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罗嗦”到“简洁”的飞越】
[打印本页]
作者:
济超粉丝
时间:
2010-12-26 19:56
标题:
【从“罗嗦”到“简洁”的飞越】
【从“罗嗦”到“简洁”的飞越】
有个读书人,写文章总是重复罗嗦。赴京赶考(到首都参加考试),在京城期间给其父写了这样一封家信:
父亲大人:
以前我说话罗嗦,今天写信不再罗嗦。罗嗦就是累赘,累赘就是罗嗦。
京城现在正在修金銮宝殿,费银千千万!我太忙,没有时间写草字头大“萬”,所以用“方”字去点代替。“代”与“伐”不同,区别是有撇与无撇之分。有撇是“伐”字,无撇是“代”也。
我的小妹,有些姿色。邻居张三,不是好人也!务必告之我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人低首,不视不语;否,眉来眼去,长此以往,岂不污乎!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也。现在,春已过,夏者去,秋来冬必来临。天凉将转寒,头怕冻也。吾之(我的)毡帽挂在大梁之下,三梁之上。以五尺高杆取下,取之日下晒之,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儿盼捎来京城,切切哉!
其父收到此信,气得浑身发抖,当即把信撕得粉碎,回信将罗嗦儿子臭骂了一通。
冬天已到,在京城预备考试的读书人想叫家里送些铺床的草来,顺便带点菜来吃;京城郊区出现了牛瘟,他想提醒家里保护耕牛,也要向父母问安,共四件事。害怕父亲骂他罗嗦,于是把这四件事写成四句话:
孩儿无菜吃,赶快送草来;这里发牛瘟,父母可安否?,,,,,
解释与说明:
中文写作讲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它既涉及到思想内容,语法修饰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逻辑方面的问题。恰当的思维形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人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两封书信,恰恰在这方面出了问题。为一顶毡帽罗嗦半天,写第二封信,不罗嗦了,却将语句间逻辑关系混乱了。
2008
年
11
月
20
日写给
Burnaby
中文学校同学们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