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等奖小学作文初中教师评“合格”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4 02:29
标题:
一等奖小学作文初中教师评“合格”
一等奖小学作文初中教师评“合格”
□晚报记者 李征 报道
在昨日举行的
上海
市写作教学峰会上,一篇获得
上海
市课堂作文竞赛一等奖的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却在另一种评价下,被多位一线教师仅仅评判为“良”甚至是“合格”——教师们自己也感到很分裂:
如果
按照考试要求,我会如何评判;
如果
按照个人看法,我会如何评判……今天的中小学作文评价到底出了什么
问题
?
在
昨天
的作文点评环节,主办方邀请了一线名师、家长、学生和
媒体
代表等各方人士当场评议来自中小学生的六篇作文,并研讨作文的评价标准。其中,一篇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引发了不小争议,这篇作文文字很优美,结构也很分明,但是套路的痕迹也很明显,尤其是结尾:“我
爱
菊
花
,不仅
爱
她那迷人的姿态,更
爱
她那令人钦佩的品格。到了秋天,百
花
都凋谢了,可是菊
花
却在这时依然怒放。这种不畏严寒、谦虚坚强的品质难道不
值得
我们去学习吗? ”
有意思的是,
现场
的
媒体
代表、家长和初中以上的教师对此仅给出了“合格”的评价,但几名小学教师却给了“优”或“良”。前者的观点是套路、斧凿痕迹重,后者则表示小学作文教学有自身规律,一开始的套路教学让人无可奈何但却必不可少。
交大子弟小学的丁慈矿老师对此解释,在本市不少区县的小学生作文评价标准中,给作文打分都会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一篇作文中,会具体规定描写物体的颜色得几分,描写形状得几分……总分由这些不同部分的得分相加而成。 “其实,这篇作文是
上海
市课堂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作文。 ”本次点评环节的策划人、
上海
市写作学会副会长、
上海
市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教授说,“我们正在教学生的,和我们真实倡导的,的确存在很大差异。 ”
在给两篇初中组作文
现场
打分时,多位教师同样表现出思维的“分裂”。格致中学张帆老师表示,他会根据两个标准给出两组截然不同的分数,一组是“根据考试要求给出的分数”,一组是“自己的真实评价分数”。
“你们为什么要身揣‘两把刀’? ”面对
现场
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另一位受邀嘉宾、《收获》
杂志
副编审叶开直言不讳:为什么每位老师都会给出“考场分数”和“真实分数”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不能直接给出后者的分数?
“其实我们只有一把刀,那就是选拔符合高校需要的人才,具体要求作文是要有真情实感,拒绝空洞和虚假。 ”对于叶开的质问,周宏教授表示,虽说高考是应试指挥棒,但高考作文的阅卷标准一直都是明确的,并不存在一定要按照套路来写作的“第二把刀”,但现在有些一线教师存在思维误区,误以为高考作文一定要“假大空”,一定要符合传统套路,这样是教不好学生的。
“拿前一篇作文来说,这是两年前松江区某高中的一篇应试作文,当时教师仅仅判了15分,理由就是‘
主题
不够明确,而且思想灰色,不够主流’,其实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给他一类卷的分数。其实点题太明显的不会是好作文,习作更不是创作,我们对于学生也要宽容。 ”周宏说。
◎记者手记
为什么我们都很别扭
“教师教得别扭,学生写得别扭。”对于中小学作文,这是不少一线师生的共同感受,现在的语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
问题
?教师的无奈是,“
如果
我要求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来
写真
实、自然、准确的作文,他们考试时能得到高分吗? ”而中高考阅卷教师也很无奈:我们一直倡导
写真
情实感的作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教师教学生写面目可憎的套路作文呢?
问题
就在这里:中高考距离非毕业班的中小学生毕竟还很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教师还要应付平时种种测试,这样教学生写作套路便无可避免了。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在惯性之下,已习惯了传统的套路作文教学,甚至他们自己也只会按照套路写作文了。
论坛
上,杨浦区教育学院的一名老师感慨:学生作文真的很难写,即使是老师“下水作文”,也未必能得到好分数。杨浦区有位高中教师尝试了很多次,把自己的作文和学生作文混在一起交给其他老师评判,结果从未得过一类卷分数。
改变作文教学界的长
期
观念是个系统工程,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命题教师,
如果
教学思想不够统一,这种分歧和争议,以及一线教师的思维分裂感就肯定存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