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朋友们瞄哈才晓得。。。。。。。。。。。。。。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9:11:0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缺少像王景/李学高。。。这样的负责任的版主;二,跟帖/评帖尚未形成氛围,[论坛]互动交流/即时交流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网管团队一直未形成‘学习型’组织,可惜。三,坛友原创稿太少,自身特色未充分显现;[目前只有王景/管季超/李学高/寒梅等数人有一定数量原创稿。尤以王景帖多质高,堪赞。另有安徽巢湖‘七塘圩人’和贵州遵义杨秀茂等外地坛友主动上传了少量原创稿];四,[专栏]作者有的太忙,无暇顾及本小站,如北京刘捷博士;有的不熟网络操作,如川美范功先生。[专栏]之去存,颇伤我脑筋。去之,伤感情;存之,与坛友及无交流,形同虚设。五,我本人网管技术等方面有欠缺,许多好创意无法立刻实现。 六,本站是公益服务的专业网站[只赔钱,并无商业利益]但各地网友不挂[网名]阅网,对我们的劳动不够尊重,是否应设置阅网[门限]。 唯一可以非常自豪的肯定的是;我们一直在成长,始终坚持[删帖必严/存帖必精/公益服务/文明办网]的初衷,是一个文明/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好网站。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34:44 | 只看该作者
                              彷    徨
                              文:风的呢喃

  “现在几点了?”小雅睡眼惺惺的睁开了眼,朦朦胧胧的向窗外看去,外面一片白,白得耀眼,那一片白在卡通窗帘的折皱处闪着金光。窗帘几乎不堪重击,有几处白顽强的透过缝细直逼了进来,落在地上墙上形成了一道道闪亮的影子。“中午了吧”小雅迷迷忽忽的也感觉到了冬日暖阳的微温,不由的翻了个身,用手在枕头底下摸手机,“十二点半”,还早,睡觉ing。每天昼夜颠倒的生活,现在应该是正酣睡时……
    睡得天昏地暗,真烦,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过年了就这么热闹,想清静也不成!小雅叹了口气,该起床了!披上睡衣,拉开卷帘,她站在四楼的窗口,外面早已是华灯初上,大红灯笼迎风飘荡!那欢笑的人群,炫丽的烟花烘托出一片节日的喜庆!小雅木然的看着这一切,过年的感觉早已是儿时的感念。不知觉仰头看着深遂的天空,一团团沉沉的云在幕色的遮掩下如暗涌一样的翻腾,月亮的脸忽隐忽现好象在拼命的挣扎,星星恐惧得忘了眨眼……小雅打了一个冷颤,突然怀疑外面的黑暗隐藏着那么多的鬼魅……
    放下窗帘,重新钻进被窝,还好,有那么点点余温,放上懒人书桌,打开笔记本。开QQ,进论坛。QQ里一个人也没有,论坛里会员只有零星的三两个人而已,何况自已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唉!过年了,谁家不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只有她永远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而她早已习惯在这样的角落倔强的生长,顽强不息。只是最近太多的彷徨,太多的苦涩,好象自已的心情也在这个孤寂的角落里发了霉,而不知前方的航线是什么,路标是什么,该如何对自已一个准确的定位,无论工作,感情,还是人生,追求……
    上他的QQ,在欢快的上线声中,他的图标鲜活起来,房间顿时温暖得如春天。小雅随手拿了一包床头的饼包,就着矿泉水,在他的目光的凝视下,悠然的享受起来,这就是一天的美食了!他在干什么呢?拥着她?小雅苦笑了起来,想起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半甜蜜一半忧伤!是继续还是放弃?无论怎样都是痛!曾经的心灵相通,曾经的心心相印岂能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曾经的欢笑缠绵,曾经的浪漫温情岂能是说分开就能分开的。可是现实的道德观念,现实的责任义务又是一个无形的大网,让人在里面喘不过气来!闭上眼点击他的QQ关上,图标顿时暗淡,她在好友列表中找了好久,越找越急,害怕永远失去了他……对着黑暗的图标,对着扑嗍迷离的他,对着近在只尺却远在天涯的他,胡言乱语,尽情诉说心底的话,也许他永远也不可能看到……说完了,累了,除了悲凉还不知道剩下什么……彷徨依然彷徨,迷惘依然迷惘……
    再也不能这样活了,小雅对自已说要调节,要忘记!工作?工作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她做什么都一帆风顺,是同事欣赏的对象,是领导赏识的对象。可是内心深处为什么有那么多不甘心,向住外面的生活,每当听说某某在深圳的薪水多少时,小雅的心也会躁动,跃跃而试!仍然要舍弃,舍弃这儿的一切,辛辛苦苦十年的成果!当然不能盲目,小雅轻轻点击熟悉的求职网站,民办的居多,公立的实在太少,衡量了一下,不好取舍……彷徨依然彷徨,迷惘依然迷惘……
还是考研吧,想起来小雅就觉得很戏剧,十年前老师逼着考研,她都不懈一顾,问老师考研有什么好?可以到武汉!她笑笑,讨厌武汉的纷杂,喜欢孝感的宁静。当初的安如现状,一晃就是十年。姑且不说考研的艰辛,考上了,也老了,几年后的就业会对处境有多大的改变……彷徨依然彷徨,迷惘依然迷惘……
    写点文字,小雅笑得快喘不过气来,虽然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愿意想写好,也想成为博客高手,论坛大虾,可是她清楚自已的实力,读书时作文就是最差的,从来都没得过高分,还记得小学写日记,爸妈说一句就写一句,不说一句也写不出来…..可能成为文坛新秀,有众多的粉丝吗……彷徨依然彷徨,迷惘依然迷惘……
    陶醉,不也许是麻醉在音乐中,小雅一动也不动,很喜欢这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的感觉,虽然沉默,也许会在沉默中爆发……谁都会有彷徨,迷惘的时候,谁都会有迷失路标的时候,对待事业奋斗永不变,追求永不变,对待感情尽量不伤害别人,也不亏待自已。相信穿过丛林,走过迷雾,幸福仍在前方微笑!
    窗外已微亮,小雅掀开窗帘的一角,看见高楼大厦威武的挺立着,街道笔直的延伸着,风也少了昨晚的凌厉温柔的轻抚着,那一轮红日正喷薄欲出……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新的征程新的开始……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37:12 | 只看该作者

义转此帖/有知情者请与帖主联络

寻找亲人
  我姓朱,是孝感云梦县朱堂人,我有一个妹妹是1949年春季出生的,当时由于父亲患肺结核病,家庭生活困难。我的母亲托人介绍,把妹妹送给汉口花桥村一家菜农姓余的人家。

母亲思念妹妹,几个月后到汉口看过一次。又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的时候,养母就不准接见,所以未见面。

时间又过了几年,母亲去探望,这时房屋拆迁有变动,问附近的人家,他们都怕养母骂,不敢告诉母亲其房屋住址,只说,你自己去找,他家堂屋两边各有一张藤椅。母亲找到了,养母却说妹妹上学去了,叫我母亲去学校认人,学校学生多,自然难找,最终没有见到妹妹。

后来听介绍人说,有一次,我妹妹在外面玩,有人说,这孩子是抱的乡下的,妹妹回去告诉养母,养母就说,人家是瞎说的,如果有人再这么说,就骂他们。

直到一九六几年,我母亲到汉口找,此时已不知住所,问街房居委会妇女主任,妇女主任说,我妹妹是知识青年,下放到孝感花园去了,你到花园去找。(此情况不知是否属实)母亲没有去花园。

现在母亲已去世20多年了。我做姐姐的也是六十多的人了,非常想念亲人,经常夜不能寝,但我只知道这些线索。

希望妹妹收到这些线索后速与我联系。

同时,也敬请各位坛友多多帮忙,多多提供线索,以圆我这个花甲老人几十年的梦想。在此,我谢谢、谢谢你们了!!!

地址:湖北孝感云梦县,沙河乡,五湖大队,朱堂村,朱金莲。


                                    联系电话:  13197359765
                                                13385291279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38:57 | 只看该作者

由[扎实猪]网友提供。。。。。。

轻松记忆农历年
相信吗 只要记住上面两排就可以自己画出下面那张表 只需要记得1984年是甲子年,如果要推算历史的年份,只需要减去60年即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癸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








甲子1984丙子戊子庚子壬子2032

乙丑1985丁丑己丑辛丑癸丑2033

丙寅1986戊寅庚寅壬寅甲寅2034

丁卯1987己卯辛卯癸卯乙卯2035

戊辰1988庚辰壬辰甲辰丙辰2036

己巳1989辛巳癸巳乙巳丁巳2037

庚午1990壬午甲午丙午戊午2038

辛未1991癸未乙未丁未己未2039

壬申1992甲申丙申戊申庚申2040

癸酉1993乙酉丁酉己酉辛酉2041

甲戌1994丙戍戊戌庚戌壬戌2042

乙亥1995丁亥己亥辛亥癸亥2043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为一轮回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42:33 | 只看该作者

网友[老黄]边走边唱。。。。。。。

08春节徜佯在大悟孝昌古镇之一:雪中的大悟双桥镇
  中国历史悠久,历史古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大部分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古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保存了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湖北地处长江流域的中段,它境内的古镇也是具有南北兼容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荆楚大地的地域特色。

  古镇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它既不在农村,也不在城市,而是在介于城乡中介地区。逢年过节的祭祀,市、墟的庙会,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在集镇的民俗传统中有绵延赓续的反映。古镇的民风习俗,不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

  这几年我陆续去了一些古镇:彩云之南或者大漠之北;小桥流水或者黄土高坡;高墙朱门或者断垣残壁、摩肩接踵或者渺无人烟。特别是最近一年来,我一直想就近在武汉周边和省内的一些古镇去看一看,这不但是因为湖北本身就要许多古镇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荆楚大地上,而且去的人甚少,保留了不少历史上的古建筑。其中大悟的双桥和孝昌的小河古镇因为彼此间隔不远,而且离武汉市只有百十公里,交通方便,早就列入了我的寻访计划之中。

  这次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大地一片洁白,离大年三十只隔2天的腊月二十七,我一个人决定趁过年前的二天时间,寻访鄂北的大悟双桥和孝昌小河古镇,徜佯在那里的古石坂街,顺便正好可以看一看农村集上的打年货的场景,也能够去体会一下那里过年的红火的气氛。于是2月3日(腊月二十七)的上午,我出发了。

  武汉各个长途汽车站都有发往大悟的班车,以汉口新华路车站为例,到大悟全程为164公里,原来票价34元,现在则涨到50元了,大部分的车都是路过孝昌小河镇的。

  我是坐玻璃回徐州的家的车走的,本来他们没有必要走京珠高速,只是因为大雪封路的原因,才绕道大悟。。一进入大悟的路口,一尊代表当年革命根据地的雕塑立在路边。想起毛主席的一首诗词七律“到韶山”里面的两句:“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颇有这样的诗意了。

  20082720332427881.jpg (92.88 KB)

2008-5-5 22:02

  大悟地处鄂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位于大别山与桐柏山交汇处。东与河南新县交界,南与武汉市黄陂区接壤,西与广水市和孝昌县相连,北与河南信阳毗邻。

  大悟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奉献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光辉的历史;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建立中共罗山、陂孝北、河口三个县委和县苏维埃政权,是鄂皖革命腹地。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长期驻扎白果树湾,以大悟山为中心,创建了纵横千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司令部移驻宣化店。1946年5月8日,周恩来副主席代表我党与美蒋代表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举行了名扬中外的谈判,6月26日,我中原部队从宣化店突破重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到达大悟县城以后我立马转车前往了双桥,双桥镇位于大悟县北七公里的公路边,一条发源于大别山的澴水从镇东边流过。春秋战国时代,吴楚柏举之战,孙武率领的吴军,有一路就是从这里经过前去攻楚的。
  双桥镇之所以有此镇名,全赖于镇子的两头各有一座桥,故名“双桥”。古桥早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大型双曲拱桥跨在澴水上。

  2008272035734096.jpg (71.5 KB)

2008-5-5 22:02

  桥面上积雪很厚,只有桥的中间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

  20082720361348133.jpg (130.07 KB)

2008-5-5 22:02

  站在桥上看去,远山近水、田野村庄一片洁白,想起唐朝诗人焦郁的【春雪】:“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 双桥镇就在桥头的河边,有几个人在冰冷的河水里面洗衣服。

  2008272037244050.jpg (144.68 KB)

2008-5-5 22:02

  镇子的另一头也有一座桥,很小,我问过住在这座桥附近的人家,他们都说这座桥是原来双桥的之一,不过我有些不信,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桥太小,不起眼,另外一方面那是几位年轻人说的,难以认同啊!

  20082720382548659.jpg (155.12 KB)

2008-5-5 22:02

  其实使双桥镇成名的是发生在1931年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双桥镇大捷”。双桥镇大捷已经成为我军经典的战例了。

  那是1931年3月4日,国民党军第34师师长岳维峻率部由孝感出发。8日,进抵双桥镇地区。率军出征的红4军参谋长徐向前正在双桥镇以北之大新店、三里城地区待机。3月9日拂晓,红军实施奔袭后发起进攻。前后仅7个小时,红军全歼双桥镇之敌,俘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0余支,各种炮14门,取得粉碎敌第一次"围剿"后实施攻势作战的空前大捷。双桥镇大捷,连同这一时期的其他胜利,使根据地有了很大的扩展,人口达100余万,红军发展到1.5万余人。

  20082720392370552.jpg (119.75 KB)

2008-5-5 22:02

  从北头进入镇子,只见一条老街出现在前面,古老的石坂街面被积雪掩埋,两边衰败的土坯房子和木板房像古代的士兵列队站立,默默地注视着我的到来。大约3米宽的街道上没有人在行走,路口有一位中年汉子若无其事地靠在木椅上,晒着久违的阳光,不经意地守着他的小店的货物。

  20082720402681274.jpg (179.04 KB)

2008-5-5 22:02

  小店里面的一位老先生正在写春联,他手边有一本老式的书,里面有各种老式的春联,红色的是贴在大门口的,而黄色的是贴在猪栏鸡舍的。

  20082720412215263.jpg (136.61 KB)

2008-5-5 22:02

  我一个人徜佯在小街上,与每一位看到的村民打招呼,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笑着应答着,或者搬来小凳,或者沏上好茶,有时正好赶上人家吃饭,便热情地邀请我来喝两口。

  一位姓刘的大哥热心快肠,特意沏了一杯当地有名的“双桥毛尖”,此茶条索紧细显毫,色泽翠绿,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特别是刘大哥有一套独特的茶叶保管技术,令我在冬天喝到了春天的气息。

  20082720423817484.jpg (196.05 KB)

2008-5-5 22:02

  我们晒着暖暖的太阳,喝着香茗,洒脱地看着兰天、屋檐上的雪,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听两位老哥说着古镇的过去,说着当地的风土民情:婚丧嫁娶、新闻趣事……,直到茶过五巡才想起来还要很多地方还没有走到,谢过刘大哥了!改日再来拜访。

  20082720433864548.jpg (124.15 KB)

2008-5-5 22:02

  双桥镇的石坂街全长大约300米,看得出来原来是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

  20082720445588476.jpg (143.17 KB)

2008-5-5 22:22

  街道两边的屋就是店面了,亦被称为店宅、店坊,每户店面相连,通常门面的木板可拆卸,直接对外开店,路人也可进屋浏览货品。

  20082720481856139.jpg (182.77 KB)

2008-5-5 22:22

  现在的双桥镇已经极大的没落了,退出了昔日的光华;但是我在街道上面来回数了一遍,还是有大大小小6个铺面的商店。

  20082720492178211.jpg (151.4 KB)

2008-5-5 22:22

  从昔日铺面的旁边一般有一条穿廊通往后面的第二进的天井,有的房子还有第三进的天井,这是因为联成一片的房子左右两侧为公壁,不能开窗,故通风、采光问题就靠天井来解决了。

  20082720503692325.jpg (157.41 KB)

2008-5-5 22:25

  时代久远的“马头墙”在白色的积雪中间依然傲然挺立,这些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它兼有防火、防风的功能,还具有标识性功能。

  20082720513326841.jpg (90.85 KB)

2008-5-5 22:25

  20082720514463308.jpg (120.31 KB)

2008-5-5 22:25

两个顽童在寂静的古镇街道上面玩耍,给古镇带来了一息勃勃生气。

  20082720525857661.jpg (178.65 KB)

2008-5-5 22:25

  即使过年了,镇子上还是有好多人家的大门紧闭着,也许他们已经在其他的一个地方安了一个新家,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了。

  20082720534635021.jpg (205.76 KB)

2008-5-5 22:32

  街道上面有一家豆腐作坊,正在为过年的人家加工豆腐,看到我的造访,好客的主人一定要我尝尝他刚刚做出来的豆腐脑。

  20082720544849620.jpg (181.08 KB)

2008-5-5 22:32

  我执意谢绝了主人的白糖,端起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不客气地喝起来。《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这里的豆腐脑细腻嫩滑,带有一种幽幽的豆青味;我与主人边聊边喝,他自夸你们城市里面不可能喝到这样正宗的豆腐脑,我亦把头点成了鸡啄米一般。

  他用钵萁逼去多余的水分以后,就开始用布包制豆腐了。

  20082720554249906.jpg (119.55 KB)

2008-5-5 22:32

  这次是用20斤黄豆,最后面加工的干豆腐有50斤,烧柴由来料加工户出,豆渣也归加工户得,加工费每斤一元。

  这是在压豆腐,制成的豆腐老嫩,全在压制时的用力的大小。

  20082720565819630.jpg (160.13 KB)

2008-5-5 22:32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加工好的老豆腐,他们都是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门外面冻着。

  20082720585815345.jpg (192.17 KB)

2008-5-5 22:32

  还有就是把豆腐切成小块,用油炸过,成了油豆腐泡,想必在热气腾腾的火锅里面,加上自己做的豆腐泡,一定美味有嘉。

  200827210598811.jpg (245.68 KB)

2008-5-5 22:32

  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年猪,一年忙到头,能杀一头“年猪”,对村民来讲是件大事,同时也是自豪的事,因为这象征着这个年头的丰收,象征着能过一个好年。把年猪腌起来,凉好,明年一年就有美味的腌肉吃了。


      200827211680173.jpg (155.9 KB)

2008-5-5 22:32

  2008272111768885.jpg (183.37 KB)

2008-5-5 22:42

  双桥镇还有一件外地不多见的风俗小吃——夹肉烧饼。夹肉烧饼与武汉的烧饼几乎一样,只不过中间的馅是用肉而已,大约一两重一个。

  20082722333766820.jpg (128.02 KB)

2008-5-5 22:42

  每家一般在过年前要在镇上面的几家烧饼铺打100—200个烧饼放在家里面,作为守夜时或者家里面来客时围在一起在炭炉边聊边烤着烧饼吃,或者走人家时除了要带上几斤肉、几斤糖、几斤水果以外,还要带上十几个烧饼,一起作为上门的礼品呢!

  20082722343989882.jpg (147.24 KB)

2008-5-5 22:42

  我看到在这个时候还有村民还在积雪的塘里面挖藕。

  20082722353723062.jpg (178.44 KB)

2008-5-5 22:42

  有的已经开始走亲戚了。

  20082722361934372.jpg (169.92 KB)

2008-5-5 22:42

路边一间房子里面有一群基督信徒在上课,看到他们虔诚的目光,我不忍打扰,虽然我是无神论者。

  20082722371220109.jpg (184.18 KB)

2008-5-5 22:42


  匆匆的来,又要匆匆地去,命中注定我只是这个古镇的一名过客,我一个人在这个没有一名外来客的鄂北古镇晃了半天以后,又要坐小巴车。

  返回了大悟县城了,在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已经没有可以经过孝昌小河镇的车了;要么就在大悟住下,明天再坐车直接去小河;要么先去孝昌。

  明天再从孝昌去小河;于是我决定先去了孝昌。


(未完待续)

(原文发表于 2008-02-07 )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45:02 | 只看该作者

[老黄]边看边拍。。。。。。。

08春节徜佯在大悟孝昌古镇之二:在小河古镇看赶大集
离开大悟双桥镇,依然在桥口坐开往大悟县城的小巴,依然是5元钱的车费。在大悟车站,最后一趟经过小河镇的班车已经发完了,我不想在大悟县城里面等,就坐上下午4:20最后一趟开往花园(也就是孝昌)的班车,车票好像是15元,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

  在花园街上随便找了一家招待所,临近过年,所有的招待所早已空空如也,没有了客人,我一个人找了一间单间,20元,拿出来自己带来的抓绒睡袋套在被子里面,看着电视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D2:这天是2月4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八,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意思就是要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而在湖北过年的习俗一般是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扫扬尘”,清洗各种家具,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送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拜年,秉报一年来尘世的情况,名曰“过小年”。小年过后,家家户户更忙着开油锅,炒花生,煮瓜子,常言说: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就这样一直忙到腊月三十吃团年饭。

  我就是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到小河镇去的。从孝昌到小河镇也15公里的路程,小巴很多,都在县城中间的大磨盘路口上车,车票5元。

  小河镇就是两条街道,一条是新街,一条是明清老街,两条街道基本是平行的,中间间隔大约200米。

  新街的路口立着一块三崚型的石碑,一面是“小河溪地名碑记”,一面是“小河溪”三个字,一面是“小河溪新八景”的介绍。



  我到小河的时间还早,街道上面已经是人来人往了,商家早早地把货物摆到了路中间,过年的红火气氛迎面而来。



  小河镇原名小河溪,又名小河司、小河市,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古镇。明洪武年间设置巡检司,为九品官阶;清袭明制,仍设巡检司署,后改为分防县丞,设置分县衙门;民国初年又改县佐。县丞、县佐是仅次于知县的八品官。



  小河溪在孝感北部澴河上游,由于地处鄂北地区的中心要冲,历史上的小河镇水陆交通非常便利,一条小河溪水横穿老街蜿蜒北去注入澴河,当年的澴河水深流急,是可以行舟的,明、清至民国前期,一直是帆樯如林,车马辐辏。水路上可以通大悟县的北端三里城镇而进入河南,水路下可以通达长江,输入川南杂货,输出当地土特产品,以及从汉口购进的匹头、杂货。当时的小河镇成为鄂北地区乃至与河南毗邻数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

  现代使小河镇成为名镇的是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朴考究的“明清一条街”。这是我登上临街的四层的一栋楼房上面拍的,白雪皑皑包围下的老街,更显得苍老与幽深。



  俯瞰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站在高处,小河镇的全景一览无遗。现在的老街全长1600米,宽3米,街面原为青砾石铺地,街道两边的民居基本保持明清时代风格:临街是带廊的商业门面,后面是有两重的带天井的住宅。听说在这里最深的房屋有7重,6个天井,近百米深。



  古街南北两端原来各建有城门楼,在50年代被拆除。街北端原来有座东岳庙,据说是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30米,气势恢宏,檐牙高啄。还有一座砖木结构戏楼,院中可容纳观众近万人,可惜现在没有了,街北城门楼西侧有座藏经楼,至今只有遗址尚存,“藏经楼”三字仍清晰可见。老街中段建有一座三孔双曲石拱桥,长14米,宽5米,高6米许,名“公孙桥”,又称“小河大桥”,小河溪水从桥下流过。距小河大桥南150米处建有四官殿,供有天地水火四官。可惜我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地名,至于巷子里面有没有四官殿,只有以后再有机会去询问了。



临街的房子多为二层砖木结构阁楼,前有2米左右的廊檐,一律用石磉礅托杉木柱子,无论雨雪风霜,均可在檐下营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街采办年货的人越来越多了,虽然刚刚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的降温与大雪,物质的丰富还是大大超出我的预计。



  好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太太正在准备为孙子们买新衣。



  这条老街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春,小河溪共产党在这条老街上领导了著名的万人大游行,摧毁了小河分县旧政权,赶跑了县佐刘学文;土地革命时期的1929年春,中共孝感中心县委在老街东岳庙成立;1930年1月28日(农历己巳年腊月二十九),小河镇共产党又领导了著名的以老街为中心的小河地区年关暴动,消灭了驻扎在老街山陕会馆的国民党反动建国军;抗日战争时期,小河镇沦陷,这一带成为日寇据点,1941年,新四军五师某部和小河镇地方武装在老街组织了一次声势较大的铲除汉*的活动,处决了日伪情报队长、汉*卢敦谦,极大地震慑了日本侵略者和伪军;解放战争时期,老街还成为刘邓大军对敌作战重要的军需供应地。



    小河镇是逢双日赶集,今天正值过年前的最后的一个大集,所以赶集的人特别多,用“人头攒动”或者“摩肩接踵”“骆驿不绝”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一个人拿着相机徜佯在人群里,去感受与分享所有人的快乐与喜愉,这也是我这几年来除了在山西碛口镇外,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集市了。



  孝昌与孝感本来就是一起的,近年才分开;“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而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原来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



  年年有鱼,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所以来集上买鱼的人特别多,这里的鱼基本上是5元左右,比平时还是贵了一点。



  就是普通的小葱也卖到了5元一把。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47:15 | 只看该作者

[老黄]沿路看稀奇,把相机都拍热了。。。。。。。

08春节徜佯在大悟孝昌古镇之三:小河古镇上的民俗婚礼  我这次到古镇去转转就是想看看在大城市里面看不到的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非常凑巧的是这次在孝昌小河古镇逛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当地一位姓张的年轻人的婚礼,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跟随着拍摄了一组婚礼过程的照片,并接受了新郎新娘盛情邀请,在酒席上面坐在上席的位置喝了这对新人摆设的喜酒。

  任何地方的婚礼是最能够表现当地当时民风民俗的极佳的载体,特别是传统的婚礼更是。中国传统婚礼比较繁琐,早在先秦时代就制订出来,载在《仪礼?士婚礼》中,包括如下六个环节,通称“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直到近现代许多地方仍仿古六礼,只不过省其仪文,变其名称而已。

  中国国域之大,各地传统婚礼风俗还是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还是遵祖仪而行的。比喻湖北地区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衣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于确定婚期后,请媒妁前往女家报告,俗称“报期”;及期,婿亲迎,礼行奠雁,婿先归,俟门外揖新妇,夫妇交拜、合卺。

  我们武汉地区婚礼基本上也是遵循以上这些仪节,过去男女结婚,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是自由恋爱,老式的一套已经丢在一边了。而传统婚礼俗上谓纳采为“行茶”,果味虽备,必主以茶和盐,而名之曰“山茗海沙”。茶即“山茗”,盐即“海沙”,取其谐音以寓意婚姻经过山盟海誓,牢不可破。亲迎时,肩舆以杂色缣缀其上,曰“花花轿”,因此新娘出嫁曰“上花轿”。合卺,谓之“饮交杯酒”。古礼中有三日庙见,现代人家多无家庙可见,只称“拜堂”,俗曰“见大小”。新妇到时,亲友群相庆贺,言人所不能言,以取笑乐,名曰“闹房”。又三日,双诣妇翁,名曰“回门”。

  说了上面这么多抄来的资料,想起来现在有很多旅游风景区里面也把传统婚礼作为一个表演节目,引起一批又一批的好奇的人们,特别是一些老外更是大开眼界,乐得合不上嘴,屁颠屁颠地看稀奇。

  呵呵!扯远了!

  我是在腊月二十八上午九时左右到小河镇的,虽然这个街道上面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但是还没有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一阵鞭炮省夹杂着乐队的欢乐的乐曲声从左边的巷子里面飘出了,越来越近,透过浓浓的鞭炮硝烟看到的是一队迎亲的花轿队伍迎面而来。



    前面在两人手持两面铜锣鸣锣开道,紧接着是一青年人手举一个顶部好像是灯笼的仗,灯笼上面大字书着一个大字:“张”。西装革履的新郎昂首阔步地走在花轿的前面。



  走在队伍中间的花轿由4位老年汉子抬着,看得出这是一顶专门用来租用的迎亲的花轿,以喜庆的朱红色为主调,四面是用八个娃娃像作装饰,花轿的前面门楣上面挂有一块红布,花轿顶的周围是以古铜钱币和龙凤作为图案。



  花轿的后面又是一个高擎的红仗,队伍的后面是一个由三把大小号组成的乐队;最后面是一辆摩托车驮着一箱鞭炮,沿路不停地点燃鸣放。还有一位年轻人跑前顾后,沿路着每一位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敬烟。



  新郎是小河镇上的人,现在在南方的一家工厂做工,磨具工。在南方的工作生活中间结识了现在的新娘,她是恩施地区的人,千里姻缘一线牵,就这样,他们在今年春节前回到了家乡举办了他们的婚礼。

    一早新娘就去发廊盘头,迎亲的队伍就首先来到发廊门口,可能是代表前往女方住处接新娘了。新娘已经精心打扮完毕,头顶一条红绸巾,手捧一捧鲜花,走出了大门。



  新娘上了花轿,还带进去了一个有火炭的“烘笼”,象征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轿夫关上花轿的门,而且好像还加了一把锁。



  在一阵鞭炮声中,花轿起轿了。



  整个迎亲的队伍从新街开始,一路吹吹打打、一路鞭炮齐鸣,新郎亦一路与路边的熟人作揖示意,走到新街的顶头以后转向老街。



  几乎是围着小河镇兜了一个圈,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到了我开始看到花轿出现的地方,那儿就是新郎的家。落轿的时候,鞭炮炸得对面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大慨是新郎的家人出了迎接新娘,接过了有火的烘笼,扶着新娘下轿。



  新郎与新娘拜堂、夫妻对拜,入洞房。



  接下来就是“闹洞房”了,因为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说,是说在婚礼之夜及新婚最初三天里,无论长幼均可戏弄新婚夫妇。由于闹房者多系男方亲友,戏弄对象主要是新娘,故又称“闹新婚”或“耍新妇”。“闹房”之俗,各地有之,雅俗不同,随乡而异。有“文闹”和“武闹”之分。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比较文明与克制,我亦没有进房去拍照片了。



  主人一再盛情邀请我留在这里中午喝喜酒,我亦乐意完整地看看当地的婚俗,而且人家的喜酒不喝是不行的,于是安心下来,随乡入俗,尊命不如从命,心里面是这样安慰自己。

  正午时分,客人全部到齐了,我被主人安排在第一席,第一席最上面的上席坐的是两位媒人,左右两边是四位轿夫,再就是我与一位席长了。其他三桌分别是他们的至亲和好友。



  酒席上请来的乐队领班会上每桌讨喜钱,并且有人专门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面,一般是席上的有关人员再少出二十元,也有出五十或者一百的,这个时候领班就会大声宣布并在后面的献歌中间特意致谢的。



  酒席的菜是一道一道地上桌的,每上一道菜,前面的一道菜就撤下去,这样桌上面始终只有一道菜。它们依次是:滑肉汤、炸鸡翅、欢喜坨、烧鸡块、肉丝汤、炸馒头、萝卜鸡汤、粉条烧肉、炸茄夹、排骨汤、炸春券、烧羊肉、红烧五花肉,最后是一道红焖元子。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8:48:34 | 只看该作者
新郎与新娘以及自家的人不上席,只是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出来在每一个桌前面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晚上还会有几桌酒席,全部是新郎与新娘的女性的亲友参加。于是我便向新郎与新娘告别,并祝福他(她)们幸福美满!万事如意!



  回来的班车很空了,我是坐从小河镇开往孝感的班车,这是一个小时就有一班车对开,车票13元。



  孝感回汉口的班车就更多了,每二十分钟一趟,不过车票现在涨为22元了,可能春节过完了以后会降完20元的。



  汽车奔驰在荆楚大地上,路边的积雪正在融化,2008年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在2008年的时间里,我还是准备去探访另外几个湖北的古镇,更深入地了解湖北的风土民情,不是别的,只是兴趣与好奇而已。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0:29:1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想[曲径通幽],不在乎廉价的吹捧跟帖,咱们的网可[幽]可静的多啊。。。。

                  日子之外



    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只觉得岁月绵延悠长,偶尔也慨叹着逝者如斯夫,韶华不再,却没有停下匆忙向前的脚步,循环如是。工作不想滞后,也不希望家庭生活太刻板,在这样一个凡俗的愿望之中,人却没了自己的鲜活。也许是对从前的一种惦记,那些想遗落的金色梦想始终放不下。在心灵的一角,找个地方存放着,渴望在某个最为合适的时日,圆满一回。

   一些简单从容的想象,从指缝间一次次的错过。忙碌中除了回味还混杂着的遗憾,就这样让自己的日子看起来丰满。于梦里梦外,给自己一个放手的机会,不可以吗?

   生命如果能留下一些可爱的印记,不曾奢望的金色,就让它来描摹,撺掇着点缀其中,生生世世,为了即将遗失抑或已经遗失的记忆,做一回庄重的道别。我们,还有怀想的余地?

   如果可以,就让日子昂扬起来,在俗的时节,悠然乐之,那么,请偶尔还原本真,无论风雨,我们同在……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0:34:04 | 只看该作者

[清风独钓]君难得的‘清’与‘独’。[独]需要勇气和责任感,不在乎廉价的吹捧。。。。

学苑主帖的价值取向之我思学苑主帖的价值取向之我思
目前学苑已拥有的会员已不少.

信息在交换中丰富,信息在交换中增殖。
信息在交换中碰撞,信息在碰撞中闪光。

有人说,学苑好玩,我不以为喜;
有人说,学苑多闲聊,少有价值的信息,我深以为悲。
有人说,信息社会中教师最缺的是信息资源,
学苑说,信息社会中教师最缺的是信息素养。

何谓信息素养?美国人的说法是:
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没有信息的探求,哪有信息的创建?
没有信息的创建,哪有信息的交流?
能够敏锐地捕捉信息固然很好,
不能积极地创建信息却是很糟!
获取信息只是雕虫之技,
创建信息才是屠龙之术!

20000和100之比,说明了什么?
学苑,学苑,喜耶?悲耶?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2:31 , Processed in 0.1632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