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成都一语文老师教文言文也赶时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6 09:31
标题:
成都一语文老师教文言文也赶时髦
成都一语文老师教文言文也赶时髦
图文:用“神马浮云”讲授“之乎者也”
楚天都市报讯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把文言文上出时代和时尚共存的感觉,会是“神马”样?17日上午,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1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文科课堂上,初二教师周密展示了他新课改后研发的新文言文教法,险些没把同学和老师们“雷翻”。
“哥上的不是课,是寂寞”、“神马都是浮云”、“脑壳里有乒乓”……老师语出惊人,全场爆笑之中,明朝张岱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结合时事被一步步显现出来。一位听课老师评价称:“这个新教法,高!”
镜头1
全班齐诵“寂寞歌”
上课铃响了,投影仪投射出明朝张岱的画像和他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张岱这篇小品文,写在夜深人静的西湖边,独自看雪,是何种心境?”周老师一来就发问,同学们沉默几许不敢答。“那请用一个现在最给力的形容词!”老师率先用了网络语言,大家来了兴趣,“那我们请这位长得很和谐的女生说说吧。”“我想,那是一种寂寞。”“对,那就是一种寂寞,属于明朝晚期的寂寞。”周老师用环抱在胸前的手指了指投影,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诵阿桑《叶子》中的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一定要用最寂寞的语调哦。”
读毕,他又活跃起来:“有句话说越寂寞,越美丽,我们这节课,就和张岱一起去体会寂寞,因为哥们上的不是课,是寂寞……”
镜头2
作者是“叛逆的90后”
“冬夜,平常人在干‘神马’(什么),张岱一个人去西湖,他是非主流吗?依我看,他就是个叛逆的90后!”周密说。“90后?”有同学不解。“因为他是1597年生的,而且他不仅是个90后,还是一名富家子弟。大家在文中找找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有人说:“文中写他‘拥毳衣炉火’”。
周老师认为还不够,他说:“我再来补充下,文中有‘余住西湖’,想想现在杭州房价多贵?还能住在西湖边,是不是家境富裕啊?”周密一说,同学们表现出懂了的样子。一位男生告诉记者,“他提前预习了课文,知道张岱出身官僚家庭,但一生未做官,在寒冷的冬夜到湖边看雪,难道不正印证了他的寂寞?”
镜头3
“哥钓的不是鱼,是对未来的期待”
课堂上,同学们如有异议便可起立向老师提问,而周密则不时用时髦词汇来“刺激”同学们的想象力。
整堂课上,老师不仅说到房价、寂寞哥,连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也被他解释为是否害怕酒后驾驶。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文中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请大家用想得到的可以代替文中“痴”字的词语,一起朗读。瓜、雷、囧、呆……四遍读完,全班爆笑不止,他还提议用“脑壳里面有乒乓(四川话)”来试一试,请大家体会当时的意境。
最后,他引经据典揭秘了张岱寂寞的原因——“张岱是明朝人,成文却在清代,亡国亡家,岂不是神马都是浮云啊?”“作者不是真到西湖看雪了,而是他的一个梦,和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一样,哥钓的不是鱼,而是对未来的期待!”
教研员评点:很给力
学生们对周密老师的新教法,并不特别诧异,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周密密”的他在课堂上总是特别有新意。女生潘雨洁说:“每次他都讲到点子上,我们学了很久都不会忘。”“周密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传统文言文教法的颠覆,不只是过去读读背背、抠抠文字的教法,结合时事的教法真的非常给力啊!”成都市教育局教研员阎亚辉评价说,40分钟就让我们见到了老师的独立个性,他将自己融入到了文本,好像和作者张岱一样,“在山水之中,天人合一”。
学校校长段必聪告诉记者,学校允许融入各种新兴元素在课堂中,在此次教研会上,不仅文言文变得有趣了,学校的音乐、美术都在新课改后列入了展示课项目,鼓励学生们“学新语言”、“听民族歌曲”,在课程改革的“古今结合”中成长。
最潮老师:潮语学自网络
周密1999年从教,从宜宾师院毕业后在四川师范大学进修本科。周密说,教师应该是真诚的人,应该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何想用网络语言教学?新教法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有一天晚上观看《艺术人生》,人艺一位院长告诉观众,文艺节目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最好再加点哲理。周密从中受益,他希望以网络趣味来吸引学生兴趣,结合现实传授知识和哲理。“其实很多学生把老师想得很弱智。”周密为了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找来以前教过的学生,在人人网上加了好友,在上面他找到了“神马都是浮云”等大学生们最鲜活的话语。周密说他的很多学生现在都在国外,他们的语言中有最前沿的词句,他习惯性地记录下一个个戏谑的词句,希望在下一届学生中用到。“老师和学生之间其实不该有鸿沟,一篇课文N年前讲,和N年后讲,应该有不一样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效果。我和我的学生一样,不会苍老。”
七嘴八舌
●我喜欢这样教育学生,最起码能让同学们接受知识,总比不接受好。
●学生的兴趣也许有了,但是真的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了吗?用今天的社会现象套几百上千年前的意境,我看这样的教学才是浮云。
●让我想起来当初的英语老师,上课也很给力,痛快,舒服,最喜欢上他的课,可惜最后什么也没学到。倒是语文很幸运,在教学的基础上引发兴趣,而不是通过这种表面手段,最终反而是这门学得最好。
●其实这样有好也有坏,如果能让学生容易吸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样的教授方法有碍对文言文的认知。
新闻背景
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