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sults for:xnjyw.5d6d.com - 更多查询 |
|
“个人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
当前,“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教育的发展也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扑面而来,教师仅凭目前的知识和教学中的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研究教学,总结教学经验。而研究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是:省、市、区各级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多数是学校领导。对于一般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或者无缘参加,或者处于边缘状态,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锻炼。另外,市级以上规划课题还有一项规定,其主持人要具备高级职称。按照正常程序,一个教师一般需要经过12年的磨炼才能评上高级职称。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在12年内难以成为市级以上规划课题的主持人,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课题?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科研的重心中学化,教育科研的方法通俗化,科研课题的内容个性化,科研课题的承担者个别化,是新时期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个人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个人课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个人课题”的含义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是相对于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规划课题而言的。规划课题一般分为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和较高的组织程度,是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主流。然而,这些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与多数中学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而且,绝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只是零碎地参与课题的部分研究,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了解不足,对教育科研的感受不深,得到的实际收获也就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中学教师正在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课题,而不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事实上,由于教师的分工不同、任教学科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不同,他们对于教育科研的需求也就不相同,他们更需要切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课题,这样的课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个人的课题。 二、“个人课题”研究的内容 “个人课题”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1.研究如何教的问题,研究课程目标,研究课程内容,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考察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和实践中的得失。例如,“中学化学高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研究”,“加强化学’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新课标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中考化学复习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都非常实际、有用。而且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的问题,每个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 2.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开发。例如,“校本课程开发下的中学环境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的研究”等,也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 3.研究学生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等。例如,“课程改革下,九年级化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标准下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及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新课程中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作用的实践研究”等,同样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这些课题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可操作性强,所以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有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这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是“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教学中,从而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所以个人课题的确定应坚持以下原则:要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来;题目要小,研究对象少而具体,研究时间短;研究结果可以很快应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实效。 三、“个人课题”的特点 正是因为“个人课题”是教师个人的,所以,它具有如下特点。 1.实。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求教师像科学家那样去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规范的课题研究和科学的实验研究,发现规律、撰写论文和专著,而是让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的这些研究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的,研究的结果又直接应用于实际,真正做到了教育教学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2.小。“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由于是教师个人研究的课题,从课题的内容看,“个人课题”来源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课题内容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课题研究的切人口一般比较小,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 3.活。“个人课题”研究的主动权在教师自己手里,进度的快慢和方法的选择由自己决定,包括课题的调整和修订。“个人课题”不受他人牵制和行政的干预,在研究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自由度,包括选择课题和撤消课题。 4.快。由于课题小,又是直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的,许多情况下研究并不要求大样本,有时只要几个研究对象就可以了,所以这样的课题研究所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课题可能一天就可以做完。并且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立马在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收到实效。 “个人课题”一方面能满足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成果能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成为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切合教师的实际需要。 四、“个人课题”的意义 1.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课题”研究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如“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优化价值的研究”,“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受学生欢迎的化学复习课案例研究”等课题。 它将我们头脑中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理念,通过“个人课题”的研究落实到师生的行为上来,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然会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2.校本教研的有效“裁体” 首先,有些个人课题,如“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提问策略中的研究与实践”,“化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研究”,“课堂教学反馈性练习的编排设计的研究”等,都可以作为研究备课的载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用它来指导备课,从而保证了备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其次,个人研究的课题也是指导其他教师听课、评课的载体。听课、评课时其他教师可以参考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情况,探讨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个人课题”也是课后自我反思的载体,教师课后可以根据“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反思课堂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然后调整课堂教学设计,这样,就增强了反思的科学性、目的性,同时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进行。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专业人才,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专业队伍。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而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为“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是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学本质的认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探索在具体情境下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规律的过程,最终将能得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促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达成“教学艺术”。 “个人课题”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切合教师个人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自己的课题。因此,在“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重蹈做规划课题的覆辙。 “个人课题”在有的地区已经起步,如江苏的南京市、徐州市,辽宁的大连市等,有的地区有的学校还没有实行,我们对于这一新事物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是,从认真参与研究的学校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它的显著效果,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此种研究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各级领导提高认识,积极倡导教师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进行“个人课题”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落实新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能成为现实。“个人课题”必将成为青年化学教师成长的广阔舞台.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