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破译自闭症孩子生命密码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31 04:38
标题: 破译自闭症孩子生命密码
破译自闭症孩子生命密码
——记本溪市溪湖区三和小学优秀共产党员、特教教师栾娜
  在一方“残缺”的世界里,她含辛茹苦。10年,她引领40多名孩子摆脱了自闭病症的困扰;10年,她帮助40多个家庭收获了拨云见日的喜悦!
  这是怎样的课堂:六七个年龄不等的孩子,一会儿这个把裤子脱了,一会儿那个站起来又蹦又跳;老师刚安抚住这个,那个又跑出去了……这就是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三和小学启智班班主任栾娜经常面对的课堂。
  每天与学生们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一起创造灵动的课堂,静静地聆听琅琅书声,细细地感受思想碰撞,是为人师的享受。然而,同样身为教师,栾娜却要每天面对患有程度不同自闭症的孩子。10年了,栾娜依旧笑容灿烂,笑声爽朗。她说:“为那些生命补缺,我充实、快乐、欣慰!”
  一个不知疲倦不会厌倦的女教师
  2000年,栾娜在从事了8年普通教育之后,走上特教岗位。栾娜带的第一个特教班虽然只有4名学生,但管理起来却极其费劲儿:一名学生身高1.78米,体重200多斤,喜怒无常像个两岁孩子;一名学生右侧肢残,重度智障;一个女孩只会说几个字,却都用在了脏话上;还有一个无语孤独症男孩,要么在座位上嗷嗷大叫,要么从嘴里往外掏吃进去的东西……
  毕竟,栾娜在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经历了4年弱智教育的专业学习,并且成绩优异,加之她从小就对做教师深怀渴望和激情,她迅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工作。从此,在普特一体的三和小学校园里,就多了一个不知疲倦、不会厌倦的女教师。
  2004年9月开学时,栾娜的班级新来了一名8岁自闭症男孩儿。孩子家长对着栾娜哭诉:“我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3岁时突然不与人接触,光着身子满屋走,现在还不会自己大小便……”本来,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是可以不收的,但栾娜看着哭泣的孩子妈妈,特别是孩子那满头白发的奶奶,看着她们那么伤心无助,实在不忍拒绝。
  为训练这个男孩儿上厕所,每节课间,栾娜都领他去厕所,教他脱裤子、蹲便。一开始,男孩儿根本不听,有尿还特意往栾娜鞋上尿,或者躺在厕所地上连踢带踹,又哭又闹,咬人掐人。栾娜的胳膊经常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情绪到极端时,男孩儿就用脑袋去撞暖气或桌子。每当这时,栾娜就紧紧地抱着他,“宝儿、宝儿”地叫着。等他安静了,栾娜就再教,一次次,一遍遍。半年后,男孩儿终于能自己大小便了,还可以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后来他又学会了数数、背儿歌,还学会了喊栾娜“老师”!
  现在,越来越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开始知道,三和小学有位叫栾娜的老师,其他特殊学校不收的孩子,到她那里,准保“零拒绝”。
 让自闭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
  栾娜从走上特教岗位开始就负责启智班。启智班的任务是把刚入校的患病程度不同的特殊学生,教育、训练成能够生活自理,可以进行下一步教育的学生。
  2002年,小宇来到栾娜班级。当家长离开教室的一瞬间,小宇一跃而起,声嘶力竭地哭叫着,啃咬自己的右手手背、手掌,原来结成厚厚老茧的地方,立刻冒出了血……小宇没有语言,当他不能表达自己意愿时,就咬自己或用头撞东西。栾娜决定对他做单独训练。每天课间10分钟,训练他静坐、听指令:起来、坐下、开门、关灯。放学后,栾娜抱着小宇,抚摸着他的头,手把手教他把算盘珠穿起来。两个月后,小宇终于能坐上几分钟了。
  寒假来临,为了不间断训练,栾娜把自己6岁的儿子锁在家里,每天去小宇家对他进行训练,跟他亲昵地玩游戏。两个假期就这样过去了。就在暑假开学后的一天早上,小宇跑进教室,在弯腰换鞋的栾娜后背上咚咚捶了两下,突然清晰地喊了一声:“老师!”这可是小宇第一次开口说话,也是第一次主动跟别人打招呼。那一刻,栾娜快乐、幸福、满足!她把小宇高高地举了起来。小宇的父亲站在门口惊呆了,好久才哽咽着说:“栾老师,7年了,我第一次听见孩子说话。我们家长做不到的事情,你用爱做到了!”

  教自闭症孩子拿起画笔唱起歌
  “子群说,今天学了一个字,内,内衣的内。”“今天子群把碗筷都给刷了。”9年来,子群的妈妈和栾娜始终保持着电话联系。子群是先天性自闭症患儿,并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喜怒无常。子群的妈妈也是一位小学教师,子群是她心头最大的痛。一个偶然机会,子群的妈妈知道了栾娜。
  子群来到栾娜班级时7岁,陌生的环境让他情绪很差,每天就是哭,嗓子哭哑了、哭累了才肯罢休。栾娜把他抱在怀里,放上音乐,轻抚他的头,让他安静放松,给他好吃的、好玩的,让他高兴。子群的情绪一天天在改变,栾娜逗他的时候,他开始露出笑容。一天,一个学生吃饭不洗手,栾娜一遍遍地让他去洗。栾娜假装生气。没想到这时子群抱住栾娜说:“栾老师不生气。”子群会心疼老师了。
  一天天,栾娜教给子群一项项生活技能。子群学会了写字,能正确书写和掌握5000多个汉字;子群学会了算数,能熟练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运算,班上7名同学每天中午的饭费都是他去食堂结账;子群学会了画画,2009年世界自闭症儿童日,他的油画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子群学会了弹钢琴,能准确弹奏《汤普森钢琴教程》中的40多首曲目;子群会手工制作,爱唱歌,还学会了打篮球、乒乓球、游泳;子群经过两年多的训练,现在每天独立换乘两段公交车上下学……
  子群生命的密码被栾娜一点点破译。正如种子遇到适宜的温度、阳光和水,他的生命开始热烈绽放。


她希望特殊儿童都能融入社会   于振涛毕业5年了,现在一处建筑工地负责量尺。不上班的时候,于振涛就回到学校。栾娜上课,他就坐在教室后面;下课,他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去厕所,一呆就是一天。于振涛是栾娜特教生涯的第一届学生,他的工作就是栾娜帮着找的。
  自闭症孩子都有刻板行为,一旦学会一种行为,便终生不忘。比如,教会他们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那么,如果手里有垃圾,他们就会一直拿着,直到找到垃圾桶。能不能把刻板行为变成他们就业的一线希望呢?栾娜教孩子们擦窗台、倒垃圾、钉纽扣、认识钟表、刷碗、买水果、算账……尽可能多地教给他们基本技能,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基础。
  栾娜时刻为这些特殊孩子将来适应生活、社会、就业和安置而不断地努力着、准备着,不遗余力。振博记忆力好,爱干净,将来去酒店工作就很合适;子群没有攻击行为,以后学按摩自食其力不也挺好……栾娜每天把孩子们的特点想来想去,看他们将来能干些什么,然后有意识地去培养。子群最大,过两年就得离开学校。栾娜每周两次领子群去按摩院学按摩,子群学得有模有样。
  栾娜经常让自己的学生和正常孩子一起活动、玩耍,与正常群体接触交流。课余,她主动融入各级残联组织、机构,竭尽全力宣传呼吁,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理解接纳、关爱尊重残疾儿童。
  “只要心中有爱,黑夜便不再漫长,而奉献这份爱去感化孩子、教育学生,则会使特殊教育焕发出新的曙光。”每一天,栾娜都在努力着。(记者 刘玉)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3日第1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