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史:-小语-课标教材第12册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案例-2010。4。15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0-5-8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语文   
                                           ——《风筝》教学案例与反思
                                        孝南区中山小学 孙容丽

【情境说明】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http://xnjyw.5d6d.com/thread-21802-1-2.html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中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我以为,文中最美的就是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真情实感,怎么才能让这份真情流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快乐着风筝的快乐,憧憬着作者的憧憬,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希望引领孩子们走进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充满童真童趣的语文课堂,让语文真正属于孩子。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他们为什么要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生1:写上名字,如果风筝丢了,好找一些。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生1:因为平时我妈妈总是让我在自己的东西上写上名字,这样丢了就好找一些。
师:这是一个理由,那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书。
(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
生2:风筝是他们精心做的,他们写上名字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这个风筝是他们做的。
生3: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风筝飞上了天,上面的字谁能看得见呀?
师:是呀,这位同学说得有理,我建议先解决别问题吧,也许在解决其他问题中,我们会得到启发,好吗?那么读了这一段,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疑问?
生:他们是要做个蝴蝶风筝,为什么要起名叫“幸福鸟”呢?
师:是呀,这的确有些奇怪呢!
生:鸟比蝴蝶飞得高,他们想让风筝飞得高,所以叫幸福鸟。
师:有道理。那我觉得叫“幸福鹰”能飞得更高。
生:不好,老鹰太凶了,没有小鸟可爱。
师:哎呀,还是你考虑得周到。看来,孩子们通过给风筝起名字是想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那么,“幸福鸟”这个名字还表达了他们的什么愿望呢?
生1:表达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幸福。
生2:啊,我现在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风筝上写名字了。因为这是一只“幸福鸟”,把名字写在上面,就能带给他们幸福。
生3:我还要补充一点,等风筝做好了飞上了蓝天,那些名字就代表了每一个人,虽然我们人没有翅膀,可是写上名字,风筝就可以带着我们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师: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在孩子们的心中,这哪里只是一只风筝,这分明就是——
生1:这是一只能让他们展翅高飞的“幸福鸟”。
生2:这是一只能带给他们幸福的“幸福鸟”。
师:小朋友们精心做出了风筝,孩子们憧憬着幸福,全身心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读出作者这份快乐心情。(学生激情朗读)
评析本片段的教学,抓住“为什么他们要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似乎平常处设疑,引导学生经历反复读书的过程,在读中质疑,在读中体会,并结合个人的经验体会,在思想的相互碰撞和多元对话中升华认识,真正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诵读和思维能力。)
片段二:
师:用心地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幸福鸟”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生:“幸福鸟”是这样在跳舞的
(生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生1:在一阵微风中,“幸福鸟”轻盈的舞动,美极了!
生2:一只小鸟飞来了,对“幸福鸟”说:“我们一起跳舞吧!”
师:从你么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你们的心也随着“幸福鸟”一起舞动。真好,你们还看见什么了?
生1:我还看见了那些孩子在拼命地奔跑。
生2:我听见他们在快活地喊叫。
生3:我还听见村里的大人在一旁夸他们放得这么高!
生4:我觉得作者应该把这里的“快活的喊叫”改成“快乐的喊叫”。因为,前面第二自然段里“我们依然快活”用了这个词,现在又用这个词就重复了。
生5:我不同意,我觉得用两个快活能更加体现我们的快活。
生6:我也认为不能把快活改成快乐,快活和快乐是不一样的。
生7:不对,快活就是快乐的意思。
师:那你们认为快活和快乐有什么区别呢?
生:我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很多亲戚,还有许多小伙伴,我感到特别地快活,我觉得快活比快乐更快乐。
师:那你觉得用快乐还不能表现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是吗?
生:是的,他们放风筝的时候拼命地跑,快活地喊叫,那是比快乐更快乐的快活。
师:听明白了,在你的心里,快活的感觉是不能用快乐来表达的,那你就来快活地读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师:你们放风筝的饿时候也是这样拼命地跑,快活地喊叫吗?
生1:是的,我跑得越快风筝飞得越高。
生2:我和爸爸一起去人民广场放风筝,我们的风筝飞得可高了。
师:累吗?
生2:不累,要不是后来妈妈非要我们回家我还想玩呢!
师:读着作者的描写,听着你们的讲述,让我想起了我小时侯放风筝的情景,真的是非常快活。现在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去放风筝,那就让我们读吧!读出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读出我们心底的快活吧!
评析想象,既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感悟的途径。在老师“情境想象”的点拨下,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时,抽象的文字立刻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变成了烙有学生各自不同生活体验的动感形象——这一切,既是孩子们生活的还原,又是他们自我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是对文本的生活解读。特别是学生对“快活”的讨论,更让文中的小朋友和现实的读者小朋友,在各自实践的感情中,达到了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融洽共鸣,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创建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的语文应该是儿童自己亲历的体验,儿童的语文应该由儿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独特的感受,儿童的语文应该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些都是文本所期待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得那么动情,说得那么精彩。更不能功利地对那些优秀的学生大加赞赏的同时,将另一些学生打入冷宫。在这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在风筝上写上名字是为丢了好找时,很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不符合作者的本意的,但来自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我没有马上否定他说得不对,而是让其他同学也来说说自己的体会,随后带领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给风筝起名叫“幸福鸟”?风筝不见了“我们”为什么那么伤心?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到“幸福鸟”?其间那个学生说风筝代表了孩子们的幸福,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是希望自己能幸福。我想:如果一开始就指出那个孩子说得不对,也许在后来的学习中,他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更不会有勇气主动表达了。每个学生的幼小心灵都渴望教师的关注与赞赏,语文教学要有等待孩子成长的耐心,要鼓励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语文,才能真正属于每个孩子。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3:04 , Processed in 0.0876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