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中学校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7 14: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陡岗埠位于孝感市西北部十里澴水之滨,地处云孝边陲。它东通肖港,西接云梦,南至城关,北达白沙,周围绿树成荫,沃野相连,青山横东廊,白水绕南镇。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明朝时,它曾是一个河埠头。乾隆五十年间,南北街口各建戏楼一座,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镇中心的陡岗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重点农村中学,迄今为止有六十五年的历史,它是抗日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府创办的简易初小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一九四四年共产党地方负责人同和区区长高子强在这里创建一所多级复式初小------同和乡小学,校址设在钟家祠堂(现陡岗粮管所院内),教员毕秀云(女),学生约50人。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北上时,高区长带毕教员一同北上,学校暂时解散。
一九四六年,当地群众要求办一所小学,热心办教育的各界开明人士,自动组织校董会,筹备经费,聘请教师,办了一所四个班,六名教员,上百名学生的全日制小学——三民乡小学,校址设在陡岗埠上菜园东北角的三清堂,校长刘汉东,主任钟古香,教师陈佳麟、毛若琴(女)、马绍援,事务员郭心一等人。后来,学校负责人和校董会负责人共同申请国民党政府接管这个学校,不久得到批准,由乡政府每月拔点经费补助。
一九四七年由钟修礼替换原任校长。
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南下经过此地,驻扎陡岗埠的国民党地方军逃走,伪乡政府瓦解,学校经费暂时中断,当时共产党的地方负责人张峰区长向云孝县政府申请办学经费,朱道平县长立即批拨了一批大米贴补学校。
一九四九年春,孝感解放,学校教员离散,共产党的地方负责人张峰区长和乡长王超立即在当地挑选了几个刚从高中回来的学生当教员,办了五个班,一百五十余名学生,教职工八人,学校负责人钟古香、后增补刘文锦当主任,教师有孙子威、钟绍期、钟修容、钟灵、龙尚敏(女)、龙贴生、郭心一(事务员),还配了一名炊事员,校址仍在三清堂,学校易名为“陡岗乡小学”。
一九五O 年,县文教局派来校长杨炳熙,主任钟古香。
一九五一年,县文教局调来校长兰实斋,主任高惠蓉(女)、教师姚震中,汤明生、陈艳兰,这两年学校都是六个班,九个教职工,学生二百四十余人,每年毕业生大约六十人,从此,”陡岗乡小学已成为六年制正规完小。
一九五二年,广大贫下中农经过土地改革都翻了身,要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区、乡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于是,由陡岗乡乡长钟自熹带头筹建新校舍,将本街及附近的钟家祠堂、徐家祠堂、孙家祠堂、八神庙、时神庙全部折掉,在现中学校址内修建了一所四合式新小学,中间是学校正厅,能开办12个班,当年办了八个班, 12 名教师和一个工友,学生达350 余人.从此,每年有两个班毕业,毕业生每年百余人,这时校长是沈宪章,主任钟绍期,学校开始建立少先队组织,教师建立团支部, 学校易名为“陡岗十二区中小完小”,下面各乡开始建初小,当时叫乡小,由县政府接管,按期拨发教育经费。
一九五三年,全县小学统一进行整顿,陡岗小学保持原貌未变。
一九五四年,经过整顿后规模未变,人事稍有变动,新任校长钟绍期,主任郭绍光,事务员何充闾,教师中开始发展党员;学生中发展团员,并建立团支部。一九五六年校长钟绍期,主任钟古香(从白沙中心完小调回)。
一九五七年校长钟绍期,主任钟古香,付主任李云程
一九五八年----九六0年经过反右斗争,学校人事变动较大,校长林敬英, 主任郭东周,教职工共十五人,学生四百五十余人,学校共设十个班,(含民办一个班),学校开始建立党小组,全区学校设支部。
一九六一年 —— 一九六四年,校长张忠弼,主任郭东周,学校规模不变。
一九六五年 ----- 一九六八年,校长彭付三,学校仍开设十个班。
一九六九年,全县扩大初中,奉上级指示,陡岗小学开始改办初中,易名为陡岗初中,小学由各乡办,先戴帽后过渡到专办初中。开始设四个班,九名教职工,两百余名学生,后增加到六个班,十四名教职工,三百余名学生。
一九七 O -——— 一九七四年,每年两个班毕业,约 1 00 名学生,五年计 5 00 名毕业生,这期间,学校校长先后有钟绍期,姚名涛、主任吴炳明等人。
一九七五年,全县巩固初中,发展高中,奉上级指示,陡岗初中改办高中,易名为陡岗高中,由原陡岗初中和胜利初中合并而成。开始,高中开四个班,脱靴办两个初中班,全校六个班 7 名教职工,学生共 5 00 余人。
一九七六年脱靴办六个高中班,学生 350人。教师 24 人。
文革十年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教育停滞不前。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4: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陡岗中学校史
陡岗埠位于孝感市西北部十里澴水之滨,地处云孝边陲。它东通肖港,西接云梦,南至城关,北达白沙,周围绿树成荫,沃野相连,青山横东廊,白水绕南镇。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明朝时,它曾是一个河埠头。乾隆五十年间,南北街口各建戏楼一座,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镇中心的陡岗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重点农村中学,迄今为止有六十五年的历史,它是抗日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府创办的简易初小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一九四四年共产党地方负责人同和区区长高子强在这里创建一所多级复式初小------同和乡小学,校址设在钟家祠堂(现陡岗粮管所院内),教员毕秀云(女),学生约50人。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北上时,高区长带毕教员一同北上,学校暂时解散。
一九四六年,当地群众要求办一所小学,热心办教育的各界开明人士,自动组织校董会,筹备经费,聘请教师,办了一所四个班,六名教员,上百名学生的全日制小学——三民乡小学,校址设在陡岗埠上菜园东北角的三清堂,校长刘汉东,主任钟古香,教师陈佳麟、毛若琴(女)、马绍援,事务员郭心一等人。后来,学校负责人和校董会负责人共同申请国民党政府接管这个学校,不久得到批准,由乡政府每月拔点经费补助。
一九四七年由钟修礼替换原任校长。
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南下经过此地,驻扎陡岗埠的国民党地方军逃走,伪乡政府瓦解,学校经费暂时中断,当时共产党的地方负责人张峰区长向云孝县政府申请办学经费,朱道平县长立即批拨了一批大米贴补学校。
一九四九年春,孝感解放,学校教员离散,共产党的地方负责人张峰区长和乡长王超立即在当地挑选了几个刚从高中回来的学生当教员,办了五个班,一百五十余名学生,教职工八人,学校负责人钟古香、后增补刘文锦当主任,教师有孙子威、钟绍期、钟修容、钟灵、龙尚敏(女)、龙贴生、郭心一(事务员),还配了一名炊事员,校址仍在三清堂,学校易名为“陡岗乡小学”。
一九五O 年,县文教局派来校长杨炳熙,主任钟古香。
一九五一年,县文教局调来校长兰实斋,主任高惠蓉(女)、教师姚震中,汤明生、陈艳兰,这两年学校都是六个班,九个教职工,学生二百四十余人,每年毕业生大约六十人,从此,”陡岗乡小学已成为六年制正规完小。
一九五二年,广大贫下中农经过土地改革都翻了身,要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区、乡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于是,由陡岗乡乡长钟自熹带头筹建新校舍,将本街及附近的钟家祠堂、徐家祠堂、孙家祠堂、八神庙、时神庙全部折掉,在现中学校址内修建了一所四合式新小学,中间是学校正厅,能开办12个班,当年办了八个班, 12 名教师和一个工友,学生达350 余人.从此,每年有两个班毕业,毕业生每年百余人,这时校长是沈宪章,主任钟绍期,学校开始建立少先队组织,教师建立团支部, 学校易名为“陡岗十二区中小完小”,下面各乡开始建初小,当时叫乡小,由县政府接管,按期拨发教育经费。
一九五三年,全县小学统一进行整顿,陡岗小学保持原貌未变。
一九五四年,经过整顿后规模未变,人事稍有变动,新任校长钟绍期,主任郭绍光,事务员何充闾,教师中开始发展党员;学生中发展团员,并建立团支部。一九五六年校长钟绍期,主任钟古香(从白沙中心完小调回)。
一九五七年校长钟绍期,主任钟古香,付主任李云程
一九五八年----九六0年经过反右斗争,学校人事变动较大,校长林敬英, 主任郭东周,教职工共十五人,学生四百五十余人,学校共设十个班,(含民办一个班),学校开始建立党小组,全区学校设支部。
一九六一年 —— 一九六四年,校长张忠弼,主任郭东周,学校规模不变。
一九六五年 ----- 一九六八年,校长彭付三,学校仍开设十个班。
一九六九年,全县扩大初中,奉上级指示,陡岗小学开始改办初中,易名为陡岗初中,小学由各乡办,先戴帽后过渡到专办初中。开始设四个班,九名教职工,两百余名学生,后增加到六个班,十四名教职工,三百余名学生。
一九七 O 年-——— 一九七四年,每年两个班毕业,约 1 00 名学生,五年计 5 00 名毕业生,这期间,学校校长先后有钟绍期,姚名涛、主任吴炳明等人。
一九七五年,全县巩固初中,发展高中,奉上级指示,陡岗初中改办高中,易名为陡岗高中,由原陡岗初中和胜利初中合并而成。开始,高中开四个班,脱靴办两个初中班,全校六个班 7 名教职工,学生共 5 00 余人。
一九七六年脱靴办六个高中班,学生 350人。教师 24 人。
文革十年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教育停滞不前。

一九七七年,粉碎“四人帮”后开始恢复高考制度,教育开始回升,陡岗高中开设八个班,每年有两个班毕业,计 1 2 0人。
一九七八年—— 一九八二年,陡岗高中办九个班,教职工36人,学生 5 00人,每年两个班毕业,学生约180人。六年中计有毕业 1 000 人。
一九八一年,陡岗高中被压缩为陡岗初中,一直到一九八八年,九个初中班, 34 个教职员工,学生每年六、七百人,每年三个班毕业,约 1 50 名毕业生,六年升中专 21 人,升重点高中 75人。一九八一年陡岗初中校长高树三,主任钟国星。
一九八三年------- 一九九一年,校长张德林,副校长徐晓书,程楚桥,主任先后有徐礼安、周万模、程火平、总务主任刘紫贵。这八年中师资力量不断由师专生置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健全,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学枚成为考感市重点农村中学
一九九一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志士同仁的热情帮助下,陡岗中学开展集资办学,向社会各界广泛集资,1991年3月至8 月建成教学楼一栋,四层共十六个教室,彻底改变了育人环境。荷花池、新门房,校园绿化工作也相应完成。
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六年六月,这四年由钟云安任校长,张德林任书记,杨慕华任副校长,冯世友任教导主任,陈应生任总务主任。
一九九三年,由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承受力逐渐增加。在镇政府与教育组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当地群众的理解与帮助下,学校采取老师捐款与学生滚动借资的办法修建宿舍楼一栋,四层二十四套房间,彻底改善了部分教师的住房条件,学校占地面积由 15 亩扩大到23 亩,总建筑面积由2000 平方米增加到5106平方米,
一九九六年—二零零一年,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用房紧张,2001年在教学楼东侧添加四层16个教室的教学楼。每年4个班毕业近280人,校长陈应生,副校长王斌华、夏桂清。
二零零一年---二零零四年,学生继续增长,教学设置亟待改善,2002年,征东侧池塘围院,建学生食堂,2003年,征陡岗小学旧址设学校西区分部,建带有阶梯教室的二层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34亩。2004年学生达2300多人,教师62人。校长曾新明,书记陈应生,副校长何正东,夏桂清,宋念山。
二零零四年---二零零六年,学生渡峰期到达顶峰,学校27班学生2560,2005年在分部后排建成学生宿舍楼,四楼建四个教室,2005年暑期进行校园场地改造。2006年填教工宿舍楼前池塘,开发校门北侧商住楼。校长何正东,书记陈应生,副校长夏桂清,钟平安,宋念山,张纯德。
二零零六年---二零零八年,基础设置继续完善,2008年再次进行校园改造,拆除集资办学纪念牌和拱桥,填池塘,建成综合楼。学校被评为区级学校管理示范化学校。校长何林彬,书记陈应生,副校长张纯德,钟平安,张泽华,郭卫东。
现任校长张纯德,副校长钟平安,刘惠君。二零零九暑期,教学楼全面装修成健康教室,操场平整硬化,建200米标准环形跑道,四个篮球场,校园面貌大为改观。
目前,学校21个教学班,学生1456人,教职工92人。学校在教育学区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正朝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迈进。
陡岗中学由抗日时期的简易初小发展到解放后的完小,区中心完小、初中、高中以致调整后现在的中学,它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不发展到发展,其中凝聚了地方党政领导的关怀,凝聚了当地群众的帮助,凝聚了全体教职员工艰苦拼搏的血汗。
60多年过去了,陡岗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有高级干部、专家、学者、工程师、教师、医生,总计为国家输送小学毕业生约2100人,初中毕业生7900余人,升入重点高中477人。这些学生经过学校的培养教育,都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文化素质,对祖国的建设事业都做出一定的贡献。

陡岗中学教师钟海平  刘惠君供稿
2009-10-13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同名同姓,学校也有同名的,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5:14 , Processed in 0.0981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