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续写日记趋近雷锋 ——北京雷锋小学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凝练办学特色 北京城,鼓楼下,僻静的胡同深处,有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39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学雷锋,四五千名小学生续写了30多本1500余篇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在这里安了家、扎了根。 39年来,不管社会思潮如何变化,学雷锋的接力棒始终在每一任校长和辅导员手中传递,雷锋精神成为学校的育人特色和立校之本。 39年来,他们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元素。教师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学生像雷锋那样做人成才;每一名毕业生身上都有雷锋的影子,心中都有一个解不开的雷锋情结。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雷锋小学——北京市唯一以雷锋名字命名、全国第一所雷锋没有来过的雷锋学校。 30多本日记记录学雷锋的点滴小事 雷锋小学身居闹市却远离喧嚣。小巧而精致的校园,青灰的四层教学楼,爬山虎的枝叶掩映着山墙上汉白玉的雷锋像,别有一番韵味。 “过去5年半时间里,老师们教会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们将班级努力的目标定在了‘知感恩’上……”在这个新学期开学的升旗仪式上,六年级(1)班李晨阳宣读全班同学续写的雷锋日记。这是雷锋小学多年来的传统。 从1973年开始,雷锋小学的学生们一直坚持续写这本特殊的日记,每个中队每周轮换一次,全校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成长感悟,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大家宣讲自己学雷锋精神的行动与体会。 在雷锋小学的展室中,陈列着39年来学生续写的30多本1500余篇日记。32开的、16开的,缎面的、硬纸壳的、彩色包装的,带着不同时期的印记。从工工整整的格子纸,到剪贴画、手绘花边配上文字的手抄报……一茬又一茬学生用小手在各式各样的日记本上记录下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快乐助人的点滴小事,文字稚朴,童真可掬。 翻看不同年代的日记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烙印。 1973年的第一本日记是系着红色的蝴蝶结的一摞方格纸。六年级(2)班的魏爱霞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遵守纪律,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红小兵”。2004年,六年级(2)班的同学们叮嘱在利比亚维和的雷锋班叔叔要预防中暑。2009年,四年级(1)班的同学们向叔叔们讲述自己卖废品帮门头沟的小朋友订报纸的故事。小学生们在日记中记录生活的点滴,和雷锋叔叔对话。志愿者精神、公益服务、尊重生命等善和爱的种子,就在这样的对话中悄悄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每年3月5日前后,雷锋班班长来京参加雷锋小学的学雷锋大会,已经成为惯例,每本《续写雷锋日记》也会由当年的雷锋班班长写下新一年的第一篇。2007年的日记本首页,工工整整地写着“用雷锋精神塑造完美人生”,这是时任雷锋班副班长黄帮维对孩子们的期待。 有一篇日记,当年的大队辅导员、续写雷锋日记活动的发起人卢锦华一直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彩色宽银幕电影还是个新事物,五年级(2)班的陈旭星期天冒着寒风赶到三里河工人俱乐部,正要走进电影院时,忽然看到有一位老奶奶站在门口,因丢了电影票,检票员不让进。陈旭毫不犹豫地把电影票塞给老奶奶,没等老奶奶掏钱给他,他就转身走了。 卢锦华说,孩子们助人为乐的表现,是我们多年坚持学雷锋活动的最大动力。孩子们在学校不可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39年过去了,学校在点滴小事中学雷锋、学做人的故事,实在太多了。“送水小队”为鼓楼大街交通岗送水,“送爱小队”是敬老院的常客,“爱幼小队”每天替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领饭,“雷锋中队”坚持20多年照顾孤寡老人…… 39年来,学校把学雷锋融入晨会、班队会、特色活动中,通过学生可知、可感的小事,促进行为改变。 39年来,学校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品德教育和教学质量相互促进。 在学校当了近10年辅导员的杜志勇说,学雷锋活动只有常态化,才能使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实践主题与活动载体。 |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梁赛玉 王春燕)当12岁的史率君被问及谁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的名字脱口而出。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他的学校就是以这位“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名字命名的。 两年前,史率君从河北省转学到北京雷锋小学。母亲为他选择了这所学校是因为“这里可以学习雷锋刻苦勤奋的精神,学习怎么做个好人”。 雷锋小学位于西城区西绦胡同,原名双寺胡同小学,1990年正式改为现名。 1962年8月,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因公牺牲。之后,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事迹被广泛传扬。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日记中的名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在史率君的学校,雷锋的符号随处可见:教学楼外墙上的雷锋头像一进校门就映入眼帘;楼内的“雷锋展室”;学校有自己的“雷锋”课本――《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三十平方左右的雷锋展室里,一座戴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像立于毛泽东所提“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背景墙前,它面前的展台上,散放着几本已经发黄的本子,是几十年来学生们续写的“雷锋日记”。 在1973年续写的“雷锋日记”里,六年级一班的赵仁刚决心帮助同学佟安顺加入“红小兵”;二年级三班的李瑛在中队会上被雷锋的故事感动,自己带了白灰到学校粉刷教室的破墙。 现在,史率君和他的同学们依然在坚持续写“雷锋日记”。每周一上午的升国旗仪式,学生代表会捧着日记在全校师生面前宣读。不过,日记的内容已与之前大有不同。 “讲文明,守纪律,知感恩是我们今年(学雷锋)的主题。我认为,学雷锋,应该落在知感恩上,就是对于帮助我们的人说一声感谢。”史率君的日记这样写道。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