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名师沈旎文集======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9-8 2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名师沈旎文集=======



(2011年8月31日给初任教师张玲)

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罗素



张玲:

你好!来信收到,写下即放下,不知道你写完这信后,心情是否渐渐平复。在你大学的课堂上,我曾经说过,焦虑的时候没有智慧。而且,明天,你就要面对新的学年,你需要平静而美好的心境,面带笑容地迎接从假期归来的孩子们,面对你们共同的新的开始。

你在信中说想和我聊聊“生活中的问题”,本以为你会述说离家在异地当老师,生活中的不便,或是年轻人的青春事件,但你说的却是教学上的苦恼,说的是从书本到教学现实的冲突和矛盾。感佩你在教学上的用心,也让我更加坚信,“不断专业成长才是教师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你信中的提问方式充满着焦虑与苦恼。你已经意识到“从书本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是“个人成长的契机”,而你的苦恼正是来源于现实的欠缺和书本所描绘的(或是你内心本有的)对教育美好欲望之间的差距。

入职一年了,你越来越接近教育的真相,和你们走出大学校门时,对教育纯美的理解似乎有很大的距离。这既不是现实的错,也不是你的错。“纯美的破损不意味着变成了邪恶或不道德,它意味着生命的过程:由想象的、可能的爱转变为现实的爱。”你也可以将这个过程理解为挣扎和进步,你正一步步迈进教育真实的场景,面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你的担心、害怕,如同我,这个已经任教二十余年的教师也常有相似的恐惧。

你问,这时,“从哪里获得支持和力量呢?”

你尝试从我提供给你的书籍里获得力量和支持,但你又说“如她这般的教学人生果真唯有一班足矣”,你意识到这位名师的文字记录与你的经历不同。你在文字中没有找到如你般的笨拙、沮丧、害怕和焦虑,她天生就是这么优秀吗?她在书中似乎没有成长的过程,只有成功的经历。请理解她的书写,人们更乐意书写自己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谁又愿意将成长的平庸、艰难和青涩示人呢?文字抹平了来路。你的清醒在于,你意识到不可能“如她般”,你就是你,应该欣喜,终于发现了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我们能从她的成功中,看到什么呢?

比如,有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喊破了嗓子的吆喝:“安静!安静!”可是往往都是无济于事的。有时,只能使用拍桌子瞪眼睛的高压方式才能使教室保持安静。在书里,名师采用了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

这段记录,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你看,她也是借鉴了他人的方法。也许你立刻会说这不可能,但你尝试过吗?如果尝试时遇到问题,你有没有分析问题在哪里?分析了问题后,有没有再次为此努力?你或许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安静是不可能被说教的,孩子只能从安静的示范和情境中,浸濡出安静的气质。

文字总能从远方传递给我们支持和帮助,需要质疑,也需要相信其中蕴含着美好起来的可能。这种可能是否会为我们带来的改变,取决于你对文字的判断和理解,取决于它是否和你的教学问题相遇。所以,是否能从书籍中得到支持和帮助,关键还在你自己,你对自己教学经验是否理解和关注,取决于你心里是否存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借不同的书给你,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美好起来的可能,当你知道遇到麻烦的不仅是你一个人,而且从文字中读到解决问题不止有一种方法时,你的内心会变得更丰富,当遇到问题时,它们会站在你的背后,告诉你可以怎么做可能更好些。但要记住,你永远都是你自己,你思考的是个人如何在生命中克尽其责地扮演自己,而不是成为任何其它的人。

你问:是否应该从同事那里获得支持?

你说,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或许别人的建议只是一个建议,并不能去应用。

我不知道你的同事给过你什么建议,他的可信度并不取决于提建议老师年纪的大小,但请相信这些建议都是善意的,提建议的同事,一定是真心想帮你。但正如你所说,一则他的建议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二是他的建议是否符合你的教学情境呢?即使是采取行动,也不见得是直接运用同事的建议,那将是冒险,因为“各种经验或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苏霍姆林斯基语)如果我们不思考,就增加了被他人支配的危险。同事的建议只是提供给你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仍需要你回到自己,思考他的建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你的问题和他遇到的问题之间有哪些不同?他的建议背后的教学假设是什么?对他的建议,我是能全盘接受采用?还是需要改造他的建议形成自己的方法?

多听同事的建议,不但要听,更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过滤,加上对自己经验的反思,找到自己的行动策略。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经由思考加工,都会成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基石。因此,同事的建议是否能给你支持和帮助,也取决于你对这些建议的反思,仍取决于你。

我想说,不论我们经过哪些途径获得支持和力量,首先需要理解自己,发现自己,反躬自省,外来的间接经验才可能被转化为支持和力量。现在,你希望得到外在的支持和力量,但你知道,最终的力量和支持来自于你内心,向内里求取。或许更重要的是理解你自己的困境,形成关于你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聆听来自自己的真实而惊人的消息。珍存点滴努力,善待每次尝试。我们不一定要被冠以优秀老师的头衔,但作为老师,我们一定是那个善于学习和不断进步的人。

祝工作顺利!

沈旎

2011年8月3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4:40 , Processed in 0.0918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