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强化教研服务功能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3 13:39
标题: 强化教研服务功能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强化教研服务功能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2008-12-17 佚名 《宝鸡教育》2008年第六期(总第470期)

近几年来,我室在市教研室的关心指导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全省教育强县战略目标,认真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立足县域实际,整合教研资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结合点上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遵循规律抓教学,依靠教研促质量,全县教育质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格局,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8年获全市第三名,跻身全市高中教育前列;中考成绩连创新高,使高中优质生源得到扩充。我室先后荣获“县区教研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先进单位”、“省市首届科技节最佳展品奖”等30多项市级以上殊荣,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立足县情,牢固树立“三个意识”
我县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社会发展缓慢,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学校布局分散,点多线长面广,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五年前,教育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不前,与全市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全县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差距较大,我们在分析县情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我县教育要发展,必须立足实际,依靠教育科研,挖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发展之路。我们从振兴陇县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要求全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研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抓质量就要抓教研,抓教研就是抓质量;抓教研就要抓服务,抓服务就是抓教研;抓教研就要抓校本教研,抓校本教研就是抓教研的意识。近几年,我县每年三月都以县局名义组织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安排当年教育科研任务,确定当年教研课题,表彰奖励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先进教研组、优秀兼职教研员、优秀教学成果。每年四月、九月都要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中、高考复课会,全面总结得失,制定复课、备考措施。可以说,我县教育工作正是落实了这“三个意识”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着眼根本,加强网络和队伍建设
富有活力的基层教研组织和优良的教研员队伍是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的根本。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了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和专、兼、群相结合的教研骨干体系建设。每学年初,我们都要对基层各校的教研组进行登记备案并组建片区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年末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评估。在队伍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专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制定了《教研员培养5年规划》,指导教研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出了做好教研工作的“七个一”要求。即:每位教研员每学期独立主持一项教改实验,抓好一个教研组,举办好一场有指导性的学科辅导,形成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总结一篇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题,培养一支学科骨干,做能教、能研、能说、能写的“四能”教研员,做名教研员。为了开阔视野、促进交流我们还安排教研员赴省、市参加各类培训,开设教研员论坛,定期交流教学成果,组织对教研员进行业务测试。为了夯实学科教研责任,我们建立完善了包抓学科、包抓教研组、包抓学校、带动乡(镇)的“三包一带”工作机制。为了切实转变作风、降低重心、提高服务效能,我们每学期组织实施“教学实践月”活动,要求全体教研员深入全县初中和小学,与基层教师一起听课,上课,评课,研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民主型、合作型教研。我们还加强了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每学年我们都在学校推荐上报的基础上择优选聘兼职教研员,每学期都召开兼职教研员培训会,组织兼职教研员外出学习,要求他们承担教研课题,不断促进他们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有效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围绕质量提升,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1、紧扣课堂抓课改。近年来,我室立足课堂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了两轮新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研习,促使全体教师系统内化新课程理念,全面掌握学科教材体系;为了使教学实践与新课程理念与有机结合,我室制定印发了学科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努力寻求“轻负高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们集中攻关,构建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九科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并召集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进行研讨、完善,利用下乡机会到各乡镇、校进行宣讲、推广,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2、落实常规抓管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近年来,我室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旋律,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实施了精细化的管理和指导。一是突出“五抓”,即抓教学思想,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抓新课程管理水平和实施水平,促进教学工作高点推进、良性发展;抓全局,从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抓起,促进教学工作整体上台阶;抓薄弱处,要把弱点当重点抓;抓特点,把特点打造成亮点。二是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检查后当场通报,及时发现典型、弥补不足。还不定期进行管理薄弱校、质量薄弱校、问题学科教学指导,当面会诊,寻求对策。三是重点抓好各学段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立,每次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教研员都深入包抓校参与评卷和质量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3、依托活动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深入实施,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两年组织举办一次科技节。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近三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作品累计有3项获国家级奖励,18项获省级奖励。
(二)立足队伍实际抓建设
近两年,随着二中的建成招生,我县高中教师出现较大缺口,形成了高中教师初中补,初中教师小学补的现象,同时,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初中教师专业不对口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不同层面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一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室先后制定下发了《陇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工程方案》和《陇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练功纲要》,指导基层加强教师岗位练兵。同时,围绕课堂教学和新课程实施,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自下而上分层举行了“耕耘杯”、“园丁杯”、“教苑杯”、“金秋教研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二是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不断壮大骨干体系。我们还利用下校调研、送教下乡和教学实践月的机会,采取多种措施促对各级能手、新秀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使其尽快成为教学骨干。三是以每学期教研员“送教下校服务月”活动为载体,教研员为基层教师上示范观摩课、课题研究课、重点提升课、瓶颈突破课,通过教研员亲自备课、说课,基层老师听课、评课,实行双向交流,示教示导,促进换岗教师及时适应新的教学工作。
(三)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教研平台
1、抓信息传播,搭建交流平台。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教研通讯》、教研网及时向基层宣传先进理念、课改信息,分期刊登全县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刊登教改资讯、质量分析报告以及校本教研经验,及时传递教改信息、普及教改知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交流、促进作用。
2、抓教改实验,促进自主创新。几年来,我们采取分期推进,分步深入,分点细化的办法使“创新教育”、“快乐教学”等教改实验在全县中小学广泛推广。今年,围绕创建全省教育强县总体目标和县局确定的“四大工程”,我们及时启动了“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工程”,以校为单位,以学科为分枝,通过召开课改启动会,实行教研员联校包科责任制,教改工作稳步深入推进。目前,真正形成了校校有实验,人人有课题的可喜局面。
3、抓成果总结,促纵深发展。连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教学成果的征集和评选工作,坚持年初基层申报校本课题,年末组织各级总结评审。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全县广大教师参与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成果征集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优化学科整合,加强远教设施应用。
为了优化学科整合,大力加强远程教育设施的应用,我们要求抓紧教学光盘的普及应用,抓实模式II优质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应用,抓好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使用,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同时开展了以设施应用为手段,以资源利用为目的的课件制作、网络教研等活动,不断创新队伍建设、校本教研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教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了促进应用,我们每年都组织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各项教育技术竞赛活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