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评价,我认为有三个原则须要遵循。
一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百花齐放,应该提倡多种教学语言风格共容、共存、共进,即多种风格共同存在,互相包容,共同发展。
二是不能脱离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现实中,只要能营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气氛,能准确传递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语言,都是好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再华彩再诗意,如果教学效率不高,对学生发展作用不大,也不能算是好的教学语言。上海市有位知名度不小的语文特级教师,早年曾多次获得上海市演讲比赛大奖,上课时教学语言激情充沛,很有感染力甚至煽动性,孤立地看,可以说他的教学语言是很有个性与特色的。但这个特级始终进入不了一流,全国语文界选20个名师,没有他,选50个可能也不会有他,选100个大概可能有他。不是说他不行,而是说只靠教学语言的华彩,不行。老一代著名特级教师、今天讲课的所在地杭州二中的林炜彤先生曾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这“七扯八扯的课”,可有多种解释,但基本意思是指教学过程像聊天。我个人认为,林炜彤先生的教学语言观和新课改后大力倡导的对话教学观的本质是一致的。不是像聊天一样的对话,很难是成功的对话。(堂按:我注意到林炜彤先生这句话已有很多年了,我很得意在回答这位老师提问时,马上想起我正在原属杭州二中的建兰中学讲课,并恰当引用林炜彤先生这句话。)
三是要有幽默感。虽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幽默感,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需要教师有点幽默感。人是喜欢幽默的动物。有语文教师说“语文教学不需要那么多笑声”,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只是缺乏幽默感的语文教师的一种酸溜溜的自我安慰。我坚定地认为,中国语文教师的幽默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当然,在中国不只是语文教师缺乏幽默感,绝大多数政治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缺乏幽默感是常态,有幽默感是异态。)教学语言要有幽默感,这在教学论中早就是常识。但我更进一步,继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的思想,提出教师备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之外,还要研究教师自己,并把“知彼知己”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之后(现在已有不少教学论著作吸收了这一教学原则),十年前我又提出教师备课要备幽默。我把“备幽默”也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我的公开课、报告笑声较多,有时笑声很多,最多的一次是三小时报告会场笑声多达72次,因此深圳不少老师说“听程少堂的报告笑声比听相声还多”,(请参阅《程少堂13日下午新城学校报告“笑声比相声还多”》,地址: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502;《程少堂今天罗湖区三个小时报告会场笑72次》,地址: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7476 )就得益于“备幽默”。我认为教师把教学幽默上升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重视,无论对发展学生,还是对发展教师自己,甚至对于把教学过程打造成创造幸福的过程,都是极有益处的。
(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