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重读民国小学生作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4 02:14
标题:
重读民国小学生作文
重读民国小学生作文
2011
年05月07日
来源:
羊城晚报
□丁慈矿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
文章
,但小学生作文究竟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能挖掘出多少重大“意义”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民国小学生是如何记叙
广州
中央公园和大新公司的吧!
河汉清且浅:
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2006
年开始,我对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产生了兴趣,于是着手收集整理这些老课本,手中渐渐也有了几十本老课本。与此同时,也觅得了几册老作文选,长夜抚读,民国时代的那些孩童趣事渐渐在眼前敞亮起来。
民国之后,随着白话文
运动
不断推进,1920年1月(民国九年一月),当时的教育部正式下令将初等小学国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改成
国语
教学(白话文教育),各地的小学校陆续开始采用
国语
教科书。
手头上的这两本白话作文选均出
版
于1947年,收入的都是当时优秀小学生作文。《小学模范作文》(图1)由
上海
国光书店印行,编者张叶舟,初
版
年月不详,1947年再
版
,收录100篇小学生作文。《学生模范日记》(图2)由
广州
大成书局印行,编者李金言,收入100篇小学生日记。这两本书距今已64年了,可以推断这些作文的作者正是读白话文教科书长大的,今天应该是八十岁上下的老人了吧,遗憾的是书中没有收录作者的名字。
在我看来,印在发黄书页上的不仅是一篇篇的文字,更是一颗颗质朴而真诚的心灵!这些
文章
没有
花
哨的词句,全是平实的叙述,在叙述之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这样的作文不管经过多少岁月,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的老师商友敬先生生前曾对小学生作文提了八个字的希望:童真、童趣、童心、童言,眼前的这两本老作文,与商老师的希望
一一
印证。而当下小学生的作文,却很少能读到这样的文字,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充斥其中。
小学生作文究竟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
文章
,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能挖掘出多少重大“意义”来?
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作文命题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会再出现“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傻题目,但是很多题目之下的指导文字仍隐隐约约地指向着“意义”二字,教材里的课文更有不少来自《读者》之类的“感人”小故事,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但这些毕竟离孩子生活太远了,这些故事的意义太多了太重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要有孩子的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意思”要大于“有意义”!其实,我们应该把好玩的“意思”还给小孩子,把高远的“意义”暂放一边。看看民国小学生的白话作文,每一篇都很有意思。
《游动物园》
上星
期
六,我们学校里举行春季旅行,陶先生带了我们中级的小
朋友
去游动物园。
那天
天气
很好,我们在路上走着,很是舒服。路旁的树枝,都长了一些很小的绿叶,树枝上有几只小鸟,正在那里唱着甜蜜的歌儿。
到了动物园,陶先生就叫我们散队,大家自由活动,我便和几个同学,奔近巨大的铁栏外去看动物。
那里有鹭鸶,豹,老鹰,猴子和几只小白兔,还有两只小老虎,样子很像我家所养的黄猫,它们在铁栅内一跳一跳,很是活泼……
听说
这里本来还有一头白象,在不久以前生病死了,这真是十分可惜的事。象的鼻子很长,并且能够卷取任何东西,象牙像利刃一般露出嘴外,我们是多么愿意欣赏一次活的象,不是比较书本上画着的样子生动得多吗?
玩了好一会,后来,就发点心,我们吃了点心后,便整队回校。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
版
)
读后感:这完全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
语言
,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更没有狗尾续貂似的结尾来点明题目:今天的游园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有什么收获,我懂得了什么……
《游中央公园》
八月二十七日 星
期
日 天晴
今天上午,我和杨菊明到中央公园去游玩,走进了园门,就看见了喷水池上面站着一个观音像和一个红孩儿,水从红孩儿的瓶口喷出来,样子非常
好看
。
天气
又很热,所以各人买了一根雪条吃着,看那青草,好像毯子一般的铺在地上,红的
花
,黄的
花
,开得很茂盛,耀人眼目,更有绿色的树叶,随风吹拂着,我们看到这种景致,心里很愉快。
我们慢慢地踱着,走到大树下,就在树底下坐了一回,讲讲故事说说笑笑,一阵阵的
花
香,随着微风吹来。
枝头的小鸟,吱吱喳喳地叫着,它在那里唱着自然之歌,非常动听。
看见黄老师和两位同学,也在那里玩,我和杨菊明玩了一会,就离开了公园,各自回家了。
(《学生模范日记》
广州
大成书局1947年6月初
版
)
读后感:这本学生模范日记选每篇都有题目,大概是编者添加的。上文所写的中央公园,建于1918年,是
广州
最早的综合性公园,现称人民公园。“玩”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玩后动笔做一
记录
,也是极为平常的事儿。吃着雪条,看那青草,讲讲故事,闻闻
花
香———这正是一曲“自然之歌”。
《美丽的月色》
九月九日 星
期
六
天气
晴
我想起爸爸有时吟哦着一句“月上柳梢头”的诗句。今晚上的月亮,在我看来正好像那诗句形容的一般美丽。
我推开东窗,斜望着挂在槐树尖梢上滚圆的月亮,射着明亮而含着冰凉的光芒,深蓝的天
空间
散缀着几块棉絮似洁白的云块,随着风向游移过去,把那月儿衬托得更玲珑皎洁了。
明月啊!我真欢喜和你常在一起,你是黑夜里的光明之神,把黑夜的
恐怖
消除,世界上正不知有多少人向你赞颂哩!
正在这时候,母亲在背后轻轻地唤我去睡觉了,然而我还是对着这美丽的月光,依恋不舍哩!
(《学生模范日记》
广州
大成书局1947年6月初
版
)
读后感:令我感动的是文中提到的爸爸,他竟吟哦着“月上柳梢头”的诗句,如此优雅的爸爸当然会影响到孩子,这篇日记写得诗意盎然!小孩子作文的提高仅仅依靠学校的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影响来自
家庭
生活———有书香、有
情趣
、有诗意的
家庭
生活。
《秋夜》
某日的晚上,
天气
虽不十分热,可是终究还有些闷。我吃罢晚饭,便到同学德明家里去,和他谈了一回天,就回来睡了。
我睡
在床上
,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而壁上的时钟,并不因为有人睡不着而延缓一分一秒,嘀嗒嘀嗒的声音,仍是很清楚地传到我的耳鼓里。过了一会,“当!当!”敲十点钟,又过了一会,敲
十一
点钟了。可是,我依然神清气爽,一些没有睡意。听听旁的人家,都已鼻息大作的睡着了。我想,像这样的躺
在床上
,永远不会入睡,不如下床去散一散步吧!
于是,我跳下床来,独自开了门到外面散步。仰望东方,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地升上来,格外明亮。过了一会,却被一朵彩云遮住。阶前的蟋蟀,不住的鸣着,好像在奏着
音乐
。
啊!这原来是
音乐
的秋天。秋天的夜里,是最使人适意愉快的。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
版
)
读后感:不知今天哪个孩子睡不着的时候还会散步赏月?在流光尘嚣里奔忙,大多数成年人已丧失了诗意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孩子了。大人忙,孩子也忙,双休日里随处可见忙着去上补习功课、修习技艺的身影,入夜恐怕早已鼻息大作了……
《
中秋
的晚上》
今天是
中秋
了!
恰巧今天又是星
期
日,真快乐啊!
家里,一天是忙着预备过节的东西。菱呀,藕呀,芋艿呀,月饼呀……在平常不买来的,今天一齐由母亲预备着了。菱是清嫩的,藕是甜爽的,芋艿是黏糯而甘香,月饼是油松而
甜美
。真是好吃啊!
大家在晚上团聚了仿佛开一个吃会,说说笑笑实在有趣。
月亮来了。
明亮,圆而大。月啊,好明亮啊!
她在屋檐上,她在桂
花
树顶上,她在我们大家的头上,她究竟在哪里啊?
清风拂着,桐叶摇着,银光射烁着。啊,好一个
美的
秋晚。
父亲
讲起故事来了。
小弟弟听得一双红菱也落掉了。
妹妹笑得少吃了一个月饼。
我望着明月,只是出神。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
版
)
读后感: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信嘛?可以看看这篇作文,这难道不是一篇绝妙的散文诗吗?今天孩子大多不会写这样的作文了,谁敢分出这么多的小节呢?老师早已传授了分段妙诀:总分总,开门要见山,结尾要点题。这篇作文太散了,不知在多少老师笔下会不及格啊。
蔚为大观:
作文
训练
体裁达17类
得知我喜欢老作文,好友从浙江诸暨给我寄来了一本《小学作文读本》(图3),这本书出
版
于1935年,约摸算来,当年的小作者应该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
这本书由150余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相当现在小学的四年级至六年级)作文组成,依照
文章
体裁分为十七类,这种分类的
方法
与今天的小学生作文选的分类大不相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记叙文;(2)日记;(3)游记;(4)传记;(5)小品文;(6)随感录;(7)
童话
;(8)小说;(9)
说明
文;(10)会话;(11)演讲辞;(12)看图作文;(13)议论文;(14)书信;(15)诗歌;(16)剧本;(17)
翻译
。真是蔚为大观啊!我细细看来,至少有近十种体裁的作文,现今小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过,由此可见当年小学作文
训练
范围之广。
本书每篇作文的后面还附有编者卢冠六先生撰写的指导意见,类似今天作文的批语。
《蜘蛛》【小品文】
陈声威
一个秋天的傍晚,凉风拂拂地吹来,灰色的天幕慢慢地展开,我独自一个人在檐前散步。
屋角的蜘蛛正在慢慢地作它的活计,忽而走东,忽而走西;才到这边来,又到那边去。我给它引起好奇心,只是呆呆地站着看。好容易它才把网结好了。过了一会网住了几只蚊蝇,天黑了,我便回屋里去。
次日清早,我跨下床来,便走到屋外去看。见那网上已多了十数只蚊蝇,蜘蛛正在快乐地吃着。下午我放学回家,向屋角一望,蜘蛛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细密的网和几只死了的蚊蝇,仔细一看,找寻了一会,才发现它在屋角底下甜蜜地酣睡着。啊!多么
幸福
的蜘蛛呀!
指导:做小品文好比绘画一般,绘画先要捡一幅有意思的景致来画。要描绘得精细,使当时的
情景
完全显露出来。比如本文,蜘蛛就是这图画的主体,其余都是陪从。结网、捕虫、偃卧的几种
情景
,真历历如绘。
《小鸟的自述》【
童话
】
王琛森
我在春天最快乐,有很好的巢住,有很香的
花
嗅,有很青的虫吃,有很美丽的
风景
看,春天真真快乐呀!我希望年年四季,都是春天。
夏天到了,我还是继续着快乐,有茂盛的树木,可以避暑,有葡萄棚的葡萄可以吃,有碧清的小池可以洗澡,有很凉的南风吹得我真舒服,还有许多同伴,一同玩耍,真快乐呀。
秋天到了,我觉得渐渐烦闷了,
花
木渐渐枯了,虫儿也少了,叶儿也落了,玩的地方也没有了,窠儿也旧了,西北风吹来,冷得我战战发抖。
冬天更难受了,
朋友
们都缩起头来躲在窠中了,寒冷的雪落上来了,食物也找不到了,有时窠儿也吹掉了,我几乎饿死和冻死。
指导:本文讲到鸟类在一年中的生活,完全就鸟类实在的生活情形照实叙述。
如果
平时没有留心观察过鸟类的,决计是做不出来。先后把时令来做线索,仍使全篇贯串,而并不觉得散漫。
《秋蝉和蚂蚁》【会话】
黄学礼
在一个
晚秋
的早晨,蚂蚁出去游玩,忽听得松树上有吱吱的声音,叫得很是悲哀,他一看,原来是一只秋蝉,于是它们就谈起话来了。
蝉很颓唐地说:“蚁先生,你来了么?你有什么法子可解救我吗?”蚂蚁就问它道:“公子,你为什么事情呢?”
蝉说:“先生,我快要饿死了哟!你不知道吗?冬天快要到了,我是无家可归的,一定要在树上给冷酷的霜雪冻死了。先生,你有什么法子救救我吗?”
蚂蚁很不经意地答到:“呵,公子!谁叫你这样懒惰呢?给霜雪冻死也是活该的。”说罢,它就匆匆地走开了。
指导:描写
情景
要真切,蚂蚁和秋蝉性情既不同,谈话的
情景
也就不同了。做
文章
时能设想当时的
情景
,就能够做得真切了。
《我们的教室》【
说明
文】
我们学校里有十二间教室,向南的有八间,向东的有四间。房屋高爽,光线充足,可算是本县小学中最好的建筑。
我们的教室,是四年级甲组,就在向南的八间的一间。前临校园,后有长廊,右面和三年级丙组只隔一垛墙,左边便是校长室了。因此参观的人,每逢经过我们这间教室时,特别加以注意。
这里有六十三个同学,三十二张桌子,分为八排。我因为年小而矮,所以坐在第一排。当面就是老师的讲台,壁上挂着黑板和各种美丽的挂图。室内布置得很整齐,也很清洁,所以全校的“清洁优胜旗”能够常常挂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是光荣极了!
实在的,我们的教室,委实是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
版
)
读后感:这是一篇
说明
文,短短的,二百来字就把自己理想中的乐园说得清清楚楚,如今有多少孩子能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室用简练的
语言
说清楚呢?比之民国时代的小学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
训练
太单一了。
斯文在兹:
文言文作文
读了白话老作文,我还想读读文言老作文,因为我知道,自从1
90
4年商务印书馆出
版
《
最新
国文教科书》,到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
版
最后一套国文教材《新撰国文教科书》,在这
期
间大多数小学使用的都是国文课本,也就是文言课本,这21年间,小学生们读的全是文言文,写的想必也是文言文。
2009
年初,我购得一本《中学生文选》,令我欣喜的是这本书也收录了各地一些小学生文言文作文!书的初
版
年月不详,再
版
于1946年,从作文内容透露的信息来看,
文章
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作者应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书中每篇
文章
都标出了作者的学校和姓名,有些
文章
还收录了老师的简评。
自1920年起,
国语
课本(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但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白话文课本完全替代了文言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小学文言文课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
这本作文选收录了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小学生作文,以
广东
番禺居多,诵读之际,不禁感叹:斯文在兹啊!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
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
期
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
花
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
音乐
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原评:精神活泼
读后感:我
第一次
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
书法
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
文章
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
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1930年)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
花
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
花
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原评:老练精当
读后感:读
文章
,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
形象
跃然上纸。
《夜月采莲记》
广东
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原评:天真活泼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濂溪先生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游大新公司记》(图4)
广东
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陈文杏
省之胜萃于堤西,有物屹然如涌出,高立于中天,傲雨凌云,辉煌灿烂者,曰大新公司。背环云岭,面带珠江,诚胜地也。月之中浣,陈子方暇,游于其中。时也灯火齐明,笙歌聒耳,衣香鬓影,络绎如织,两梯如龙蟠,陈设美备。窃念世之进化已达极点,回忆上古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者,则判若天渊,风马牛不相及也。然而其中洋货居十九,固利权外溢,外人视
中国
为最大销货场,以化学之劣货博吾有用之金钱,奈之何民不穷且弱也!循梯而上,直达天台,陈设益备,穷极奢豪。有假石山、粤京戏焉、
电影
戏焉,俯视市廛行出,飞鸟渡柯叶上,鱼灯若隐若现。奇草异木,环拱栏旁,而生明月星斗,引袖欲随微风,砭骨颇切遐思。嗟乎!自有招商贾设公司之法立,则小贩工作之徒,竟有日不暇给之叹。虽然此固无足怪也,独怪乎,彼奸商者,惟知图利,不顾金钱外溢,土货则以为劣,诚大惑不解也。吁!外人吸收吾金钱,而吾无以制之则亡无日矣。
原评:触景生情慷慨淋漓
读后感:大新公司创办于1914年,是民国年间
广州
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现在的新大新公司前身。由逛大新公司而生出无限感慨,真是难为了当年的小学生!且不论洋货、土货之对比是否精当,即以“背环云岭,面带珠江”八字来看,文字
功夫
了得!
丁慈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4 02:18
当代教育学者:民国小学
国语
课本堪为作文模范
2011
年12月
28
日
来源:
新闻晚报
秋天早上好课文配图
世界书局
国语
读本
商务
国语
科教书
据
中国
青年报报道
本世纪初,教育学者王丽自称曾参与过某个
版
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
期
间的经历可以用“痛苦”两个字来形容,幸而不多久就逃离了。
后来当王丽
第一次
见到重
版
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和世界书局这3套民国小学
国语
老课本时,王丽当时的那种惊喜如逢离散多年的亲人,心里说:哦,这就是亲
爱
的
母语
啊!如此优美、如此典雅、如此亲切。
作为一名语文教材编写者,王丽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呼吸到来自那个年代的一股清新蓬勃的气息。并且,这3套老课本也解开了王丽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民国时
期
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中国
韵味潜移默化审美观
老课本第一眼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内容,不如说是
版
式和装帧。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世界书局
国语
读本》(小学初级学生用)。这套读本的字体选用颜体楷书,结体方正,笔力雄健,富于阳刚之美,即所谓“颜筋”。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
中国
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
花
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与课文的颜体楷书相互映衬,教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
中国
气韵。
《商务
国语
教科书》(小学初级学生用)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课文字体也为颜体楷书,插图亦为工笔白描,十分简约素净。
相比于今天满纸
卡通
人物的彩色小学课本,老课本只有黑白两色,却别有一种平和、朴素之美,让人想起意境悠远的
中国
水墨画,想起
中国
乡村的白墙黑瓦。
老课本将
中国
文学之美、
书法
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在装帧
设计
上不照搬当时
西方
教科书,而是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创造出极具
中国
特色和
中国
气派的现代
国语
教科书的样式,比之传统私塾读物大大前进了一步。儿童使用这样的
国语
课本,得到的不仅仅是
母语
能力的提高,还有对
中国
书法
、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
中国
人的审美观。这样的课本,其内涵已经超出了简单的
国语
。
做人常识启蒙教化价值观
民国老课本的另一特点是教给儿童作为一个
中国
人的常识。
如初
版
于1917年的《商务
国语
教科书》,从课文目录便可看出编写者的意图:1.入学。 2.敬师。 3.
爱
同学。 4.课室规则。 5.操场规则。 6.仪容。 7.早起。 8.清洁。 9.应对。 10.孝父母……透过这些条目,我们看到的是《弟子规》的影子,即
中国
上千年来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童蒙养正,固本培元。
但老课本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采用大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场景来达到教育目的。如“亲恩”一课,画面中是一只老燕子叼着虫子,正飞向树丫间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敬老”一课的插图是一个小学生捡起一位老人被风吹落在地上的帽子,双手奉还给老人。 “好学”一课课文为:“李敬文,年六岁,时向其姐问字,渐通字义。 ”插图中有一几,几上摊一册书,姐弟二人一坐一立,姐正向弟弟讲解。 “睦邻”一课课文为:“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 ”画中母亲倚门而立,一儿手捧一盆糕走出家门,转头回望其母,母似做叮咛状。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课文,配上生动朴素的插图,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对于一些儿童一时不易领悟的“大道理”,老课本往往能用浅近通俗的事例来
说明
。儿童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可惜今天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却找不到这样的内容了。
老课本的编辑思想既传统又“超前”。在上世纪初,职业教育还完全是新事物——甚至今天的小学教育中似乎也还没有这样的内容。这些课文均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摈斥空洞说教,注重趣味性与潜移默化,背后则处处看到“教化”的影子,即在小学阶段便树立
中国
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为将来的立身处世奠定基础,难怪当初有的国文课本便称之为“修身国文”。
商务这套课本问世后,10年间风行全国,印数达七八千万份,可见对一代
中国
人的影响。
力求精密堪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
诚然,小学语文课不等于常识课,更不等于今天的“思想品德课”。 《开明
国语
课本》的编者叶圣陶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
训练
的规律和程序。 ”开明老课本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老课本尤其是《世界书局
国语
读本》。此读本为魏冰心等编写,上世纪30年代出
版
,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最早用白话文编写的教科书之一。书中采用了大量带有
童话
色彩的想象丰富的小故事。如第一课《苍蝇给蚊子的信》:
蚊子弟弟:
昨天
一阵雷雨,把我们分散了,很是想念。
我回想起
昨天
同你坐在窗前,欣赏那脏孩子的搔痒,我佩服你做的把戏,实在有趣。
后来,脏孩子的姊姊要捉住我,我就躲进厨房吃糕,并且移动我的脚,让脚上的微生虫下来散步,不久,脏孩子吃了那块糕,我也就飞开了。
晚上,脏孩子喊肚痛,接连泻了三回,弟弟,我做的把戏,你觉得怎样?
你的哥哥苍蝇
八月十日
苍蝇哥哥:
你的信收到了,你做的把戏真好,我很佩服。
我前天同你分别以后,也有人要捉我。我就躲在脏孩子坐的凳子底下,预备遇到机会,用力咬他几口,让微生虫钻进他的血管里去玩耍。
后来被我实行了。我料到过了几天,脏孩子一定会发疟疾,等他冷得发抖,热得发昏的时候,请你来参观好不好?再会。
你的弟弟蚊子
八月
十一
日
课文想象奇异,读来妙趣横生。像这样充满奇思异想的课文比比皆是。
编书文法冶文言白话于一炉
什么是纯粹、典范的汉语?对于
中国
人来说,回答这个
问题
似乎有些困难。
语言
是人的家园,也是一个民族的家园。汉语承载着数千年煌煌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富于生命力的
语言
。儿童时
期
是
语言
的敏感
期
,一个人对
母语
的感觉基本上是在此一时
期
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使儿童感受汉语的美,体会汉语的特点,进而培养儿童对
母语
的
爱
,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使命。
自1917年
胡适
在《新青年》
杂志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开始,关于文言与白话之争延续了整个上世纪二三
十年
代。论争的结果是“白话派”占上风。当然,这个结果也反映在教育上。 1920年,教育部下令将小学国文教科书改为“
国语
”。此后,在语文教科书中,白话文逐步取代了文言文,实现了“言文一致”。
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这3套小学
国语
课本编写于不同的年代,折射出上世纪前半叶汉
语言
演变的不同阶段,呈现给我们各不相同的
语言
风景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