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 《与象共舞》(A版) | 《与象共舞》(B版) | |||
价值取向 | 阅读本位 | 写作本位 | |||
教学意图 |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 | 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 | |||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认读“熟视无睹、松弛、按摩、尴尬、彬彬有礼、绅士、气氛、冲锋陷阵、小心翼翼、翩翩起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语段。 3.能运用“摘录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 4.依托重点语段,通过表情朗读、角色置换、想象体悟等方式,感受人象合一的美妙奇观,引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 1.能正确认读“熟视无睹、松弛、按摩、尴尬、彬彬有礼、绅士、气氛、翩翩起舞”等词语,积累几个带“睹”字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语段。 3.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题目的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 4.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 |||
预习要求 | 1.通读课文,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搜集一些反映泰国风土人情的资料,文字和图片均可。 | 1.通读课文,找一找带“睹”字的成语,例如“熟视无睹”等。 2.猜想课题,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重点写什么。 | |||
教 学 过 程 | 主要策略 | 意图 | 主要策略 | 意图 | |
一、抓成语感受风情 1.出示文中五个带生字的成语,指名读,集体读。 2.以五个成语为线索,出示文中的相关句子,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以五个带成语的句子为语境,引发学生对泰国大象的种种质疑。 | 1.对重点新词正音,能通读课文。 2.通过新词创设语境,激活阅读期待。 | 一、抓成语积累成语 1.由文中的“熟视无睹”带出“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等成语。 2.出示文中新词:松弛、按摩、尴尬、气氛,朗读正音。 3.根据四个新词出示文中的四个句子,要求学生将四个带“睹”成语分别填入句中。 | 1.以课文成语为线索积累更多成语。 2.借助课文语境运用成语,并实现整体感知。 | ||
二、抓中心句把握主旨 1.提炼读法。通过概括一、二两段段意提炼出“中心句摘录法”。 2.迁移读法。用“中心句摘录法”概括后面三段段意。 3.聚焦主旨。哪个中心句能回答泰国大象如此奇特的原因。 | 1.传授“摘录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 2.借助“文眼”(第三段中心句)把握全文中心。 | 二、抓课题质疑写法 1.解释课题的字面意思。2.你来写《与象共舞》这篇命题作文,会写什么? 3.联系《与象共舞》这个题目,发现作者的写法出了问题。 | 1.通过对课题表层意思的解释,引发学生对文章写法的质疑。 | ||
三、抓重点段深化理解 1.聚焦课文第五段。 2.反复变换角色体验“人象合一”的境界。先将语段中的“观众”称谓换成“我们”,表情朗读,再将“大象”称谓换成“我们”,表情朗读。 3.想象体悟:舞蹈的观众在对大象说什么?舞蹈的大象在对观众说什么? | 1.借助重点段,通过表情朗读、角色体验、想象情境等方式深入感受“人象合一”的美妙境界。 | 三、抓重点段体会表达特点 1.思考:第五段哪些描写特别精彩? 2.通过扩词、比较、想象、还原等方法体会“拥”的精确和“描写大象舞蹈语言”的节奏感、情味感。 3.理解“与象共舞”的比喻义和语境义。 4.感受全文“一语双关”的写法特点。 | 1.借助重点段,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写作秘妙。 2.通过对课题深层含义的解读,感受全文“一语双关”的构思特点。 | ||
四、抓课题扩展题型 1.明白“与╳共舞”是一种定格的词语形式,表示“和某某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之义。 2.逐层扩展题型:与蝶共舞、与狼共舞、与墙共舞、与飞碟共舞、与奥运会共舞、与上帝共舞等。 | 1.扩展“与╳共舞”这一词语格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 ||||
板书设计 | 人象合一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