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29 10:00
标题: 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龚德英 李阳模
(一)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
有关课堂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因而教师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而又很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选择合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教学方法本身的因素
表7-5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有时间以问题方式组织该课题的学习,熟练掌握探索性教学方法 | | | |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具体教学中也有利有弊,可以为达到某一目标很好地服务,但同时又可能妨碍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发现法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创造力,但有费时费力的缺点;讲授法对概念教学很有用,但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该方法的优势和短处,选择最能发挥其作用,能够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比如,近年来小组讨论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的优点很多,若设计合理、组织得当,则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若组织不好,小组讨论就可能演变成少数人漫无边际的争论,这种所谓的讨论常常是无结果的、低效的。教师只有在了解各种教学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最佳的选择。
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学科性质不同,其适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语言类的语文、英语等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练习法;物理、化学涉及实验较多,则适合采用比较直观的演示法和实验法;而数学侧重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使用练习法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即使是同一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别。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发现法,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示范模仿法和练习反馈法较好,情感领域的教学内容则更适合用欣赏法和强化法。
3.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其智力、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所在班级、学校的班风、校风各不相同,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的教学方法。
4.教师本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教师,其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性格气质各不相同。由于自身的差异,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显然也不同。一个和蔼可亲、平常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使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平常总是板着脸、表情严肃的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根本无法放开手脚投入到活动中去,当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善于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和现有的实验设备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是教授同一内容,若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同时,实验设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的骨学部分时,最好使用演示法,这就需要有幻灯机、投影仪或是电脑等设备;若是用实物演示,也要有实际的物体,如骨标本、模型、挂图等实验器材。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就无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
我们知道,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呢?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服务,而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立足点,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习惯和常用的方法,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真正起到激励、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2.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更多地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智力因素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和设计那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的方法。
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当前有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很强的依赖性。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动脑筋去思考,只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样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无法促进其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为目标,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进行批评性的学习,如何进行分析、选择、筛选。这样,学生就算离开了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也有能力进行自我提高,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比如,一堂英语课,可能既要用到讲授法(教师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规则),也要用到演示法(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以及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等。教师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运用,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
2011-07-07 选自《教学心理学丛书: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29 10:01
针对不同目标的教学方法设计
张大均 郭 成主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受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在现代教学活动中,主要关注的有以下教学目标:促进知识、技能掌握的教学,培养智慧技能的教学,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注重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教学等。
(一)促进知识、技能掌握的教学方法设计
知识、技能的掌握,历来受到教学心理学家们的重视,他们从揭示掌握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有效促进知识、技能掌握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罗森赛恩(Rosenshine,1979)提出的指导教学方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业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有序性的结构化的材料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习气氛是欢快的,学生清楚教学目标,教师控制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学时间是充足和连续的,给学生的反馈是及时的且主要是学业性的。
指导教学的基本框架如下。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开始上课时改正学生的家庭作业,复习近来教的内容,以此来开始新课。如果学生有错误理解或存在出错的地方,重新教一下。
(2)呈现新材料。告诉学生新课的意图,然后一次一点地呈现新信息,示范某个程序,给出许多正例和反例,确信学生理解。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问学生许多问题,从而给学生大量的机会来正确重复和解释刚教的程序和概念。
(4)提供反馈和纠正。在有指导的练习中,给学生大量的反馈,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如果有必要,重教一遍;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解释为什么这个回答是正确的。
(5)提供独立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或课堂练习,或做家庭作业。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每周开始时,教师都应当复习上一周的课,在每月末都应当复习这四周所学的东西。这种复习包括做家庭作业、经常性的测验、补习在测验中未通过的材料等。
(二)培养智慧技能的教学方法设计
智慧技能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这种技能的教学常采用发现教学法来完成。发现教学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指不是依靠教师讲解而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获取新信息,发展智慧技能的教学方法。在发现教学中,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仔细排列好各种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学习设备的充足等。可以说,发现教学法往往比设计讲解教学更加费时费力。下面是一个发现教学设计的例子:单摆有什么规律?(张承芬:《教育心理学》,352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学生要发现什么
系在一根绳子上的重物被推动一下后会有规律地前后摆动。摆动的频率依赖于绳子的长度,不依赖于所系物体的重量或推力的大小。
教师的演示
如果学生不知道单摆是什么,教师应当演示,并介绍频率这一术语: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需要的材料
单摆的支架,绳子,剪刀,一些重物。
程 序
运用发现法教学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提供太多的指导。为了引导探究,给学生提供挑战是很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绳子和各种重物做单摆,并且观察其效果。有些学生可能会定一个单摆的时间,对于有些学生则要求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工作之后提出建议,有些学生在比较某一变量的效果时会遇到挑战。
向学生挑战
(1)用给定的材料,试着决定绳长、物体重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试着做一个每分钟摆动15次的单摆。
(3)试着用两个不同的绳子做两个频率一样的单摆。
教师在使用发现教学法时要注意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智能。一般来说,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越高,使用发现教学法的效果越好。
(2)学习材料的难度。一般来说,越是有丰富内涵的材料,由学生自己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就越有必要。
(3)教师指导的多寡。如果学习材料难度较大,学生自己发现有困难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指导不能过多,否则就与发现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目的。
发现教学法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不如指导教学法的效果好,但它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面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设计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今世界各国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得好,“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心理学家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在集体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思潮冲击法”和“戈登技术”。
1.思潮冲击法
思潮冲击法(brainstorming)又叫头脑风暴法,由奥斯本(A.Osborn)于1957年提出。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教师的鼓励和暂缓作出评价,引导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发言者(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要遵守以下规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宜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观点。研究表明,通过思潮冲击法的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的分数均有所提高。
2.戈登技术
戈登(J.J.Gordon)于1961年提出了一种与思潮冲击法稍有不同的培养创造力的技术。其与思潮冲击法的不同在于,运用思潮冲击法时,教师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提出了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在使用戈登技术时,一开始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待学生对这一抽象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再逐渐缩小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逐步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研究表明,运用戈登技术,可以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思维背景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提出更富有创意的思想。
(四)改进人际关系的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产生效能的关键。如果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融洽的关系,那么任何教学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师生关系方面,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无论他平时多么喜欢的课程,他也可能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的两种教学法思想。
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确切来说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技术,但它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这些思想对改善和促进师生人际关系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罗杰斯要求教师充当学生的朋友、顾问,不对学生指手画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温暖和同情。和谐的气氛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罗杰斯提出了心理治疗的三条原则: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他要求教师的教学也应遵循这三条原则。移情就是要有意识地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加判断地认可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意味着教师关心学生是出自真诚,不以学生的回报作为交换条件。真诚就是表里一致,不装模作样。
2.戈登的教师有效性训练
教师有效性训练(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TET)是戈登(T.Gordon)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而设计的,目的旨在改进师生人际关系。TET要求师生双方具有“问题归属意识”,即明确问题是属于教师自身的、学生自身的还是师生共有的。对于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这个问题我要自己来解决,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意识,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问题,教师一方面积极地倾听,一方面尽可能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说明使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确切的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教师这样做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切感,而没有强制的味道。如对于上课有学生小声交谈这件事,教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痛心(情感)。”师生双方共有的问题,可能会有较复杂的冲突。例如,学生可能有不良的自尊心(学生的问题),因此可能会做出使教师感到不愉快的举动(教师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戈登仍坚持认为,只要积极地倾听并坦诚地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仍可得到解决。
2011-08-22 选自《教学心理学丛书·教学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