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母语考试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集团或某个地区的选择,而是民族利益最大化、长远化的选择,是发自民族生命内部的指令。人生在世,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首要的美好事物”,母语即其一。德国哲学家和文化历史学之父赫尔德(Herder, Johann Gottfrid1744-1803)也早就说过:“语言表达了群体的集体经验”;“诗人是一个民族的创造者”,“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语言所创造的世界里”。我们要不要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民族主体性所打造的文化精神世界里,这已经成为我们迈向现代不可否认的重大选择。广义的中文(而不是“汉语”)融汇了民族思想价值,是民族精神典型的载体。正如陈寅恪先生早就说:“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虽有贤者,势不能不以文学创作为旨归。”可以说母语就是民族本身,因而母语尊严是发自民族共同体生命内部的神圣命令,是不容轻视、抹杀、变相贬损的。因而,通过考试等制度来强化母语地位,就是一种绝对命令,取消了母语考试,就会减损其地位。母语是超学科、超知识、超时代的,因而语文考试的政治性不是一种学科、地域、时代的政治性,而是一种神圣的政治性;透过有效的制度手段来达到加强母语地位的目的,其理由具有不容讨论的至高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