社会学”的意义所在!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5:37:22 | 只看该作者
【武汉】“社会学”摄影邀请展
    为“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策划:朗雪波、柯明
  参展艺术家:樊德寿、宋刚明、赵红、马宁
  开幕时间:2008年8月30日(周六)上午10点
  展览时间:2008年8月30日—2008年9月16日
  展览地点:湖北省艺术馆2号厅
  中外艺术家交流会:“自由交流——影像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08年8月30日(周六)下午3-5点
  地点:湖北省艺术馆4楼艺术家交流中心
  参会人员:巴果戈米斯、卡洛斯路寒、卡洛斯单瓦、荷科拉、傅中望、樊德寿、宋刚明、赵红、马宁、魏光庆、袁晓舫、彭年生、李巨川、未明、沈伟、刘明、蒋涛、刘波、李郁、李原、范阳、 路德威。


  是否把摄影纳入到社会学的范畴,在摄影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学术界定。当今社会,摄影已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传媒影像高度发达的今天,避开影像的影响去认识客观存在几乎成为不可能。翻开摄影发展的历史长卷,从1893年8月19日,法国人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认定为最早的摄影术开始,摄影的发展就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视觉艺术的兴盛。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摄影与社会的诸多方面、功能、结构以及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

  好的摄影作品是摄影者思维过程与物象瞬间行为的完美结晶,也是最后物像平面视觉的合理显现(照片)。在摄影过程中,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始终是被立体关注着——这就像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你、我、它”:“它”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我”就是摄影者的眼睛和心灵;而“你”就是观者的感受。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5:36:3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0:47 , Processed in 0.0982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