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毕延威:当教师并不是那么简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26 22:28
标题: 毕延威:当教师并不是那么简单
当教师并不是那么简单

想我师范大学毕业,也是几经周折,才招聘为一个乡镇的小学教师。

说个大实话,没上岗之前,觉得自己是正规师大毕业,当个小学教师,真是有点大材小用。曾经心灰意冷和朋友聊天,也许是朋友安慰我:有老师是硕士毕业,考了几次才考上当小学老师。也有朋友对我认真:那还不容易,不就是卖卖嘴皮子,叫喊着卖狗皮膏药吗?认识几个汉字,知道一点算理,就可忽悠孩子和孩子家长了。

谁知道我上岗后,第一节课结束,就感觉到一节课40分钟,当老师的要有话讲,讲的话学生喜欢听,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要使课堂教学环节有条不紊,要使教学目的清晰明了,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我父母是教师,而且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名师。没开学之前,父母在家里教导我,到学校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不要认为自己持有大学文凭,就可把尾巴翘上天,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善待每一个潜能生……这些说教的话,谁都听得懂,可是就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假如当初我在家里多向父母求教,也不至于我上的第一课,失败了,更不会出现在后来的工作中,遇见调皮捣蛋的学生哭鼻子。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真的需要有个吐故纳新和软着陆的过程。

第一节课失败后,我想起父母的话。下了课后,就开始虚心的请教办公室的前辈。这些前辈们都是热心人,教我如何备课,如何使用教参;教我一节课的重点如何把握,难点与重点如何区别;教我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合作,如何让学生自主……原来需要深化学习的东西竟然这么多。

记得上第一节课结束后,办公室里有个顾老师和我带的都是思品课,笑着问我:“感觉如何?”我说:“好在我第一节课什么也没有讲,只是和学生聊聊,但是,我发现,如果聊的话题学生不感兴趣,要么课堂冷场,要么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她说:“没事,反正是副科,把你认为今后要考试的内容说一说,到考试之前让学生背一背,就行了。”顾老师说的话我虽不赞同,但她好心问我,我就只能笑一笑,“副科怎么了,副科我也得好好教,不然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再说,思品课是修养课,难怪教我的大学教授说:‘中国人没有修养’,原来是老师就没有注意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啊。”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我应该像爸爸妈妈说的那样,在教学过程中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向网络搜取需要的知识……

坐在办公桌前,我打开教参,翻开课本,一下子傻眼了,《思品与社会》课本上第一课都是插图,只有两页,除了问题没有什么大幅内容,再看看教参,根本就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么一点点内容,要让教师讲四十分钟,不说讲四十分钟,就算是让老师讲十分钟,也太难了吧。看来我还是需要依靠网络和过去学习的知识储备量,精心备课和组织教学了。

于是,我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开始搜索上课需要准备的资料。不看不知道,原来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比如说黄帝与炎帝的故事有那么多。我跑到楼下,向前任《品德与社会》老师借来她的教案,她是一位当年十月份就要退休的老教师,老教师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这么认真呢?”

拿回教案,坐在办公桌前,不看还好,看了后,心里不免有些失望,教案完全抄的是教师用书,有用的东西很少。我心里暗想,这教师怎么这么懒啊,难怪顾老师说“是副科,考前背一背”。

还是靠自己吧,我给自己鼓劲!说靠自己,备课怎么备,我还真的不知道,不能如这位老教师一样抄袭教学用书吧?后来,我向教导处求助,教导处办公室的袁主任告诉我:慢慢来,不要着急,除了过去课本上学习的理论,还有新课改的新理念,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实践出真知啊,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看别人怎么讲,再结合自己班的学情去讲课。要想讲好课,课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准备就是要不间断地学习。

我就是这样在摸索与学习中慢慢步入正轨的,应该说,我还算是幸运的,家里有做教师的父母,学校里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与帮助。随着自己对工作单位了解的越多,心里对教育的不解也就越多,比如很多老师为什么都教着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关系的其他学科,有美术专业招聘来的老师,却让我来教美术,教音乐的两位老师,年龄都不算年轻了,也不是科班出生,甚至连基本的专业功底都没有,却不让新招聘来的专职音乐老师上音乐……我实在不明白这课是怎么分的。

再比如说,我寝室内有位刚招聘来的音乐教师胡老师,我两私底下交流感情甚笃,就鼓励她去找校长,要求带音乐课。她找后,回来告诉我,校长笑着对她说:“你现在代的课不是很好么?也很轻松,你的进步也很大,为什么又想着带音乐课呢?”她给校长解释说:“当时招聘的时候,我报的就是音乐,而且我从小就学音乐,也很喜欢音乐,我觉得我在音乐方面的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还没等她把话说完,校长解释说:“我们学校的杨老师和姚老师带音乐课很多年了,突然把她们换掉,怕她们有思想包袱。有机会吧,有机会再给你调音乐课。”胡老师说,她想自己去找杨老师和姚老师商量,校长说,不妥,学校这样安排课,是对老教师的照顾。就这样,胡老师和音乐教师无缘了。

有一天,音乐老师姚老师来我寝室问胡老师,五线谱怎么认。当时我听了,就很纳闷,心想,五线谱是一名音乐老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姚老师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呢?但我转念一想:姚老师虽然年纪大,但不耻下问,说明她是多么敬业啊。姚老师在询问的过程中,一脸挂着笑容,自我解嘲说:“我们都不是学音乐专业毕业的,学校又提倡素质教育,当时又没有音乐老师,就安排我们这些老教师去进修学习音乐,其实也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时间长了,就忘记光了,唉,也许自己老了,根本记不住什么了。”

听姚老师这么一说,我帮忙打圆场:“这些东西不常用,时间久了,确实容易忘记。”胡老师到很开明,告诉姚老师,什么是五线谱,并告诉姚老师:“没事的,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开口说!”

再在后来,我慢慢明白了,村小教师,并非每一个专业就配备有一个专职教师,一个教师要带多门课,这就需要教师什么都懂,什么也都要会,哪怕是一点点,而我们过去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总是那么专业,甚至对某些专业老死不相往来,于今,要填补这一块空白,需要老师终身学习啊。

需要终身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非常多,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周围人的经验接受知识,如果你告诉他的知识不一样,至少要给他们一二三的说法。比如我开始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发现自己说的话激不起学生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还真要下一番功夫。过去自认为“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运用于教学上是不适用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