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学者写论文的几个恶习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2-30 23:12
标题: 中国学者写论文的几个恶习
原文地址:中国学者写论文的几个恶习作者:教育现象学

中国学者写论文的几个恶习

1.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

这样的话语方式不是论证,这是先把某个人“神化”,然后把自己的论文写成“神话”。

一条假设是否成立,与马克思说了什么、杜威或孙中山说了什么没关系。即便马克思曾经说过什么,杜威说过什么,孙中山说过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依然只是有待验证的假设。除非,马克思、杜威、孙中山做过什么调查或实验并得出什么结论。即便那样,也不必以“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的名义,那是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

喜欢沿用“正如……说”的人,要么是初学者,要么是年迈而一直没有入门的老学究。

“正如……说”并不能令人信服,只有一个例外:“神说”。

2.应该、必须、要……

学者的本分是提出自己的发现,提供相关的事实,用证据说话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命令者、立法者。学者没资格对人指手画脚、指点江山、作威作福。学者既没资格为他人“规划人生”更没实力为国家“规划教育”。

一旦学者说“应该……”、“必须……”、“要……”,学者就摇身一变,自诩、自任为哲学家、思想者。

只有哲学家、思想家才可以说“应该……”、“必须……”、“要……”。他们是“先知”、“先觉”。

赵汀阳的哲学文章不仅满篇说“应该……”、“必须……”、“要……”,而且直接提倡哲学是创造之学,认定哲学必须为生活指示方向。那样的文章已经不是学术论文,那是作者自诩、自任为哲学家、思想者的直接后果。

赵汀阳也许是对的,但是,他没有用那样的方式提交博士学位论文。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在被公认为哲学家之后,他成为先知先觉的立法者、命令者,但是,在此之前,尤其是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的时刻,他依然是一个只叙述、陈述事实而绝不是以命令者、立法者自居的学者。提倡“改造世界”的马克思如此,宣扬“重估一切价值”的尼采不也如此?

3.无庸质疑,毋庸讳言……

这样的话语是对科学的讥讽,在科学研究中,有多少结论是无庸质疑、毋庸讳言的?

动辄使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这些词语的人,往往是那些虽然没什么学问但喜欢装腔作势的人。

4.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

那些频繁使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这些词语的人,其实并没有把这些词语当回事,他们潜意识里对自己将要说出的某个结论没有信心,于是就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这些词语来吓唬人。不知情的读者,看到“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这些词语之后,发现自己此前对后面的某个结论并不知道,就惭愧,误以为别人都早已经知道了,怎么自己现在才知道呢?殊不知,当作者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带出某个结论时,他本人也可能刚刚知道这个结论。甚至,这个作者所说的这个结论乃是一条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谣传”、“伪知识”。

5.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