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太大?太艰深?有意义? 一份理想主义书单引发的热议 标点专题,病句专题,词语专题,阅读专题,高考卷……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样的作业尽管可能令人不快,但由于其与考试内容具有高相关度,所以当它以不容分说的姿态成为“正常”的寒假作业,在人们看来也就成了无比正常的事。 倒是这样的作业让人吃惊—— 电影观赏单元分普通级和发烧级: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生命伦理大作《蓝》,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美国导演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医生》,中国韩杰导演、展现后现代中国农村景象的《Hello!树先生》…… 书籍推荐部分,除了经典散文,还有乌托邦分类下的老子《道德经》、柏拉图《理想国》,反乌托邦分类下的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以及帕斯卡《思想录》、司马迁《史记》,等等。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杭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杭外)这份包括100多本书、20部深度电影在内的“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书单”在微博上被转发上千次,引来网友围观。 众议 网友cosice:“一上高中整个气氛就变成了你要学习,你要高考,其他一切都等高考后再说。” 网名为瑄禾的秦皇岛初三学生:“我们这里的图书馆太小了,好多书都借不到。再说我们一天十个小时上课,一点空闲也没有。” 国际关系硕士生李子:“我们那时候老师开出的书单大都文学、文艺气息浓厚,现在加入了社会学、政治学的入门书籍,这是进步。” 冰天雪地小丸子:“如果是真的,我对这个语文组深表敬佩。” …… 艳羡者赞:“这样的作业太幸福了。”怀疑者则担心“高一学生是否看得懂”。经常对学校语文发表意见的《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大叹“惭愧”,坦承“颇有一些我没读过”。 曾与王尚文先生一起主编《现代语文》(初中读本)的诗人西渡看到这份书单,第一反应是“太理想化了”。“就我对目前中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书单中推荐的书籍和电影都太深了,量也太大。” 叶开认为,杭外的教师是有理想的,很值得尊重。但这种广泛的涉猎,可能会导致学生贪多而无法消化。 对于这种疑问,杭外有学生在网上回应:“学校并未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某一时段内读完这些书,而是从书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认真阅读后在思考的基础上写出阅读报告。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视角和思考。” 杭外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倪江介绍说,学校曾作过阅读调查,两周至一个月时间读一本书是学生的平均速度。 高一(5)班女生楼丽婷这个寒假读了北岛的《青灯》、《午夜之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刘瑜的《民主的细节》。“自选的《精神分析引论》和《荣格自传》还没有读完。”她说。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