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烟标收藏家丁家富
[打印本页]
作者:
马建军
时间:
2008-5-8 23:03
标题:
烟标收藏家丁家富
烟标收藏家丁家富
管季超
/
文
“盛世兴收藏”。收藏热的兴起,正成为中国当代人丰富生活内容的标志之一。许多收藏爱好者在收藏中寄托着一种文化追求,其中的佼佼者还做出了令人钦敬的成绩。汉川市的烟标收藏家丁家富就是一例。他在汉川并不出名,认识他的人只知道他是市粮食局的,但是在全国烟标收藏界,他却大名鼎鼎。这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所谓烟标收藏,说白了就是收集香烟盒子。
人类吸烟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1000
多年,居住在现今南美洲西哥尤卡坦半岛一带的玛雅人,开始种植和吸食烟草。在墨西哥的一些庙宇和古籍中,还可以找到有关的石刻、绘画及文字史料。
16
世纪,烟草传入欧洲,
17
世纪又传入中国。
1885
年,美国烟草大王杜克父子的烟草公司向中国输入卷烟,一改中国人抽旱烟、水烟和吸鼻烟的古旧方式。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烟标。
丁家富不抽烟。他知道吸烟有损健康,因而十分拥护当今各地兴起的禁烟法规;但他认为烟标作为一种商品包装和文化载体,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因而具有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收藏烟标,老丁开始于
1986
年。当时他的一位朋友搬迁新居,请能画几笔的老丁为之作一幅画。画什么好呢?一位同事给他一个烟盒,那是芜湖卷烟厂生产的《迎客松》。老丁便照着画了一幅中堂画“迎客松”,朋友十分高兴。这事引发了老丁对烟标的兴趣,从此想多收集点烟标,到时也许会有用场。
老丁收藏烟标越收越起劲。他先后向十多家卷烟厂求索烟标。南京卷烟厂团委一次就寄来
20
多种他从未见到过的新烟标,让他爱不释手。他通过藏友与被人们誉为“民间外交家”和“烟佛”的张家伟先生取得了联系,还通过其他途径结识了许多藏友,从而眼界渐宽,藏品日丰。
1987
年,在收藏界老前辈和各地藏友鼓励下,他还手刻油印了有关收藏烟标的宣传资料,分赠各地藏友。
老丁编印的宣传资料到今年共出了
121
期。收藏界有人撰文介绍说,个人编印宣传资料用作交流的出现过
300
多种,但像丁家富那样从不间断的只有
4
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民间收藏入门书籍《民间收藏指南》,将丁家富列入书中作了介绍。
10
年来,老丁与
20
多个国家近
200
位藏友进行过藏品交流。其中,常年保持联系的有
100
多人。
老丁又编又写。他的文章《为创建烟标收藏学而努力》、《浅谈烟标收藏学的内容》、《烟标收藏学结构设想》等,涉及到全国烟标收藏的理论走向,在烟标收藏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10
年收藏,聚沙成塔。如今,老丁拥有烟标
25000
余种。其中,国内的超过
20000
种。他对这些藏品作了分类,以便检索和研究。如果你能到老丁家中看一看,一定会觉得开眼界、饱眼福、长见识。老丁的夫人说:“老丁为收集烟标,真舍得吃亏!在北京为要得到毛主席纪念堂纪念烟的烟标,他排队买烟;一次只能买一条,他就排
3
次队。回来后,把香烟都分送给别人抽了,自己只要了空烟盒子。”
老丁是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首批会员、楚雄收藏爱好者联谊会副会长,在湖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中也“榜上有名”。老丁说:“收藏伴我度过了美好时光,给我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切实有益的帮助。”这真可谓是“玩物‘长’志”了。
■附注:本文原载《湖北日报》
1997
年
8
月
23
日
“双休特刊”
A5
版。
我与老丁相交十余年,如水之谊,非外人能体会也。上月与汉川书家彭少兵兄在孝昌参加省书协工作会期间,聊及老丁,知他们同一单位。
[
本帖最后由 马建军 于 2008-5-19 19:49 编辑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