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高记忆文辑---1978至1979,管季超就读孝高

[复制链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03:04:52 | 只看该作者

永中三年



一九七四年,感谢李开元同志的帮助,我告别了留给我五味俱全的师范附小,来到永新中学,开启了为期三十多年的高中教学生涯。



  永新中学是城关镇创办的一所新型中学,当时孝高停办,市区的中学生大多集中在这里。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这所学校虽未步入高中正规,但十分活跃,师生排练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曾经享誉城区。办学模式也颇有特色,在普及高中文化课的同时,班级增添了不同的专业知识课,诸如文艺、农机、红医、机电等等,以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这种模式对文化知识的深层探求有些影响,但对学生的一技之长多少有些帮助。
  我在永中,先后接任的两个班级,都是文艺班(后叫政宣班),班上不少学生具有文艺特长。有个知识分子家长问我,老师擅长哪门艺术,我笑而不答。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怎么带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呢?除了语文教学以外,我把精力放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上,引导他们发挥特长。记得班上有不少学生喜欢画画、书法,我鼓励他们课余练习,组织他们办小型画展、书法展,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的空间。喜欢器乐、歌舞的学生也不少,课余,他们拉拉弹弹,唱唱跳跳,十分活跃。那时,社会宣传活动多,我带他们“送戏下乡”。一次到肖港水利工地慰问,近两个小时的表演,掌声不断。记得为这次演出,我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几句,“大娘门前一台戏,学子胸中万缕情,土台还比剧院好,快板胜过小阳春”。一次到三汊演出,学生的一曲二胡独奏《赛马》深得村里一位二胡爱好者的赏识,称道不已。这几届学生,没有径直上大学的机会,却走出了两位教绘画和建筑设计的大学教授,走出了两位在军营中摔打磨练成长起来的少校将官。
  文化革命结束后,“左”的流毒尚未肃清,中小学的办学方向还不明朗,社会上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开门办学,让学生到农村、到厂矿去磨练,去摔打。永新中学也不例外,在百里外的双峰创办分校,让城里的学生到那里劳动锻炼,开山种茶,“请教工农学马列”。每年,我都要带学生到双峰锻炼一个多月,有几次是背着背包拉练一天,步行近百里到达目的地。我们住在村民家里,一律的地铺,班级自己做饭,自己准备粮食蔬菜,记得当时腌制的又酸又辣的萝卜条就是我们的主菜。每天,我和学生一道背锹拿镐,到村南的团山开荒垒石,挖的挖,抬的抬,汗流浃背,腰酸腿软,也没有丝毫的松懈。为了解决做饭的烧柴,有时还要到七八里外的深山去砍茅草,不等晒干,又大担小担的挑回来。挑着沉重的茅柴,走七八里羊肠小道,是够辛苦的。我佩服那时的中学生,很多是机关干部子女,经受那样的磨练,很不容易,现在的中学生是望尘莫及啊。
  永中三年,忙于热热闹闹的出出进进,老师们在教学上投放的精力不够,学生的文化知识没有现代高中生那样的水平,现在想来,是愧对学生的。在那没有高考的年代,学生毕业以后,又背起了背包,踏上了上山下乡的知青路。对于那段在特定历史下开门办学的双峰生活,不好妄加评论。同学们在文化探求上有失,但在意志品格的磨练上,是不可低估的。三十年后,这批事业有成的学子,他们云集孝感,重访双峰。我与他们站在中分村口,望着团山坡地的片片茶园,这些已近天命之年的学子,对那一段青春岁月留恋不已,感慨不已。鬓发斑白的我,何曾又没有感慨呢。
                                                                                                      写于二〇一五年八月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03:02:5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之行感言
          袁志禄       2021.6.21
     今天,是我这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这次北京之行,虽然来去匆匆,时间短暂,却因内容充实,意义不凡而收获颇丰。
这次北京之旅的流水账是:
6月l7日,上午乘G520次高铁赴京,7:00从汉口站发车,一路风驰电掣,11:27抵达北京西站。下午参观刘煜炎博士创办的康福国际教育集团旗下的香山校区(尚丽国际学校)和昌平校区(凯博国际学校)。
6月18日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是重头戏。上午参加《康福国际学校2021届毕业典礼暨刘煜炎博士从教4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并作为嘉宾致词,下午参加研讨会,作了即席发言。
6月19日,在刘煜炎博士的陪伴下,上午游览故宫,中午在故宫内当年习近平款待特朗普的“冰窖”进餐,下午游颐和园。
6月20日是最“忙”的一天。上午,在刘煜炎博士和孝高95届校友郑红平主任陪伴下,以“坐车观花”与“下车赏花”相结合的方式,游览了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立方和鸟巢,在驱车行经长安街时,看到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喜气洋洋,正在测试七一庆典的音响效果,强烈感受到建党一百周年庆典前夕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气氛和人民群众的激情。下午游览恭王府和位于前门的《北京坊》并在四楼的湖南餐馆品尝湘菜。晚上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中央芭蕾舞团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演出的红色精典保留剧目《红色娘子军》。从上午8:30出门,到晚上23:30意犹未尽地拖着兴奋而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历时15个小时!
    今天是夏至,是北半球今年白昼最长的一天,而昨天,则创造了我有生之来外出游玩时,一天之内兴致最高、时间最长的的记录!
     6月21日,我将乘G555次高铁打道回府。12:56从北京西站发车,17:20抵达汉口。
     回顾这次北京之旅,我强烈感受到当年的学生对的诚挚感情,不禁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京期间,受到了刘煜炎博士和孝高校友的热情接待、盛情款待,他们不仅付出了私帑,而且倾注了热情,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别了,北京!
别了,我的在北京工作的弟子们!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袁老师年事已高,也许我们后会无期,但袁老师会在有生之年关注着你们,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更上层楼!
        写于北京—汉口G555次高铁上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03:02:1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桃李芬芳,明天必将掀起民族复兴的后浪!
——在“北京康福2021届毕业典礼暨刘煜炎博士从教4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袁志禄           2021年6月18日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今天的毕业典礼,隆重热烈,精彩纷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我这个步入耄耋之年的退休老师,重温了教师看到学生成长进步时的喜悦、欣慰之情,领略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首先,我要感谢我四十五年前的学生,你们的校长刘煜炎博士,感谢他邀请我参加这次盛典!
     今天,是康福国际学校高三年级检阅教育、教学成果,庆祝丰收的日子。是高三年级全体老师三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精心培育,带来了康福高三园地今天的繁花似锦,硕果累累,造就了这届毕业生的灿烂辉煌!作为你们的同行,我深知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要向你们表示敬意、表示祝贺!
     下面,我想对在座的家长说几句话。中国有一句俗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为什么会可怜呢?大家想一想,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对孩子体贴入微地关怀,含辛茹苦地培育,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更令人动容的是,从进小学到今天高中毕业,12年漫漫长路,3840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进步,父母更是担尽了忧,操碎了心。于是人们将父母的这种付出与艰辛概括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因孩子今天从康福高中毕业,长大成人,你们的“父母心”不再可怜,取而代之的是“欣慰父母心”。而随着孩子告别康福,飞向远方,出类拔萃,登峰造极,你们的“欣慰父母心”还会最终升级为“自豪父母心”!这是大家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对你们的祝福!
     47位毕业同学是今天的主角,我想对你们多说几句。
     孩子们,今天,2021年6月18日,是你们一生中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经过十二年漫长而艰苦的学习,你们终于熬过来了,高中毕业了,成人了!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国家的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毕业标志着基础教育的结束,意味着你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一位登山者在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时,都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经验教训,规划继续攀登的路径。此时此刻,你们也要回顾一下十二年的求学之路,严肃认真地思考两个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打好哪些基础?这些基础我打好了吗?
     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应打好两个基础,即做人的基础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做人的基础对人生是至关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做人的基础,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修炼健全的人格。什么是人格?我认为,“人格”就是做人的品格。做人的品格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条,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通过刘煜炎的成长经历来诠释一下这三条。
     刚才刘煜炎讲了当年我跟他的一些交流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当年的交流,他就不会树立崇高的理想,而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没有今天的刘煜炎。因为没有理想就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只会平庸而不可能卓越!是不是这样?
     高尚的情操是人的情感的升华,是人在情感层面的担当与操守。人的情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确实能感觉得到。高尚的情操,就是要把对社会、对国家、对父母、对师长、对身边每一个人的爱,升华为道德操守和责任担当。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坚韧不拔的毅力,则是任何人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刘煜炎就是一个典型。刘煜炎走过的是一条荆棘密布,充满险阻的路。童年时生活的困苦,长大后求学的挫折,工作后事业的艰难,他都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继续前进。他战胜了困难险阻,成就了今天这一番事业。刚才,毕业生家长和各位嘉宾在发言时都对刘煜炎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刘煜炎是我50多年教育生涯中最欣赏并寄于厚望的学生。作为老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功。听了各位对他的评价,我很高兴,倍感欣慰。借此机会,我想对煜炎表示衷心的祝贺!
     第二个基础,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我想请问各位,高中毕业的水平能做什么?很多人只能送外卖、送快、扫大街。。我不是贬低送外卖送快递扫大街,这也是我们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的劳动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是,如果你想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继续学习。
     提到学习,很多人都说搞好学习要天分。搞好学习要不要天分?当然要!什么是天分?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99分汗水加1分灵感”。我国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说过,“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努力”。这说明天才跟勤奋、跟努力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还是以刘煜炎为例来说明。当年我教煜炎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聪明到什么程度?一听就懂,一教就会,一点就通,而且基本能做到过目不忘。其次,他比较沉稳、内敛,有很强的自我纠错的能力,善于自我反省,自我更新。我要强调的是,世界上没有绝对不犯错的学生,过去没有,今天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犯了错误能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学生,必定会破茧而出,学有所成!
    刘煜炎除了聪明以外,更可贵的是,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童年的生活磨砺,使他明白付出的汗水与得到的收获是成正比的——在1分灵感的启迪下,只有付出99分汗水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他深知“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努力”的真谛,因此孜孜不倦,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坚持始终。他终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功了。
     世界上有没有同时打好“做人”和“继续学习”两个基础的典范?有!而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我的学生、你们的校长刘煜炎博士!
     孩子们,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遭遇一个又一个挫折。为了今后人生之路的顺畅,我建议今天在座的所有同学,除毕业生外,还包括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好好回忆一下刘煜炎校长对你们的教诲,研究一下他的经历,分析一下他成功的秘诀和经验,借鉴他的成才成功之路。我可以帮你们概括一下,刘煜炎的道德风范,家国情怀,学识学养,科学态度,胆识胆魄,奉献精神,都是在他身上呈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也是你们学习的典范。刘煜炎今年59岁,他的人生道路充满艰辛,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如果你们把他的奋斗精神和成功经验研究透了,学到手了,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恭喜你,你的一生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呈现在你面前的就会是学习和事业的康庄大道!
    昨天,刘校长的夫人带我参观昌平校园时,说到校园里有许多李树。当时我就想起了中国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李广将军列传》中的一句话。说的是桃花、李花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花朵的芬芳,果实的甜蜜吸引了很多人来赏花品果,流连忘返,以至于在树下踩出一条小路。这句话的引申意义是,一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哪怕他很低调,不张扬,仍然能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并表达钦佩之情,景仰之意!这,不正是当前刘煜炎状况的真实写照吗!
    今天是毕业典礼。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有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叫做《毕业歌》。这首歌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抗日救亡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在座的年龄大一点的家长可能听过。当中有两句歌词,时至今日,我一听到仍然心情激动、热泪盈眶。歌词就是,“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救亡的巨浪。”今天,我要把这两句歌词改几个字,修改成“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必将掀起民族复兴的后浪!”我把这两句话送给今天毕业的47位同学,表达我对你们的祝福与期望!
谢谢大家!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03:01:01 | 只看该作者
袁志禄老师给刘煜炎博士的回信
煜炎:
      你发来的帖子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使我仿佛回到45年前在汉川万福中学任教的岁月。当时的万福中学,校舍破败不堪,设施设备十分简陋,但却是汉川县的偏远小镇万福闸有史以来的第一所高中,寄托着乡亲们的期盼。你们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放牛娃”,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来到学校,勤奋学习,孜孜以求,告别平庸,追求卓越!
    想到这些,我不禁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我童年生活在黄陂一个偏僻的乡村。放过牛,参加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体验过春季青黄不接时食不果腹的困顿和饥荒,因此,深知农民的贫穷、艰辛与无奈!
     我在汉川农村学校工作了整整17年(1962年参加工作至1979年调到孝感高中),我的学生几乎全是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农家子弟。我深知,这些淳朴善良农民的孩子,渴望改变现状,过上与父辈不同的生活。这是他们学习的初心与动力。“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实现梦想,是我这个老师的职责,更是使命!
    你们这批孩子,学习大都比较自觉,不用我操心,但学习成绩却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冢庭的影响,初中的基础外,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个人的禀赋。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而非后天培养的,而且像埋在地下的矿藏一样的无法一眼看清。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善于用心去感知、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将它发掘出来转化为学习的能力。
    经过仔细观察、分析,我发现了你与同学的一些不同之处:你比较聪慧,思维敏捷、缜密,接受能力强;更可贵的是,你比较沉稳、内敛,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能平心静气地将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到极致并不事张扬。这些,都是做学问,成就一番事业应有的特质!
      十五六岁的少年,是人生充满幻想,放飞梦想的阶段,更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我给你们介绍徐迟的文章,讲陈景润的事迹,就是要你以他为榜样,立志做一个科学家。我给你们读郭沫若《科学的春天》也是想让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图强,出人头地。我要求你们有爱心、树雄心,下决心、有恒心,去用“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何其芳诗),更是希望你们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从对亲人、对祖国爱出发,志存高远,发奋读书,锲而不舍,坚持始终。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话你听懂了,我的苦心你领会了,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了更高的追求,最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你从剑桥学成归国后,被国家列入百名优秀科学人才计划,我很欣慰并对你寄予更高的企望。我一直关注着你,期盼听到关于你的好消息。大约2008年吧,我听到了你“弃”科从教的消息,不禁感到惋惜——在我的心目中,让科学素养比较高的人去办基础教育是对人才的浪费。然而,你独具匠心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的办学成绩,使我意识到让科学家去办基础教育,或许更能将科学精神注入教育,深化教育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对办学者而言,则是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的华丽转身,创造了事业的新辉煌,也成就了人生的新精彩!
      听到“北有刘煜炎南有张桂梅”的提法我感到诧异,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因为张桂梅校长的华坪女子高中和你创办的康福国际学校分属不同的范畴,没有可比性。她办华坪女子高中,帮助大山深处上不起学的女孩子改变命运,是雪中送炭;而你创办康福国际学校,助力家庭富裕的孩子圆梦世界名校,是锦上添花。你们这两所学校虽然招生对象、办学目标不同,但办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使命却是一致的,都是报效国家,造福人民!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两种不同的学校互相补充,使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办学形态更加丰富完善,多姿多彩!
    张校长对贫困山区女孩子的爱心和奉献,她办学的艰辛和成效,赢得了全国人民尊敬与贊扬,是当之无愧时代楷模!我希望你也能用自己的办学成就赢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许,成为当之无愧、别具一格的教育家。祝福你!
      听了你在康福开学典礼上语气哽咽的致辞,我的眼眶湿润了。从你的致辞中,我听到了你对曾经的老师的感激之情,这对一个功成名就、造诣超过老师的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你的致辞中我还听到了你办学的使命感和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而这种思想境界,正是“康福”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的永不衰竭的动力!
     你称我为你“科教人生的启迪者,生命中的贵人”则是过誉了,我确实愧不敢当。我深知,我不过全国众多中学老师中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员,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虽然在阳光的照射下偶而会发出一丝光亮,却是微不足道的。我对学生所做一切,都是出自老师的职责使命与道德情怀。我在孝感高中担任领导职务时,在老师中创导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和团结协作三种精神,并以此作为'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其中,奉献精神应该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质。每个行业的从业者想取得杰出成就都需要以奉献精神作为动力,但教师的奉献却有更深刻的内涵。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生动的语言对这种精神作过非常精辟的描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让我们以此共勉吧!
          袁志禄 2021.4.15.于孝感高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2:54 , Processed in 0.1609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