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让“心灵动力”促进名师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8 09:36
标题: 让“心灵动力”促进名师成长
让“心灵动力”促进名师成长


■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 张帮群

  近日,笔者与曾经一起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些同学聊天。这些同学均系中学高级教师,其中也不乏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笔者摘录了交谈时他们的一些言谈:
  教师1:“我33岁晋升中高,35岁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当时,我认真钻研教学,醉心于科研,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5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可获得了很多荣誉并当上了副校长后,我每年读不了一本完整的书,发不了一篇文章,教研热情锐减。”
  教师2:“一篇文章辛辛苦苦写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发表了,可换来的只是可怜的几十元稿费。编资料远比写教研文章好赚钱,这几年,仅编资料我每年至少可收入1万余元。”
  教师3:“我曾多次想过,就算发表再多教研文章,又能怎么样呢?我们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做教师做到我们这个份上也就很不错了,我们随便应付一下自己的工作,也不会比别人差。”
  交流过后,笔者深感这些教师在成名之后,缺乏稳定持久的发展动力,教学、教研热情下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评聘体制和学校管理上存在漏洞,但名师本身也应进行自我检讨,思考自己是否对得起名师称号。笔者认为,除了必要的客观激励机制,名师也要在内心深处产生不断发展的欲望,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积极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发光发热。
  首先,名师应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真正有责任感的优秀教师应以此为奋斗目标,这样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其次,名师要具有不断进步的紧迫感。年轻教师的发展迅速,名师应该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先进,并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再次,名师应该增强献身教育事业的幸福感。现实中,许多教师的价值取向偏离了教师应有的职业价值取向,过分追求名誉,而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把培养优秀人才当作幸福。有了这样的追求,才会享受工作的光荣,享受成长的幸福,享受自我发展的快乐。
  总之,只有在为名师再发展创造合理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名师的心灵建设,促进名师再成长的工作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