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专题链式转帖1[朱永新专题]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8-9-3 1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宾简介


朱永新,[size=-1]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全国政协委员,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2#
发表于 2008-9-3 1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
——《教育的奇迹》序
这本书的故事都是曾经让我刻骨铭心、感动良久的故事。
6年前,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就有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无限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的最优秀,做的最卓越。世无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我们要是没有看《千手观音》,假如不知道她们的背景的话,就很难相信这些人都是聋人,她们听不到音乐,只能用心去感受,这让我们普通的正常的人去做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成功。
我曾经到苏州一所爱心学校,他们所有的教育对象差不多都是脑瘫儿,其中也有一些是智障人,智商较低。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让他们成为正常的儿童。但是,我同时注意到,有的父母就不信这个邪,一直在努力,在逐步的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正常人。前不久,广西有一位母亲通过努力把自己的脑瘫儿变成了正常的孩子,现在这个孩子就在普通学校读书。这位母亲自己为了帮助更多的智障人,就办了一所培智的学校。尽管办得很艰难,面临着破产,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搭进去了,但她还是坚持着。更早些时候,我在《南方周末》看到了北京的一位母亲——陈女士,我后来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教育是一场持续的战争》。她的孩子已经十九岁了。十九年来,母亲每年都要写一大本的观察日记,孩子进学校后,她每年都要有一本与老师的交流本。慢慢的她让孩子学会了弹钢琴,学会了与人交往,医学宣布不可能的事情都在这位母亲的身上变成了可能。我们这本书的主人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荣晓明教授,更加用自己的父爱,把一个脑瘫儿送到了美国的著名大学。这样的名字还有许多,周婷婷、舟舟、卡尔·威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所以我对许多父母与老师说说,你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你创造无数辉煌。这本书中有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书中的主人翁之一苏静是我的硕士生,如果我们不听苏静老师的课,你很难相信一个刚刚教了两年书的老师,她班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写诗。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写诗,只不过你不是苏静,只不过是你没有苏静那样的信念——每个孩子他本质上就是诗人。苏静不仅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做到了,在全国许多学校,她都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因此,千万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凡事皆有可能;也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不”,人人可能成功。
不仅对孩子,对老师也是如此。很多校长见到我说,我们的老师基础太差,素质太差。我说,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老师基础再差,都是可以成长的。我们新教育实验中就有许多关于老师成长的故事。例如,有个快要退休的普通农村女教师,她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校长要求老师们读书、写日记。考虑到种种因素,学校对45岁以上的教师不提要求。但这位女老师看到年轻教师都在读书、写日记,她不甘心,于是也开始读书,开始写心得,还开始学电脑。学电脑学得很痛苦,但就是快要退休了的老师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发表文章了。她53岁时写了一篇《51岁的我》,她在文章中说,参加新教育实验以后才感受到、才知道了什么是教育。她说“我教了一辈子的书都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现在我才大约知道了什么是教育”;“我教了一辈子的书都没有找到青春的感觉,现在似乎才有了青春的活力”。2003年,她被评为“教育在线”网站的“青春偶像”。这本书中讲述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故事,更加清晰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无论是食堂的炊事员还是学校的修理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优秀人才,甚至可以登上学校的讲台。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人只能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所以,我们特别选择了一些差不多被别人判为“死刑”的人物,如爱迪生、张海迪、乙武洋匡等人的故事。他们都没有屈服命运的虚假安排,把曲折作为上苍对于自己的磨难与考验,相信自己同样能够做出精彩的业绩,写出辉煌的人生。他们做到了。乙武洋匡说,“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就是他们的精神写照。
这是一本写了6年的书。6年前,我在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布置了这份作业。我想用这本书说明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理念:无限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因为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尤其在实验的初期,几乎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全国各地推广新教育,他们完成以后,我一直没有时间及时认真修改。于是交给了许士荣先生,请他代为润色。士荣做了许多工作,然后交付上海教育出版社,一搁就是四年。
四年来,一直有许多朋友在关注这本书的出版,因为在许多讲演中,我提到过这本书,让许多人一直在期待。四年之间又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一直也在我的视野之中。所以,我下决心从出版社取回书稿,利用休假的时间重新修改补充。
经过两个星期的工作,书稿终于完成,质量差强人意。因为主要撰稿人基本上是我的研究生,文字风格不完全一致,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统一,只能这样交差了。同时收录了两篇从《中国教育报》和《城市商报》选的文章,特此说明。在向书中主人翁表示敬意的同时,我也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敬意与谢意。






朱永新
20088月于北京滴石斋

3#
发表于 2008-9-3 17: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朱永新获支持
来源:新京报



朱永新认为,阅读率下降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记者王嘉宁 摄)     在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相互混杂的当下,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又呼吁建立一个新的节日———国家阅读节。这一提案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提了数次。这次,朱永新还为自己的提案找到了更多的盟友:赵丽宏、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作家和文化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永新将“国家阅读节”进行到底,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应试教育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京报:自2003年开始,你不断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永新: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在这次提案中我也提炼了四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是我们阅读率连续六年来持续下降。在2006年4月21日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的阅读率首次低于50%。     新京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阅读率下降?     朱永新:阅读率下降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教育基本是远离阅读的,整个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分数为本,以高考为本。高考中对基本阅读素质的考量还不够。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形成精神的饥饿感,长大以后读不读书也无所谓了。     应该说,学校教育对人的精神发育来说就像母亲的乳汁。我们都知道,母乳在哺育孩子时第一年管用,第二年就已经不够了。光懂得读课本,肯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现在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孩子是只吃母亲乳汁的孩子。没有大量的自主阅读,没有大量地与人类智慧精神对话的过程,这是非常悲哀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他让大家不要担心全球化会造成文化的单一化。事实上恰恰是在世界平了以后,美国的文化像洪水一样涌来。没有文化的自觉就要上他的当。现在许多人基本不阅读,这很可怕。     新京报:网络等媒体的兴起是否意味着阅读也可以有新的途径?     朱永新:我们看到现在电视、网络媒体兴盛,那是因为看电视、上网很轻松啊,不像阅读是需要付出、动脑筋的活动。电视产生以后,带走了许多读者,网络的兴起也是如此。但是,这两种媒介无法使我们产生一种主动阅读的意识。大部分人还不能通过网络去阅读,只能通过网络去获取信息,做游戏,或者去简单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纸质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它可以携带、很便利,可以反复阅读,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性质也不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研究,认为看纸质的人眼睛是凝视的,而看网络的人眼动则非常快。如今的孩子没有凝视的能力。网络媒体不应该成为阅读的主流。     唤起对中华文化的关注     新京报:设立一个全民性的节日真的能挽回阅读率吗?     朱永新:通过节庆的方式,主要是唤起国民的仪式感。应该说,设立“阅读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帮助唤醒民众的阅读意识。     新京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您在提案中明确提出设立孔子诞辰9月28日为全国阅读节,做出这一时间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朱永新:将9月28日设定为阅读日,其实有多重的象征意义。9月28日是孔子诞辰,这可以唤起国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关注。孔子《论语》开宗明义就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就是一个非常爱阅读的人。同时孔子诞辰应该有个节日与之相对应,比如台湾地区就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进一步说,9月初是开学的日子、9月底到10月初又是一个长假,阅读让心灵有个宁静的长假,这也很重要。     有形式比没形式好     新京报:有网友认为,设定国家阅读节最终会沦为一种负担。     朱永新:设定一个节日可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形式主义的做法。但对于阅读来说,有形式比没有形式要好,读了比不读要好。阅读节是首先应该有,然后才是做深、做实的问题。我们强调的不在于是否走了形式主义,而是把阅读当回事,唤起危机意识,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这才是最关键的。     新京报:看到此次您的提案中有许多作家包括赵丽宏、王安忆、张抗抗在内的联合签名,有网友认为这仅仅是个作家圈内人的圈内行为,并不是一个主流?     朱永新:我们提倡的阅读并不仅仅限于小说啊。我们提倡阅读的是那些对人类历史、思想有益的,那些最伟大的东西。阅读那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所需要的东西。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阅读内容。     新京报:怎样推荐这些不同人所需要的不同阅读内容呢?     朱永新:我们需要研究书目。在书目的确立中,不能有任何商业目的,不允许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我想强调的是推荐书目需要独立书评人。这一点,在我们的阅读圈内基本上也是发育不良的,独立书评人的生存环境、空间并不大。     另外,媒体对阅读的呼吁也很重要。     新京报:有没有总结过您此前的提案未获通过的原因,是阅读本身的地位问题吗?     朱永新:当时有关部门给我的答复是“不再设立什么节了”。但是,在此之后,就有了“航海节”和“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出台。这次能有这么多专家签名,也是为了能够引起注意吧。(记者李健亚)

4#
发表于 2008-9-3 17: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新: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
作者:朱永新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不久前应邀做了一场《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他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
    以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改造 “这几年阅读率继续在走低,我们整个社会离阅读越来越远。”朱永新认为,在阅读率(特别是图书阅读率)越来越低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被排挤了,大部分学生没有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许多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没有得到阅读的滋养,又过早步入了社会,善良的天性很快被扭曲了。“改革教育是所有人的梦想,现在很多人忘了,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应该回到原点。”朱永新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及其“新教育人”的梦想是,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改造”。
      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书籍。因为人的智慧、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外在的相貌和基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朱永新认为,人类能够超越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的世界是离不开阅读的。只有和老子、孔子、孟子这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才能达到先秦时代文化思想的高峰;只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获得西方文明的一些最重要的平台。

精神力量取决于阅读的力量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阅读的力量。”朱永新以犹太人成功的例子说明了阅读对一个民族的影响。犹太人为什么强大?他们靠的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图书的宗教性的依赖。为了让小孩子从小爱书,犹太人在孩子接触的第一本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闻甚至去舔。他们让孩子从小知道,书是比蜜还甜的东西。同样,朱永新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离不开阅读。“如果没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没有共同的英雄和传说,没有共同的精灵与天使,没有共同的图画和音乐,没有共同的诗歌和小说,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于未来的共同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我们的社会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美国著名的阅读生理学家玛丽安沃尔夫认为,小孩子在5岁以前,父母是否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决定他们以后的阅读技巧,童年少年得到的故事、读物,对于建设属于他的未来的世界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朱永新认为,新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阅读;不但要鼓励学生、教师、家长阅读,还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样,教师、家长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朱永新还呼吁孩子们远离电视和网络,坚持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最优秀城市有最善阅读的市民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区域也好,它的美丽一方面要靠外表、建筑、规划,但它真正的美丽是靠这个城市人的品味和气质,品味和气质最重要的是靠什么?是靠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最优秀的城市,应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朱永新担任苏州市副市长期间,推动设立了每年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为 “苏州阅读节”。最近几年,朱永新一直在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他坚持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阅读节。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自己的“阅读节”,他建议把9月28日作为中国的阅读节。之所以坚持 “把阅读进行到底”,是因为他坚信阅读对中华民族非常重要。

                                                                                                        (台海网2008年6月20日)



[ 本帖最后由 一线教师的朋友 于 2008-9-3 17:46 编辑 ]
5#
发表于 2008-9-3 1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新教育语录


一、教育

1、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  教育是一种感动。
3、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
4、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5、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6、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7、  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8、  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9、  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10、              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11、              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
12、              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13、              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做到的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
14、              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15、              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16、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17、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探索的思想--哲学的故事》中说,专门术语的高出生率已经把那些专家孤零零地与世人隔开了。现在教育学可能也有这样的倾向,因此,呼唤现代知识的人性化,不仅是James Harvey Robinson 的呐喊,也是我们普通教师的心愿。其实,知识不被人们所理解、所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18、              教育的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19、              教育的名声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作为一个教育学人,经常反省思考。政府的政策与投入是否有问题?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是否有问题?父母的养育与榜样是否有问题?社会的舆论与倾向是否有问题?也许,谁也无法逃脱责任。我们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寻求方案。如果有更大的自主权,允许探索,教育可能会有另外的景象。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解放。---一种有游戏规则的解放。
20、              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
21、              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22、              教育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基本的素质,他其实就是在冒险。一个100%的生命价值可能就毁在他的手中。 教育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行为。说它复杂因为他没有止境,说它简单似乎任何人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我们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23、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因此,教育的启蒙运动有必要在我国进行。让真正的优秀教育理念走进民间,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24、              我经常问自己: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残忍,面对早起晚睡的孩子,面对负担惨重的学生,我们的态度是沉默,是无动于衷,甚至是麻木不仁。其实,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任何,身心发展如何,我们很少考虑。我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自己的虚荣,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需要保护的群体。
25、              教育的超越是必然的。现在的人看前面的人,总能发现许多问题。 前人并不因此变得愚蠢和渺小,我们更不应该为发现前人的问题而变得伟大和聪明。最好的境界是拥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发现前人的问题。作为《教师之友》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我对写魏书生的文章是不太满意的。作者缺少的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虔诚的心态。
6#
发表于 2008-9-3 17: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新教育语录
26、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27、              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二、教科研
1、  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2、  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3、  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4、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5、  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6、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7、  我非常赞同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
8、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9、  写日记就是一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10、              日记是笔耕的田园,也是人生的史册,而时间永远翻卷着书页,等待着你的浓墨书写,等待着你的重彩描绘。学生朋友们,愿日记成为伴随你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愿日记成为你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愿日记陪伴着你青春的脚步,奋飞的旅程,让你们走上成功的人生。
11、              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相信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通过写日记让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很难让孩子真正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12、              其实,日记更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你不经意中间,你已经成长、发展、进步了。坚持本身是一种美丽。
13、              启泉先生有一个观点我很同意: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14、              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15、              大家一起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尊重别人的话语权,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16、              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17、              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所谓学生“智商”的“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测评”、“计算”、“统计”、“分析”等等方式“研究”出学生的“智商”,然后将这个“科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甚至家长。这样的“科研”不仅是典型的“伪科学”,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反教育”,因为它向教育者“科学”地宣布:某某学生智商低。
18、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19、              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20、              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21、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5、  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作为成人,更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持怀疑态度,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应当知道,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打拼,会拼才会赢”,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三、德育
1、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2、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3、   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德育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感人的榜样去教育学生。
7#
发表于 2008-9-3 1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新教育语录
nbsp; 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
5、   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6、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 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7、   建筑人格长城。
8、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四、智育
1、   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2、   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3、   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4、   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五、体育
1、   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击,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向上,在某种意义上比形成某些体育技能,获得某些体育成绩更重要。
2、   热爱运动,追求健壮,参与竞争,崇拜英雄,这种体育文化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得以根植。
3、   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磨练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
4、   体育教学要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5、   在体育教学和各类学生间、地区间的比赛中,应该远离弄虚作假,鼓励学生无论在体育竞技中还是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都要凭自己的实力去赢得荣誉、赢得尊重。
6、   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国际性的体育节日,以及其他跨国家的体育竞赛,成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种和肤色相聚一堂“共唱同一首歌”的世界人文奇观。
7、   在学校体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美的精彩世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8、   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深爱的游戏与活动,更因为体育可把学生从沉重的课堂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
9、   体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的趋势正逐渐增强,体育已经从少数体育工作者专门的职业和少数社会成员享有的消遣和娱乐,而扩展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为现代人终身的需要和习惯。
10、 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请从学生生涯开始吧!

六、美育
1、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2、   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
3、   但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当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美育”是,学生早已不懂什么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烟四五家”,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风亲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树叶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4、   我千百次的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5、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去阅读大自然。没有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亲近,没有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真正理想的美育!
6、   其实,不用那么多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然的接近,对自然美本身的感受就是教育。
7、   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8、   生活的美不等于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阴影、曲折和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应有的色彩,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在创造着生活的美。
1、   还没有步入艺术之殿堂,连通往艺术之路还没有找到,一些家长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考级,逼着孩子走向学艺之歧途。我主张让孩子们迈着轻松的脚步,怀着纯洁的童心步入艺术之殿堂。
2、   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3、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是孩子美育的启蒙者,不单单是陪着孩子练琴,而且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高雅的美育家庭环境,让古典名曲回荡客厅,让文学名著驻足书橱,让世界名画悬挂四壁
4、   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善良只能以善良来培育,而美丽也只能*美丽来滋润。
5、   德国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重视美育的国度,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不了解音乐、不懂乐器的人。这或许是德国人为什么富有创造力的谜底之一。
13、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为初春是悄然绽放的第一枝新绿而欣喜;让我们为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而欢呼;让我们的思想为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而震惊;让我们的情感为贝多芬、肖帮、柴可夫斯基和冼星海、阿炳而激荡;让我们具备宽广而纯洁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中笑傲风云;让我们拥有美丽而善良的心灵,在生活的海洋中助人扬帆------
七、劳动教育
1、   劳动教育不仅造就未来好公民的教育,而且是提高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保障其幸福的教育。
2、   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关键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
3、   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对违纪同学的一种处罚措施,如罚打扫教室或厕所等,这种处罚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学生把劳动看作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4、   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8#
发表于 2008-9-3 1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永新教育语录
5、   目前,家庭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劳技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家长认为,只有做题目才是学习,动手实践不是学习。
6、   在绝大多数中小学中,劳技教育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和课程教材两个方面。
7、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然后才能使他成为优秀人才。
8、   学校应该利用劳技学科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让学生走到城市的街道工厂、农村的乡间田野,引领学生逐渐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强化学生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学生锻炼成为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并创造生活的栋梁之才。
9、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八、科学技术
1、20世纪是人类征服自然成就最辉煌的世纪。我们的科学技术成就几乎是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但是,20世纪也是人类破坏自然“成果”最“辉煌”的世纪——河流与空气的污染、森林的毁灭、酸雨的肆虐、臭氧层的破坏------也在这个世纪登峰造极。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09:12 , Processed in 0.1421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