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在小学美工课中开展图像思维训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4 07:30
标题: 在小学美工课中开展图像思维训练
在小学美工课中开展图像思维训练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中心小学 王斌
摘 要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往往对于美术实践活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美工课中,引导学生拓展图像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美术学习态度,是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任务。教师构建趣味性课堂,主要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来研究具有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活动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图像思维训练。
关 键 词: 情景 物像 星状
小学生在初级的美术学习阶段,通过观察事物,以其表面特征辨别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像思维,所以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对于研究学生作品的独创性,是至关重要的。“培养一般能力要突出重点。观察力是能力的基础,思维力是核心,创造力是认知能力的最高阶段。所以,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1]而在小学美工课中,更需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图像思维,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水平。
在《星星闪烁》一课中,教师基于美工课的活动序列,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星状图案的设计能力。因此,教师首先预设的一个互动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情境学习的氛围,尝试以团体合作的活动方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按照从“解读物像图式”到“拓展图像思维”的美术活动策略展开教学。
一、预设情景,驱动图像思维。
首先,教师结合“国庆期”时事,通过欣赏于时事相关的背景图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灵活运用谈话交流法,把“复兴的民族”比作“红色的堡垒”,予以驱动学生的图像思维。同时,教师还展示出一个自备教具(红色纸筒),预设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情景,并提出相关的视觉性问题“应该如何装扮红色堡垒?”。
再次,“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再仅仅是教学的接受者,而成为教学的真正参与者、完成者。参与性教育旨在使教育者都真正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充满创造的教学环境,使所有成员能动、全面、创造性地发展。”[2]。在这个教学情景中,恰恰是需要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师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美术课中,也呈现出诸多的学习动机,比如:有的指指画画,有的直接用笔勾画出星星的形状,有的拿起剪刀、纸用来准备剪星星等。
二、设疑激趣,增强视觉意识
师:大家一般都能看见过星状的物体。比如:你会在夜空中看到不同形状的星星。那星星又是什么模样的?
生:我们在夜空中,能看见有四个、六个角的星星,而且那些星星还会一闪一闪的。
( 请一位学生上台画“一颗星星” )
师:是的。那么你可以再现星星闪烁的效果吗?你会想到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用我的荧光笔画星星。
生:我把星星剪出来,贴在红墙上,用来装扮这座堡垒。
生:我还可以用亮晶晶的彩纸,剪出五角星的形状,然后贴在红色的墙面上,这样的星星才会一闪一闪的。
师: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表现方法,来装扮讲台上的这座“红色堡垒”。请大家评一评:谁的方法最棒?表现出的效果最佳?
(请三位学生一起上台作画)
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
(1)在黑板上,用粉笔画星星。
(2)在一张白纸上,用荧光笔画星星。
(3)用蜡光纸剪星星,贴在纸筒上。
学生在对“星星在闪烁”这一自然现象的认知过程中,已生成一些直观性的美术问题。在美术课中,教师通过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通过科学地引导,发挥儿童初级的视觉意识的作用,使学生引发对“星星闪烁”这一自然现象的思考,以及通过“观星星”和“画星星”的图像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具有不同视觉形式的图像进行比较,生成直观性的视觉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再现星星闪烁的效果?”。
“所谓美术创造性思维,是指美术领域中有创见性的认知活动过程。”[3]
因此,教师更需要注重展现儿童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请三位学生同台表现,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闪烁的星星”的不同视觉信息,使学生在解决该一视觉问题的图像思维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表现乐趣。因此,学生的视觉意识可以在比较、分析图像的认知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认知图形,创编生活图像
师:当我在剥开桔子的时候,你可以从桔子裂开部位看,会发现什么图形?
想一想:表面上的这一个图形像什么?
生:这个图形像一颗星星。
生:这个图形很特殊,它是在桔子的表面上,它还有多个角。
师:从表面上看,它如同一颗星星。像这样的图形,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吗?
生:西红柿、茄子上的叶片,小风车……
师:用你手中的笔,把这些表面上留有星星图形的常见图像,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美的形态是来自于生活,而物像的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图式。也可以说,自然界中的任何物像是由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所组成,如果以平面的视觉形式所呈现,这就形成了物像其本身的图式。
由此,大家在解读星状物像的图式时,可以发现星状图形只是图形组合中的一个部分。有许多相关的例子,比如:西红柿的叶片、一个小风车、孔雀开屏、一朵花、一片树叶等,在这些物像本身的图形组合中,都带有特殊的星状图形。从“星状”演变到“花形”,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图式转变。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较为注重启发学生视觉探究意识。当教师剥开桔子时,在桔子的开裂部分上就形成有一个星状图形,让学生通过对此物像的图式解读,加深学生对物像中星状图形的理解。同时,教师通过课件针对“图式解读”进行演示,让学生尝试创编生活中常见物象,以此种的学习活动方式,借以启发儿童的图像思维。
学生通过“图形拼合”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教师使学生的图像思维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按照从“解读物像图式”到“拓展图像思维”的美术教学活动策略,已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加深理解,乐于创作。让学生通过欣赏时事背景图片、爱国歌曲,教师以新颖的视听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创作星状图形。
二、单纯练习,勤于比较。学生根据画底材料(黑板、白纸),运用作画工具(粉笔、荧光笔)进行单纯的绘画练习,他们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视觉传达形式(“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的星星” 与“荧光笔在白纸上画出的星星”)的同时,视觉探究意识得到了启发,并生成了相应的视觉性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再现星星的闪烁效果?”。
三、美工操作,合理示范。教师对于相关的美工操作步骤及方式加以改进,学生会对注意点、动作要领会有更全面的理解,他们可以在合理地指示引导下,操作思维才可以得到有效地启发。比如星星的折剪法,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出示“操作建议”示意图片,有助于合理地辅导学生的美工操作。
四、行为艺术,意味深长。“人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成为其为人。但是,不管我们创造的这种指导有多深奥,它必须时刻跟大自然的朴实过程相统一。”[4] 在这一节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共同表演的活动环节,并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独特的“行为艺术”(伸出两个手指,接着三人以手指对接的方式,形成一个特殊的星状图样。),给本节课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更是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 [2] 周继道(著),《教学谈》[G],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年5月: 35/ 75
[3] 梁玖,《美术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1): 247。
[4]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7): 91。
2010-09-27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