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道作业题引发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1 07:25
标题:
一道作业题引发的思考
一道作业题引发的思考
[z]
今天,孩子有这么一道语文题目:“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并加上标点:呀 鱼 大 这条 怎么 这么”。粗粗一看答案应该就是:“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
但是,孩子说班上有同学使用了感叹号:“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老师说是错的。
真的是错的吗?
“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表示的是疑问,对“这条鱼”为什么会“这么大”发问,主要是质疑“大”的原因。所以句末用的是问号。
“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表示的是感叹,对“这条鱼”居然“这么大”表示惊叹,主要是惊叹、惊奇“大”的这一现象。所以句末可以使用感叹号。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含义在书面上就使用不同的标点来体现。因此,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这个句子使用的语境时,无论是使用问号还是使用感叹号都应该是正确的。语文教学中在设计标点符号的考核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会存在不同的语境情境,答案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则要尽量考虑全面会产生的问题。
简单地使用一种预设的答案来判断答题的对错,不去考虑其他,其实是一种粗暴的教学。
我又想起孩子以前一份卷子上被老师判为错的题目:“一()拖鞋”,括号里面要填入一个量词。孩子的答案是“只”,老师判为错,查问了一下,老师正确答案是“双”。其实啊,一双拖鞋自然没错,但是一只拖鞋、一箱拖鞋、一堆拖鞋、一车拖鞋、一串拖鞋、一排拖鞋难道有错吗?
要嘛在题目设计时,尽量让答案唯一,要嘛就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一种技巧。而面对孩子的质疑,不是用一个预设的答案来否决,而是反思,那更是一种教学的风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