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00|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书画‘看’家-管季超-评点网人[一曲绝觞-]帖文==[完成李波仁弟布置的任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6 23: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妄评槐荫书画诸网友











                               文/一曲绝觞-


   关注某坛网友多年,见到过不少网友的作品,现将自己的看法略作整理,以供交流。(参考资料来自某论坛)

玉树临风耕砚堂
   虽不认识李先生,然关注已久。李老师是用心做学问的人,心境淡泊,不骄不躁,少烟尘气,字画亦如其人,中规中矩,与古为徒。作品如浊世翩翩公子,白衣胜雪,立马桥头。据悉是周先生高足,故能秉承央美院体模式、科学系统地浸淫艺道而少走弯路,远离时风与习气,扎根传统是其最大的优点。在细观其质,如温室之苗,少风雨之历练而稍显苍白。字也好,画也好,似过于纤弱,下笔犹豫不决,刻意经营,如履薄冰,可能是个性使然。然而只要路子正确,不足之处是很容易克服的。

悲剧人物一笑堂
    卓老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修养,诗书画都有不俗的表现,灵气和悟性也很好,可谓才华横溢,这种多年的文化积淀是非常难得的。字是画家的字,画是书家的画,很多作品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章草,高古散淡,烂漫多姿。诗词亦颇有古风,格律严谨,意境空灵。说他是悲剧型的人物,从两点来分析:一、卓老师是从骨子里热爱书画艺术的,从他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到大批的作品问世可以看出。问题就出在对各代名家不加选择的苦学,不考虑自己能否消化。据我所知,从隶书、二王、章草、颜体、苏黄、王铎、张瑞图、何绍基、康南海到近现代各家,学得辛苦,收效甚微。二、国画侧重山水,水墨斗方颇有明清气象,还能看出一些文人味,不知为何要画彩墨山水。如果是为了经济,那么奉劝卓老师宁可不画,也不要自废品味,会废了你的。综上所述,卓老师具有很好的资质,对艺术也具有殉道般的精神,却没有理清自己的方向,如朝圣的苦行僧,虽然心中有佛,但看不到佛,可谓悲剧性的人物。
  
铁马金戈聂万波
   聂先生论才气应该在卓老师之上,但书法底蕴不及卓老师。其作品豪气淋漓,大气磅礴,有“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的英雄气慨。作品在章法、用纸、用印上都非常讲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眼界是开阔的,审美取向是不俗的。但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营养不良,缺乏传统基本功,其价值取向在流行书风。我不是反对流行书风,相反,我认为流行书风是最活跃的,最有灵气和才气的书风。问题就出现在:流行书风是怎么来的。花开的一霎那,你不要惊羡那瞬间的灿烂,想想它儿时经历的风雨。别人的成品我们要当做产品来研究,搞清楚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再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才是正确的方法。若一味不问来路地模仿,则尽显村夫之气。如果聂先生再从古人身上多下功夫,用智慧去学古人,前途不可限量!
  
闲人万里建安骨
   万里学书如一笑堂一样广泛涉猎,但他学得聪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大草以黄山谷为宗,参以现代元素,傲岸不羁,颇有太白遗风。小楷从晋人转向写经,参以民间元素,颇有天真烂漫之态。万里的才气非一般人可比,然聪明往往误人,草书重在抒情,而不是发泄,若作大草时一味宣泄个性而不顾书法的本质则坠入魔道。  

烂漫天真王顺华
   王老师也是真正做学问的人,也非常用功。书法天真散淡,不计工拙,基本上自成一家,水墨小品颇有禅意,这些都来自字外功夫。古人强调的熔诗书画为一炉,是要求书家或画家应该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修养。所谓书无书卷气、金石气则为俗书,画无书法之用笔则为俗画,目前王老师能很好地将二者融会贯通,实属难得。王老师的东西虽然好,但似乎用笔过于粗糙草率,山水似黄宾虹,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但少其意趣生动,浑厚华滋。书法如病人走步,少健朗之气,实为遗憾。

扫地神僧半步庐
    要问孝感籍硕果仅存的书画大家是谁?当推潘先生,潘老就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神僧,功夫绝顶而低调为人。
    平心而论,潘老的才气不是一流的,但外家功夫绝对是一流的。艺术家所谓的外家功夫和内家功夫分别是笔墨技巧和综合修养。潘老的外家功夫得益于当年的连环画创作。不要小看那薄薄的“小人书”,没有深厚的造型功夫绝对是无法完成的。很多的当年画连环画的,都成为名家,如施大畏,刘继卤,戴邦敦,王国新,王淑晖等。潘老因画连环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他的人物画经得起人体结构的推敲。我一向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和花鸟都达到了顶峰,而人物画则没有。为什么?因为受传统伦理的束缚,古人不研究人体结构,所以人物画不符合人体造型原理。民国后引进西方绘画才给中国画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造就了一大批新时代的人物画家,如方增先,王子武,蒋兆和,钱绍武,杨之光,李琦等,都是以西方人体学结合中国画笔墨而形成自己的面貌,潘老无疑是此时期的受益者,从潘老近作《岭南英豪图》可见一斑。
    潘老功力过人,人品亦堪称楷模,谦虚和蔼,从不张扬,这是很多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值得学习的。
    要说潘老的不足,晚辈认为功底深厚而少了些名士风流。他的作品虽有很多大写意人物,却显得中规中矩,不够洒脱,自家面貌不够突出,无论放在哪里都有似曾相识之感,难以给人深刻的印象。其书法不能说不好,但不及绘画功夫老到,所以作品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知道潘老的国学底子如何,应该来说不会很差,如果是学者型的书画家,那么没有很好地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也就是说,这些元素没有从灵魂上共舞。周臣作为唐寅的老师,为什么名气不如唐寅?周臣自己说:“吾少唐生三千卷”,足见艺术家的内家功夫何等重要!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潘老的作品,不像范增那样单调刻板,也不像王国新张扬狂气。
    潘老作为我爷爷辈分的人物,又是孝感籍泰斗级艺术家,按理不应该妄加点评,但既然开了此帖,不说两句是很遗憾的事,我想就潘老的为人来说应该会原谅在下的无知。  

一隅偏安陆舍无
    陆先生是成长较快的书法家,在孝感应该有一把交椅。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不一一列举,直接讨论作品。
    在槐荫论坛,陆先生皆以行草示人,尚未见到其他书体,偶有隶书,还算不错,毕竟灵性和才气到了,触类旁通也是很自然的事。
    陆先生的行草总的看来是以何绍基为面貌,加入自己对时尚元素的理解而营造出自家的面貌,这一点可以说做得十分高明,正如很多书坛的后起之秀一样,攻某家至三分时就要思考如何变成自家的面目,如童孝镛和李双阳等国展高手。历史上有很多正反面的例子:吴踞学米字,不敢越雷池一步,虽将米字写得几可乱真,终究被人们遗忘;钱南园,华世奎学颜字,有自家面目,被奉为学颜的楷模;何绍基以颜体为宗,上追秦汉篆隶,碑帖的融汇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成为一代大家。但陆先生似乎只取何绍基的外形而舍弃了何字最珍贵的金石气而显得形式单一,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没有对何字进行深入的理解。但他不失时机地加了点赵之谦的取势,使作品显得灵动起来,使人不得不佩服陆先生的小聪明。从这一点来说,他学何绍基还算成功的。
    陆先生虽然形成了自家的面目,无论放在哪里都能看到他的防伪标签,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作品只看一两件就可以了,再看只是形式上的重复而无更多的新意。问题在哪里,窃以为是陆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大师中只迷恋于一个小的范围,对其他更优秀的东西似乎不太关注,偏安一隅,自得其乐,所以跳不出何的藩篱而显得单一。何绍基虽然算得上是一位大家,但就书法的演变来说只能是大树的一枝,学何绍基不妨看看他的学书轨迹,试着走他曾走过的道路,可以做他的师弟而不是做他的徒弟。
    再单纯看陆先生的成品,他应该算一位性情书法家,这一点可以从他自由散淡的笔性和无拘无束的章法把握上可以看得出来,其作品气息还算古朴,点画质感也较强,时尚取向也算把握得很有分寸,拙而不野,书卷气也有,章法上大开大合,陆先生做到这一步也算很不容易。但陆先生考虑到没有,现在正年富力强,正是艺术的黄金时期,后面的路怎么走?是拜倒在何绍基门下流连忘返固步自封还是另辟蹊径?我想陆先生也许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陆先生的书法纯粹是个人分析,不代表陆先生作品的本身)

   
(余下待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0#
发表于 2011-10-17 21:11:05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355506-fpage-3-page-10.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355506-fpage-3-page-10.html
实名注册,填全资料,即可进入〈教师之友网〉名家题贺展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9#
发表于 2011-10-6 12:30:09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答楼上胡网友:

1,欢迎实名注册,您的基本资料未填全,有可能被删除。
2,您上传的作品我看不到,请以附件形式重发。
3,您的两首[诗]大约只是[均齐的四句话],恕不作评。



4,我每天管网的方式只一个字:删。

----不实名注册的, 不填全资料的,删;乱发广告的,删;闲言无聊的,删。。。。

------《教师之友网》不图‘人气’,只守高格。我公益服务,您爱来不来。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48#
发表于 2011-10-5 16:27:0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国画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7#
发表于 2011-10-5 16:24:1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国画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6#
发表于 2011-10-5 16:17:45 | 只看该作者
传我的国画人物请管老师指教
45#
发表于 2011-10-5 16:16:49 | 只看该作者
传我的国画人物请管老师指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4#
发表于 2011-10-5 16:13:25 | 只看该作者
过林中
柳枝梢绿碧波凝,落叶铺金脚步轻.
一曲情歌随口唱,惊飞觅雉堆
翔鸣
43#
发表于 2011-10-5 16:12:44 | 只看该作者
送管老师我写的一首诗请老师审核----秋念之一
秋月高高悬云空,雁群阵阵在齐鸣.
落叶飞舞扫不尽,撩起无限相思曲
42#
发表于 2011-10-5 16:10:35 | 只看该作者
书画之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分晓的,必须让书画历史去洗礼,去说明一切{:soso_e112:}{: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4:43 , Processed in 0.19819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