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独立书店立碑 |
![]() 就在国内最大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猝死”前四天,坚果和他的同伴在深圳做了一个装置——“30天就倒闭书店”,来展示一个书店从开业到倒闭的全过程。 “独立书店的倒闭是必然的,但有死就有新生,总还有一批热血的年轻人有梦想去做这件事。” 坚果的书店就像一块墓碑。 就在国内最大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猝死”前四天,坚果和他的同伴在深圳做了一个装置,来展示一个书店从开业到倒闭的全过程。 对他来讲,书店终究是要倒闭的。为了证明它,坚果找到了十足的噱头:“30天就倒闭书店”。按照“设计”,这家书店从开张头一天起,就注定了要在30天后的11月22日消失,不可逆转。 这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 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赶在它们都消失前,坚果为它们写下了铭文,“我很悲观,如何才能避免书店消失,似乎无解。” 30天就关门 从10月24日开业起,坚果的书店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展示30天,然后寿终正寝。 从一开始,坚果就没想着要做救世主,书店的广告语是:“欢迎光临促进倒闭”。 书店业的颓势在所难免,他无能为力,能做的仅仅是去展示它的消亡过程。 像是一场精神的送葬。坚果在店门口的橱窗上警醒地写着:“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倒闭了一万多家书店。过去十年,中国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有人说:每少一座书店,就多一座精神病院。” 坚果让更多的人来见证这个过程。在书店存活的30天里,他邀请了30位爱书的朋友,每人来当一天店长,每天提出一个问题,与进入书店的读者随意探讨。 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和普通书店没什么区别。精心挑选的各种书籍,多是人文社科类的,一股脑儿被摆在架子上,其中有些还是从旧书摊淘来的。黄色的射灯打在书架上,三三两两的顾客在书架前一本一本地翻找。 书店空间不大,但坚果还是召集了好几次沙龙。主题有“摇滚理想的倒闭”、“不跟书店说再见”、“我们为什么焦虑”等。受邀嘉宾有歌手、作家,他们和闻讯赶来的爱书人一起进行交流。 “我没有想着去做实验,或试图为书店寻找一条出路。”听上去,坚果不像店主人,倒像是一个旁观者。 在几次沙龙讨论中,有读者热情地参与进来,为书店的发展建言献策。“应该把书店做成一个社交场地,让喜欢书的人形成一个圈子,在这儿举办各种沙龙活动,有的还可以卖票。”“可以按小时收费看书,像英式复古图书馆一样,有长排书桌,绿复古灯,有现磨咖啡或茶。”“不能只是卖书,要有商业点子。” 来书店的人不算少,至少比坚果最初预想的多。一起帮忙的“与木书房”老板阿木说:“开业以来每天能卖三四十本书,好的时候卖一百多本,但利润根本撑不起这家书店。”阿木觉得,作为行为艺术,“30天就倒闭书店”固然是成功的,但书店真的存活不下去,他自己艰难经营的“与木书房”已经离倒闭不远了,尽管它8月份才刚刚开张。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