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累积性知识与非累积性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4 23:59
标题: 累积性知识与非累积性知识
累积性知识与非累积性知识

--------------------------------------------------------------------------------

作者:陈之藩    文章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第10期  

现代的文化学者,比如,哈佛大学的布瑞顿也爱把知识界一分为二:一种是累积性的知识;一种是非累积性的知识。

非累积性的知识,可以用文学的例子来说明。二千多年前,一位希腊文学家把一些观念提出来从而阐明是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二千多年后,我们所处理的差不多还是这些。在知识的领域里并没有增益多少。

累积性的知识则不同了,希腊科学家所谈的星座,所谈的物质的要素,所谈的原子,现在不会有人重视了。换句话说,如果阿里斯托芬,如果柏拉图,忽然降临二十世纪,给我们一个演讲,我们听来还是头头是道。可是希腊科学家,比如阿基米德,如果忽然降临二十世纪,他要补习许多物理上的功课,学习许多数学上的术语,才能与玻尔或爱因斯坦交谈。

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方式说,一位中兴大学的学生,并不比希腊的一位科学家聪明,但他比希腊科学家有更多的物理知识。他自然在文、艺、哲学上比二千五百年前的希腊人知道更多的事实,但在科学上,他不仅是知道更多的事实,而且他明了更多事实间的关系,也就是他知道更多的定律,更多的原理。

这种累积性的知识与非累积性的知识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区分绝对不是说科学好而有用,文、艺、哲学坏而无用,这只是说就累积而言,这两种知识是显然不同的。凡是有人说艺术劣于科学,或另一种人说科学劣于艺术,都是没有注意这种累积性的区分,而随便以自己习见的尺度来衡量别人的长短。

一个公平的文化学者,必须冷静地正视、辨认累积性与非累积性的知识,去追踪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去研讨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两种知识各有其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

我们回顾过去三百年,可以说累积性的知识累积得很快,而过去三千年,非累积性知识累积得很慢,而快与慢,并不能以之为判断优劣的标准。

我们有此衡度在心,现在就可以检讨这两类知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了。对此一问题,已不上是个人的好与恶,团体的取与舍的问题,而是关联到我们未来的生与死、存与亡。而这里所说的未来,即是眼前的未来,不久的未来。

我们谈到这两种知识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我想大家一定与我同感:那即是谈虎色变。

现在大家公认,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中世纪的破坏,远不如科学所破坏的既剧且烈。牛顿的理论本来是物理界的事,但他的影响却是左右了三百年来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把来世上天国的人生观,一变而为今世在地上建天国的人生观。这个变化是空前巨大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是生物界中的事,但他的影响却把进步的人生观牢固地深印于人们的心中。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来是心理学上的事,但他的学说如同颜料使一切衣裳都变了色;如同盐粒,使所有食物都变了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来是物理界中的事,但他的流风所及竟至吹入了法律的基本思想。这些影响,我们不仅是在感受,而是剧烈地在感受,一直地在感受。

我们再看一看非累积性的知识,我们如平心静气地检讨文学、艺术、哲学的历史,也会发现同样的剧烈震撼情况。

远的说,如荷马的史诗,比如《伊利亚特》,影响欧洲文化二千年。什么是《伊利亚特》呢?是战争的故事,是英雄的礼赞,但那是艺术本身,影响并不大,并没有好多人对此事感觉兴趣。但由那故事中人们所引申的结论却是剧烈的。什么结论呢?即“战争是人类的常态,和平是短暂的休歇”。这种结论影响西欧文明三千年。可以说每个欧洲人,都流着这种思想的血!

再举一个例子,梭罗用二十几元在华尔腾湖边盖了一个小房子,钓了两年鱼,种了两年豆,因不交税,坐过一天牢。但他的不合作,抵抗宣言与华尔腾湖边的日记,影响所及是甘地使那么大个印度独立了。

罗素在所著《哲学史》中把拜伦立一专章。拜伦并不是第一流诗人,更不是入流的哲学家,罗素阐释他的理由,是他的影响无与伦比,没有办法不提出他来专章讨论。

最近美国大选出了一匹黑马——卡特,谁又知道影响卡特政府最大的书,竟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我们随便从不胜枚举之例子中,举出这几个好玩的例子来,主要的意思是在说明非累积性的知识,更有天翻地覆的影响。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