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全程实录 2012年2月28日,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儿童礼仪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区总面试官蒋佩蓉,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等众教育界领导、专家、一线校长参会。中国教育研究网记者用镜头全程记录了本次创新教育盛会。 ![]() 下载附件 (81.2 KB) 我们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布置好了足够容纳200人的大会场,敬候各位领导、嘉宾和与会记者的到来。 ![]() 下载附件 (52.89 KB) 摆放整齐的手模,待时在“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上,各位嘉宾将留下珍贵的手印,以示留念。 ![]() 下载附件 (80.82 KB) 13点过后,开始有嘉宾陆续到会,在嘉宾休息室小憩。门口摆放的中国教育研究网的易拉宝很醒目。 ![]() 下载附件 (59.05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到会,并欣然为中国教育研究网题词“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 下载附件 (93.13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到会,为中国教育研究网题词“教育无痕” 2012-3-2 15:40:29 上传![]() 下载附件 (87.59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来到嘉宾休息室 ![]() 下载附件 (96.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与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 ![]() 下载附件 (81.7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 ![]() 下载附件 (85.53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亲切交谈 ![]() 下载附件 (56.96 KB) ![]() 下载附件 (53.85 KB) ![]() 下载附件 (56.86 KB) 与会嘉宾从休息室陆续进入会场 ![]() 下载附件 (69.86 KB) 我们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嘉宾、媒体进入会场 ![]() 下载附件 (76.81 KB)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杜月媚介绍本次论坛内容及与会嘉宾 ![]() 下载附件 (107.9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致辞并发表演讲 ![]() 下载附件 (90.84 KB) 全国正西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发表演讲 ![]() 下载附件 (109.99 KB) 全国正西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与会嘉宾展示其为中国教育研究网写的书法作品 ![]() 下载附件 (49.74 KB) 与会嘉宾: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 ![]() 下载附件 (38.93 KB) 与会嘉宾: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副总裁、亚洲区域总监,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顾问薛揄 ![]() 下载附件 (52.98 KB) 与会嘉宾:培生集团爱德思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 北亚及大中华区总监高建军 ![]() 下载附件 (46.08 KB) 与会嘉宾: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刘诗海 ![]() 下载附件 (61.99 KB) 与会嘉宾: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调研员 胡宏伟 ![]() 下载附件 (44.22 KB) 与会嘉宾: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 ![]() 下载附件 (51.27 KB) 与会嘉宾:人大附中校长助理 竺豪桢 ![]() 下载附件 (51.48 KB) 与会嘉宾: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舒大军 ![]() 下载附件 (44.83 KB) 与会嘉宾: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中学副校长、2011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撑腰校长杜志刚 ![]() 下载附件 (49.55 KB) 与会嘉宾:天津微山路中学校长 吴建生 ![]() 下载附件 (46.91 KB) 与会嘉宾:2008年奥运火炬手、北京市文明之星、北京市志愿者之星 关艳 ![]() 下载附件 (56.66 KB) 与会嘉宾: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业顾问 周合 ![]() 下载附件 (53.4 KB) 与会嘉宾: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蒋佩蓉 ![]() 下载附件 (43.27 KB) 与会嘉宾: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理事、上海百特教育慈善基金理事长 王胜 ![]() 下载附件 (48.15 KB) 与会嘉宾: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黄震 ![]() 下载附件 (52.64 KB) 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总监、中视新科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眉 ![]() 下载附件 (48.11 KB) 与会嘉宾: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无锡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解晓南 ![]() 下载附件 (52.87 KB) 与会嘉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教授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杨霞 ![]() 下载附件 (56.9 KB) 与会嘉宾: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安全及防灾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温涵竹 ![]() 下载附件 (57.31 KB) 与会嘉宾:中视新科动漫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中国动画学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杜刚 ![]() 下载附件 (47.43 KB) 与会嘉宾: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生命教育推广人 曹专 与会嘉宾:儿童文学作家,科普剧作家 赵明 …… ![]() 下载附件 (69.94 KB) 中国教育研究网上线仪式:左起,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 ![]() 下载附件 (70.14 KB) 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发表演讲 ![]() 下载附件 (83.1 KB) ![]() 下载附件 (69.27 KB) ![]() 下载附件 (64.78 KB) ![]() 下载附件 (73.99 KB) 多方研讨上半场:《创新教育进程中各方的角色定位与具体作为》嘉宾们热烈探讨 ![]() 下载附件 (86.64 KB) ![]() 下载附件 (90.59 KB) ![]() 下载附件 (78.06 KB) ![]() 下载附件 (71.24 KB) 多方研讨下半场:《呐喊与坚持/无痕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与实现》 ![]() 下载附件 (41.64 KB) ![]() 下载附件 (33.61 KB) “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各嘉宾留下手模,以示留念 ![]() 下载附件 (84.5 KB) “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 下载附件 (74.96 KB)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致闭幕词 |
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尊敬的任玉岭参事、尊敬的郭永福副会长,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美国近20年的经历,包括与我女儿共同走过的对她的教育历程以及我本人在美国高校的工作经历, 让我对中美两国,特别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有了较深的认识。我一直为祖国取得的骄人成就而自豪,同时也为一些不足,尤其是教育而心急如焚。 如今,无论是从媒体还是从现实中感受,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好像都是很累。“压力、溺爱、体弱、冷漠……”目前我们的教育,鲜有掌声。我觉得目前中国之教育,是我们在大国崛起中的痛。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我们知道,国之强,强在人,人之强,在教育。我认为,中国存在的教育问题不在于钱,而在于意识,更在于作为。 我和这个网站的创办人付永先生认识于两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和他的团队给我的印象是善良、实干。去年的一天,他说要向我请教教育方面的事情。当他向我介绍他的教育理想和规划时,我几乎是一下子被震撼。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做了这么多的学习和调研,没有想到他们的动作这么快: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几乎是痴迷。我对他说,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行为,而且不一定赚钱。他对我说,他已经做好了权衡和选择。 “哪怕就是失败,哪怕就是只能影响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个孩子,那也值得。“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到目前为止,这个平台已经帮助了许多的家长和孩子, 也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机构的注意。我本人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与这群年轻人一道开始了新的梦想。 中国教育研究网是个教育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与专业机构相连,与自然相连,与社会相连、与实践相连。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孩子能体验到世界最先进的教育,能和全球不同国家的孩子一起沟通和分享,这个平台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搞贵族教育,我们有“黑板擦行动”公益平台。我们不搞精英教育,我们有青少年未来领袖论坛。我们对领袖的理解是,“从意识和行为上能真正驾驭自己者是为领袖”。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教育,是中国崛起的希望。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能自如应对未来的生存与竞争是我们父母最大的梦想。但有些时候,不因为我们有责任就一定能做更好。教育,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有“知”,更要有“行”,且必须是正确的持久的行动。 我非常赞同刚才郭老的观点,创新人才应该从小抓起。在美国,我看到了很多的创新,那里从幼儿园就提供创新的环境,人们也热衷于创新。所以,美国发明了晶体管、个人电脑、互联网,出现了FACEBOOK、GOOGLE、APPLE。为什么我们如此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却输在了最后? 因为,孩子最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被我们给抹杀了。基于此,我对我们的平台,对我们的黑板擦行动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在这里,我也恳请在座的各位多点关注,多点支持。 大国的崛起意味着承载更多的希望和责任,这些都需要人来完成。没有科学的教育,这一切都是空谈。创新教育,变革教育,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应该从灵魂深处,从点滴做起,从具体做起。只有创新和变革,才能让孩子有快乐,才能使孩子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学校、老师、孩子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中国教育如果要想赢得好的未来,必须遵循孩子的生长和教育规律,以探索和实践为出发点,整合多方力量,借鉴先进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孩子主动探索、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中国的教育有忧虑,也有欣喜。过去我更多的是忧,而今天更多的则是喜,因为,已经有那么多同路人与我们并肩前行。 谢谢大家!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