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学随笔:寓德于教,要讲究一个“适”字 [打印本页]

作者: 陈迎    时间: 2012-6-20 21:21
标题: 教学随笔:寓德于教,要讲究一个“适”字
寓德于教,要讲究一个“适”字



学科教学,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德育的相通性。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能抓住契机,不露痕迹,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寓德于教也要讲究一个“适”字,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
寓德于教要适时
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及时发现异常现象,迅速找到与之对应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巧妙地指出学生不对的观念、纠正不妥的行为、刹住不正的风气。学科教学内容在不影响知识链条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我们班上前一段时间曾出现了几位学生撒谎的情况,我将语文a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比金钱更重要》这一课提前教出,通过一次次的叩问,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对诚实守信有所感触。

二、
寓德于教要适机
寓德于教也是一门艺术,更要讲究方式与方法,教师切不可一上来就进行空洞的说教,而要力争在循序渐进中,做到巧妙自然、水到渠成,赢得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双丰收。因此,确立好德育的渗透点后,教师要平心静气,耐住性子,细心观察学生,留心搜集信息,做足前期的铺垫与预热工作,在万事俱备,只候东风时,再在课堂上瞄准时机,像相声演员般地适机抖落德育的“包袱”。

三、
寓德于教要适度
寓德于教,主体应该还是学科教学,德育只是某一两处的点染。笔者认为,寓德于教最理想的情形是情理交融,了无痕迹——像白云轻轻地飘过,像春风暖暖地吹过,像涟漪淡淡地散过,像水墨浅浅地点过。因此,寓德于教要讲究适可而止,进展有度,不能大肆延伸,喧宾夺主。否则,课将不课,给人的感觉是“四不像”——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自然课不像自然课,美术课不像美术课,倒像是千姿百态的品德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