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著名书法家、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管峻书法--【实名注册登陆看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38
标题: 著名书法家、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管峻书法--【实名注册登陆看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NDE2MD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NDE2MDU2.html
[attach]17879[/attach]
  1964年出生,江苏滨海县人。1983年当兵,1988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国画院专业书画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39
http://bbs.binhai.cn/thread-140570-1-1.html

我作为书法之乡的一员,受到良好的影响爱好写字且一直坚持写字二十有年了。模形画样也有了些板眼,入过一些展览。心高起来,书法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卑恭醉心流涟于教授的文章、学院的理论,名家的绝技几近着魔,颂之研之习之,如坠云雾间,什么主义、什么运动、什么块面、什么构成等等总让我不可思议,大学生神圣殿堂里难道学的就是这些,巫术?杂耍?还是平平实实的写字,让我喜欢。于是我更加地欣赏管峻的字和他的书法。对于管峻先生书法的评析,大人物、大家、名家、专家的捧文贬文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都可见到,我的只是作为小人物门外汉一孔之见,增一笑。

  一、潜心打磨、点画过关。说要点画过关肯定让很多人笑,尤其会为书法家不屑。都是家了谁的点画不过关啊!童子功、小儿科的事。可是我们品赏很多书法家、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看似横空出世,激情飞扬,可就是不耐看,点画真的是没过关啊!总留下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奈和惆怅。而管峻,绝不会带来这样的遗憾。点画精到而纯粹,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赋、点线的敏锐、功力的深厚。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回看历史上王献之蘸尽三缸水,才有一点像羲之;唐太宗唯戬戈丿画得虞世南妙处;王觉斯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至老都在打造点画;林散之老一直临池晚年临习的钟繇小楷,散淡中尤见点画之精妙,让人回味无穷。等等故事说明合格的点画绝不是一朝一夕练就,也绝不是练成后一朝一夕能放弃过。管峻过硬精到的点画功夫证明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他在书法事业上超越常人(很多书法家)的勤奋和执作、他的书法作品的极高价值。

  二、写楷隶聪明之举。书法有真行草隶篆诸体,管峻诸体皆善,更着力于正书之隶、楷书实是他的聪明之举。正书点画明晰结体方正,布白匀称,易于模习上手,反复临习之中逐渐灵动厚实有序,坚持就是胜利。很多有天赋的书家忍受不住单调寂寞之苦半途而废,实在可惜。管峻敏锐地发现并避开了篆书易流于符号化的考据歧途和草书易堕入纠缠和狂放失度之苦,避免了无谓的耗费青春岁月,以他小时农村人极强的忍耐劲和韧性坚持着书写着,如野寺中的经文抄手。骚动的心趋于平静,简单的笔充满韵律,纸上的字生动而有序,作品和谐自然又极具法度,这是多少书法家向往的境界。当一幅书法作品能打动人的时候,它已经具备了魅力和灵魂,一般不去讨论它的书体影响力,书体本没有高下之分。写草书需要才情,写草书能表达性情;写楷书同样需要才情,写楷书同样能表达性情;写那一种书体都需要才情,写那一种书体都能表达性情,有些人为自己不能写楷书而不写楷书的辩解是站不住脚的。管峻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大道直行,确是聪明之举。

  三、唯管峻可以遣兴散怀。这样说是针对有些评论以为管峻的楷书作品简单化、浅显化宣泄不了书法家内心跌宕波澜的情绪,或者认为管峻的学力决定了他的艺术力他的书法语言已经结壳。我看持这些看法的要么眼力偏差要么杞人忧天。对比历史上很多同一年龄段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管峻毫不逊色,甚至可压之。右军书法,末年多妙,颜真卿、吴昌硕的书法作品晚年多变,对于将来管峻书法所能取得的成就我们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即使今天,也只有管峻能以他功力深厚精准的点画线条可以放笔一书,恣意放怀,放不放是他的事,也许是需要一个技进乎道的过程。其他的大部分书法家由于技法的一关还没有过,书法的本体语言还没有掌握牢靠,一放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客气的说就是鬼画符。管峻精拟于齐白石的画,我想他肯定有其想法的,有相同的出生,都有出众的艺术天赋,一样的在艺术人生经历中遇到了不少贵人相助。以白石老人的艺术成就时时激发他的艺术创作热情。其实,学诗题词,现在也不迟;再沾染些倪云林的山林气,管峻都可以做到。当他荡开笔墨,遣兴散怀的时候,精彩之作由不得我们不赞叹了。

[attach]17886[/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1
管峻名列“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之首:走过险滩暗礁
2010年11月29日

扬子晚报


管峻 尤晓源 摄
近日,《书法》杂志经过仔细研究,从艺术成就、地域风格、书体流派等方面予以甄别、研判、比较后评选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从明年第一期开始,《书法》杂志将大篇幅介绍这10位艺术家。江苏的管峻名列榜首。记者为此专访了他。
生命行到此时,已如进入宽阔无垠的江面,一派浩荡,前程无限。但回眸一路走来时的险滩暗礁,甚至无路可走时的逼仄,那个顽强刻苦的乡间少年,此刻,却仿佛在以倔强的眼神,跟现在坦然微笑着的这位意气风发的男子对视。
破毛笔蘸清水反复写字
滨海县界牌公社三坝大队——管峻的这个出生地,位居黄河古道边。在记忆的最深处,这个地方永远用遍地白色梨花、遍野金黄油菜花的美景召唤着他,但同时,她的荒凉和落后又驱使着他必须“走出去”。
12岁,父亲的去世使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姐妹6个,大一点的都嫁娶了,最小的管峻留在母亲身边。母亲患有慢性病,坚强的妈妈,却要求儿子还是要读书。从开始认字起,幼小的管峻就用破毛笔蘸清水,在一块村上私塾先生留下的古砖上反复写字,每天要写上一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3岁,字写得有板有眼的管峻开始给大队写标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谁也不会想到,这些政治标语竟然催发了一个孩子对写字画画一辈子的热爱。当时,村上每家每户的墙上,几乎都留下了这个孩子用石灰水写的笔迹。上高中时,整个公社所有的宣传标语都开始归管峻写。积极为公社写标语,除了可以享受到把剩余的墨汁带回家、可以搜集到当时的旧报纸这些优惠外,还有一个隐秘的改变命运的愿望——公社文化站站长许诺他毕业后就进文化站工作。
然而16岁高中毕业很久了,进文化站仍然没有音讯。直到有一天,他的同班同学骑着自行车,胸前挂着海鸥照相机来拍他——同学是公社领导的亲戚。那一刻,他心灰意冷,对前途失去了信心。
自己画画上街去卖
他仍然不愿意当农民,不愿意过背朝青天面朝黄土的日子。他开始自己画画上街去卖。
他临摹老虎、仙鹤,还有毛主席像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到县城新华书店的旁边去卖。一个小孩摆摊,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有一天,还引来了一个貌似官员的人。他说:这是你画的?管峻说是的。他又和蔼可亲地说,你画这么好,想不想工作?一心想跳出农门的管峻一听高兴坏了。第二天一早,他赶了30多里地,到了一个制镜厂。他的工作就是在镜子上画喜鹊登梅、丹凤朝阳、荷花鸳鸯这些吉利图案。忙了两个月,厂长也不提工钱。于是,管峻跟厂长申请说,母亲身体不好,能不能先借个5元钱。打了借条拿到5元钱后,管峻一刻也没停留,到县城把钱全部换成了食品,回去看望母亲。这5元钱,是管峻在这家厂拿到的唯一的工钱。
管峻又回到县城摆地摊写春联。正是年关将近,他人小,又是现场写春联,最后写的竟然还不够卖的。但春节毕竟很短,几天的红火过后,他继续帮公社、单位写招牌、标语,出黑板报。后来又帮县影剧院画海报。记得《少林寺》的巨幅海报,足有一面墙那么大。
他在苏州留下一个传奇
但这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兵的季节到了。体检过后,他被苏州武警录取。新兵连在封闭的西山岛,岛上异常安静美丽,有如世外桃源,但训练,却是魔鬼式的。
他的训练出类拔萃,经常作示范。刻苦的训练,让睡眠变得无比珍贵,中午的一小时午睡,是唯一的空闲。战友们都睡觉了,管峻却一点不懈怠地去练字。动力何在?管峻实话实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部队留下来,不要当了三年兵后又回到村上。
由于出色的表现,他被推荐去做了放映员——这是部队里最轻松最惬意的活。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的心里很清楚:放映员,不可能是自己人生的定格。他开始大量创作,大量投稿,一年竟然可以有一两百幅作品刊登出来,在苏州当地,他已经小有名气。
这时候,恩师瓦翁推荐他去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一年的进修结束后,管峻决心要考进南艺读书。专业课没有问题,但高中时薄弱的文化底子开始来折磨他。他回到老家,找了滨海中学最好的老师恶补语文、政治、地理等文化课。最后,他过南艺分数线5分,惊险过关。
母亲是他生命的原动力
在管峻的生命中,有几个人是影响至深至远的关键人物。
启蒙老师、书法家李敦甫,从管峻14岁时就开始指点他临习各种书法字帖,对一个乡下的小毛孩倾注了无比的热心,让他从此走上纯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道。
亦师亦友、书法家瓦翁。两人在苏州因书法结缘后,老先生从此视管峻为友。有时管峻两周不去,他都会寂寞难耐,修书一封,上写:管峻同学,多日不见,有暇请来屋里小谈。他对管峻的评价是:刻苦、用功,很有灵气。
如余秋雨所言,“管峻的书法,得力古远。钟繇、二王、汉隶、唐经,作为根柢,然后再采撷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合意流脉。这是一条老实之路,又是一条深厚之路。”字如其人,他的为人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比如尊师重道、事母至孝……管峻说: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母亲。
这位被余秋雨先生戏称为“永远的步兵”的老革命、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解放后谢绝了南下安排任职的机会,安心在家乡抚养儿女。在丈夫早逝后,她如男人一般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她的坚忍不拔、顽强意志,都是管峻生命的原动力。
现在只要有暇,管峻都会回家看望妈妈,每年回家至少10趟。母亲从未过过生日,在她80岁那年,管峻想一定要好好给她过一次。但太忙了,一拖再拖,等到终于有空时已经到了11月,那天,其实是父亲的生日。也恰逢父亲逝世30周年,而母亲的生日在5月。很多朋友、乡亲、县里领导都自发赶来参加寿宴。老太太非常高兴,生日宴会行将结束时,她突然要求在台上唱歌……此时的管峻,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所有的努力、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抵不上此刻母亲的微笑更珍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3
[attach]17872[/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4
[attach]17873[/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5
[attach]17874[/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5
[attach]1787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6
管峻的意义——兼评《管峻书画作品集》
日期:2007-9-22   作者:吴国平   
  
  
  近年来,管峻在国内重大书赛中屡屡获奖,堪称是一位成绩卓然、声名鹊起的青年书画家。对于他的作品,许多人都很熟悉,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一回,当我拿到他的这部书画作品集时,仍然感到了吃惊和震动。
  
  这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200多幅书画作品。绘画有写意有工笔,涉猎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也是正、草、隶、篆诸体皆有。作为一部作品集,200多幅作品堪称是巨制了。这部厚重的作品集,多数作品都称得上是精品。管峻的才情很大程度表现在对于书画艺术笔墨之气的极度敏感上。他的作品往往抓住了文化的内核,在笔墨的深处将古典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品格综合起来,达到纳天入怀的效应;他在展示功力的同时,毫不犹豫地放进了自己的性格因素,于最精细的地方表达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他超乎寻常地沉稳,乐此不疲,并于这种沉稳中彰露出几乎是无懈可击的理性。而在另一面,他又以整体的面目,书写着作为艺术家的直率和真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管峻一再表达的仍旧是一种唯美的精神。他的全部作品其审美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即便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但我们仍然能在其中读出纯正、干净、娟秀、明快、空灵、健康、妍美、细腻、精到等等这样的潜在词意。相对于邪气、鬼气、浊气、俗气,他的作品更多的则是正气、灵气、清气和逸气。也就是说,管峻的唯美是直接的,清晰明亮的,甚而是健康和青春的。可以用“赏心悦目”四个字来表达。
  
  在研究管峻的创作特点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即他的作品的受众面很大,从普通百姓到专业人士都叫好。也就是说“雅俗共赏”。应当说,老百姓与专家的审美需求是存在着相当差距的。那么管峻在从中又做了哪些弥合?他的“雅俗共赏”在艺术层面上讲,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就书法作品而言,在我看来,管峻的意义大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管峻的书法作品并非是以一种反传统的面目出现的,我们看到的他,更多的是对传统的接纳和拥爱。仍然还在传统的评介体系当中。但因此而把他归类于古典主义者也未必准确。因为,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仍然能够大量地感觉到一种现代人的气息。也就是说,其作品同时折射出了两极的光芒。这种现象并非只发生在管峻一人身上,只是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毫无疑问,这是发生在当今书坛的一个突出审美现象。从管峻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是在以现代人的眼光,对传统作重新的审视。这种审视,并不是建立在对新的书风(包括流行书风、现代主义等)的敌视之上的,也并非在强调一种古典至上。这一中间道路的踩踏,反映出了书法发展的渐进特征,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显然,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书家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冒险。因为它不存在捷径,它的实现需要胸怀和出类拔萃的才情。否则,就会淹没在一大片平庸之作当中,无法显山露水。管峻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又没有窒息于传统。而且还体味到了现代精神的张力。可谓是主流书风的典范。
  
  其二,管峻选择的清新、精美一路书风,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道巨大的空白。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从历届全国展来看,好的精到之作,的确是凤毛麟角。就楷书而言,由于强调展厅效应,那种纯正的大楷,精致雅气的小楷几乎看不到。这些年,在商业潮流的推动下,人们被一种“创新”意识所支配,更加热衷于情绪的痛快发泄。浮躁的心态,使书法原本所具有的一部分好的本质的传统精神以及功能,在一点点丧失。这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说,当书法从广泛的实用步入完全的审美的时候,我们又怎样抓住那些原来靠相当的实用而保存下来的那么一种可贵品格呢?精美不等同于精熟,它需要时间和高强度的锻炼来实现,也需要通过那种艰苦的实践来达到一个审美的高度。这样当背景变得杂乱无章的时候,我们的担忧就出现了。如此,管峻的精美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的呼唤,他让我们看到了精美法则的再现,欣赏到了一种体例在经历了迷离和消隐之后重出江湖的精彩面目。
  
  其三,管峻的全面,相信这是许多人对其发生重视的原因之一。他的全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他的正、草、隶三种书体都在全国获过奖,总体水平常高,这在全国中青年里不可多见。之所以将这一点提出来说,是因为我们在此同样看到了传统精神的承继;看到了一个大家可能具备的面貌。历史上的许多大家,都是杂家。“二王”父子既是草书的圣手,其楷书亦流芳千古;苏东坡、徐渭、董其昌、王铎等既是大书家,亦是大画家。即便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同样也具备诸体皆擅,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的本领。书画同源,互臻其妙,诸体皆擅,厚积薄发。看来,这是一条通往大家的必由之路。但实际上,这个道理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展览主义者,急功近利者,并没有考虑更多的综合因素。当展览获奖成为成功的主要标志之后,许多人便毫不犹豫选择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抛弃了书法赖以生存的风格。如此,管峻又亮丽地出现了。他的努力,使其作品全面地达到了一个高度。也使我们终于再一次地领略到了艺术之于一个艺术家,在一个新的时代所展现的美妙风采。
  
  管峻是一个优秀的书画艺术家。这本作品集的出版,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声誉。有可能成为他个人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我这样说,是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管峻必须借助这个动力,让自己得到一次新的提升;二是仍然必须正视创作道路的艰辛,做更为长久的作战准备,朝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在我看来,他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努力,比如他的行草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显得有些薄弱,而这一体例,则往往又是才情展示的重要平台。还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将作品中加进更多的朴素品格和时间的苍茫之感;还有关于更加风格化的问题、关于如何选择一种体例最大程度的凸现出来的问题等等。相信他的才情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他,我们是充满了期待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7
管峻认为,既然是在从事传统的书画艺术,就不可能是彻底原创,他不想把自己的个性凌驾在古代大师们的头上。在传统全面褪色的年代,他对传统赤诚的热爱、精心的选择,以及小小的推进,反而体现了一种鲜明的个性。
        由于传统存世久远,已流播成一种共性,容易让民众亲切辨识,而过于张扬“个性原创”的作品常常存在着民众接受上的障碍,因此,凡是虔诚师法先贤的艺术家又常常在今天被视为“媚俗”。对此,管峻心安理得。他认为,被古代先贤掘挖出来而又经历了千百年历史考验的审美形态,传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自己有缘浸润其间,与民众喜乐与共,是一种荣幸。 管峻的这些想法,是站得住的。 事实已经证明,管峻的笔,已因多年的虔诚、恭敬而功力非凡。很多失散多年的华夏风韵,被他一笔一画地召唤回来了。
       他还那么年轻,因此,在他笔下,那些苍老的墨色有了青春的体温。在我看来,多有几个管峻这样的人,多有几支管峻这样的笔,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吉兆。
                                                                                          -----------------------引自 余秋雨《管峻的书画作品集》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8
[attach]17876[/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9
深度品析管峻
刘传奇

     现在写行草书的人特别多,而写楷书的人则特别少。我说的写楷书的人特别少,指的是那些写楷书写出自己特色并且可以公开展示给大众的人特别少。当然平时练习楷书的人也许并不少。变一种说法,就是练习楷书的人不少,而写好楷书的人不多,写出自己特色的人就更不多,是凤毛麟角了。江苏的管峻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写楷书且写出了自己特色的一位“凤毛麟角”的书家。
    楷书难写,是因为楷书是“不遮丑”的,即使有一小点毛病也逃不出欣赏者的眼睛。然而管峻却能写的好,他的成功给我们那些启示呢?我试着谈一下我的欣赏体会,以就教于网友们:
   一,我觉得管峻先生的楷书首先体现一种“正”。有人说楷书本身就很“正”,为何还说要把握“正”?因为大部分学习楷书的人,为了追求字的结体,最后写楷书变成了安排笔画摆的姿势;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楷书写的险峻,殊不知适得其反,字反而显得很扭捏,失去了楷书应有的“正”气。柳公权有“心正则笔正”的故事,这则故事很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柳公权的笔谏,我并不完全这么认为。写字若心不“正”,字的确很难“正”。总是想“欹、侧、”,很多时候是反而让书法作品失去“正”气之雍容,失去“正”气之不阿,从而走向它审美的反面“小”和“丑”。我们试着欣赏管俊先生的楷书作品:他的每个字给人的感觉都是站的“直”,站的“正”。他的字重心位置不会忽偏左忽偏右。他是以笔直的竖画挺直腰杆的,他是以劲挺的横画表现出精神的。因而可以说管俊先生也是把“正”提高到很高的审美要求上去的。不知我的理解管俊先生是否以为然。
    二,我觉得管峻先生的楷书笔画体现一种“实”。这个“实”指的是线条的质感坚实,不因为追求提揞在作品中出现任何的笔画“柴担”“蜂腰”,进而透露出寒俭之气。我记得曾国藩提到写字时要求他的家人也很重视这点,也把他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下笔尚不能平直”,这“平直”其实就是指线条质感之“实”。而现在很多习楷书的人写楷书就是最容易犯“下笔尚不能平直”,就去“追求险峻,妍美”的毛病,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舍本求末。细看管峻先生的楷书,“微有点画处”,他都不会不经意带过。他会让“微有的点画”都有质感重量感。其实从管俊先生面相上来看,也是那种务实而不慕浮华的人。这也再次验证“见字如见人”的古语。
      三,当然管峻先生的楷书也不乏“灵动”性。“正”“实”过了,容易显得“板”,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平直”即过早“求妍丽”的本质原因。那管俊先生是如何避免的呢?首先管俊先生注意在楷书中吸收行书的笔意。加入行书的笔意,可以使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加强,使笔画更增加动感。其实古人的楷书写法是和行书没有本质区别的,只是被很多教学书法的老师给肢解成不连贯的“笔画”,最后才致使笔笔都如“算子”,进而失去了楷书应有的灵动性。管俊先生楷书的灵动性的第二种处理方法就是是对一些笔画的变形处理,如“横”变为“点”,“竖”变为“点”等等。这也是他楷书形成自己风格的又一特色。其实对书写时“腕”法的重视,才是管俊先生楷书充满灵动性的真正原因。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这不易,不是指字法造型,不是指点画的提揞砍杀,而是指写字时对手腕的使用方法。我想管峻先生也是这样理解的吧!
  说实话我是也是很喜欢管峻先生的水墨画的,尤其是墨竹。他的墨竹已完全有了自己的特色,取法古人,是取其神,不是只取其形。管峻先生的墨竹,抓住板桥竹之两个字“劲”和“净”,做得干净利落,毫无拖沓。然而他的竹的造型却是得自于写生,这也是他善学的表现吧。当然他也是绝对认真研习了吴湖帆谢稚柳以及黄胄的墨竹,然后综合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
    最后,预祝其书画展的成功举办!
2011.1.11.2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49
[attach]1787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0
[attach]1787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4
[attach]17880[/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4
[attach]17881[/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5
[attach]17882[/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5
[attach]17883[/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6
[attach]17884[/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7
[attach]1788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1:58
姜昆管峻合说书画相声 □本报记者 蔡树农
http://zjdaily.zjol.com.cn/msb/html/2011-01/15/content_679130.htm?div=-1
  因为1月8日下午要赶到海盐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六届二次主席团(扩大)会议”,原则上不能请假,而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执委会主办的姜昆管峻“墨舞丹青,唱彩大运”书画合展又恰恰于1月8日下午2点整在深圳雅昌艺术馆开幕,没办法,只能提前1天到,于1月7日下午进入还在布置状态的雅昌艺术馆观赏展品。
  自以为对管峻够了解了,及至看到他的众多变化多端的书画作品有点傻眼,那不仅仅折射了他一贯的严谨创作作风,还有不择场所的努力精进。他的今情加古韵的贵族式的唯美作品代表了一种时代的高度,其中楷、小楷的书写情趣逸致,绝对可以和古人争一高低,“神马都是浮云”的当前,管峻的书画作品是清泉清风,清冽宜爽,直至清洁灵魂。
  这次没见到“对同道心存平实”的姜昆,作为公众人物的姜昆相声说得棒棒的,似我年龄的中老妇男大概都是他的忠实拥趸者,姜昆的笑声感染了多少中国人温暖的眼神。姜昆人品极好,不像书坛某些大员口是心非,死皮赖脸地掩耳盗铃。姜昆的善,私底下一接触马上会体悟到,他不是纯粹的书法家,但他热爱书法,书法之缘使他与管峻变成了好朋友。管峻邀他一起办展,他爽歪歪地应承,或许是时间仓促未加遴选之故,姜昆的书法作品中存在太多的错别字,有一件作品就有三五个错别字(包括字法有误),真不知道他是否故意出差错逗我们笑逗我们玩呢(他的一方闲章内容是笔笔有出处,真幽默)!于是转请管峻代为向姜昆提点善意的意见,不会生气吧?
  一个叫“菖见”的文章高手写了一篇《没有距离》的文章赞扬姜昆管峻,非常精彩,让我油生“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钦佩,全文引录,以免拙笔露怯——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国际花园城市深圳举行。
  这是一座新兴的年轻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不足30岁。因为年轻,人与人没有距离;因为年轻,人与自然没有距离;因为年轻,城市与世界也没有距离。充满活力的城市,为洋溢着朝气的大学生构筑竞技的平台,自然会演绎出颇多美妙的青春故事,自然能赢得远方的掌声与喝彩。
  喝彩的人潮中,姜昆、管峻的书画联展,无疑是一支新颖的序曲。以华夏文明最本质的象形符号,编织艺术的花环迎接“大运会”,本身就是美妙的创举。而两位创作者的艺术实践,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兼容与和谐。
  姜昆与管峻都是草根长出的大树,敬畏传统,怀揣感恩。姜昆曾经是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管峻曾经是武装警察阵营的一员。艰苦的经历锤炼出他们非凡的气质与目光,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既擅于团队的合作与引路,又不乏独立作战的技能与功夫。姜昆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党组书记、中华曲艺学会的会长,他倡导反“三俗”,正是纯洁民族文化的责任与自觉;管峻是江苏省国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是中国书法最具功力奖的实践者,他在传统里的掘进,同样是以标杆的力量昭示,传统古井里永远流淌着清泉。
  守望传统的姜昆与管峻,并没有沉溺于死板,他们的心湖里澎湃着开放的浪潮。姜昆的祖籍在山东烟台,管峻的老家在江苏滨海,生命的故土都离海洋没有距离,他们的思路有海浪的线性之美,他们的想法又如碰撞的浪花,呈现溅射之状。姜昆创办的中国相声网,引进幽默,出口笑声,让世界轻松地打量一个完整的中国;管峻受中华文化促进会委托,酝酿中国书法在世界高层的学术交流,正契合了联合国首次举办“中文日”的意义,让世界欣赏汉字之美。
  人类的文明史从没有离开过体育与艺术,竞技运动中的速度、力量、平衡,无不透出艺术的魅力;而汉字中的象、形、意,又都含蓄着运动的张力。中华文化讲究内外兼修,唐、宋时代,建书院,兴书学,书法与诗、词、歌、赋均是文化者的基本功课。姜昆的书法无疑是他相声的营养,而他那些关注民生的相声,又反哺了他的书法,使他的书法在落墨走笔的规矩之外,又多了几分诙谐的趣味,这是“姜式书法”独有的个性。而享誉书坛的“管体书法”线条遒劲,绘写出的修竹、紫藤,更显俊朗神逸,更能诠释中国书画同源的大美。
  “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口号。是深圳矫健的步伐追上了世界?还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拥抱了全球?在“大运会”的青春烈焰里一定能寻到答案。
  笔走龙蛇,姜昆和管峻怀揣着真诚与才情向大运会献艺,书画之美与青春之美没有距离。
  1月9日晚,管峻打来电话来说展览非常成功,我回答:真诚祝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2:01
[attach]1788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2:03
话说“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2010年12月20日18:40  来源:博宝艺术网


  《书法》杂志近几年推出的“书法百强榜”、“十大年度人物”、“书法兄弟连”、“书法男女”俨如重磅炸弹连续炸响书坛,掀起巨大烟云,挥之不去,余音不绝。12月12日,《书法》杂志评出的“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颁证仪式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即《书法》杂志所在地的会议室举行。仪式简单得出奇,管峻、陈忠康、洪厚甜、李双阳、张继、王家新、稽小军、薛养贤、陈海良、鞠稚儒十人悉数入座,再就是5位颁证嘉宾,《书法》杂志执行主编胡传海及他的三四位得力同事,《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法家论坛几位媒体记者,没有观众,除了主持人主持仪式时的发言外,只剩下一点鼓掌声和欢笑声。但这“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的产生催唤的书法效应已经第一时间在书坛回肠荡气,稍稍留意就会发现10位仁兄个个身怀绝技而又注重综合修养,多数既能使书内功夫擅长书外功,而保持书家本色上大家又出奇地步调一致。

  把学生们的书法作品调教得和自己的一模一样的管峻是江苏青年书坛一位难得的精神领袖,和他打篮球的拼搏如出一辙,管峻的书法拼搏精神激励年轻一代的书法学子永不停歇地挖掘书法宝库,管峻愿为他们举起寻宝的圣火照明。腿疾的陈忠康非常安逸于书斋生活,读书写字之外,打牌是他的一大爱好,听说牌技不错,又听说凡牌技不错的书法家书艺也不错,陈忠康能从温州定居北京,而且是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他的未来书风能否得一点皇家气象呢?“聪明绝顶”的洪厚甜书法教学活动排得满满当当,走南闯北,魁伟的身体像他写的楷书,每一个零部件都暗藏着力量,他的四川普通话也像他写的楷书,能听出浑厚的圆润。2年前出过车祸的李双阳大概多少知道生命的意义与人生抑扬顿挫的必要了,写字更需要抑扬顿挫,灵性与魄力并存的李双阳的书法之路开行辉煌,对他来说,走好后面漫长的里程才是最艰难的挑战。河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张继的“张记隶书”一度流行,追随者甚多,张继自己则不断尝试翻新自己的隶书创作,当代书坛的隶书创作实在不容乐观,张继们的努力越显珍贵。已经是厅官、多才多艺、心情舒畅的王家新少年得志,滚滚红尘与青灯黄卷之间如何进退裕如是一门学问,透过王家新的履历,向他讨问一些其中的奥秘,恐怕真的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对另外九个人,稽小军是经常碰面却并不怎么了解的山东书家,诞生过王羲之的地方再诞生几个稽小军似的优秀书法俊彦是顺理成章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东人的大气与精明用来搞书法蛮好的。薛养贤是书风最“野蛮”的“十大”之一,他喜欢写大的“野蛮”字,写出气势、写出苍茫对书家是一个考验,不是出色的书家都能写大字的,如果“野蛮”处没有文明的驾驭,则“野蛮”完了就毁灭了,反之会登临崇高。善于做事又懂事的陈海良希望有个干净的艺术生活圈子,曾经商海的他一直深情地依恋着书法,书法可以与风华雪月、琴棋画剑为伍,若坠入铜臭气、垃圾堆则书法之雅便荡然无存。不要以为鞠稚儒仅仅是什么篆刻家、书法家,他在深圳的知名度是靠他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打出来的,他的东北人的油腔滑调常常脑子急转弯地帮他获得电视观众的“芳心”,同样他在纯篆刻书法领域的美誉度也如日中天。
  那天,“十大”座谈会气氛热烈,延伸出许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腔调的话题,有些话题一旦进入落实阶段,都可能是革命性的举措,详情且关注《书法》杂志下期或下下一期的内容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2:05
管峻的意义
□ 余秋雨
与很多文化领域不同的是,近年来,我国的书法艺术堪称繁荣。所谓繁荣一定会出现几个特点,一是大量年轻人的介入,二是各种实践趋向的并存,三是由此带来的热闹争论和困惑。
大概是针对这种情况吧,去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审中,评委会特地在一般奖项之外设立了很有学术意义的“功力奖”和“探索奖”,以示对两个不同方向的优胜者的同时鼓励。结果,这两个奖项都只有一名获得,“功力奖”得主是江苏的管峻,“探索奖”得主是山东的嵇小军。
管峻是我在书画界的年轻朋友。四年前初次见到他的作品,我眼前一亮,立即被他笔墨间的那份虔诚和恭敬所感动。看得出来,他是长年累月地在师法先贤,师法的范围很广,师法的年代也很宽,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和宗门归属,他似乎只归属于“中国书法”这么一个大题目。这种情景,在许多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年轻书法家身上也能看到,但管峻显然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因此,他的虔诚和恭敬,并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美学。
我很赞成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小而言之,这里有一个不必争论的问题,那就是,他个人拿这支笔,入这个行,本来就是出于对传统书画的热爱。别人可以作别的选择,却不能指责他这种纯净的热爱;大而言之,正处于复兴过程中的中华文化,在很多方面需要突破,但更需要对它悠久而灿烂的遗产重新进行体认、选择和保存。在这一点上,不能以科技创新、思维创新和模式来要求传统艺术。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都是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过程中来传播新观念的,“旧”与“新”相依为命,难割难分。
基于这种想法,我为他的书画集写了一篇序言。我说:“对于自先秦到汉唐的高贵之气、浩然之风,我们想要寻找和呼唤都极其艰难,哪里谈得上突破?这是一种未必完全失落却已严重破碎的韵致,这是炎黄子孙在美学上的最佳表现,这是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千古绝唱,我们现在能够给予的态度,唯有虔诚。”我又说,管峻得力远古,采撷历代,走了一条老实而深厚之路。在这条路上,再耗下去多少岁月都值得。
在这条路上,管峻遇到两个理论难题。一是所谓“个性”问题。有些人认为要发挥艺术个性就应该在传统之后彻底原创。管峻认为,既然是在从事传统的书画艺术,就不可能是彻底原创,他不想把自己的个性凌驾在古代大师们的头上。在传统全面褪色的年代,他对传统赤诚的热爱、精心的选择,以及小小的推进,反而体现了一种鲜明的个性。
第二个难题是所谓“雅俗”问题。由于传统存世久远,已流播成一种共性,容易让民众亲切辨识,而过于张扬“个性原创”的作品常常存在着民众接受上的障碍,因此,凡是虔诚师法先贤的艺术家又常常在今天被视为“媚俗”。对此,管峻心安理得。他认为,被古代先贤掘挖出来而又经历了千百年历史考验的审美形态,传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自己有缘浸润其间,与民众喜乐与共,是一种荣幸。
管峻的这些想法,是站得住的。
事实已经证明,管峻的笔,已因多年的虔诚、恭敬而功力非凡。很多失散多年的华夏风韵,被他一笔一画地召唤回来了。
他还那么年轻,因此,在他笔下,那些苍老的墨色有了青春的体温。在我看来,多有几个管峻这样的人,多有几支管峻这样的笔,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吉兆。
管峻出身贫寒,却像是获得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启示,从小喜爱写字。父亲有一支笔,他趁父亲回家休息时就拿过来涂画书写。在他十二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那支笔就成了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产。几年后,这支笔不小心掉在柴火中被焚烧了。这整个过程,像是一个以笔为图腾的祭奠仪式,预示着管峻此生,将创造一番与笔相关的宏大事业。
现在,谁都看出来了,这已不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2:06
[attach]1788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6 12:06
[attach]17889[/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2 21:52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