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这样的小学语文真美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9 10:53
标题:
这样的小学语文真美
这样的小学语文真美
作者:潘采夫
周末去万圣书园看书,看到倾心已久的《开明国文讲义》上下两册和《开明国语读本》上下两册,赶紧买下,两本送给外甥女,两本要带给女儿,她俩都是九岁。刚才浏览新闻,看到《读库》主编张立宪又出了一本民国元年的教科书,并向书友们强烈推荐。张立宪对那套书的沉醉,又唤起了我的民国小学语文情结,我想用这篇文章向家长们呼吁:让你的孩子读一读民国小学语文。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书评:《寻找失落的民国小学语文》,当时是为语文出版社的《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选粹》和《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评介》所写,书里选摘的一些民国课文,至今回味起来还让我感慨不已,我们竟然有过那么好的语文教材!
张立宪选取的例子,主要讲的是文字的美,比如初小的课文:“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文字晶莹剔透,感情真挚暖人,现在我们读来还能怦然心动,若有所思,对当时的儿童,该是多好的精神营养。
我那篇书评里选的课文,以小学高年级课文比较多,课文已经不设置标准答案,开始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文中洋溢着开放的精神和青春向上的气息。比如:1932年出版的《新选国语读本》第一册,有篇课文叫《两个疑问的信》这样说:“平之:先生时常对我们说,进退要守秩序,应对要有礼貌。但是也有人说,秩序,礼貌,是束缚自由的东西。照你看来,究竟应该怎样呢?”这是给一年级孩子的,感觉程度稍有点深,但这种尊重小孩、平等探讨的方式,真好。
再比如1937年的《北新文选》第二册,一篇课文的课后问答题:“1.蟋蟀唱什么山歌?2.金鱼流什么眼泪?3.他们为什么要求自由?4.不自由有什么痛苦?5.不自由的人叫什么?6.自由是可以要求得到的吗?”问题从浅到深,逐步推问,后四个问题有很强的开放性与探讨性。你也许会怀疑,孩子们能懂这些东西吗?他们也许似懂非懂,但我相信,经过对小蟋蟀和小金鱼命运的关心和独立思考,有些孩子会把自由这两个字刻在心里。这不正是语文课本本该具有的启蒙作用吗?
有些课文不仅告诉孩子们道理,还会教给他们方法。如《高小国语读本》第二册中的一篇,《一个有趣的会》:“课后,我们一级,开了一个自治会成立大会……每一个同学要发言的时候,一定要得到主席的许可……在疑案讨论到分歧的时候,那真有趣极了……在这一次会议上,我得到了许多经验,我觉得集会是要练习的。”
读者当然清楚这样的课文,对于先天营养不良的我们,以及我们嗷嗷待哺的孩子,是多么稀缺的珍品。所以,我才呼吁现在的家长们, 赶紧让孩子重读民国小学语文,让它成为孩子最好的课外读物,那里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麦田”。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