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要为现实服务——随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下乡纪实 汽车下了公路,又在深山险路上盘旋了几十里,终于“嘎”地一声停下了。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第一个跳下车后对大家说:“到了,这是我们此次下乡的第一站,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胡彬彬此次带头下乡有两个目的,一是带着他的美国硕士留学生雷瀚杰和两名中国博士生李芳和吴灿到农村现场上本学期的第一课。二是带着3名英美著名建筑设计师考察湖湘特色建筑,以期使他们正在参与设计的长沙市地标性项目“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的一个子项目——院落式宾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湖湘风格。金秋时节,本报记者跟踪采访,看胡彬彬是如何诠释“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的。 了解村落文化必须到农村去 “我们中国的传统村落,不光是建筑独特,它蕴含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比如这个院落。”胡彬彬边说边跳上一个高台阶对大家讲道,“起先,这个大门正对道路,可中国的堪舆学即风水学认为,那叫‘当冲’,不吉,于是这家主人便在门前砌了一道女儿墙,并垒进一个小土地庙,这样,就破解了‘当冲’的弱点,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中的独特表现。”在会同县高椅村,胡彬彬告诉记者:“了解村落文化必须到农村去。” 来到建于道光三年的邵东县荫家堂时,胡彬彬又讲起了中国建筑中蕴含的按长幼之尊、男女之别的秩序等级而配其相应居室等文化现象。“这家主人便是带着4个儿子修建了这座庄园……” 在始建于光绪十六年的双峰县三塘铺,号称中国第二大庄园的“体仁堂”,面对其中的一座中西结合的院落,胡彬彬主要介绍了晚清时,它的主人刘敏吾思想先进,建造了这座西洋楼的原因。 胡彬彬的博士生吴灿拿着相机,不时地对准门楼、街道、祠堂,甚至趴在墙根处,对着刻着年月的砖墙急切而认真地拍摄着。博士生李芳则一边静静地听,一边飞速地记录着。 3个外国专家詹姆斯、本杰明、谢拉夫更是上下左右转换着各种拍摄角度。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