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3-2-12 08:52
标题: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所属课题:“十二五”总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学期汇报]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科主管部门和学校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以创建“苏州市高水平现代化教育学校”为契机,以“十二五”主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在学习实践中提升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快、最佳的途径。我校“十二五”主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在2011年12月初被省教科院正式批准为“省立项课题”,重点课题——《在区域教育后现代化背景下,高水平实施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研究》在2011年10月18日被省教育学会批准为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基于此,教科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开展实验运作工作。
(一)主课题,理论学习先行
关于“学校课程”和“学习力”研究的课题并不少见,但目前对于两者统一并上升到“课程生态”,提升到“儿童学习力”和“学校课程生态”研究还不多。我校“十二五”主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学校课程发展尚有的研究领域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填充和启示。
但是,要想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必须让教师对这个课题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题的实施。基于此,教科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儿童学习力”“课程研究”“教育现代化”“课程生态”“树根理论”等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梳理实践研究的思路,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让全校教师对本课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师个人课题,规范实施
在对学校主课题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科室下发了“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协调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进行了课题申报的实践操作。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或选择单独申报,或两三人合作,或备课组合作,以学校“十二五”主课题为载体,选取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为自己的课题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并预期了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这一次实践操作,教师们明确了课题操作的流程,并能有意识在课堂上实施,教科研倡导“问题即课题”,这样的课题实践研究落到了课堂上,扎实有效。
(三)区课题,积极申报
在对学校主课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教科室广泛发动教师参与区微型课题的申报。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研究所长,认真撰写微型课题方案。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二次修改,完善的课题申报材料受到了区教研室的认可。我校周雪芳老师主持的《多元感官联动在小学生音乐课外实践活动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被评为重点立项课题,张明珠老师主持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的研究》被评为一般立项课题,张俭主持的《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研究》, 郭芳主持的《提升儿童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金彩娟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下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研究》被评为微型专项课题。
课题批准立项后,教科室组织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曹林男主任就课题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地解说。课题负责人分别指定了课题计划,按计划进行落实,期末总结,流程规范。
(四)课题活动,精彩纷呈
教科室在各个层面的课题研究上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教师课题探究的过程性资料也能及时地上传至校园网。校园网课题管理专栏每月都有更新,留下了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足迹。课题网络管理平台被评为“苏州市示范性优秀网站”,并在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作了专题展示。
学校的另外一个省级课题——《在区域教育后现代化背景下,高水平实施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研究》在2011年10月18日被省教育学会批准为省“十二五”立项课题,教科室同样组织课题人员进行具体实施。
学校课题组代表高新区区域参加了苏州市省级课题培训,我校周茘、曹林男、周小艳到枫桥中心小学参加了此次活动。研讨现场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学习中思辨,思辨中研究。现场活动收获多多!
另外,学校“教科研课题核心组”每一位教师都制订教师成长计划,确立可行的成长目标,都能关注自身的发展,群体成员都有共同的目标,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该群体被苏州市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推选参评“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
在“苏州市高水平现代化教育学校”创建中,我校获得的“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曹林男获得“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这两项成绩为学校高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开展活动,在交流学习中碰撞思维
教科室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合理制定了“教师讲坛”“艺术欣赏”“教学沙龙”活动计划,并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开展相关活动。开学初,教科室配合校长室下发了钢笔字帖,以及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的书籍,给教师带来精神大餐。
教科室组织的最有特色的活动便是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的沙龙活动,青年教师们准时参加,学校课题核心组成员及部分行政出席,每次,教科室选取热点话题,与青年教师一起交流、讨论,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引发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工作,收益颇丰。
“教师讲坛”活动具体安排
2010
——
2011
第二学期
序号
负责人
内容
备注
1
孙大武
如何读书——做研究型的新型教师
2
周小艳
“学校课程生态”如何体现
3
沈
慧
个人课题研究的角度要“小”
4
金彩娟
做一个“享受教育、
丰厚精神生命”的实小教师
专业学科“艺术欣赏”安排
2010
——
2011
第二学期
学科
负责人
内容
备注
美术
王令怡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音乐
王皆怡
《快速学钢琴》
科学
周红惠
《模型欣赏》
体育
王景文
《颈椎病的预防》
教学沙龙活动安排
2010
——
2011
第二学期
序号
内容
备注
1
微型课题方案撰写、实践操作的指导
2
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
3
《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的课题解读
4
关注特殊学生
三、撰写论文,在反思中谋求发展
众所周知,撰写论文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丰富教育经验,所以学校一向重视教师的论文撰写活动。除了每个学期的论文征集外,教科室配合上级部门,本学期进行了《高新区教研》2012第1、2期征稿,江苏省陶研会“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长纪事”征文,《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组稿等活动。
其中,在2011年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朱美华《蚁国英雄》获一等奖,张晓青《李时珍夜宿古寺》、余珍磊《永远的白衣战士》、华颉《2A Unit 7 Here you are》、陶艳《找规律》获二等奖,张雪伟《最后的姿势》、许春兰《蚂蚁和蝈蝈》、朱英《大禹治水》、束佩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获三等奖。
另外,在2011年江苏省优秀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评比中周雪芳《探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法》获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论文(小学综合实践)评比活动中张建芳《小合作,小成就;大合作,大成就——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合作”教学》获三等奖,在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朱英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导入》获一等奖,许春兰《低年级阅读教学六结合》获二等奖,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论文征集中周红惠《小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获一等奖。
四、一点思考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教”与“研”结合不够紧密
教科研,科研工作是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从学校教科研工作层面而言,我们非常努力地营造科研氛围,但始终觉得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联合教导处,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继续深入课题研究,为教科研工作搭建展示的舞台,进一步体现教科研的意义与价值——“课题从问题中来”“科研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切实提高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教师普遍能及时上交学期论文,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于论文撰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科室根据这一现状,设想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对教师论文进行指导与修改,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认真做好“十二五”各级课题研究工作,边实践边不断完善制度。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教学氛围才会不断浓厚,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加完善,才能为学校明天的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科室2012.6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