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用一生来备课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1 14:13
标题:
用一生来备课
用一生来备课
作者:
刘海涛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历史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绝伦、让人敬佩的公开课,课后有老师问他用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这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
15
分钟……”
。这位教师所说的“每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就是
隐性备课(指用一生的知识和经历来备课)
。隐性备课是相对于显性备课而言的。
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
;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熟悉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更重要。
最好的隐性备课就是坚持阅读和研究,不断储备丰富的知识,每备一堂课都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西南大学张庆林教授在《高效率教学》一书中,专门讨论了高效率教学的问题。他提出的教学效率的公式是:
教学效率
=
(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学生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脑力负担)
。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如果分子不变,分母越大,效率就越低,分母越小,效率越高;如果分母不变,分子越大,效率越高,分子越小,效率越低。这就告诉我们:怎样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相对多的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师要确立这样的“有效教学”的意识,加强控制课堂教学的时间,排除一切影响教学时间的人为或环境因素,防止与教学无关的活动的出现。
案例:“三抄课堂”的故事;“迟到5分钟解释
15
分钟”的故事
。
要像坚持日记那样写课后反思
。
有一种写教学反思的方法——用博客的方式写教育叙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是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案例:肖芙的课后小札及教育叙事的写法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