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管季超陪您走近儿童美术教育名家杨景芝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32
标题: 管季超陪您走近儿童美术教育名家杨景芝教授
一组相关网文的辑录/均为转帖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34
标题: 答记者问
记者: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幼儿园、美术班的美术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杨景芝: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儿童大都有绘画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如何教,怎么学,责任全在老师。您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杨景芝: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能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
  学画其实是培养悟性 兴趣持久才可能成才
  记者: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儿童绘画实践的目的就是培养小画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景芝: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记者:我听说你女儿黄欢很优秀,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博士生了,而且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很顺,您对女儿的教育有何秘诀?
  杨景芝: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知觉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视觉造型语言表达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
  儿童画别只看像不像 想象力才是它的精髓
  记者:我经常听到某些家长说孩子画的画,苹果不像个苹果,猫不像小猫的,像与不像是评判儿童画的惟一标准吗?
  杨景芝:大人们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
  记者:我看到好多的幼儿园、美术班老师上课的模式是,老师在黑板画什么,孩子就跟着画什么,临摹式的少儿美术教育适合儿童吗?
  杨景芝: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的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初二学素描为时不晚 烟台娃应画得更生动
  记者:现在有不要家长和老师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素描,在烟台我听说过7岁的儿童就开始素描基本功的训练,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学习素描才是学到了真本领,您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杨景芝:在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绘画能力存在着一条发展轨迹,尽管个体之间由于先天素质存在差异,但对每个孩子自身来说学习的过程应遵循这个轨迹。否则,拔苗助长不说,极有可能因此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早早接触素描,仿佛素描才是真正的学画开始,不少教师也生硬地把“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套在孩子们的头上,这不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年龄特点,因为素描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理性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我建议初二以后开始学习素描也为时不晚。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孩子在较小的年龄成功地度过了儿童画的黄金期,对客观认识与理性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的时间也可提前。
  记者:作为我国著名少儿美术教育专家,您对烟台的少儿美术教育有何评价?
  杨景芝:我对烟台儿童美术教育现状还是了解一些,在我看来烟台的儿童美术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步早发展势头良好。烟台的老师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你们媒体也给与了极大的关注,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但烟台的少儿美术教育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你们送我的画册中我发现有的儿童画画得太精致了,虽然画面看上去很美,但不生动,太繁琐,缺少激动人心的东西,没有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看多了很累。其实,单纯也是一种美。画册中有些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希望这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36
杨景芝教授简介

  杨景芝,女,满族,1940年9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首都师大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业绩如下:
①1991年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小学美术课本》。
②1996年出版专著《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③1998年承担“九五”规划重点项目,1999年出版专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④2002年主编幼儿美术教材《小朋友大画室》,广州出版社出版。
⑤2004年出版专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及配套VCD,二者统称为《启迪儿童绘画》。
⑥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举办讲座,及各类学术报告60多场次。
  杨景芝教授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2年以来,潜心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重视开发儿童自身的潜在能力,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把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过直觉进行美育,在推动儿童写生和创作教学中起了先导作用。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42
标题: 原载[艺术中国]网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作者:杨景芝   日期:2007-2-6
【摘要】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 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 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觉进行美 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关键词】 直觉 儿童美术教育 传统美术教育 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 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 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 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 车轮是圆形, 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 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 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 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 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 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 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 ,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 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 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 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 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 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 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 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 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 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二、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 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 ,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 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D http://www.artx.cn/
(一)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 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 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 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比如常见幼儿园的孩子用一条折线画大雁,他们从老师那值得到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这个符号代表鸟,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他们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的鸟长得是不一样的,临摹教学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 也不敢画,每个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

(二)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 如教材内容由简到繁,从成人的眼 光看儿童的造型能力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儿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从简单形到复杂形安 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所以教材规定由平面形开始: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形……看来这种安 排似平是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实际上儿童生来认识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简来发展认识,他们喜欢画 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他们一开始拿笔画画就先会画人。儿童在成长中的思维常常产生掌握世界、了 解世界,并证明世界神奇的冲动,儿童图画常表现了人类发展中各阶段的创造力,他们能把大千世界中变化万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儿童绘画题材并不存在繁简问题,我通过教学实践了 解到,富于变化的复杂形反而易于被儿童接受,如,中学教材中的旅游鞋、自行乍、古建筑……,都是儿童写 生的好题材,我还实验让各年龄段的儿童画藤椅、画成组的蔬菜、画成组人物,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创作出了 表现各阶段绘画能力的优秀范例,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以象不象为评价作业 的标准,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传统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临摹老师范画,临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学的统一性,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有差异,美从不... ...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45
标题: 记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
记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
文章来源: 武汉启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发现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在5、6岁</P><P>  在国门刚打开的时候,有一次,她发现一本香港出版的儿童美术教育图书中说,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为了证实这一论断,她从实际调查中,去认真观察和研究儿童绘画发展规律,并通过儿童绘画实验教学探寻中国孩子在智力发展与绘画能力上的关系。她发现,在不同教育环境、教学水平影响下成长的儿童,他们所显示的美术技能水平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在两代长辈的包围中生活,他们显得各方面知识早熟,技能训练早熟。很显然,国外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随着实验研究的进行,她又通过对儿童创造性绘画发展进行观察,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岁,而是在5岁、6岁时。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绘画常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P><P>2、敢于修正国内外心理学界错误论断——儿童的写实期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P><P>  有一年寒假,她受弟弟委托教10岁的侄儿东东画写生画。4岁的女儿欢欢也要一起画,于是杨教授也给她一块画板让她自己画。出乎她意料的是,欢欢只凭感觉竟也勾画绘画出了动物玩具的形象。从此杨教授受到启发,意识到儿童写生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使她找到了摆脱临摹教学、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方法。
  儿童写生的过程也是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他们观察了眼前的复杂形象,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一种表现符号画出来。因此,她认为儿童写生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不需要给儿童讲过多的知识,只要认真启发感受,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自己大胆果断地去画的信心,儿童就能自己画。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儿童写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们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她通过写生实验教学认识到,如果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经常注意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从写生入手发展造型表现能力,这样,儿童的写实期就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那时,具备初步的写实能力使儿童的知觉能力得到超前发展。这使她对以往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研究中的某些论断,做了修正,并从艺术创作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儿童实际发展的特点做了新的界定。</P><P>3、挑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受邀担任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P><P>  女儿上小学以后,每当女儿把学校的图画成绩拿回来时,杨教授总是哭笑不得:在一个32开的小图画本上,照着书上的范画临摹,先用铅笔打草稿,用尺子量比例关系,经过反复修改后再用油画棒描一个核桃大的画。她真不敢相信这是能画一手好速写的女儿的图画作业。为什么一个儿童在课上、课下竟画出截然不同的画来呢?</P><P>  于是,杨教授开始在她主办的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从3岁至12岁细致划分出按年龄递增的教学实验班,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探索,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86年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开始把她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一些报刊、杂志相继约她撰稿,她在《中国美术报》、《中国日报》、《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以及出版的论文中都发表过论述儿童美术教育问题的文章。
  1989年,她第二次受邀担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由她主编的这套教材,率先通过了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出版署颁发《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一等奖,成为反映当代中国教材建设最新水平的一套美术课本。</P><P>4、42年教学实践经历,20年开办绘画能力超前教育实验班,6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结出丰硕成果。</P><P>  杨教授从1985年开始,开办儿童美术实验班,亲自主持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对3~12岁儿童进行绘画能力超前教育实验,凡接受实验教育的儿童全部不经过能力测试和筛选,人数大约有5000多人次。根据实验结果,她主编了两套小学美术教材,主编了一套小学美术录像教材等。
  1998年,她受邀承担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并根据课题成果撰写出22万多字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她多年来指导并与一些老师合作进行的儿童绘画教学法。
  2004年,杨教授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与武汉长汉教育公司合作,出版了最新的专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及配套VCD(统称启迪儿童绘画),对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问题又做了更深一步探讨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4:50
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先驱--杨景芝(五)
作者:女儿红 2007-01-28 16:10:52
标签: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启迪绘画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不受成人偏见的束缚,使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自在地画。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手段,启发孩子画出有创意的图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活动的发展,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在提升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方面,主要教给儿童如何在绘画中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提供了1000幅优秀儿童绘画作品、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迪,促进孩子审美素养升华。
  5、配套VCD,孩子在家中能自己学。动画制作,讲解形象直观,能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孩子看了能直接动手画。
专家谈杨景芝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这是我国系统研究儿童绘画的第一本著作 (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杨景芝长期从事美术教学,有30多年的美术教育经历,又有十多年指导儿童美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她的这本著作是她多年主持儿童绘画教学实验的总结。可贵的是,这种总结不停留在纯粹个人感受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而是经过升华,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不用说这本书所论述的内容,对关注儿童美术教育和训练的人,肯定是有阅读价值的,即使对一般的读者,它也能起到拓展思维,引发思考的作用。同时,这本书的出版,也必须会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
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导滕守尧教授)
  作者杨景芝不仅与儿童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儿童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儿童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儿童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她首先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随着实验的深入,她又打破了从国外传来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过度自由的教学方式,在不损害儿童积极性的独创性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指导,尽量使美术教学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书中的许多见解和看法,许多理论和规律,都是她20年来一次次地办实验班和认真观察中得来的。她总结的许多教学规律,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而行之有效,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得到成功的推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我希望有一天它能被翻译成英文(加拿大美术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伯"斯蒂尔 Bob Steele
  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对儿童画的强烈兴趣使我们早已成为老朋友了,你给我送来很多很多由你所教的孩子们所绘制的图画内容的书籍,就在几个月前,我还收到你寄来的画册。我深受感动的是那些精美的儿童采风速写和那些孩子们的照片。那些年轻的艺术家看上去是多么幸福和自信!在你的影响下,在你那权威性的艺术教育下,他们是好公民而且富有人情。在加拿大,很多人通过绘画网知道了你。他们都向你表示最美好的祝愿和祝贺!祝你的新书能够唤起世界上更多人意识到儿童画的重要性。
该著作能扩大亚洲、日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大胜美术研究所所长大胜惠一郎
  我在中日两国教育研究交流会上,结识了杨景芝教授。在交流会上,我被她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她视野广阔,知识渊博。通过与您的交流,我看到了一种期望,那就是她也在追求把传统的民族化、生活化的美术和对儿童的感性认识所产生的美的教育统一、协调作为目标,令人钦佩。杨女士积极、勇敢地进取,这次听说将出版她的包括儿童画在内的千幅插图的有关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著作,感到无比喜悦,同时,期待着该书对于扩大亚洲、日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并为儿童们的幸福及和平作出贡献。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5:07
女儿当试验品 放手教育也出博士发布: 2007-8-16 10:05 | 作者: 王禹 | 来源: 法制晚报 | 查看: 882次
  氛围:三足鼎立互不干涉 天赋:一参赛就得第一名
  选择:一学画就是15年 熏陶:一家人都走艺术路———
  晚上8点半,黄欢为一个儿童美术教材的光盘录完音刚回到自己家,母亲杨景芝的电话就打了过去:“小欢,一会儿赶紧吃点东西。”学国画的黄欢刚从中央美院毕业,拿到了首届绘画造型类美术学博士学位。而在搞儿童美术教育的母亲眼中,女儿则是自己最得意的教学试验品。
  “我没有刻意培养她学画画,只是引导,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杨景芝说。她曾经不愿意女儿接自己的班,但女儿的话打动了她:“您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我愿意继续开创下去。我是您的第一个试验品,我也最了解儿童的心理,让我也去儿童班教孩子们吧!”
  讲述人:杨景芝
  培养女儿
  把选择的权利给孩子
  我是天津人,15岁就离开家考到北京,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大学里学习油画,毕业后就在北京市少年宫教小孩画画。
  我天生喜欢孩子,爱和他们交朋友,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他们。那时,孩子们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来学画,6点下课。下课了还不走,缠着让我教,每天晚上8点以后我才能吃上饭。
  不过我的努力没白费,一次美院在全国招生40人,我的学生就考上了10个。
  我并没想让女儿学画,她的绘画才能是无意中发现的。有一次,10岁的小侄子来我家画画,我找了个毛驴玩具,边讲边让他写生。
  4岁的女儿小欢看见了,也自己搬个小板凳坐着画。我没注意她,但不一会儿她就全画出来了,画得还挺好。我没教过她,她也没学过,她怎么会画的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小欢当时还学了吉他和舞蹈,但没过多久就不学了,因为她不喜欢。我觉得孩子要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从不逼她干什么,让她自己选择。最后她说“我还是画画吧”,结果一画就得了大奖。
  女儿是美术教学试验品
  当时我们家住在立新小学旁边,小欢和邻居家的小孩都是我的试验对象。我想放弃过去手把手教孩子画画的方式,改为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学习。我每天都边和孩子玩边辅导他们,再把孩子们的画做成幻灯片放给他们看,大家可高兴了。
  我经常带小欢去动物园写生、野餐,但并不逼她画。小欢经常说:“妈妈,咱们又该去动物园了。”我问她:“去干吗啊?”她说:“带着速写本野餐去啊。”她潜移默化地就爱上了画画。她画画时就把宣纸往墙上一钉,直接拿笔勾形,再用水彩上色,颜色非常鲜艳,特别出效果。
  8岁时,小欢参加了一个中国孩子画德国的比赛,她画的《格林童话的故乡》得了一等奖,奖励她去德国旅游。
  女儿上五年级时,参加一个题目是《我的理想》的绘画比赛,我们想了半天也没决定画什么。我忽然想起有一次她看电视剧《阿信的故事》时哭着说:“这个姐姐太可怜了,我要把她接到咱们家来住。”于是我对她说:“我们盖一个特别大的宫殿,让所有的苦孩子都来住好吗?”“太好了!”她高兴地跳起来。最后,这幅名为《让天下的苦孩子都有家》的画又得了一等奖。
  专业学画
  15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学校里,除了画画好,小欢学习也不错,她是全国十佳少年,得过北京市“金帆奖”。六年级还没上完,她就被八中挑走了。因为八中要参加一个世界绘画比赛,让她去参赛。八中的校长特别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小欢也在那次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大家都羡慕我培养了一个神童,我则对别人说我们只是票友,只是让她自由发展。小欢真正确定要学画画是在初二那年。当时,周围的人跟我说:“你女儿以后要是想上中央美院,一定要先上美院附中。”但那时她只是画儿童画,美术考试的专业课都不会。女儿对我说:“妈妈你抓我晚了。”我说:“我抓你干什么?这是你自己的事,应该自己急。”
  那时,她每天放学后先买个煎饼,接着去一个姐姐家学习画头像,晚上10点才回家写作业,然后睡觉,凌晨3点起床复习功课。就这样突击学习了一个学期,最后真的考上了,还得了第7名。
  后来她又考上了中央美院,一路硕士博士读下来,从她15岁上美院附中算起,整整学了15年。现在她是服装学院美术系讲师,但每周都到我办的儿童美术班上一天课,我们每周只有那时才见上一面,晚上一起吃顿饭,然后她再回自己家。
  家庭氛围
  三足鼎立 互不干涉
  小欢的父亲是中央电视台的高级编辑,经常去做MTV大赛、主持人大赛的评委。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主要是培养她的艺术修养,经常放世界名曲给她听。我对女儿的教育是顺其自然,只引导,不逼迫。在这点上,我和她爸爸是一致的。
  我们家的家庭气氛一直都很宽松,别人说我家是三足鼎立,三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谁也不干涉谁。小欢是我儿童教育的试验品,现在她继续帮我发展事业,让我很欣慰。
  家庭熏陶
  士兵叔叔鼓励我画画
  小欢从小就很独立,11岁时,我们搬家,她蹬的三轮车;12岁出国时,是她在机场办理托运手续。我总对她说:“你爸妈年纪大,你要随时准备一个人生活。”女儿独立的个性可能随我。我5岁开始自己上学,12岁住校,15岁一个人来北京。没人管我,我也不会管别人,我教育孩子也是敢放手。
  我是天津人,父亲业余爱好文艺,家里兄弟姐妹5个也受他影响。哥哥没事时就去电影院画海报,我也喜欢画画,大妹妹自己学了钢琴,弟弟上了天津音乐学院,小妹妹也学了手风琴。
  我上初中时,一次学校组织大家给浙江前线的叔叔写信,我就画了两张苏联英雄寄了过去,之后收到很多回信,其中一位叔叔参军前是浙江美院的,他告诉我要练好素描,还托人专门给我寄来学习资料,鼓励我去考中央美院附中。最后在300名考生中,我成了3个考上的学生之一,但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那位叔叔。
  后来我在北京市少年宫工作,还在大学里教书。但因为喜欢孩子,我又办起了儿童美术班,编写儿童美术教材。每个周末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但我认为培养孩子有意义。直到现在,我看到儿童画还会激动,一个人看着看着就笑了。我觉得儿童画是有生命的,和孩子在一起是种享受。
  家庭故事
  为画画
  一家到西单看天桥
  我们经常带小欢去画记忆画,就是先观察一个事物,回到家再凭印象画出来。我们只是引导她,但不画给她看。
  当时,西单刚建成一座过街天桥,我们一家三口就去看天桥。在桥下,我先让她观察上天桥的人,有梳辫子的、有光头的、有提着包的、有抱小孩的……我们又走到天桥上向下看,让她观察下面的人,看完记住了就回家画。
  那时她才5岁,经常画了一半就出去玩,我也不强求,第二天接着画。我们不给她压力,画画就是玩。
  为女儿
  找资料喜欢上国画
  小欢今年博士毕业,她写博士论文时还经历了一波三折。由于临时换题目,给她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年,于是我帮她找了些论文里需要的画。我本身是学油画的,过去对国画不感兴趣。但通过为她找资料,我发现中国古代人物画太好了,我又多学了一门,小欢给我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机会。我为她找资料、拍照片,两人合作得很好。结果她用一年时间完成了13万字的博士论文,并且顺利通过了答辩。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5:11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国产儿童绘画教程
2008-05-13 09:03:57   来自: ying (上海)

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的评论   [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

  摘录:
  
  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我以女儿做教学实验对象,从5岁开始鼓励她依靠直观知觉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视觉造型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画生活记忆画入手培养绘画创作能力,注意培养审美情趣。……儿童参加比赛不是目的,而是对兴趣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度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
  
  儿童艺术的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儿童通过感知进行的创造性表达。我们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不受成人偏见的束缚,没有一套死得程式和方法,使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自在地画。
  
  儿童美育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方面都依靠直觉进行,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和艺术创造。教学方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即:观察、记忆、体验、联想和创造。我不赞成教师用过多的技法示范,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儿童,应尽量避免儿童模仿,我主张教师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儿童画出有创意的图画。教学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感知刺激,如:实景、实物观察,幻灯、录像观察,语言描述联想,听音乐,欣赏绘画作品等。
  
  所思:
  
  知道这本书是98年我刚做美术老师那会儿,与这本书配套的光碟在那个时候的区教研活动时看过几眼,但那时没有任何感觉。买这本书也是在几年前了,当时觉得挺贵的,16k大小三百多页普通纸张的书定价为100元。翻开这本书是最近,有心看下去,居然有找到知音的激动,没有10年教学实践、思考和积累,我也许仍旧无法对这本书有感觉。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杨景芝收集的丰富的孩子作品实例,既有孩子间同类作品比较(横向),也有一个孩子不同时期作品比较(纵向);既有同一主题不同年龄段的作品比较(教学目标与评价分年龄段),也有同一年龄段同一主题的的比较(作品与孩子个性的分析)。一个教师要做这样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几年的思考和积累。杨景芝说:“我带着许多问题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绘画,摸索儿童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如:儿童从1岁开始的绘画发展,儿童绘画与智力的关系,儿童绘画创作高峰在哪个时期?儿童几岁具备写实能力?怎样帮助儿童渡过绘画发展中出现的‘U型低谷”?如何培养儿童视觉造型的反应与创造力?如何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休养?等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其次要敢于质疑权威,而后坚持自己并享受工作的乐趣,收获便能在付出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学相似处:1.注重培养孩子想象能力;2.教学中尽可能不让孩子临摹,自己不范画;3.帮助孩子回忆,用语言丰富孩子的直觉;4.注重个体评价和作品收集、分析。
  
  我的收获:1.继续坚持自己美术教学主张,以激发孩子自身的绘画语言为主,关注每个孩子的绘画感受;2.一个主题可以尝试在不同年级教学,研究“写生”、“欣赏”、“制作”等分阶段评价标准及各年级的教学侧重点;3.每学期要有一定分量的写生内容;4.做孩子个案研究,收集相关作业;5.少年宫美术教学和义务教育课程体制中的美术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去少年宫学画的孩子大部分是喜爱绘画,父母能配合鼓励孩子持之以恒作画,而基础教育学校艺术课在父母和大部分教师眼中是被边缘化的,有时间有兴趣涂涂,忙起来的话,首先被扔掉的就是学校艺术课。我关注的是同一年龄段层次和对绘画需求都不一样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授课时的诸多问题。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6:45
北京商报·中国书画名人堂
  (第四十八期)
  古人治学、治艺,以坚毅奋勇为基,资质为辅,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嫣,不如丘之好学也。”
  为学成或艺成更以契机为导向,以能从良师益友为纵横交织之契机,而时代环境为风云际会之交际……
物即我心情景交融
  金亭亭,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她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都是颇有成就的。她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人物、动物、风景等都有所涉猎。她从创作实践与教研理念,对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学生遍及五湖四海,而她平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日,记者应邀来到了位于京北的一座别墅内,见到了这位热情、爽朗、真诚、朴实的女画家,她以极其淡泊的心态与记者做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我的父亲是历史学家,我母亲在日本研修的是工艺美术,我们家里的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的父亲一直希望我长大从事古典文学或是研究历史什么的。可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拿着粉笔可着院子画大马,因为我当时就喜欢徐悲鸿的马。后来,就随着性子看到什么画什么,也没看过画画的书,不久我考上了景山少年宫美术班,幸运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现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杨景芝。杨老师是学西画出身的,教学中她不但教我们素描、色彩,以及西画的理念,还教我们中国画技法,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为我后来的美术创作和教学研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63年金亭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在这段时间里,她在素描、速写、油画、版画,以及国画诸多方面都涉足颇深,基础很扎实。这对她后来从事中国画创作不拘于一家一派而能博采兼收,实在是大有裨益。相对于她后来毕业的师范学院美术系,她似乎更看重附中这几年的学习,她认为那个阶段是艺术观念形成的决定期。作为一个画家,她那扎实的基本功与创作的灵感兼而有之,也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我们在美院附中一共上了10年学,这是一段很特殊的学习经历。我们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也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在‘文革’期间,我们这代人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实践,到部队去改造。这使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含义,也使我们更接近了自然,在自然中获取了更多的养分。”就在这种精神的煎熬中,金亭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心中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进而在她创作的题材上更有着明显的体现,不管是插画,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物,都有着某种寄寓在其中,对于物性与人性的交融更有着深切的体悟。物即我心,我心如物,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操笔入心,气韵自然而生。
清新淡雅艺得契机
  金亭亭对美术创作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也同样融入在她的艺术教育事业当中,而且这一投入就是20多个春秋。她是语言学院艺术系创始人之一,教授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年轻人。她说:“艺术是无国界的,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能用笔墨来架接心灵的虹桥。”在任教期间她为人师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常常以在画案上挥毫示范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亦或不辞辛苦地带着这些留学生到外写生,让他们去理解中国画所特有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我在学校学的是国画,为了实践自己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了教书。我没有后悔过。我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那里同样开阔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单纯平静的日子赋予我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天真的创作源泉,更自由的绘画乐趣。”正是她的这种平常心态,在当今追逐名利心浮气躁的画坛,反而凸显了她画风中的清新与淡雅,更为她日后在绘画与教学事业发展上注入了养分与契机。
  她创作过一系列反映藏民生活的工艺画,从这批作品中,让人们可以看到反映在她创作思想上的一个新境地,表明了她视野的广阔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她的人物画《雪山大土》,低低的地平线上,孤独的背影,静静的牦牛和茫茫的天际,荒寒苍凉的高原上,地广人稀,宇宙洪荒,催人索解,正是宗教思想传播的最佳土壤。观者的思绪也一样感到茫然:人生之途,归宿何在?一种别样的情绪,存在于这一套组画中。当然也不乏人间情趣,如《寂静》中所表现的幽幽情怀,缕缕思绪,《月白风清》里所描绘如水月光,无限情思,都能使观者产生亲切的同情心,感受到画家求索诗意般深邃的心境。
因情入画以美感人
  艺术品的时代性与永恒性,要求创造者创作时以情感注入,除去技巧外,要有艺术本质的创作根源——情思。就绘画本质上讲,美感注入作品的多寡,更取决于创作者的修养。
  金亭亭在中国画创作之余,还广学博览,甚至直接着手雕塑、油画的创作,这种体验使她在国画的创作上有了更大更多的收益。在色彩的运用上,现代人的手段自然超越于古人,这是学习西洋画法的积累成果,是当代中国画突破传统并有所建树的主要方面。所以,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技法来衡量金亭亭的作品似乎已不适用,三矾九染或单线平涂都不能概括她的方法。她似乎更善于用浪漫情调和唯美精神营造画面中的气氛,感情色彩浓厚,景物随意措置,构图简洁新颖,扩张恰到好处。她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社会的变迁,也不论是教育工作与绘画创作的转换,自始至终,金亭亭从未放弃对艺术的真诚与不懈的努力。她十分重视写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几十年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或被收藏。前不久在参加中韩书画联展时,她参展的作品更受到了众多业内外人士的好评。
  资赋努力,孜孜于艺,一往直前,独立画苑。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6:52
多姿多彩的心象世界
[作者:杨景芝 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秘书长 首都师大学美术系教授 来源:校园艺术网 发表:2006-3-15 10:06:25  点击数:231  录入:罗曦 评分:★★★]
一、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一)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从出生大约到10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各个阶段总是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也是按一定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比如,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单看儿童的作品就可以判断其智力水平,人的智力发展因素往往是复杂的,对儿童来说,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儿童的表现力有受到约束的迹象,而他的智力发展已到相当高度,则需要给予均衡发展的机会,美术教育将有助这方面的调节。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从小注意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环境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影响发育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儿童整个智力发育的进程,也不可能超越一定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即: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快慢。因此,儿童绘画可以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拔苗助长”。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6:55
海峽兩岸少年兒童水墨畫大展在上海舉行
2008年05月04日
  中新社上海五月三日電 (朱瑩)“京戲、廟會、大豬公、黑白無常……”正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少年兒童水墨畫大展”上,兩岸三地的孩子們用稚嫩的畫筆精心繪就一幅幅融合著中華民俗特色的水墨畫,充滿童趣的作品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據悉,本次展覽作品都是“海峽兩岸少年兒童水墨畫大賽”的獲獎作品,該賽事以“揮灑快樂童年——畫我家鄉”為主題,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觀察生活和自然,參賽者包括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和馬來西亞。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有四百余幅作品從六千多多幅畫作中脫穎而出,這些作品薈集在此間海上山藝術中心作為期十天的展出。
  水墨畫是中國四大國粹之一,本次展覽則是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河南的豫劇臉譜、北京老建築、臺灣高山族的節慶廟會……孩子們用鮮艷的色彩、甚至是漫畫式的形象來表現這些傳統民俗,令人耳目一新。“這些兒童畫非常可貴,天真、爛漫、無拘無束。”作為本屆大賽的總評委,臺灣師大美術係教授羅芳不吝溢美之詞,“孩子們的畫大人永遠畫不出,他們不拘泥于構圖和色彩,常常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角。”
  古老的城門與現代的高樓大廈交錯在一起、繁華的都市上空有一片蒙蒙的天……看似簡單的畫作中亦傳達著孩子們自己的思考。他們的不少參賽作品讓評委讚不絕口。“以往參賽作品中常見的那些模倣成人而顯得少年老成的山水畫、花鳥畫幾乎沒有了。”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知名教授楊景芝感到由衷的喜悅:“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童真的兒童水墨藝術世界。”
  臺灣知名畫家、曾擔任過兩屆大賽評委的郭掌從認為,兒童水墨畫大賽推動了兩岸兒童的交流和美術教學。在他的回憶中,十年前大陸的參賽作品裏,老師和家長們常常把大人的意識灌輸在孩子的畫裏,“而現在,兩岸的孩子們都非常有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思考,畫作的想象力與豐富性都越來越接近。”
  適逢“五一”假期,展覽現場有不少三口之家,對于同齡人的作品,孩子們大多表現得興趣盎然,不時地向父母詢問畫作的意思,或者幹脆充當起“講解員”和“鑒賞家”。“他們畫得很好,有些我看得懂,有些就看不懂了。”來自臺北的林徹也是獲獎者之一,談及大陸小朋友的畫作,他有些靦腆地稱讚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7:20
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5:06 新浪育儿

  儿童是谁?儿童美术是什么?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美术领域,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这些天真弱小的精灵、承传文化血脉的民族后裔,虽然无力选择成人世界的给予,但他们已是美术的实践者、欣赏者和接受者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对象,他们的审美经验将影响的不仅是成长到成熟时期生命个体的文化状态,更关系到未来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甚至民族审美基因的优劣。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情感。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涂鸦期或象征期,原创儿童美术作品的独特视觉语言都更能呈现艺术的本质精神。当我们面对那超乎寻常的创造和幻想时,再也无法回避真实所带来的灵魂震撼。
  我们习惯将儿童美术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归为亚艺术,他们在符号表述与象征性方面有共同之处,然而,与原始艺术的沉寂和民间艺术的封闭完全不同,儿童美术是生命个体在初始阶段所真实体验的审美经历,哪怕是拿一个石子在土地上胡乱划出的痕迹,也时刻反射出基因、生存环境、心理、生理的影响,闪耀儿童思维与个性的的光芒。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能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儿童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中写到:“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
  对儿童美术的内在特点,美术理论家表示关切。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翟墨先生认为:儿童美术不是习惯概念的小儿科似的“小”美术,儿童是真正的艺术家,宇宙精神通过他们的手再现人间,透露出艺术最珍贵的信息;与儿童相比,“成人”美术是“小”,“儿童”美术是大;从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成人”美术形成于既定的社会历史和教育背景,儿童是美术的未来。
  然而,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炫丽,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儿童美术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关注儿童美术即是对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和创造精神的理性关注,真正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与社会进步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儿童美术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中国教育部门对儿童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视表现出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积极态度与官方努力。
  对儿童美术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使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理论基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真诚地投入进来,在教育理念研究与实践方法上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如常锐伦、尹少纯、杨景芝、谢丽芳、关小蕾、廖雨兵等;美术理论界如邵大箴、陈绶祥、翟墨、陈履生等。第一线少儿美术工作者的教改热情,促进了课内教育现代化、多元化的同时,课外教育也异常兴旺,形成中国儿童美术有史以来最为昌盛的局面。
  而另一方面,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和对儿童美术实施量化标准考评的导向偏差,使各种具有商业目的、背离儿童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和美术竞赛活动有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是:原本有天赋的儿童在考级制约中从丧失艺术感觉到痛恨美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成人虚设的荣誉前习惯于品尝功利的滋味;原本有责任感的教师亲手修改孩子的作品以获取某种认可;原本最能体现艺术创造精神的儿童绘画按奖评标准形成新的模式套路。
  以上现象的发生与中国空前的商品大潮和教育体制仍有待完善不无关系,各种诱惑使得本来不具备坚实专业理论体系基础的儿童美术显得异常脆弱,一旦忘却儿童美术创作的基本特点、疏离责任、盲目“商业化”和“世俗化”,势必进入异化的怪圈之中,形成对儿童健康精神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忧虑并呼声强烈,教育部和文化部已开始重视并做出相关努力。
  美术界具体职能部门的较少“介入”和理论的弱化和使中国儿童美术在经常意义上仍成为爱心、慈善、或某个政治活动中的点缀品,停留在文化馆、少年宫等群众文化层面及妇女儿童的特定人群,对儿童美术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知和深入探究,以致本属于儿童美术范畴的特殊教育形式被常规艺术教育的规范化模式所消解,我们清楚意识到:儿童美术理论滞后与深度困乏所带来的尴尬和危机将直接影响中国儿童美术事业的正常发展,作为正确构架美术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中国儿童美术理论体系应早日形成。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美术理论的基础构建已落后了数百年,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崛起使儿童艺术首次得到高度重视,理论界的学者们从对“儿童艺术家”们浪漫式的好奇迅速发展为美学领域的深刻研究,经历了不同流派的变迁,令人尊重的传统与革新精神共同发挥作用。理论指导着教育理念的方向和实验,其结果又推动着美术理论的深化和教育纲领的演变,几百年的良性发展已在欧美国家的国民审美素质、以至整体生存环境的美感上得以体现,根据大量理论研究成果出台的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大纲》在前言中写到:“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
  中国美术的展览、出版和学术研究机构是否对儿童美术及教育给予过足够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呢?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小学生有进入美术馆欣赏作品经历的人数比例为1%;具有引导儿童欣赏和创作部门的美术馆屈指可数;重要的学术单位至今未见设立研究中国儿童美术理论的课题;除师范外,全国没有一所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开设儿童美术工作室或研究室,而相当数量的美术教师来自专业院校,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却不得不从头开始;儿童美术读物的创作出版处在低谷境地,优秀作者大量流失、作品极度缺乏,孩子在美术读物中所能获得的美感与智慧正被西方涌入的模式化卡通、简笔化、赌博性的游戏所取代,严重损害中国儿童的心智健康,民族文化血脉的承传也面临被后殖民主义摧毁的危险。
  而国际的情况是:儿童美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美术专业的各个机构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以德国为例;著名美术院校已开设关于儿童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课题;少儿美术教师有计划地去美术学院进行美学、艺术史的在职培训与理论更新;几乎所有的官方美术馆都设有鼓励儿童鉴赏艺术和创作的职能部门,美术馆的研究人员有为孩子讲解的义务,“到美术馆去”已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位于首都柏林的德国联邦青年艺术学院内1/5的工作室和陈列空间属于儿童,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创作、往来,和学院大孩子们一起展示作品,学院外的公共街区中心伫立着一块涂抹色彩的粗石就是儿童所作。该院院长是德国联邦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席,对儿童的创作予以极大尊重,她认为:儿童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与成人作品是平等的,成人正不断从儿童作品中得到启发。此外,儿童美术读物异彩纷呈,感性的创作得益于良好的展示、签约与出版制度,使得有创作特色和民族思维个性的作者保持着童心,最终的受益者是孩子,更有益于本民族价值观和文化根基的水土保持。除德国等西方国家外,日本也在日益完善。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已导致中国儿童美术的严重倾斜状况。一方面,西部、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地区的孩子没有美术老师和基本的材料工具;另一方面,城市儿童已被看作课外美术的强大消费群体,并且面对商业刺激和外来文化的倾泻正在忘却优秀的传统。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文化断裂与文明失落的悲剧,这是儿童美术理论研究、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多年来,一些中国儿童美术工作者为此不选择所谓获奖、考级、加分的教学“成果”,而选择理论建树和艰辛的实践探索。如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常年自费对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原生态儿童美术作田野考察,并延伸至西藏、江西、陕西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及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感动一批基层教师参与调研,他们力求研究儿童美术的学术价值、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让弱势儿童获得美术教育的公平。此项命名为蒲公英计划的项目以学术优势和奉献精神,在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的配合下争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但依靠国外支持的无奈也足以令人深思。
  广东美术馆与广州市少年宫的实验性合作对全国城市课外儿童美术活动起到另一种示范作用,他们以美术馆的优势进行多元化教学而且对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家长进行必要的艺术培训、免费举办高质量儿童美术展并引领孩子和市民走进美术馆,把艺术之门通过儿童向全社会开启。
  中国儿童美术,正因为这些第一线教师和有先见先觉机的构配合才彰显出本该属于儿童美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急迫需要美术领域包括各个权威机构转变固有观念、发挥学术导向的核心作用,加速对儿童美术事业的职责履行。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工作重点的转移让所有关心此项事业的人士感到兴奋,艺委会开始直接面对少儿美术和少儿美术工作者。“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方案的出台与实施,使我们看到美术界终于把儿童美术看作是中国美术事业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此项工程由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策划发起、教育部艺委会和中国美协艺委会联合主办。工程的活动构架、整体规模、学术性、拓展性、公益性、持续性和人文意义超越一般性少儿美术活动。以达观、可比较的形式将中国儿童美术提升到更高的视觉文化层面,为构建中国儿童美术理论框架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符合中国社会特性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理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为“工程”序幕,二00二年六月在汕头首展并继续在各地巡回的《中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令人振奋,不评奖而强调学术研究和交流、亲近传统文化精神又尊重儿童的心灵体验都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清新。同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呈现与思考——对少儿美术教育热的冷思考》展览作为“工程”的第二项活动,是另一次针对时弊、显现儿童美术本来面貌、具有内省精神的学术探索,引起强烈反响。
  2003年8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将举行名称为“保护少儿美术生态、放飞心灵、成就未来”的综合大型展示,汇集来自城市和乡村,包括国外最具原始创造精神和实验性的儿童美术作品。它的五个部分,即《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美术教育展》、《中国少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论坛》、《中国优秀少儿美术读物、插图展览》、《成就未来奖—南山杯》颁奖活动,将为理论家、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大众提供更为开放的交流探讨空间。
  2004年,“工程”计划组织各地区、单位特色儿童美术作品博览,同时举办西部少儿美术作品和国际水墨邀请展,全面展示教改中的儿童美术成就。
  当今中国基金支持制度的缺乏,几乎所有的人文理想都会在资金上遭遇尴尬,对于如此规模的中国儿童美术福音“工程”,如何解决学术纯度与市场运作的现实矛盾? 如何实现不向孩子收钱的公益原则?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何韵兰主任这样回答:“当人们不重质量只顾赢利时,可能某些爱心人士正在考虑,支持什么人、什么活动才更有价值,相遇相知十分困难,只要锲而不舍,一旦相逢就可能成就一项理想的计划,实际上,正是理想精神成为参与此工程各方力量合作的动力。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是个实例,他们提供了基本办公经费、参与联合发起,还特别设立‘成就未来——南山杯’希望奖、学术奖、组织奖等,鼓励为少儿美术教育付出艰辛、成就卓越的单位和个人,重点关注中国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希望小学的教师和儿童,为其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关于“工程”的影响与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何韵兰女士说:“我们的能量有限,‘工程’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希望围绕“工程”所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方面的探讨,更引起美术界的学术重视和广泛社会性的探讨,是对少儿美术的未来、孩子的未来以及民族未来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思考。
  “工程”的结果无法预计,但是通过它,我们能够贴近孩子们一个个活泼灿烂的灵魂与教育者的精神内涵,近距离感受儿童创作的强烈视觉冲击和真实的震撼,我们将审视对儿童美术固有的观念、重新思索它在主体美术领域中的定位方式;探讨美术教育现状、再度比较中外美术教育的理念,开发具有东方民族特质的教育方法,不断发掘人之初的艺术原创力对生命个体乃至人类的深远影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7:22
了解孩子画中的世界
     太阳长头发,球场上3个足球在飞,我会刷牙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什么题材都能进入画中,构图、比例、色彩、主题,完全没有规矩和限制…在成人世界里闷久了,到孩子的画中:透透气吧,鲜艳的色彩和稚拙的线条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童趣!  “不合理”的孩子画
  公鸡4条腿?是的!在6岁的李兰亭鲜艳夺目的画作上,公鸡就是4条腿!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中有很多不合理。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研院教研员刘亚明说,其实孩子对公鸡有几条腿是完全知道的,那多出的两条,正是他的创造:公鸡要想跑得快,就得再长两条腿!
  还有色彩。我们认为红配绿赛狗屁,对于孩子,那却是天然的搭配。3岁的张亲笔下的妈妈,妈妈水草一样卷曲的长发用了最亮的绿色,涂着烈焰红唇,还有妈妈绿色的身子和大红鞋——用色如此大胆,画面却令人惊叹的漂亮。
  而6岁的颜如玉画人吃辣后的表情——人遍体通红,眼泪汪汪,鼻子皱成一团,舌头伸出,一张脸热气腾腾汗津津……一股辣味扑面而来!
  “在色彩上,孩子们基本上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最突出的就是用鲜艳的原色调。”刘亚明说。在孩子的画中,会出现绿色的太阳、红色的蚂蚁、黄色的空气和蓝色的脸,这一点也不奇怪。每一幅孩子的画,都像我们看到的热带鱼,色彩饱满热烈,感染力超强。
  特别是,孩子的画表现出的无拘无束、大胆夸张,就连绘画大师也要感叹!刘亚明说,4岁的金天画守门员,“手出奇地大,以体现守门的特殊性。又如画踢球,足球离人远了点,于是孩子把腿画好长好长,有趣夸张的效果就出来了!”
  孩子的画还有更不合理的地方。许多孩子会在一张画里放下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事,也会把想象的事和现实的真事混在一起画出来。儿童画教育家杨景芝教授提到,一个孩子在画天安门阅兵式时,就把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放在了一起!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处于自由挥洒的高峰期。
  无论画什么,孩子都在画自己
  动物世界谁称王?你的答案可能是狮子、老虎等。可是,4岁的韦玉却认为兔子应该当大王。孩子的解释相当天真:兔子爱吃萝卜和青菜,我自己最不爱吃蔬菜,兔子多能干呀!在韦玉的画里,温柔胆怯的兔子变得很威风:两只耳朵高高竖起,三根胡须醒目而夸张地翘着,令人瞠目的是,兔子吃肉了’胃里画了好多条小鱼!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不管画多少人,她总是把自己画得特别突出、高大,还穿着高跟鞋。其实,她个子娇小。她说:家里大人总是劝我多吃饭,这样才能长高个儿!长高,就是这个小姑娘的中心思想。
  在孩子们的画里,我们会惊奇地看到,万事万物都有了喜怒哀乐——太阳爱吃北京糖葫芦一也许,3岁的于天雅自己爱吃糖葫芦吧!五六枝铅笔宝宝正在欢蹦着唱歌跳舞——3岁的孙峰凡认为,铅笔像他_样很高兴!
  “无论画什么,孩子几乎都是在画自己。”刘亚明说:“孩子边画边投入角色,好像自己就是画中的大公鸡或是小蚂蚁。”台湾心理师陈妙说:“孩子处于自我中心发展的阶段,对所要表现的事物,都会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投射在上面,我们称作‘拟人化再现’。这样,孩子的画就像是一面镜子,告诉了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
  画是孩子与人联结的桥梁
  从2岁涂鸦开始,多多就一直喜欢画画送给爸爸妈妈:感冒了不舒服,玩具损坏了伤心,有了好朋友快乐…··无所不有。大一点儿以后,他开始用签字笔画,并送画给父母之外的人。通常他画的是他最熟悉的桥梁和道路,一会儿就完成一幅,一天能够送出去二三十幅画。太多产了'这样就显得他的画不那么珍贵,但孩子不管。要是他不送画给某人,那一定是某人不招他喜欢,或者让他害怕。
  6岁的上海小姑娘佳佳,最擅长画的就是一颗又一颗“心”——专为送给她在北京工作的妈妈。画完后,再写上几句“思念”的话。去年9月,佳佳上小学了'在一张画满了“爱心”的纸片上,佳佳写道:“妈妈,你早回家!你快些回来,我的心单就都是太阳了!”孩子的画天真烂漫,母亲的心甜蜜而内疚。为了让孩子的心里开满太阳,佳佳妈妈忍痛告别了她工作多年的北京公司团队。
  5岁的梁樱也十分懂得用画表达。一天,妈妈连续叫她两次去弹钢琴,而她画画正在兴头上,一动不动。妈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孩子随手拿起水彩笔就画:一颗大大的心裂成了锯齿状,本来完整的花朵伤心地绽裂了,飞舞的蝴蝶也飘落下来……妈妈震撼了,她认为,孩子的心被自己的粗暴伤害了,但是梁樱却告诉妈妈:“不是我!是你的心碎了。你叫我弹琴,我不去,所以是你的心碎了!”孩子的话比天使还纯洁!
  不追求像不像
  当看到孩子画的4条腿的公鸡时,多数父母可能都会用亲切的口吻启发孩子,让孩子去观察“真正的公鸡”,“你画得不太像”往往成为父母评价孩子画的一句口头禅。
  事实上,在画画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地思考“作品”这回事,绘画只是孩子兴奋尢比的一种游戏,可参与,可创造,没有束缚,而且带来巨大的愉悦感。同时,孩子画无规无矩,部分地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时间、空间和透视概念,他们幼小的心灵也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因此,在孩子的画里就出现了违背自然的构图、色彩和比例。
  记得一个小孩子画了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主题是他与妈妈一起逛商场,在画上,只有一条又一条或粗或细的男人和女人的腿。“孩子有着完全不同于成人认识世界的视角,父母千万不要只从造型上的‘像与不像’来苛求。”刘亚明说。台湾心理师陈妙建议父母尽量延长孩子的涂鸦期,她认为成人的指导可能会让孩子画里的童趣过早地消失。毕竟,我们喜欢孩子画画,却不是要培养画家。
  还是让我们的孩手自由地画吧!孩子的画中是有很多‘不合理”,很多‘不像”,但正是这些让孩子画里的世界缤纷多彩,充满童趣,也让我们看到更多被自己遗忘的、忽略的世界。在孩子的画里,不合理就是合理。
-------------------------------------------------------------------------------------------------------------------
[信息来源:39健康网社区 ]
[作者:]
[编辑:小庆]
[发布时间:2008-07-30 14:59]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9:56

核心组成员及简介
来源:成就未来 时间:2004-9-18 10:47:09
  


主任:何韵兰
,浙江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教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六、七届中国文联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美协理事、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创会会长,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N.G.O.”艺术论坛、作为美术主题发言人获中国组委会“出色贡献”嘉奖。

参加过数十次国际、国内重要画展,如连续四次全国美展、“女性、世纪”、“百年中国画展”。在法、美、加、日、新、马等国举办过八次个人画展,并进行考察、讲学。曾获全国性美展银奖两项,铜奖两项,多项国际优秀奖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多国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发表多种评论文章,并在“中国妇女报”主持专栏。


副主任:周建明
,上海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
现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六部主任、编审,从事少儿美术读物的创作和编辑近二十年,“黄河大合唱”获中国优秀封面设计奖,插图“小花猫”获“全国儿童美术邀请赛”优秀奖,《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获“全国第四届书装艺术展”设计二等奖。


秘书长:杨景芝
,天津人,满族。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教授、副主任。

任《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小学美术课本》主编:小学美术录像教材主编。《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副主编。


著作:《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获教育部《1996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著作: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课题成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谈直觉与造型》获教育部颁发,《1997年全国音乐美术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兼任《少儿美术》期刊主编。


副秘书长:龙念南
,沈阳市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壁画专业。中国儿童中心美术教师,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和中直机关青联委员,全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之一。
出版有《在色彩世界旅行》、《少年儿童绘画入门》、《幼儿绘画学习问答》、《美在我们周围——中学生课外美术兴趣小组辅导丛书》、《少年美术学习艺术技术问答》、《儿童色彩画入门》、《儿童创作画入门》、《电脑绘画》等专著。曾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儿童广播电台主持专栏节目。担任人教版《美术》(修订)教材编委,人美与人教版《美术》(实验)教材编委。日本教育版画学会授予“版画教育推动奖”,前苏联《儿童文学》杂志授予“儿童美术教育成就奖”,1994年法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授予“艺术教育成就奖”。

以下为委员:


于大武
:北京人,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结业。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少儿期刊室主任、副编审。《儿童漫画》执行主编、《漫画大王》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画和儿童读物插图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及出版。《哪吒闹海》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儿童读物插图大赛》大奖,后又获日本讲谈社《出版文化奖》、《西游记》插图获日本产经新闻《儿童绘本奖》。

王铁成:兰州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甘肃省美协副主席,甘肃省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分获铜奖、大奖及优秀作品奖、“全国城雕艺术展”优秀奖等。并有多项作品赴国外参展。王铁成在甘肃省级各类美展中获一等奖十多项,被甘肃省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


刘荫祥
:天津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曾先后任“迎春花”、“国画家”编辑,“七彩画报”、“少儿美术”期刊主编。现任天津少儿美术研究会会长。评为全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之一,享有国家特殊贡献津贴待遇。
刘荫祥的作品为大写意花鸟 画、经常参加各类画展,是天津“东方画馆”副馆长、深圳“谷风”画院院士。


关小蕾
:广东人,毕业于广州美院,为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高级教师、中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之一,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编委(沿海版)、两次获教育部等主办的少儿美术理论优秀论文奖,曾赴美讲学,参于“盖地艺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研修,获内普拉斯加州,州政府授予的荣誉州民称号。
关小蕾的版画作品入选七、八、九三届全国美展,并获得“阿尔及尔——世界文化荟萃作品”集体金奖,出版《儿童学画》、《世界儿童画赏析》等专著,拍摄有《儿童美术启蒙》专题片。

金亭亭:满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副教授。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中国人物画展”、“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等,在中国民族“百花”四次美展中均获银奖。作品曾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在新、日等国参加相关展出,北京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文艺工作者。金亭亭还参于很多国际性美术教学活动,曾长期任教于国际少儿暑期班、师资培训班等。


张德恕
:内蒙人,毕业于哲盟师范。内蒙美协理事,哲盟美协顾问,副研究员。通辽市少儿版画教育协会会长。十多年来该协会领导少儿版画获全国数十项金、银、铜奖,在二十多个国家展出,获包括三个特等奖在内的数十项奖项。通辽市被文化部社文司评为中国第一个少儿版画之乡,张德恕被文化部社文司暨全国少儿文化艺术委员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97年被选为全国少儿版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德恕的版画,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览,获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收藏。

奚阿兴:上海人,副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总监。长期从事少年儿童美术读物的创作编辑工作。他的创作曾四次入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多次获全国装帧设计,插图展览奖项,作品赴意大利、挪威、捷克等多国展览。


谢丽芳
:毕业于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研究馆员。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之一等称号。曾先后策划在中国长沙、北京、美国、法国、德国举办过儿童美术研究室的学生作品展览。

学生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或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曾出版《儿童黑白画》、《儿童陶塑》、《儿童色彩画》、儿童创意画》等专著。



以上所有成员均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注: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是中国美协为繁荣美术创作、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而设立的专业艺术委员会之一,为非盈利的学术性咨询机构。艺委会要求由专业上有成就的专家为骨干和有进取精神、热心艺委会工作的中青年美协会员共同担任。艺委会成员作为义务兼职,由中国美协正式聘任。活动经费,以自筹为主。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30 19:59
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工作总结
温馨提示:转载请标明,四川美术网 2005-11-29 10:15:38

(2005年10月15日)
本届少儿美术艺委会自2001年10月成立至今基本完成了既定计划,现对四年来的工作进行简要地总结。
一、工作宗旨
2001年10月27日本届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成立会在北京召开。确认了本届少儿美术艺委会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美术家协会的学术优势,与地区美协和各有关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密切配合,团结广大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和从事少儿美术读物创作的画家,为贯彻我国“科教兴国”和进行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努力推进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和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素质而努力。
就未来四年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如下设想:
1、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政策,促进少儿美术教育和创作活动健康发展。关注优秀少儿美术读物的出版和宣传。本会策划、主办和支持的相关活动和项目,应有益于少儿品格培养和心智开发,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和艺术水准;本会不参与任何违背党的教育方针,有碍少儿健康成长的活动,反对打着少儿旗号、行假冒伪劣的牟利行为。考虑到少儿阶段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亟需保护,因此本会反对进行儿童绘画考级。
2、为提高专业队伍和师资的美术专业能力及理论水平组织出版、培训、交流活动。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少儿美术创作活动,有条件时将举办全国性展览,引导少儿美术活动的健康发展。努力落实素质教育方针。
3、关注西部及贫困边远地区少儿美术工作,为他们做些实事。
4、以积极的主题开展国际少儿美术的交流与合作。

二、工作分工
主任何韵兰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周建明主要负责与少儿美术读物相关的工作。秘书长杨景芝主要负责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副秘书长龙念南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各地委员负责各地区的工作以及与北京的联络沟通。

三、工作简介
2002年工作
1、在中国儿童中心文艺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艺委会办公机构。
2、2001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参与主办了山西长治市《童眼看世界》展览,并举办少儿美术教育现场研讨会。
3、与中国儿童中心共同承办了《2001年绿色承诺少儿招贴画大赛》,两幅获奖作品赠送到联合国相关组织保存。
4、6月在汕头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与汕头主办了主题为“爱”的《中国当代儿童水墨画邀请展》并开始全国巡展。特别于12月在深圳配合《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少儿水墨画巡”,实现了大美术与小美术的牵手,引起美术家们的瞩目。展览出版了名为《中国儿童水墨画》的画册。
5、9月配合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创作活动,参与联合主办了《绿色、童心、未来》全国少儿雕塑设计大赛及相关活动。
6、12月与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了《呈现与透视——互动中的儿童与美术教育》的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及主题研讨会,引起美术界与教育界的普偏重视。展览出版了同名画册。
7、确认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办《少儿美术》刊物。
8、开始筹备“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
9、着手建立各地工作站,首批北京、上海、天津、江西、福建、成都、淄博、大庆、衡阳等地区工作站建立。
2003年工作
1、“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后简称“工程”)及“成就未来——南山杯”奖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与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批准主办,正式启动实施。“工程”由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协办和独家赞助支持,
2、由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办,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详细相关教育部门合作的“工程”延伸项目“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6月在湖南湘西吉首正式启动并争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
3、8月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联合组织了“中国少儿美术国际巡展团”,经德国艺术教育委员会邀请赴欧洲访问,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4、10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综合活动是“工程”2003年的主要项目。活动包括:《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美术教学》展览。展览强调教学导向和学术探索。除内地、港台、发达和贫困地区,还有法、美、马来西亚、加拿大、德国的作品和代表参与;《中国少儿美术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了200件作品,其中50件获奖作品的作者获得了加入全国美协的一次资格,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同名画册;《优秀少儿美术读物、插图邀请展》。《少儿课外美术教学学术论坛》收到各地教师论文三百余篇,一百多位老师参与研讨。首次颁发“成就未来奖——南山杯”的“希望奖”和“学术奖”。中央和地方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予以大篇幅、多方位、时序长的报道,由于有美术和教育两大领域的多位理论家参与和传媒深层次的专题报道,使得宣传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和较强烈的反响。展览期间还由《少儿美术》出版了活动专刊。
5、黑龙江、辽宁、甘肃、云南、陕西、铁路系统、湛江、长治、宁波等18个地区工作站建立。
2004年工作:
1、3月参与支持了由中国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和visa国际组织主办的《“visa”奥运畅想儿童绘画大赛》的组织和评选工作。
2、4月在深圳市博物馆与深圳市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全国少儿版画展及教学研讨会”。出版了同名画册并就成立相应的全国性少儿版画教研活动机构进行了探讨。
3、7月在湖南湘西举办“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湘西教学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七所希望小学和吉大师范附小、无锡五爱小学、九江水泥船子弟学校等数千师生参与了课题。展示研讨迎来了北京、上海、广州诸多专家、媒体参与并给予热情鼓励和较高评价。
4、7月在北京支持了由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华世纪坛主办的“彩色盒子”国际儿童美术教育研修班。
5、7月在北京主办“儿童漫画教学研讨班”(《儿童漫画》杂志承办)。在哈尔滨主办以色彩教学为课题的“少儿美术教学研讨会”(《少儿美术》杂志承办)
6、《中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巡展进入第三年。汕头首展已先后在广州、上海、石家庄、杭州、厦门、成都、宁波、温州、舟山、金华、淄博、哈尔滨、常州、深圳、大连、绵阳、广汉、贵阳、南充、峨眉山市等二十多个城市及大邑县、安岳县等基层地区巡展。所到之处均能掀起少儿学习水墨画及交流互动的高潮。5月巡展至香港(大会堂),8月至日本(长野中国现代美术博物馆)和当地孩子一起展出,获得一致好评,促进了友好交流。
7、10月与中国少年报共同主办“迎奥运少儿美术作品大赛”。
8、10月在厦门配合第十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参与支持了《海峡两岸少儿雕塑展》。
9、11月在深圳参与支持了深圳(南山)国际儿童艺术文化周
10、11月“成就未来——中国美协少儿美术网”正式运行,上载文量约五六万字,图片数百幅并在继续完善中(http://www.cjwl.net)。
11、12月组织了美籍艺术家叶蕾蕾和北京行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共创壁画活动。
2005年工作
1、5月28日——6月4日于中国美术馆承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 俄罗斯普希金美术博物馆主办的《孩子们画笔下的童话》—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儿童画展。参与本次活动的六国儿童以本土和互以对方国家的民间故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旨在通过各国师生在相关的资料、教学的交流中更好地感受、认识和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弘扬六国合作组织“尊重、了解各国的民族文化,加强友谊、合作” 的“上海精神”。本展览以北京起始,陆续在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及中国相关城市巡展,展览8月已在哈萨克斯坦配合上海六国组织首脑会议举办了巡展。9月在山西长治市由昌盛少年宫承办的巡展又在“神话之乡”掀起热潮。
2、5月收录了“工程”学术活动80篇优秀文章的《“成就未来”中国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优秀文集》出版。
3、6月12日——6月20日,作为“工程”第三年的重点项目《“和平与爱”中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含海外与国际作品)》与《“追寻梦想”青少年数码(动漫)美术作品交流展》和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同时在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第二次颁发了“成就未来——南山杯”“贡献奖”和“学术奖”。活动旨在继承和宏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少年儿童学习与了解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数码美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通拓展引入少儿美术教育。其意义不仅为展示两个专题的教学成果,重点在于通过交叉互动引发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融合及相关的思考,为专家和老师们提供深入探讨的平台。但由于6月份活动重叠,组织力度不够,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7月上旬“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贵州项目”由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湘西项目课题组主持,延伸至贵州开展了现场展示、交流研讨、教师培训、手拉手城乡互动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推广蒲公英行动理念,继续深入有关在贫困边远地区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持续少儿美术教育的课题实验。
5、7月组织了贫困与孤残儿童“同里写生”活动。
6、8月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主办了《平安中国》儿童绘画比赛活动。
7、10月14日——22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同里——和平•家园”全国少儿美术作品邀请展》,内容要求以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为资源来表达中国儿童对和平和家园的热爱。配合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有80多国代表参加的主题为“艺术与人文”的“国际造型艺术协会”年会。展览首次被国际美术展览列为序列展。儿童作品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这是对中国少儿美术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极大补充和巨大鼓励。展览由水墨篇、乡土篇、家园篇和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水乡同里现场写生作品组成的同里篇四个部分组成。

四、有关财务问题(略)

五、存在问题
1、本届艺委会四年来基本上围绕并遵循成立时确认的工作宗旨进行了工作,但是因开始组办是对成员情况了解不详,组织构成和分工不够合理,一些委员本职工作太忙难以兼职,加上因种种原因建立不了专业办公机构,很多任务集中在少数人身上,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和各地的期待。有些委员基本上没有按分工承担工作。艺委会成员(包括学术秘书)大都很努力才能够做成近年来的一些列工作,但年轻化和专业化的问题有待改善。
2、在选择工作站的标准及对工作站具体工作的要求上不够清晰,各工作站工作力度不平衡。艺委会如何发挥地方工作站的积极性,如何在众多社团活动中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艺委会自身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及分散精力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3、“工程”的举办明确了艺委会依托专业美术资源,围绕课外美术进行工作的特性,但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整合资源、利用优势、发挥特长,特别是充分利用中国美协各专业艺委会的优势进行工作方面的经验明显不足,如何协调好委员们本职工作与艺委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形成借力双赢是特别应该考虑的问题。
4、艺委会开展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社会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届艺委会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一直缺乏稳定的秘书办公人才有序地进行工作安排与协调,经常出现忙乱中忽略协调联系的问题,在协调与各单位的关系方面存在不足。应重视和研究如何与非盈利和具有共识的友好单位加强联合共同开展工作的问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