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0张照片]管季超应请为“小桔灯作文学校”教师作教法导析讲座题纲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6-10 15: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2#
发表于 2011-6-10 15: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3#
发表于 2011-6-10 15: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
发表于 2011-6-12 2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性的魅力——周芳散文印象

文/mubai

      初识周芳,是在万雁作品研讨会上。听人介绍说,她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美女作家”,网名若如初。但真正引起我关注,始于在槐荫文学版的那篇《菊事正盛》,当时有种“震惊”感。去年冬天,几个朋友聚会,记得在暖融融的气氛里,当周芳微笑着将《执手何须倾城》递到我手中时,窗外雪事正盛。

    周芳这本集子,我读的很慢。大概半年时间,读罢,想起简贞。刘胜利说:简贞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领悟,是一种近似于参禅式的感悟。她把对山水景观的欣赏提升到了对生命的盘诘,体悟到的是禅意浓厚的人生;而把山水景物当作“偈子”来写的散文篇章,则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美感。倘若从哲学层面而言,简贞是悲剧的,她试图以古典主义来对抗、消解、离构后现代主义,注定是徒劳、乏力和绝望的。因而,她最终不得不回归存在主义。

    简贞的困境,也是当代散文的困境。首先,五四以来,尽管出现了像鲁迅这样的大家,但散文天生是弱质的。王统照说:“因为纯散文没有诗歌那样的神趣,没有短篇小说那样的风格与事实,又缺少戏剧的结构,所以作纯散文好的极少。”其次,在通胀时代,一切都成为商品并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注定了所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都将迅即更新换代,从而彻底孕育了后现代最具摧毁性的文化断裂和人格分裂。查尔斯•纽曼表达的更直观:“所有的人都腰缠万贯,然而所有的人都一无所有,从来没有谁能忘记自己整个精神的突然贬值,因为它的匿乏太令人怵目惊心。”第三,随着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提速,人们的精神需求进入快餐时代,文学的市场化、图像化、时尚化乃至游戏化境遇,不可逆转。从适应性来说,散文比诗歌、小说、戏剧要慢半拍。因而,散文创作日益加速边缘化。祝勇对当代散文创作总体上也是持排斥和批判的态度:“散文在空间上无限蔓延的同时,在时间上却越发短命。散文界的‘繁荣’和‘热闹’几乎已经成为笑柄,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失语……”

     一些散文作家,正试图摆脱这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境遇。譬如周晓枫,我读她《桃花烧》后,“震惊”的余感至今未绝。冯牧文学奖的评语认为:“……周晓枫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她的体验和思考表现了一个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和建构充盈、完整的意义世界所作的努力和面临的难度……”周晓枫的《桃花烧》有近乎小说的风格,有浓郁的诗性魅力,故能叫人眼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动。而周芳的散文,诗性的特质则更为直观一些。

     周芳的散文质点,具有诗性智慧的魅力。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具有想象性的类概念和拟人化或以已度物的隐喻特征。就思想的起源而论,无论诗还是哲学,都出自“诗性智慧”这一源头。周芳收集在《执手何须倾城》的200余篇散文,构成了对法身的解构——对五蕴的拷问——对真如的追寻这么一条逻辑链。她的文本,几乎摒弃了对生命及其存在等相关抽象概念的空洞阐释,完全依靠“想象性的类概念”和隐喻来代替抽象概念而把握事物的本真,彰显着诗性的忧郁与充盈。《菊事正盛》从张艺谋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宕开,以菊喻欲,貌似影评,实则以历史事件以及自然喻体来展现人的生命向度和精神维度,揭示生存动机、欲望与结果之间的逻辑本真。这是哲学和宗教范畴的命题,但通篇无一抽象概念及专业术语,入眼入脑的只是深宫的菊,重阳的菊,豪气的菊,血色的菊,碾碎的菊,沽名的菊,悠然的菊。这些色受想行识的菊,非染非离染的菊,冲撞激荡,纠结缠绕,在作者的解构、拷问和追寻的逻辑链条里,喷发着诗性智慧的火焰,给人以顿悟的妙解。贯休诗云:“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微解悟空花,正是诗性智慧的魅力。再如《被自己的疆场烫伤》中受困的“狮子”, 《执手何须倾城》中经受灾难考验的“冤家”,《蝶变》中涅槃重生的“张幼仪”,《偷窥者》中守护神般的“父亲”……周芳善于以场景、细节以及想象、隐喻,来解析生存的困境,发现价值的真如。萨特说:“人常常置身于自己之外,在把自己抛向未来和把自己抛离自身的同时,人才使自己存在。”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周芳自称是一个“灵魂漂泊者”。漂无所依,泊有所据,应该是一种比历史更加真实的存在状态。    (待续)
其实,诗性智慧人皆有之,只是不为五蕴所蔽,不叫执见所着罢。读周芳的散文,感觉有手术刀一般的锋利,所指和能指深入鹄的,扣动心弦,首先源于她快速切入客观事实的解构视角,准确把握事理真相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解构视角和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创作的底蕴。这种底蕴形成其创作的质点,映射在作品中就是诗性智慧的魅力。如《蝶变》,快速切入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个女子之间的关系,侧重对“西服”与“土包子”的矛盾进行解构:“他要的女子或似林徽因高雅不俗;或似陆小曼璀璨艳丽。她呢,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旧时代‘小脚女人’一个,既非风情万种又非柔情百般,呆板乏味。”面对“冷漠,背叛,离婚,人世间刻骨的疼痛”,作者拷问:“那么诅咒生活,成为喋喋不休的怨妇吧,然后堕落,崩溃”?最终,周芳从张幼仪的“蝶变”,追寻到女性价值取向的真如:“她,张幼仪,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乡下土包子’前妻。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现代女子。”《蝶变》准确把握了女性婚姻及其生存的真相:自主、自励、自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周芳散文的诗性魅力,还离不开她散文风格的诗性语境。一般而言,语境是修辞或鉴赏过程中影响言语形式的选择和修辞效果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复合体。修辞需适应语境,也可以在适应中创造特定的语境。我把修辞在适应语境过程中创造的特定语境,称之为“诗性语境”。物性语境产生快感,而诗性语境则产生美感。如果说诗性智慧是一种内在的超验,那么,诗性语境则是一种外显的超验。古典式的静态审美,表现为一种物我交流中融理入情的冥想式观照“气息”。然而,这种“气息”随着被反复经验和文学的物质载体的蜕变,最终让位于后现代主义动态审美的超验所触发的“震惊”。这也是散文必须走出古典主义固有惯性的一大动因。

周芳的散文,大都是随笔式的随感。这种体式简洁精悍,言简而意深,其语言性语境更具诗性特征。如《空酒瓶,被风吹》:

  

酒瓶。

一阵急似一阵。从街心到楼角,动荡不安。

十万匹风,迅疾移动体内的碎片。夜,划开巨大的口子。

  

一只空酒瓶,遗失路口,被风推搡。

这落魄的风,还想给它多少热情和欲望。

一阵风,在一个男人酸痛的眼里跌宕,一只酒瓶跌坐在街角。

  

夜的十字路口。

一个被酒掏空的男人。一个被男人掏空的酒瓶。

相拥痛哭。

  

这篇随笔,开篇就直接点出叙述的特定对象:酒瓶。特定的时间:夜。特定的空间:街心到楼角,十字路口。特定的情景:十万匹风、落魄的风;一个被酒掏空的男人。一个被男人掏空的酒瓶。相拥痛哭。简洁明了的勾勒,精悍鲜活的句式,掷地有声的词语,相生相克的传达(相互被掏空),出人意料的转势(从动荡不安、跌坐到相拥痛哭),运用拟物化、拟人化、戏剧化以及长短句、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自然、妥帖地创造出关于“酒瓶”与众不同的特定语境:“酒瓶”象征梦想、爱情、婚姻、财富、地位,还是些什么?这种诗性语境的精心营造,使生活的原生性、流动性、丰富性呈得以呈现,并产生巨大的张力和魅力。诗性周芳的很多文本,都是这样干干净净的呈现,没有什么汤汤水水,枝枝蔓蔓。                       

我个人认为,尽管没有列入教科书,但长短句作为一种能够改变气势和节奏感,强化内涵的弹性和句式的张力的修辞手法,毋庸置疑。周芳的很多篇什,长短句的运用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同时,周芳还擅长移觉手法的运用,遣词炼字极为精当,语言的陌生化处理颇见功底。她的文字有种宗教般的庄重与虔诚,不伪饰,不矫情,不无病呻吟。这对她作品的诗性呈现,大有裨益。我与周芳接触并不多,但感觉她具有一种天生的诗人气质,她的文字具有一种天然的诗性魅力。事实上,她文集里面的散文诗,可以说篇篇都是佳作。

作为散文创作的探索者,周芳是极具潜质的。当然,对非语言性语境的营造,如背景的铺陈,情景的拓展,相关事物之间矛盾的揭示和联系的发现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使作品的时空感、厚重感和充盈感更加突出。

这篇文字,既是对周芳散文的印象评说,也算是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浅见。最后,允许我以简贞的话作结吧——

“连语言都应该舍弃,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全文完)


管季超转帖附言
       [小桔灯]的几位老师在20分钟时间里,完成读文/写下读感分析文字的[测试]任务,我很满意。
      转来一位评论者的帖子,希望[小桔灯]朋友们也认真读读
25#
发表于 2011-6-15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慢阅读是一种阅读姿态

 安武林

  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是一个不利于阅读的时代。盛行的是快阅读,流行阅读,浅阅读。阅读与思考几乎不能同时存在。娱乐永远是一种调剂品,如果它成为人们主要的追求,那么这是非常可怕的。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思考,是怀疑,是批判精神,而不是迷信,不是跟着作者屁股转。

  慢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心境。当我们的心灵沉静得像如水的月光,像寂静的沙滩,那个时候,文字就如水、如月一样供我们赏玩了。

  慢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鉴赏能力。当我们慢慢阅读的时候,我们才能仔细地辨别,每一个文字的黏合处是不是瓷实?它们是一粒粒沙子,还是一粒粒珠玉;是干瘪的壳子,还是沉甸甸的果实。

  慢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正如培根在《论知识》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同的知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和价值。而文学,差不多是一切知识的综合,或者说诸多知识都在文学中得以荟萃,而社会的人生的经验的知识更不用提了,所以,慢阅读可以让我们思考文学本身,可以让我们思考文学中诸多的信息和知识。阅读的快乐,并不是娱乐的快乐,或者说娱乐才产生的快乐。浅阅读的东西我们是需要的,幽默的东西我们是需要的,娱乐化的东西我们也需要,但不可以泛滥,否则,我们的审美能力就会下降。

  我和孙卫卫编的《慢阅读》这一套书,本意是给大家一个开放性的阅读概念,几乎每一种叙事类型的文体都有。童话,散文,小说都有。各种风格的作品兼收并蓄,给读者以不同的文学阅读体验。幽默的小说,唯美的散文,科幻的小说,成长小说,幻想小说,校园小说,几乎各个时期的作家都选了一些。从叶圣陶开始,直到70后的杨鹏、李志伟等等,我们都选了。像很有实力的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尽管他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他的作品却达到了一流作家的水平。像《王老师》这篇代表作,就发在《儿童文学》佳作栏目里,我本人为此文写过评论。

  《慢阅读》是一个什锦拼盘,丰富性、多样化是我们这一套书的显著特点,或者说是我们的追求。其中有一些中篇小说也被我们选入了。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读者阅读的选择空间。

  慢阅读,是一种阅读姿态,如果能变成一种阅读习惯,那么,我们的一生会受用无穷。
26#
发表于 2011-6-17 16: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27#
发表于 2011-6-25 2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4-1-1.html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8#
发表于 2011-7-1 1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只如初见――《执手何须倾城》阅读札记
作者:许闻静  


                    

  这个夏天,有大旱之后的密集暴雨,地气润湿,空气舒朗,难得暑假中的悠闲,从午休后的松驰时光中走出,适合搬一把椅子,坐躺阳台读《执手何须倾城》。

  喜欢封面上淡黄的水墨意境,夕阳中的河流和堤岸,在静静流淌,就像我每天阅读后合上书本的手指,轻轻摩挲,思绪也在静静流淌。

  这个居住在我的对面,隔着一条马路的女子,果然写得一手好散文。印象中卫生系统的人,总是对事物有着精准的把握,周芳的文字的确就有与众不同的简洁。每一次重读,都会暗暗羡慕她落笔的冷静和从容。

  初识周芳,首先的印象是一个诗人。09年的秋天,在“富思特征文”的颁奖酒会上,她端着酒杯过来敬酒,说:“请多指教!”第二次相遇,还是在云梦,在似水年华,看见她大病后的憔悴,一同回孝感的车上,她说的,仍是给自己的文章多提点意见。

  因了云梦的地域环境而觉得人的亲近,因了她的低调谦逊而滋生出缕缕好感,也因了文字的光亮而凭添了阅读这本书的温暖。

  是的,是温暖。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能概括这本书的特色,并准确地描摹出我内心的感受的最好的词语了。

  这是一本细心经营温暖的书籍。她说到家乡,一朵花,在你注视着它时,让世界也停止了片刻;她说到爱,一场雨,一直在下。灶上文火的小米粥,煮的是日常生活的佛心;纵使风,能吹走他们的影子,在时光深处,精神的河流仍在哗哗流淌。她笔下的文字永远是随心而动,随爱飞扬的。她把个体的生命体验,铺陈为书写生命的“享受”,再用这“享受”把读者俘获。

  只要你走进去,随处可见这样的美,这样的温暖:菜莲的女子怀莲袖中,是萌动的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随迎亲的队伍流动美好的憧憬;街道角落,小巷旮旯,修鞋的小摊打磨我们精致的形象;折洗旧衣服,手艺的光芒烛照生活;千里迢迢的瓜里菜,越搬越小的房子,越换越大的海碗,是爱,也是温暖,惟有爱和温暖,才能轻轻把它们盛满。

  从细节里写出温暖,先要有阔大的包容,再需要放低的姿态,一个温润的魂灵,便向爱而生。纵使这细节里有苦痛,有不堪,有惋惜,有酸楚,拈花一笑,春风化雨,重新发现的,还是生之美好。

  《她从七床来》,一个人和疾病赛跑,一群亲人一团爱心和疾病赛着跑;《海地,我是在吻你》,仍是用爱抚平大自然的创伤;《奔跑的母亲》,三个分散的女儿,三把刀,划过她心口的痕迹。唯有奔跑,才能安稳她急速的心跳;《意映卿卿》,爱的缱绻与决绝,在漫长的黑夜中,即便是慷慨赴死,死亦犹生。

  这爱,是大爱。在疼痛背后的温情里,无限地宽敞了文字的精神空间,一个小家碧玉的水乡女子,同样兼怀着书剑豪情的侠骨柔肠,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水墨韵致的古典之美,在她的身上,完美地呈现出来。

  周芳的散文,行文流水般带着一种沉醉的抒情力量,字里行间,跳跃着的、感性的短句宛如沙滩上的珠贝,读着读着,不经意间就会晃一下你的眼睛,提起你的精神――——这就是好文字的魅力。真正的好文字,让你总有惊奇的发现,发现别人,也发现自我,发现生活的温暖与感恩。

  在《执手何须倾城》的封面上有几行竖排的小字“相逢执手/触摸些许细节纹理/多少生命魂灵 凹凸浮现/仿佛爱 又仿佛 看不透的悲欢/”。捧读手中的这本书,也算是一种相逢执手吧。若如初是周芳的网名,书页翻动,宛如初相遇,仿佛看到一个清静典雅的女子,溜连于广场,无须倾城,只等你驻足后的目光作短暂的停留:

         一本书,一朵小小的火,在沙砾与杂草的命运中,点燃。
         光芒一寸一寸托举。燃烧的身子逼退三米黑暗。

         一本书,一种摆渡。
         他把壳蜕给尘世,把心交给飞翔。




       
              《执手何须倾城》   周芳/著  武汉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
29#
发表于 2011-7-2 15: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的青春(外九)


文/范小雅



成为自己

今天正在到来
在枝叶的轻拂里
在穿红衣的老人晨练的身姿里
在这迎面扑来的,第一口新鲜的空气里

天空一碧如洗
昨天的事情,已如浮云飘去
你又重新
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多么好
有风平浪静的国家,在四周
有朴素的亲人,住在心里
有万丈的光芒,发来金色的祝福




轻与重

风吹着你冰凉的脸
我摸了摸,那上面还挂着被风吹出来的眼泪
我于是,帮你擦干了眼泪

坐在你身后
我知道你笑了

北风呼呼地
穿过我们这对平凡的夫妻
那一瞬间是轻的
那一瞬间,又好像是重的




淡淡的青春

黄昏来临的时候
我们曾怀着少女的秘密
漫步在铁路上

蜿蜒的,幽长的铁轨
引领着我们
走向远方

如今
我们已走到了中年
我们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

人群之中
我们的笑容淡淡的
----那远去的,淡淡的青春呵




旧时光的美

上午的南普陀寺
香客很多
各种愿望堆积在佛前
有人看到了佛的笑脸后面
生出几分倦怠

不如看穿青衣的尼姑
消失在门廊那边
她的背影
有一种简单的,旧时光的美




墓志铭

那时离你们就远了
莽莽大山深处
我听着老鹰的盘旋
我听着猎人的枪声

又寂寞又美好呵
我会深深地想念你们
另一个世界的人们
你们的美德,和丑行  




独享春天的滋味

   ——致燕七

松针落在丛林里
无声无息
桃花开在院墙外
喧嚣灿烂

看水面上的风扑面而来
看春天,潜入丛林

你离去了
留下我一个人

独享春天的滋味
是内心的枝叶,沙沙作响的滋味




哥哥

我在海边散步
海风远远地吹过来
很舒服
哥哥在电话里对我说
我静静地听着

我听着无边无际的海洋,海鸟,海风
包围着我的哥哥
他的眼神寂寥而丰富
他望向远方的时候
是我最爱他的时候




十五的月亮

它静静地照耀着你
看你低头,或抬头
它甚至察觉到你眼里
闪过的一丝忧愁

它紧紧跟随着你
用它的圆满
用它的光辉
用无数人对着它发出的叹息,饮过的酒

像你的爱人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
它抚摸你的脸,你的手
它无能为力地,看着你消瘦




希望之声

天黑有什么关系
北风呼啸有什么关系
楼下有人去世,有什么关系
内心白茫茫啊一片,又有什么关系

我依然能听见
窗外麻雀的振翅声——
那微弱的生命之声,希望之声……






太阳照在我的身上
你的电话也照过来
我感到自己亮了
熠熠闪光

阳光多么明亮啊
可是它们都比我逊色
我有你
我有你带着阳光的声音在太阳下响起

全世界的阳光
也抵不过一个你
30#
发表于 2011-7-4 07: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做“手机奴”

来源: 广州日报  2010-03-27  作者:邢东东



  现在,手机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偶尔,半个小时之内接不到个电话感觉就像浪费生命,若手机不在身边则总感觉若有所失。

  有一次,我的手机电池没电了,再一开机,接听键简直都快要摁坏了,同事说跟你换个班太难了,主任说关机就是逃避工作。我有口难辩,最后,一朋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手机可以用来交流感情,更大程度是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必须随叫随到的导航仪。”

  打电话的最高境界就是身边人潮涌动,可以熟视无睹。单位分来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与女朋友正处于热恋中,上班时间总能听见跟恋人卿卿我我地侃侃而谈,根本不把办公室里几十个“电灯泡”放在眼里,大家表面看似盯着电脑屏幕,实际正用余光扫视这位职场新人丰富的面部表情。“瞎说什么呢,我们单位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女!” 他的这句话每次都遭到60后大姐的冷眼。更绝的是,有一次听到他哈哈大笑说:“我可真没骗你啊!不信你可以通过电话摸摸我那颗滚烫的、爱你的心!”听得大 家几乎要晕倒,能把电话打到这种境界,非一般人也!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看小说,看电视,上网……恐怕,当下手机最火的一种功能就是偷菜了吧!单位为了杜绝上班时间玩游戏,把一些网站都给屏蔽了,尽管如此,白领们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地挂念着自家地的菜还有多长时间熟。无奈,只好转玩手机——可以少拿一点工资,不能少偷一块儿地。

  当然,科技进步的附属品就是带给职场人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当一大批高学历精英正虎视眈眈站在门外盯着这个拿着卖白菜的薪水、操着卖金条的心的职位时,作为职场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调节自己。

  周末的时候,一身清闲装扮与妻子自驾车出外郊游,我有意地关机,给自己彻底地放一次假。但不知为何我的手总是下意识地掏一下手机,一天不下十几次,心中像缺少了一些什么?妻子不满了:“和我郊游还心不在焉呀?关机了还总是瞅什么啊!”我辩解:“只是想看一下几点了。”妻子不悦地反问:“郊游也需要朝九晚五 啊?”我无语,我知道刚才自己的回答显然是言不由衷。

  一回到家,我第一时间赶紧开机,查看未复短信,拨打电话……唉,这是不是就是传说 中的手机依赖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0:05 , Processed in 0.1139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